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级三氟化氯
icon
搜索文档
福建德尔终止主板IPO,估值170亿“独角兽”上市折戟?
搜狐财经· 2025-08-27 21:37
IPO终止事件 - 2025年8月22日公司与保荐机构申万宏源证券主动撤回沪市主板上市申请 审核程序正式终止[1] - 公司曾计划募资19.45亿元 规模位列2025年新上市公司前茅[8] - 终止原因为"福建德尔及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属于主动行为而非监管否决[8] 公司背景与技术实力 - 公司估值达170亿元 被誉为"硬科技独角兽" 专注于半导体材料领域[1] - 总部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 拥有305项国内发明专利和6项国外发明专利[3] - 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3] - 董事长华祥斌获"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7] 股权结构 - 第一大股东赖宗明持股15.60% 公司无控股股东[5] - 实际控制人为赖宗明(15.60%)、华祥斌(14.88%)、黄天梁(4.58%)[5] - 三人合计控制35.06%股份表决权[5] 财务表现分析 - 2023年营收14.18亿元较2022年16.98亿元下降16.5%[8] - 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2.21亿元锐减至2023年1.19亿元 降幅达46%[8] - 2024年净利润回升至1.31亿元 仍低于2022年水平[8] - 2024年营收16.87亿元 接近2022年16.98亿元水平[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4年1.66亿元 2023年0.69亿元 2022年3.53亿元[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2022年7.44%降至2024年2.75%[9] 上市规则影响 - 2024年4月上交所提高主板上市门槛 现金流标准从1.5亿元提至2.5亿元[10] - 公司最近三年现金流累计2.42亿元(2022-2024) 未达新规要求[9][10] - 新规适用于尚未通过上市委审议的企业 公司撤回时未通过审议[10] 业务前景与战略 - 公司专注于含氟电子材料领域 拥有多个高端产业板块布局[3] - 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浪潮持续 技术底蕴仍是核心优势[13] - 未来可能聚焦高毛利率产品如电子级三氟化氯 弱化周期性业务[13] - 存在转战科创板或港股的可能性[13]
这家锂电企业IPO终止!
起点锂电· 2025-08-26 17:47
钠电行业活动 - 第八届起点钠电高峰论坛将于2025年8月28日在深圳举办 主题聚焦全链条技术产能跃升和GWH级出货"真"元年 活动规模超600人 [2] - 论坛由金钠科技总冠名 天能钠电协办 赞助及演讲单位包括维科技术、众钠能源、易事特钠电等20余家企业 [2] 福建德尔IPO终止 - 福建德尔科技于2025年8月22日主动终止沪市主板IPO 结束了长达两年的上市进程 [2][3] - IPO募资金额从原计划30亿元大幅缩水35%至19.45亿元 募投项目从7项削减至3项 [8] 财务表现恶化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2.21亿元骤降至2023年1.19亿元 跌幅近50% [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仅1.31亿元 为2022年巅峰时期的六成 扣非净利润8618万元未达主板隐性1亿元门槛 [4] - 2022-2024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87亿元 符合主板新规2.5亿元门槛要求 [4] 业务结构变化 - 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收入占比连续下降 从2022年39.73%降至2024年12.28% [7] - 六氟磷酸锂产品2022-2024年平均售价从27.73万元/吨暴跌至4.64万元/吨 毛利率从44.84%骤降至7.95% [6] - 原材料氟化锂采购单价从68.96万元/吨降至13.14万元/吨 但销售单价降幅高于采购单价降幅 [6] 产品与产能布局 - 当前六氟磷酸锂年产能5475吨 在建产能10000吨 [8] - 开发新型锂盐添加剂、阻燃添加剂、含氟溶剂等新产品 包括二氟草酸硼酸锂、二氟双草酸磷酸锂 [5] - 拟建项目转向新型锂盐、钠盐添加剂(六氟磷酸钠)、电子级硫酸锰、碳纳米管等材料 [5] - 最终募投项目完全剔除新能源材料 聚焦含氟半导体材料和电子级三氟化氯生产线 [8][9] 行业周期影响 - 六氟磷酸锂价格从2022年2月59万元/吨峰值跌至2024年11月5.4万元/吨历史低位 2025年8月仍处于5.44万元/吨底部 [6] - 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大幅波动 市场格局向头部集中 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 [5][7] - 公司称新能源材料周期为5-6年 目前处于底部盘整阶段 [8]
申报两年后福建德尔撤回IPO申请 估值170亿主营半导体新材料
经济观察网· 2025-08-25 11:07
公司IPO进程 - 公司及其保荐人于2025年8月22日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上交所终止审核[1] - 公司2023年6月申请沪主板IPO获受理 主营氟化工基础材料、新能源锂电材料、特种气体和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1] - 2025年6月发布新招股书募资19.45亿元 较上一版缩水近10亿元 募资用途未变更[3] 公司业务定位 - 以无水氟化氢为起点 面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包括含氟特种气体、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新能源锂电材料等[1] - 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 开发进口替代产品 在含氟电子特气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1] - 2023年4月以170亿元估值入选《2023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404位[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98亿元、14.18亿元和16.87亿元[2] - 同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84亿元、0.36亿元和0.86亿元 波动显著[2] - 业绩波动主因六氟磷酸锂价格大幅下跌等市场因素[2] 业务结构分析 -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 氟化工基础材料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32.81%、34.02%、39.33%和50.33%[2] - 同期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38.11%、39.73%、17.01%和4.28%[2] - 两项业务合计收入占比始终超过50% 先进制程业务收入占比较低[2] 行业竞争环境 - 氟化工行业面临产能扩张态势 新建产能投产导致竞争加剧[3] - 若产能增速超过下游需求 或无水氟化氢与六氟磷酸锂可能出现供过于求[3] - 产品价格下降或销售数量下滑风险持续存在[3] 战略发展方向 - 致力于产品结构升级 加强电子特气与超净高纯湿电子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研发[2] - 以电子级氢氟酸、高性能蚀刻液为基础拓展泛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新增长极[1] - 实现氟化工与电子专用材料两大产业协同发展[1]
