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icon
搜索文档
Wall Street Eyes +30% Upside in Synopsys After Huge Earnings Fall
MarketBeat· 2025-09-15 19:01
Synopsys TodaySNPSSynopsys$425.45 -12.65 (-2.89%) 52-Week Range$365.74▼$651.73P/E Ratio33.39Price Target$585.33Add to WatchlistWhile stocks like Oracle NYSE: ORCL had an incredible day on Sept. 10, one name stuck out like a sore thumb. That stock was Synopsys NASDAQ: SNPS, a company that is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players in the semiconductor ecosystem. Shares closed down by a whopping 36%, reacting to the company’s Sept. 9 earnings. However, markets were quick to see the selloff as overblown. Shares whip ...
持续开展技术产品创新 华大九天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3%
证券时报网· 2025-08-16 17:0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13.0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6.79万元,同比下降91.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亏损1862.1万元,去年同期亏损5124.66万元 [1] 营收增长驱动因素 - 加快产品布局和技术研究改进,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并扩充产品版图 [1] - 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并获得客户认可 [1] - 加强区域战略协同并拓展新客户 [1] - 加强员工团队建设保障公司稳定发展 [1] 业务与行业概况 - 公司主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装的EDA工具软件开发、销售及相关服务 [1] - 全球EDA行业集中度高,楷登电子、新思科技和西门子EDA垄断第一梯队 [1] - 公司凭借部分领域全流程工具或局部领先优势位列全球EDA行业第二梯队 [1] 研发与产品布局 - 已形成模拟电路、存储电路、射频电路、数字电路等全流程EDA工具系统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授权专利355项和软件著作权181项 [2] - 报告期内EDA领域研发投入36531.38万元,主要用于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领域 [2] 战略与并购动态 - 公司通过并购和产业投资布局,已收购芯達芯片科技并投资多家企业 [4] - 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设立两只产业基金,深化EDA领域投资布局 [4] - 拟收购芯和半导体100%股份但终止重组,因交易各方未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 [3][4]
又现重大并购!AI与EDA双向奔赴!
证券时报网· 2025-08-05 12:34
