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

搜索文档
EDA三巨头为何集体押注汽车系统仿真?
36氪· 2025-07-23 08:57
汽车电子与EDA行业转型 - 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和自动驾驶转型推动EDA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汽车电子系统的复杂性、安全性与快速迭代需求使芯片设计与系统级开发关系更紧密 [1] - EDA三巨头(新思科技、西门子、Cadence)通过技术创新与战略收购竞相布局汽车系统级解决方案 [1] - 2024年三巨头均完成系统仿真公司收购,新思科技350亿美元收购Ansys,西门子106亿美元收购Altair,Cadence12.4亿美元收购BETA CAE [1][2][38] 汽车电子仿真的重要性 - 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电池管理系统等技术演进使汽车电子系统仿真和验证变得空前复杂 [3] - 仿真在成本、效率、安全性、覆盖范围等方面比传统测试更具优势,可模拟极端场景和大量测试用例 [4][5] - 仿真与测试形成互补关系,仿真适合设计早期验证和快速迭代,测试用于最终实物验证和合规认证 [6][7] 新思科技收购Ansys的战略意义 - 新思科技350亿美元收购Ansys构建从芯片到系统级的协同设计与仿真平台,增强汽车电子领域多物理场仿真能力 [8][17] - 合并后总潜在市场规模(TAM)预计增长1.5倍至约31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11% [20][24] - Ansys的汽车数字孪生解决方案涵盖车辆工程各学科,与新思科技EDA工具形成互补 [8][17] 西门子收购Altair的战略布局 - 西门子106亿美元收购Altair强化系统级软件能力,拓展工业软件生态 [25][26] - Altair的仿真技术涵盖机械、流体、电磁和热管理等领域,客户包括主要汽车制造商 [25][32] - 收购是西门子"ONE Tech Company"计划的一部分,将提升数字收入份额 [26] Cadence的战略收购与技术发展 - Cadence12.4亿美元收购BETA CAE扩展汽车和航空航天仿真领域布局 [38] - BETA CAE产品与Cadence多物理场系统分析产品组合高度互补,涵盖结构、流体和电磁分析 [39] - Cadence从芯片级设计工具供应商转向大型物理系统设计软件,并布局AI技术 [38][40] EDA三巨头的竞争格局 - 三巨头均围绕物理世界仿真进行并购以补齐产品线和客户群,布局各有侧重但都以系统级设计为核心目标 [40] - 汽车电子复杂性要求EDA工具从芯片设计向系统级仿真延伸,涵盖多维度挑战 [40] - AI技术应用缓解效率问题,EDA公司在AI方面有多年积累 [40]
美国撤销对华半导体设计软件出口限制
日经中文网· 2025-07-04 15:18
美国放宽对华半导体设计软件出口限制 - 美国政府撤销5月引入的对华半导体设计软件出口限制措施 主要设计软件企业新思科技 楷登电子和西门子已收到美国商务部的解禁通知 [1] - 新思科技表示正在努力推进最近成为对华出口限制对象的产品重新供货 [1] - 楷登电子和西门子也承认已收到美国政府的解禁通知 西门子表示5月启动的出口限制措施已不再适用 [1] 半导体设计软件行业格局 - 新思科技在2024年全球EDA工具市场份额为32% 楷登电子为29% 美国企业在设计软件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2] - 中国的EDA工具自制化仍无明显进展 美国政府的限制措施在该领域容易产生效果 [2] 美国放宽出口限制的扩展领域 - 美国政府通知美国国内乙烷企业 将撤销6月实施的对华乙烷出口限制 相关企业无需额外申请许可证即可向中国出口乙烷 [2] - 美国政府通过放宽限制显示让步姿态 意在通过贸易谈判促使中国方面做出让步 [2] 中美贸易谈判背景 - 中美两国政府于6月进行与贸易问题相关的部长级磋商 并就相互放宽出口限制达成一致 [2] - 美国方面暗示 如果中国放宽稀土出口限制 美国将调整对华半导体限制措施 [2] 美国对华技术遏制战略的延续 - 特朗普政府强化的部分对华出口限制措施仍未解除 包括英伟达和AMD的对华AI半导体限制 [2] - 美国通过出口限制遏制中国尖端技术开发的战略本身没有明显变化 [2]
AI引领变革浪潮,芯片重塑未来——“2025 AI技术创新论坛”精彩回顾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24 08:55
论坛概述 - 2025年4月15日慕尼黑电子展期间举办"2025 AI技术创新论坛",汇聚概伦电子、兆易创新、英飞凌等12家行业领军企业,探讨AI技术趋势与产业落地[1] - 论坛聚焦AI芯片设计、算力基础设施、电源管理、端侧应用等核心领域,展示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32] 半导体设计创新 - **概伦电子**:通过AI重构EDA工作流,从设计场景、工艺协同、效能提升三维度推动半导体产业向数据驱动转型,覆盖芯片制造到设计优化全流程[3] - **速显微电子**:推出"天元"GPU架构,兼容开源生态并支持训练推理一体化,DeepSeek技术使Token计算量减少94%、KV缓存需求降低93%,显著提升边缘侧部署效率[8] - **阿里巴巴达摩院**:玄铁C930处理器专为服务器级AI推理设计,RISC-V架构年增长率超40%,通过"无剑联盟"构建端边云全栈生态[17] 存储与算力需求 - **兆易创新**:全球SPI NOR Flash市占率第二(累计出货270亿颗),AI服务器单机Flash价值约100美元,相关市场规模达4.5亿美元,产品线覆盖512Kb-2Gb全容量段[5] - **得一微电子**:端侧训推一体机方案可节省95% GPU成本,支持110B-671B参数大模型全量微调,解决中小企业硬件成本高、数据隐私等痛点[14] 电源与热管理方案 - **英飞凌**:新型背面供电封装架构将功率损耗从10%降至2%,提供电网到Vcore芯片的全链路高能效解决方案[11] - **万国半导体**:αSGT系列MOSFET采用SOA增强技术,优化Rds(on)和开关损耗,满足AI服务器高频高效LLC电源模块需求[19] - **百图股份**:氧化铝/氮化铝为主流导热材料(2-15W/m·K),氮化硼在通讯电路板等高要求场景展现绝缘导热优势[25] 端侧AI技术演进 - **光羽芯辰**:近存计算方案解决端侧AI性能瓶颈,实时性、隐私保护等优势推动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智能化升级[21] - **Imagination**:D系列GPU在AIPC场景表现突出,边缘AI需平衡算力、存储与通讯需求,支持CNN/DNN/RNN等多模型部署[23] - **德州仪器**:集成NPU的边缘AI架构实现电机故障检测,相比云端方案响应速度提升且隐私性更强[28] 行业趋势共识 - AI芯片设计逻辑向多样化、模块化、低功耗演进,需强化场景感知能力,端边协同成为关键方向[30] - 半导体与AI深度耦合推动产业范式变革,芯片作为算力支点从"工具"升级为"引擎"[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