理发服务

搜索文档
在非洲理个发,为什么比国内还贵?
虎嗅· 2025-09-05 11:57
核心观点 - 非洲华人理发店定价显著高于本地同行 服务价格达100-200元人民币 而本地理发店仅需4-10元人民币 价差达10倍以上 [4][5] - 高定价由卖方市场格局、高运营成本及技术壁垒共同驱动 而非简单的"宰客"行为 [5][6][9][12][13] - 消费者支付溢价的核心诉求是获得符合审美预期的确定性服务 规避本地理发店因语言障碍和审美差异导致的体验风险 [8][24][29][32] 市场供需格局 - 需求高度集中:拉各斯常驻中国人超两万 但专服务华人的理发店数量极少 [6] - 供给严重稀缺:华人几乎只选择华人理发店 因语言沟通障碍和审美差异使本地店缺乏吸引力 [7][8] - 卖方市场特征显著:需求集中且供给稀缺形成天然卖方市场 消费者缺乏议价能力 [9][10][11] 成本结构分析 - 工具全部进口:专业理发工具套装从义乌采购 成本达上千元 [13][14] - 耗材跨境运输:洗发水、定型膏、染发剂等依赖国内代购或人肉带货 单瓶发胶运费超过货物本身价值 [13][14] - 本地化适配困难:本地产洗发水因泡沫少、味道怪难以满足华人需求 被迫采用高成本进口方案 [13] 技术壁垒与服务差异 - 服务复杂度差异:华人要求修鬓角、打薄、层次等精细处理 而本地店主打三分钟光头发型 [15][16] - 技术鸿沟显著:本地师傅处理华人发型需半小时且效果不佳 华人店凭借技术优势形成壁垒 [16][19][20] - 产能限制明显:因服务耗时较长 华人理发店日均客流量仅3人左右 需通过高单价维持盈利 [3] 价格歧视现象 - 本地店对中国顾客主动溢价:在尼日利亚、贝宁、多哥等地 本地理发店对中国顾客报价较本地人高出2-10倍 [21][27] - 溢价理由直白:本地经营者基于"中国人=有钱人"的刻板印象直接实施价格歧视 [22][24] - 消费者权衡选择:尽管本地店报价仅40-50元人民币 但因服务质量不确定性 消费者仍倾向选择108元的华人店 [20][24] 经营策略与行业生态 - 技术保护主义:华人店主拒绝向本地助手传授核心技术 因手艺是核心生存资本 担心技术扩散导致竞争恶化 [28] - 盈利模式选择:坚持高单价低流量模式 规避降价可能引发的价格战和规模扩张风险 [28] - 行业闭环特征:华人理发服务因语言、审美、信任等因素形成独立于本地市场的闭环生态 [32]
理发店迎来“倒闭潮”!明明没有电商冲击,为啥把自己逼上绝路?
搜狐财经· 2025-09-04 15:09
行业倒闭潮规模 - 2024年全国理发店倒闭数量超过30万家 2023年关店数量达8.7万家[2] - 2025年一线城市闭店率达18.73% 三四线城市闭店率高达26.3%[2][8] - 行业呈现开店与关店齐头并进态势 倒闭数量年年创新高[6] 经营模式问题 - 普遍存在过度推销现象 顾客单次消费金额从30元基础费用轻松翻倍至上百元[2] - 依赖预付费充值卡模式滚动资金 资金链断裂导致卷款跑路风险[5] - 员工培训周期仅数月 手艺不稳定导致服务质量下降[3] 成本结构压力 - 房租及水电人工成本持续上涨 一线城市黄金地段租金压力尤为突出[3] - 疫情后新增消毒设备投入 进一步推高运营成本[5] - 员工薪酬依赖高提成制度 倒逼推销行为恶性循环[3] 市场竞争格局 - 10-20元快剪模式分流基础客群 翻台效率高冲击传统门店[3][8] - 家用电发器与DIY染发套装热销 线上教程普及减少到店频次[3][5] - 化妆店与影楼等跨界服务商进一步分流市场份额[3] 消费行为变化 - 消费频次从每月1次降至2-3个月1次 经济低迷导致消费降级[5] - 年轻人偏好DIY美发服务 老龄化社会减少花哨服务需求[5] - 消费者对预付费模式信任度降低 更倾向单次消费[6] 行业分化趋势 - 低端快剪店保持忙碌状态 高端沙龙依靠固定客群维持[6] - 中档门店受冲击最严重 装修华丽但手艺一般的门店最先倒闭[6] - 部分门店通过取消办卡推销和调低价格实现经营稳定[6] 宏观经济影响 - 2025年经济低迷加剧行业困境 失业降薪现象普遍[5] - 广东地区出现失业潮 老牌企业倒闭波及服务业[5] - 消费能力下降导致连10元快剪都面临需求萎缩[8]