行业并购动态 - EDA行业出现大规模并购潮 国内外企业纷纷向AI领域靠拢[1] - 新思科技以350亿美元收购Ansys 创EDA行业最大并购记录 收购后新思科技潜在市场规模扩大1.5倍[2] - Cadence以12.4亿美元收购BETA CAE Systems 西门子EDA以106亿美元收购Altair Engineering[3] - 并购方向呈现加码仿真技术和拓展非半导体市场趋势 目标领域包括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2][3] 技术融合趋势 - 仿真环节与AI具有天然结合度 Ansys在仿真软件领域拥有42%的市场份额[2] - EDA行业从设计工艺协同优化(DTCO)转向系统技术联合优化(STCO) 需要实现从芯片到封装到整机系统的协同优化[4] - AI与EDA形成"双向奔赴"关系 EDA提升智算行业能力 AI赋能EDA提质增效[7] - HBM成为高端算力芯片核心配套技术 采用3D堆叠封装技术提升内存带宽和数据传输速率[6] 市场拓展方向 - EDA企业收购版图从半导体设计向整体电子系统解决方案拓展 客户群体覆盖非半导体客户[3] - 新思科技通过收购将仿真能力向汽车、航天等高端制造业领域迁移[2] - 终端智能系统复杂性提升 对产品设计准确与高效的需求超越半导体行业[3] - 国际EDA企业AI部署围绕三大方向:AI驱动的EDA工具、生成式AI用于芯片设计、AI与数字孪生创新架构[7] 技术挑战与机遇 - 智算芯片架构日益复杂 先进工艺流片成本飙升 导致设计验证流程向左移动[5] - AI计算涉及多芯片多节点协同 数据传输效率直接影响整体性能 需持续迭代电源管理和散热技术[5] - EDA行业面临数据封闭挑战 缺乏足够训练素材影响AI模型可靠性和通用性[6] - EDA工具可治疗AI大模型"幻觉" 通过闭环系统实现设计修正和优化[8] 发展前景预测 - 华大九天预测EDA产业三大趋势:全流程智能化、跨尺度协同、持续技术创新[8] - 全流程智能化将使工程师从"操作者"变为"决策者"[8] - 需要打通从系统级设计到芯片制造的跨尺度工具链 解决系统—设计—制造断层问题[8] - 目前AI模型主要胜任模块级别代码生成 距离系统级别自动设计仍有差距[8]
AI驱动EDA行业并购浪潮双向奔赴提质增效正当时
证券时报· 2025-08-05 02:41
行业并购动态 - EDA行业最大并购案落地,新思科技以350亿美元收购Ansys,创行业历史纪录 [1] - Ansys在仿真软件领域市场份额达42%,收购后新思科技潜在市场规模扩大1.5倍 [1] - 2024年3月Cadence以12.4亿美元收购BETA CAE Systems,10月西门子EDA以106亿美元收购Altair Engineering [2] 技术融合趋势 - 仿真环节因依赖算法与AI结合度高,AI大算力硬件推动仿真领域扩展 [1] - EDA行业从设计工艺协同优化(DTCO)转向系统技术联合优化(STCO),需实现芯片到整机系统的协同 [3] - HBM技术采用3D堆叠封装提升内存带宽,支撑高端算力芯片需求 [4][5] AI与EDA双向赋能 - 国际EDA企业AI融合三大方向:AI驱动工具、生成式AI芯片设计、AI与数字孪生架构 [6] - 新思科技推出全栈式AI工具套件Synopsys.ai,Cadence提供生成式AI解决方案,西门子EDA应用AI于良率提升等环节 [6] - 国产厂商探索AI在EDA多场景应用,利用EDA工具修正AI大模型"幻觉",形成闭环优化系统 [7] 市场拓展方向 - EDA企业将仿真能力向汽车、航天等非半导体领域迁移,客户群体覆盖高端制造业 [2] - 行业收购版图从半导体设计扩展至整体电子系统解决方案,系统模拟需求显著增加 [2] 未来发展预测 - EDA全流程智能化趋势明确,工程师角色转向决策者 [8] - 跨尺度协同工具链将解决芯片系统-设计-制造断层问题 [8] - 新工艺、新材料等技术创新持续推动EDA革新 [8]
美国取消对华芯片设计软件限制
北京商报· 2025-07-03 23:12
美国取消对中国EDA软件出口限制 - 美国商务部撤销了对全球三大EDA供应商(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在华业务的许可要求,三家公司已逐步恢复对华服务 [1][2] - 三大EDA巨头合计垄断全球74%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占比超过70% [2] - EDA被称为"芯片之母",是芯片设计必备工具,涉及集成电路全流程设计 [2] EDA行业格局及中国市场影响 - 中国本土EDA企业已取得技术突破,但尚未形成完整工具链,目前需多家公司分工完成海外单一企业的工具集功能 [2] - 2024财年中国区业务占新思科技总营收16%、楷登电子12%,禁令曾导致新思科技股价两日累计下跌超11% [3] - 部分中国半导体公司已提前购买三年EDA软件授权以应对潜在限制 [3] 中美贸易协议框架进展 - 美国取消EDA限制是落实中美关税协议的具体行动,双方正推进关键技术流动 [1][3] - 美国财政部长确认中国已恢复稀土流通,期待中方放宽稀土磁铁出口限制 [4] - 美国政府取消了两家能源公司对华出口乙烷的限制,此前因稀土问题实施的能源出口管制已部分松动 [6] 稀土贸易与管制背景 - 中国对稀土的出口管制符合国际惯例,与《瓦森纳协定》等国际法规精神一致 [4][5] - 美国军工产业高度依赖中国稀土,但中国依法实施的管制不针对特定国家 [5] - 中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明确规定敏感物项出口需国务院或中央军委批准 [5] 中美经贸磋商动态 - 双方已就落实元首通话共识达成框架,在解决彼此关切方面取得新进展 [5] - 分析认为"新进展"表明双方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需国内部门协同推进落地 [6] - 美国商务部6月曾修改政策,允许乙烷产品装船运往中国但禁止未经授权卸货 [6]