福建德尔撤回沪主板IPO 原计划募资逾19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4 17:12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为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 - 公司专注于氟化工基础材料、新能源锂电材料、特种气体和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4] - 公司是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4]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含氟电子特种气体产品线覆盖行业主流产品 是国内少数掌握从氟化氢制备到废气回收服务全流程的专业制造商之一 [4] - 含氟特气产品实际产销数量在国内同行厂家中最为齐全 [4] - 国内率先实现电子级三氟化氯规模化生产 代表国内含氟电子特种气体领域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最高成就之一 [4] - 新能源锂电材料方面六氟磷酸锂当前年产能5475吨 在建年产能10000吨全部投产后将提升行业地位 [4] - 湿电子化学品方面是国内少数能生产集成电路制造用高端半导体级湿电子化学品及TFT功能型混配试剂的企业之一 [5] - 具备G5级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氨水、电子级双氧水和G4级电子级BOE/SIO蚀刻液生产能力 产品品质达国内同类先进水平 [5] 研发与知识产权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获得国内发明专利305项 国外发明专利6项 [5] - 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项 行业标准1项 团体标准9项 [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实现营收16.98亿元、14.18亿元和16.87亿元 [5]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为2.21亿元、1.19亿元和1.31亿元 [5] 上市进程 - 2023年6月沪主板IPO获受理 原计划募资19.45亿元 [6] - 募资计划投向年产200吨电子级三氟化氯生产线项目、含氟半导体材料项目和年产36万吨半导体级电子材料项目(二期) [6] - 2023年7月被审核问询 今年2月披露问询回复 [6] - 2024年8月22日因公司及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上交所终止发行上市审核 [1]
从跨界创业者到行业领军者——记全国劳动模范、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林德荣
中国化工报· 2025-07-15 10:42
凭借肯钻研与爱创新的拼劲,林德荣从"门外汉"一步步成长为半导体行业专家,带领团队先后完成"高 纯三氟化氯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等7项科技成果,其中电子级三氟化氯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继 日本、美国之后全球第三个实现电子级三氟化氯产业化的国家。 国赛亮剑 高手比拼点亮创新之光 科技是企业创新的核心要素。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半导体材料不断推陈出新。面对技术壁垒,林德 荣带头迎难而上,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国家级赛事挖掘新的创新潜力,发现新的创新方向和应用场景。 林德荣,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作为一名科技管理者,林德荣带领团队深耕细作,累 计完成7项科技成果,其中包括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的项目各2项,获个人发明专利6项,为 企业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五一"前夕,林德荣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破茧成蝶 从"门外汉"到行业专家 林德荣是福建省引进的高层次(B类)人才。大学毕业后,他最先从事的是高端酒店照明行业供应链信息 管理工作,通常会与一些技术研发人员沟通交流。渐渐地,林德荣对研发项目的科技管理工作产生了浓 厚兴趣,工作的重心逐步跨界到研发项目的科技管理 ...
福建德尔科技IPO募资砍掉10亿,实控人持股不足埋隐患
搜狐财经· 2025-07-07 13:24
IPO申报与募资调整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申报上交所主板IPO 为2023年6月获受理后的再次闯关 涉及财务数据更新和募资计划调整 [1] - IPO募资规模从原计划30亿元缩水35%至19.45亿元 募投项目从7项削减至3项 新能源材料相关项目全部剔除 [4][9] - 募资调整原因包括聚焦核心业务和应对IPO审核趋紧 保留项目均为半导体材料领域 强调短期收益可见性 [12] 业绩表现与业务转型 - 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 从2021年3.03亿元降至2023年1.19亿元 2024年上半年仅6401万元 [3] - 扣非净利润从2022年1.84亿元降至2024年0.86亿元 同比降幅超50% 主营业务毛利率从29.75%降至16.04% [5][6][20] - 业绩滑坡主因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萎缩 六氟磷酸锂价格暴跌致该业务收入占比从38%降至4.28% [6] - 加速向半导体材料转型 2024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占比超50% 产品进入台积电、三星等头部厂商供应链 [7] 研发投入与技术竞争力 - 研发费用率仅1.84%-2.24% 远低于行业均值5.11%-5.46% 解释称氟化工基础材料研发需求低 [12][15] - 半导体材料领域研发投入不足引发担忧 同行业可比公司南大光电研发费用率达9.06%-11.42% [13][15]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三位实控人合计持股仅35.06% IPO后表决权将进一步稀释 存在控制权争夺风险 [16][17] - 存在历史股权代持问题 实控人黄天梁在IPO申报前夕集中解除代持 涉及李炜等自然人股东 [17][18] - 员工持股平台龙岩翊科曾以1.3元/股"一折价"入股 定价差异或成监管问询重点 [18] 财务异常与现金流状况 - 2023年营收下降16.52%但应收账款大增49.83% 解释为业务结构变动但合理性存疑 [19][20]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69亿元 较2022年3.53亿元暴跌80.5% 净现比仅0.6216显示盈利质量弱化 [20][21] 行业前景与IPO挑战 - 半导体材料行业年均增速超15% 公司电子级三氟化氯等项目瞄准国产替代机遇 技术壁垒较高 [24] - IPO审核状态从"中止"恢复为"已问询" 主承销商申万宏源需解决业绩波动与治理隐忧的叙事挑战 [22][24] - 新能源业务去库存进程存不确定性 半导体材料业务能否弥补收入缺口尚待观察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