深圳口岸200万客流背后:港人为何疯狂“北上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8-17 21:12
深港消费价格差异 - 香港中环一杯普通奶茶价格35港币(约32元人民币),深圳同款仅需15元,价格差达53% [3] - 香港茶餐厅干炒牛河78港币,深圳仅38元,价格差达51% [3] - 深圳基础美甲收费60-80元,香港同等服务300-400港币,价格差达75-80% [3] - 深圳理发均价50元,香港普遍150港币以上,价格差达67% [3] 跨境消费新趋势 - 周末福田口岸出现大量港人拖着空行李箱北上采购,深圳盒马鲜生进口牛肉比香港便宜30% [5] - 深圳高品质海鲜价格仅为香港一半 [5] - 深圳卓悦汇周末超过30%消费者来自香港,平均消费金额800-1200元,远高于本地顾客 [6] 服务体验升级 - 深圳商场提供宽敞空间、丰富娱乐设施和贴心服务态度吸引港人 [8] - 深圳餐厅推出"港式套餐",美容院增设粤语服务,商场提供跨境物流配送 [8] - 深港融合进入生活方式交融新阶段,香港主妇熟练使用内地支付软件,深圳服务员能说地道粤语 [8]
山村来了“红马甲” 精细服务进农家
人民日报· 2025-08-06 06:21
上午8点刚过,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太真乡华坑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村民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唠着 家常。 伴随着一阵汽笛声,一辆装有理发工具和医疗箱的白色面包车开了进来。几位"红马甲"下车后,支起理 发摊,系上白围布,不一会儿摊前就排起长队。"村里早就没有理发店了,要剪头得往乡里跑,好麻 烦。现在乡里把理发师傅请到家门口,真是幸福啊。"作为当天第一个享受免费理发服务的村民,75岁 的阮土姣笑得合不拢嘴。 不远处,磨刀磨剪摊位也支了起来,村民们陆续送来了刀剪。另一边,志愿者有的在为村民量血压,有 的在耐心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 太真乡是浙江典型的山区乡——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65岁以上人口有1200多人,占常住人口七成以 上,且空巢、独居、失能老人比例逐年上升。针对乡村空巢老人健康管理薄弱、基础生活服务欠缺等问 题,太真乡党委政府推出"争先惠民车"乡村助老服务。从今年4月起,组织专业服务人员、基层干部以 及志愿者等成立助老服务团队,每月三次深入各个乡村,将理发、磨刀、慢性病管理、放露天电影等服 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争先惠民车'里装的不只是工具,更是山里人期盼的烟火气。"太真乡乡长杨易业介绍,"争先惠民 车"已纳 ...
“十元快剪”来袭,理发行业的“韭菜”割不动了?
虎嗅· 2025-08-05 09:06
国内的理发店正在经历着冰火两重天,一边是装修豪华的理发店和不断攀升的价格,另一边却是接二连 三的门店倒闭潮。以前起步价要100多的总监如今是纷纷脱下了长衫——开启了10元快剪店,有的甚至 直接在路边摆摊开干。再看那些门头高大上,动辄收你三五百的美发沙龙却个个喊着不赚钱。今天我们 就来聊聊10元快剪店为什么会遍地开花,大量关门的中高端美发沙龙的钱究竟去哪儿了? ...