苹果拟借助生成式AI技术加速定制芯片设计流程
环球网· 2025-06-19 14:53
公司战略与技术发展 - 公司正考虑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定制芯片设计进程 [1] - 自2010年推出iPhone专用A4芯片后,定制芯片已广泛应用于Mac台式机、Vision Pro头显等设备 [4] - 关键经验之一是芯片设计过程中必须采用最先进的工具,包括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领域的最新设计软件 [4] 行业动态与合作伙伴 - EDA行业巨头Cadence Design Systems和Synopsys正争相将人工智能功能融入各自产品 [4] - EDA企业在支持处理复杂芯片设计任务方面作用重大,生成式AI有望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多设计工作,极大提升效率 [4] 重大决策与转型 - 2020年公司决定将Mac系列彻底从英特尔芯片转换为自主研发的Apple Silicon,无备用方案或旧架构分支产品 [4] - 此次转型涉及巨大软件工作量,公司采取果断决策、坚定推进的策略 [4]
苹果高管回忆芯片开发之路:自研是场豪赌 未来或用AI
凤凰网· 2025-06-19 09:59
苹果芯片战略 - 苹果硬件技术高级副总裁约翰尼·斯鲁吉透露公司计划利用生成式AI加速定制芯片设计 该技术对苹果设备至关重要 [1] - 苹果自2010年推出首款iPhone A4芯片后持续迭代 最新芯片已应用于Mac电脑和Vision Pro头显 [1] 芯片设计经验 - 公司强调必须采用最先进工具设计芯片 包括EDA行业巨头楷登电子和新思科技的最新AI驱动软件 [2] - 生成式AI技术被评估为具备显著提升生产力的潜力 可缩短设计周期并增加产出量 [2] - 2020年Mac转向自研芯片时采取"破釜沉舟"策略 未制定英特尔芯片备用方案 投入大量资源完成软件适配 [2] 行业合作动态 - 斯鲁吉在比利时接受半导体研发机构Imec颁奖 该机构与全球主要芯片制造商保持紧密合作关系 [1]
国内首个智能化标准单元自动建库工具iCell在宁发布
南京日报· 2025-06-18 11:31
核心观点 -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发布国内首个智能化标准单元自动建库工具iCell,标志着我国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1] - iCell工具为高端芯片设计提供自主可控的核心工具支撑,大幅提升设计效率 [1][2] 技术突破 - iCell创新性采用Transformer预训练方法的晶体管布局方法,深入学习已有单元的版图设计经验,利用强化学习进一步探索优化 [2] - 通过多任务学习的统计建库方法,大幅降低仿真开销,显著缩短单元建库周期 [2] - 传统建库方式依赖人工经验,需数百名工程师耗时数月完成,而iCell实现标准单元库的自动化构建 [1] 应用场景 - iCell通过单元设计——工艺联动,实现工艺探索和优化,作为点工具应用于先进工艺代工厂 [2] - 通过高性能DTCO流程和设计服务直接对接国内高端芯片企业 [2] - 目前iCell在国内的龙头芯片设计公司以及存储代工企业得到应用 [2] 行业背景 -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由南京市政府联合东南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于2022年12月获科技部批建 [1] - 中心聚焦下一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突破,以"智能EDA——计算一切电路"为宗旨 [1] - 标准单元是数字芯片设计的最小单位,在先进工艺上通常需要1000个到1万个不同的标准单元 [1]
外媒:中国推迟审核新思收购案
