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育种技术

搜索文档
深圳打造农业硅谷 以科技辐射带动全国农业升级
证券时报· 2025-08-01 01:57
深圳农业科技创新战略 - 深圳通过政策创新和资源整合打造农业科技创新战略高地,重点突破生物育种"卡脖子"技术 [1] - 政府规划建设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 - 深圳致力于打造"种业硅谷",整合生物育种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和智能化基因组库 [6] 人才吸引与科研平台建设 - 深圳通过"孔雀计划""高层次人才计划"等政策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吸引农业科研专家 [1] - 建立灵活的新型研究机构如深圳农业基因组所,为专家提供自由探索的科研环境 [1] - 汇聚48个创新平台包括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构建全球前沿科研网络 [2] 企业扶持政策体系 - 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叠加15%所得税优惠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形成双重激励机制 [4] - 通过租金减半、专项改造补贴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提供人才购房补贴吸引创新人才 [4] - 设立科技创新种子基金推动产融结合,形成"政策适配+资源协同"的生态闭环 [4] 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 支持企业到适宜地区开展新品种示范推广,组团参展农业博览会扩大影响力 [5] - 重点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形成从研发到市场推广的全链条布局 [6] - 通过"深圳农场"模式将种业成果对口输出至云南、新疆等合作地区 [6] 产业经济效益 - 累计育成98个水稻品种通过审定,推广面积8100万亩,增产水稻263万吨 [8] - 创世纪种业转基因抗虫棉技术助力国家和棉农增收1800多亿元,占据国内99%市场份额 [8] - 研发高性能基因编辑工具,在动植物育种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8] 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形成总部经济集聚效应,打造全球种业创新策源地 [7] - 建设核心育种场、扩繁基地和制种基地,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业产业集群 [6][7] - 目标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支点,实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落地"闭环 [6]
(活力中国调研行)宝鸡生物育种实验室“定制”优苗 为种子装上“科技芯”
环球网资讯· 2025-07-09 15:05
生物育种技术优势 - 生物育种相较于传统育种技术具有高效、精准和定向的优势,能够培育出多抗、优质、高产、高效的突破性新品种 [1] - 生物育种可减少农药使用,在缓解资源约束、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潜力大 [1] - 生物育种已成为种业创新的前沿和核心 [1] 宝鸡生物育种实验室概况 - 宝鸡生物育种实验室是西北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涵盖农作物快速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七大核心育种实验单元 [3] - 该实验室形成从种质资源创新到品种培育的全链条研发体系,2024年被确定为宝鸡市重点实验室 [3] - 实验室采用人工补光、温湿度智能调控等技术构建可控的植物生长环境,实现作物一年3代至4代快速繁育 [3] - 依托无菌组培技术开展大规模细胞培养、次生代谢产物生产及优质育种材料筛选 [3] 实验室研发成果 - 科研人员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功能验证工作,对"宝豆10号"等新品种的蛋白、脂肪基因进行测序分析 [5] - "宝豆10号"已在多地建立连片种植基地,2024年创下陕西省大豆单产最高纪录 [5] - 智能连栋温室采用独立环境控制系统模拟不同气候条件进行植物抗病性鉴定,配备物联网传感器监测作物生长状态 [5] 示范田应用案例 - 示范田内采用分子标记等方法选育抗病力强、产量高、味道好的优质辣椒苗,已推广至甘肃、新疆等地 [7] - 实验室承担种质资源创新与技术转化双重任务,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机构联合攻关小孢子育种、基因编辑等前沿课题 [7] 未来发展计划 - 加强生物育种实验室建设,促进传统育种向现代生物育种转型 [7] - 开展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深化院县合作创建示范基地 [7] - 强化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及企业合作,探索"高等院校+实验室+种业企业"联合创新模式 [7] - 陕西省2024年印发行动计划,明确将聚焦种质资源培育、选育和改良,加强目标基因高效定向编辑技术和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研究 [7]
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农业绿色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5-22 06:16
农业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理论支撑 - 农业绿色发展核心在于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 [2] -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生产力要素从"旧质"向"新质"跃升具有鲜明生态底色 [2] - "两山"理念将生态承载力作为农业生产力发展底线强调系统性保护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先进生产要素集聚"特征高度契合 [2] - 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求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 [2]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布局 - 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形成人才—技术—产业三维协同演进格局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循环高效转型 [3] - 新型农业劳动者运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 [3] - 数字技术与农业融合催生智慧农业系统生物育种技术从"经验依赖"转向"数据驱动" [3] - 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精准使用提升资源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无人机自动灌溉系统等新型装备降低能耗与碳排放 [3] - 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与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拓展农业价值边界 [3] 农业绿色发展的价值引领 - 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绿色发展突破西方高污染现代化路径体现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实践 [4] - 继承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循环利用等精髓结合现代科技克服小农经济低效困境 [4][5] -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道路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挑战贡献中国方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