倒闭18万家的“洗剪吹刺客”,年轻人再也忍不下去了
商业洞察· 2025-07-24 17:27
行业现状 - 2022-2024年上半年全国美发行业新增注销/吊销企业超18万家[11] - 2020年全国新开理发店近20万家 2021年总量达114.4万家[20] - 2020年美发客单价提升26.4% 男性95元/女性137元 一线城市最高超千元[22] - 2025年快剪门店数量同比猛增200% 理发类产品销量增长133%[44] 商业模式演变 - 早期通过储值卡模式实现单日入账上万元 远高于传统剪发流水[16][18] - 价格体系分层明显 精剪与普通剪价差超百元 设立助理/首席/总监/店长等级[21][23] - 高端化趋势显著 从社区店转向商场店 装修风格颠覆传统[23][24] - 快剪模式崛起 单店日接待100-200客 主打10元低价与无推销[44] 行业痛点 - 过度推销问题严重 从进门流程到剪发过程持续话术攻击[33][34][35] - 价格不透明现象突出 昆明出现1480元报价最终收费7680元案例[37] - 美容美发领域投诉占比26.5% 主要涉及违规办卡与退费难[40] - 经营成本结构失衡 人力与房租占比55%-70%[52] 转型方向 - 透明定价策略 如晓华理发店男士30元/女士45元获市场认可[48] - 技术驱动溢价 上海广州网红店需提前两周预约仍供不应求[54] - 服务创新路径 开展社区义剪/美业生态/健康监测等增值服务[54] - 精准需求匹配 根据个体发质与脸型提供定制化方案[49][51] 典型案例 - 永琪美容美发 东田造型等连锁品牌出现大规模闭店[28] - 晓华理发店凭借"听得懂人话"服务成为行业标杆[47] - 上海蒂凡尼美容美发进入破产清算程序[28]
无声理发店变“网红店” 申新社区帮居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长江日报· 2025-07-12 08:27
社区服务与就业创业 - 申新社区引入"江城巧娘"巾帼家政社区服务站点,免费提供家政、母婴、养老三大类职业技能培训,已有84位社区妇女获得结业技能证书 [1] - 社区妇女通过培训在养老机构找到长期岗位或在本楼栋内对接母婴护理业务 [1] - 社区盘活党群驿站等资源孵化创业项目,如引入无声理发店并提供免租场地支持,为居民链接10元优惠理发服务 [1] 社区治理与居民服务 - 社区通过深入楼栋调研解决群众"关键小事",如开设"宅家美厨""悦瑜伽"等服务提升居民获得感 [1] - 社区党委书记孙书梦表示,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成为提供社区服务的"合伙人" [1]
没有电商冲击,理发店却把自己玩垮了,网友:路边15元的挺好!
搜狐财经· 2025-07-02 13:17
理发行业现状分析 - 中高档理发店出现关门潮,而10-15元快剪店快速崛起,行业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1][3] - 理发作为14亿人刚需,未受电商冲击,但中高档门店经营问题导致倒闭潮 [1] 中高档理发店倒闭核心原因 价格策略问题 - 价格悬殊:快剪店15元 vs 中高档店128-888元(师傅/店长/总监/首席设计师分级定价),但服务质量差异不明显 [5] - 模糊定价:部分门店以"洗剪吹58元"吸引客户,实际剪发另收80元,引发消费者不满 [7] 经营模式弊端 - 强制充值:消费者反映店员频繁推销充值卡,2024年上百起"充值跑路"事件,涉案金额达数十万至数百万 [9] - 换壳套路:门店通过更名(如"米兰国际"变"巴黎时尚")作废旧卡,要求二次充值激活 [10][12] 服务质量缺陷 - 技术停滞:门店过度关注营销(充值/套娃),忽视剪发技术提升 [14] - 服务短视:充值前热情服务,充值后态度冷淡,损害客户黏性 [14] 快剪店崛起优势 - 价格透明:明码标价10-15元,无隐藏收费 [7] - 效率导向:剪完即走,不推销充值卡 [7][14] 行业本质问题总结 - 贪婪无度:单次定价过高(如888元剪发),违背刚需服务属性 [12] - 初心偏离:重营销轻技术,背离"剪好头发"的核心价值 [14]
电商冲不到,刚需也不缺:理发店为什么还是活不下去?
创业邦· 2025-06-09 18:10
理发行业现状 - 去年全国倒闭的理发店数量达30万家,但数据缺乏权威出处 [3] - 理发店关门或转让现象普遍,部分归因于"消费陷阱"问题,如诱导高额消费案例(单次消费达58000元) [3] - 理发属于刚性需求,不受电商冲击影响,但行业仍面临挑战 [5] 人口结构对理发需求的影响 - 年龄与理发需求呈负相关:毛囊密度随年龄显著下降(新生儿1100个/平方厘米→30岁后降至400个/平方厘米),头发生长速度减慢(老年人每日生长0.308mm,比青少年慢10%) [6][8][9] - 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持续上升:1970年约18岁→2020年达38.8岁,60岁以上人口占比22%(3.1亿人),未来十年每年净增超1000万老年人 [11][13] - 人口老龄化导致整体理发需求减少,老年人理发频率明显降低 [13][15] 行业供给与竞争格局 - 行业供给过剩:2023年全国理发相关企业达129.13万家,2018年后年均新增注册超16万家(2014年仅8.58万家) [17] - 恶性竞争加剧,表现为过度推销预付卡、部分门店跑路等现象 [20] - 行业机会在于提供高性价比服务,满足消费升级下对个人形象的精细化需求 [20] 宏观启示 - 人口老龄化是长期结构性挑战,将深度影响消费市场形态 [22] - 创业及职业选择需充分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因素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