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分子业务
搜索文档
研报掘金丨华安证券:维持凯莱英“买入”评级,期待第四季度加速交付
格隆汇APP· 2025-11-03 15:55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00亿元,同比增长12.66%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下降13.46% [1] - 公司维持全年业绩指引,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将实现13%-15%增长 [1] 运营与订单 - 第三季度业绩波动主要因季度间订单交付节奏影响 [1] - 从下半年待交付订单分布看,预计第四季度交付规模将显著高于第三季度 [1] - 第三季度公司新签订单保持双位数增长,并相较于上半年增速有所提升 [1] - 新业务板块中的化学大分子业务和生物大分子业务新签订单均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1] 资本开支与未来展望 - 公司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加大资本开支力度,预计上调2025年资本开支金额至13-14亿元 [1] - 资本开支主要向新兴业务领域倾斜,2026年资本开支预计将进一步增加 [1] - 考虑到新兴业务目前毛利率水平相对较低,其收入占比提高会拉低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 [1] - 基于毛利率影响,研报下调对公司2025-2027年盈利预测,但维持"买入"评级 [1]
凯莱英(002821) - 2025年10月31日凯莱英特定对象调研记录表
2025-10-31 17:58
财务业绩与展望 - 2025年前三季度新兴业务毛利率为30.6%,较去年同期提升10.6个百分点 [3] - 预计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将实现13%-15%的增长 [4] - 预计2026-2027年营业收入增速将逐年提升 [4] - 2025年资本开支金额预计在13-14亿人民币,较2024年基数有所上调 [3] 新签订单与业务增长 - 2025年第三季度新签订单保持双位数增长,且增速较上半年有所提升 [2] - 化学大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业务新签订单均保持强劲增长 [2] - 新业务板块自2024年下半年起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4] - ADC业务新签订单中40%来自海外客户 [4] 产能布局与利用率 - 小分子业务天津厂区API产能紧张,东北厂区利用率处于行业正常水平 [3] - 化学大分子业务payload linker产能紧张,正持续扩建天津新产能 [3] - 寡核苷酸业务产能在下半年高位运行,新增产能预计2026年落地 [3] - 多肽固相合成总产能预计2025年底达44,000L,并已启动第三栋厂房建设 [3] - 生物大分子上海金山产能饱和,奉贤ADC新产能将于2025年底投产 [3] 新兴业务发展 - 多肽业务服务十几个分子,近半数处于临床Ⅱ和Ⅲ期,预计2026年部分项目进入PPQ阶段 [3] - 寡核苷酸业务2025年服务的临床管线超过50个,部分项目2026年有望进入临床后期 [4] - 新兴业务毛利率预计在2026-2027年逐年提升 [3] - 化学大分子业务收入中约50%以上来自多肽业务 [8] 国内外市场表现 - 国内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国内创新药市场发展进入向上拐点 [5] - 国内小分子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毛利率相对较低 [6] - 多肽业务收入来源将逐渐变为海外为主 [8] - 一站式ADC业务目前以国内为主,海外收入呈增加趋势 [8] 运营管理与费用控制 - 2025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占比较同期有所下降 [6] - 公司未来将严格管控费用支出,目标使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速 [6] - Sandwich Site预计2025年对利润的影响控制在1亿人民币以内,未来亏损规模将持续收窄 [6] 核心竞争力 - 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新分子类型的项目交付能力与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储备 [7] - 国内具有综合服务能力及面向国际市场成熟体系的企业不多 [4]
【华创医药】康龙化成(300759.SZ)深度研究报告:全流程、一体化、国际化、多疗法的全球药物研发领军企业,扬帆起航
华创医药组公众平台· 2025-09-26 11:02
公司概况 - 康龙化成是国际领先的生命科学研发服务企业 成立于2004年 已发展为全流程、一体化、国际化、多疗法的全球药物研发领军企业 [3] - 公司四大业务板块包括实验室服务、小分子CDMO、临床CRO、大分子和细胞基因治疗服务 均具备充足成长动力和广阔发展空间 [3] 实验室服务业务 - 该业务是公司最具全球竞争力的核心业务单元 也是当前最主要收入及利润来源 [3] - 化合物设计和合成领域积累的竞争优势持续强化 实验室化学业务长周期内保持较快增长趋势 [3] - 生物科学服务共享实验室化学客户资源 持续拓展新分子类型业务 实现客户数量和业绩体量持续高增长 [3] 小分子CDMO业务 - 快速增长的客户群体及实验室业务导流为CMC业务提供充裕订单来源 保障业务快速增长 [4] - 拥有中、英、美三地4个通过FDA检查的API商业化生产基地 可提供全球创新药原料药商业化生产解决方案 [4] - 2025年上半年工艺验证及商业化订单占比达2024年两倍 业务重点转向临床后期及高质量商业化订单承接 [4] 临床CRO业务 - 已形成横跨中美英三地的临床研究一站式解决方案能力 初步完成一体化全球临床CRO服务平台建设 [4] - 随着行业景气度回暖 一体化平台协同效应和品牌影响力提升 将进入效率与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阶段 [4] - 未来将进一步强化与临床前CRO、CDMO业务的协同效应 [4] 新兴业务布局 - 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能力通过资源整合快速强化 未来三年收入有望实现10%左右增长 [5] - 新兴业务开始逐步减亏 为公司远期发展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5]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9亿元、19.59亿元、22.57亿元 [5] - 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50亿元、21.22亿元、24.38亿元 同比增长8.9%、21.2%、14.9% [5]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36倍、31倍和27倍 [5] - A股给予2026年40倍PE 目标价47.74元 港股给予30倍PE 目标价39.35港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