半导体芯闻· 2025-06-13 17:39
中美贸易与芯片行业动态 - 特朗普政府加强对中国芯片出口管制,导致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并影响价值350亿美元的美国半导体行业合并案[1] - 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推迟批准新思科技(Synopsys)与Ansys的合并交易,该交易已获美欧批准但进入中国审批最后阶段[1] - 交易推迟部分原因与华盛顿5月底禁止新思科技等公司向中国销售芯片设计软件有关,但另一知情人士称审批延长主要因交易本身复杂性[1][3] 新思科技与Ansys交易进展 - 新思科技CEO表示正积极与中国市场监管总局谈判,预计交易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2] - 交易协议包含2026年1月15日的"终止条款",新思科技未对事件置评而Ansys未回应[3] - 若新思科技能提交满足中国监管机构担忧的解决方案,审批仍可能通过[1] 行业技术管制与市场变化 - 新思科技已恢复向中国客户销售知识产权和硬件,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工具仍受限制[3] - 白宫官员表示若中国加快稀土出口,美国可能放松对华技术出口管制[3] - 新思科技的工具被Nvidia和英特尔等芯片制造商用于处理器设计测试,其业务随微软、谷歌等科技公司自研AI芯片需求增长而扩张[4] 企业背景与行业应用 - Ansys主营工程模拟软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医疗保健和国防等领域[4] - 新思科技总部位于硅谷,Ansys总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两者合并将整合芯片设计工具与工程仿真技术[4]
国产EDA卡在了哪里?
远川研究所· 2025-06-11 20:37
核心观点 - EDA工具是芯片生产的关键工业软件,贯穿芯片生命周期,对集成上百亿晶体管的芯片设计至关重要[4][5] - 美国三大EDA厂商垄断全球80%市场份额,国内EDA国产替代率仅10%[7][8] - EDA发展史与集成电路产业同步,从半导体公司内部工具演变为独立产业,形成新思科技、Cadence、Mentor三巨头格局[10][14][16][17] - 中国EDA曾通过"熊猫系统"短暂突破,但因国际巨头降价策略和高校渗透策略而失败[21][24][25][26] - 当前EDA禁令将影响中国公司获取PDK工艺包,阻碍先进制程流片与生产[28][30][32][34] - EDA生态依赖产业链协同,国内发展困境源于全球分工参与度不足[35][38][39] - 华为已实现14nm EDA全链条国产化,但更先进工艺需上下游同步突破[41][42] 行业格局 - 全球EDA市场呈现高度集中态势,前三大美国厂商合计市占率近80%[7] - 国内EDA产业爬坡多年,国产化率仅勉强超过10%,是产业链最薄弱环节[7][8] - 三巨头通过绑定顶级芯片公司确立领导地位,并形成技术标准壁垒[18][35] - 台积电先进制程(如2nm)全面采用新思科技、Cadence等工具链[33] 技术演进 - EDA最初功能为替代手工绘制版图,仙童半导体1966年开发逻辑模拟器等工具将设计效率提升28倍[10][12] - 70年代摩托罗拉等公司使用内部EDA工具,但功能单一且不通用[14] - 英特尔70年代建立海外EDA研发中心,因管理复杂度推动行业独立化[14][15][16] - 现代EDA需支持PDK工艺包,涉及代工厂与设计公司的深度协同[30][32] 中国EDA发展 - 1988年启动"ICCAD Ⅲ级系统"研发,1993年推出含28个工具的"熊猫系统"[21][24] - 早期受巴统协议封锁,后因国际巨头进入市场而中断发展[23][24][25] - 国际厂商通过高校捐赠策略(如新思向清华捐赠20套工具)培养用户依赖[25][26] - 当前华为已实现14nm EDA全链条国产化,与国产供应链突破同步[41] 产业链协同 - PDK工艺包体现EDA公司、设计公司与代工厂的共生关系[30][32][34] - 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需相互适配,形成技术标准门槛[35] - 日本70年代通过产业协同以290亿日元建立完整半导体生态,现代台积电单年资本开支达400亿美元[37][38] - EDA工具竞争力取决于产业生态构建,需上下游共同推进[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