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取消对华芯片设计软件限制
北京商报· 2025-07-03 23:12
美国取消对中国EDA软件出口限制 - 美国商务部撤销了对全球三大EDA供应商(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在华业务的许可要求,三家公司已逐步恢复对华服务 [1][2] - 三大EDA巨头合计垄断全球74%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占比超过70% [2] - EDA被称为"芯片之母",是芯片设计必备工具,涉及集成电路全流程设计 [2] EDA行业格局及中国市场影响 - 中国本土EDA企业已取得技术突破,但尚未形成完整工具链,目前需多家公司分工完成海外单一企业的工具集功能 [2] - 2024财年中国区业务占新思科技总营收16%、楷登电子12%,禁令曾导致新思科技股价两日累计下跌超11% [3] - 部分中国半导体公司已提前购买三年EDA软件授权以应对潜在限制 [3] 中美贸易协议框架进展 - 美国取消EDA限制是落实中美关税协议的具体行动,双方正推进关键技术流动 [1][3] - 美国财政部长确认中国已恢复稀土流通,期待中方放宽稀土磁铁出口限制 [4] - 美国政府取消了两家能源公司对华出口乙烷的限制,此前因稀土问题实施的能源出口管制已部分松动 [6] 稀土贸易与管制背景 - 中国对稀土的出口管制符合国际惯例,与《瓦森纳协定》等国际法规精神一致 [4][5] - 美国军工产业高度依赖中国稀土,但中国依法实施的管制不针对特定国家 [5] - 中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明确规定敏感物项出口需国务院或中央军委批准 [5] 中美经贸磋商动态 - 双方已就落实元首通话共识达成框架,在解决彼此关切方面取得新进展 [5] - 分析认为"新进展"表明双方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需国内部门协同推进落地 [6] - 美国商务部6月曾修改政策,允许乙烷产品装船运往中国但禁止未经授权卸货 [6]
苹果拟借助生成式AI技术加速定制芯片设计流程
环球网· 2025-06-19 14:53
公司战略与技术发展 - 公司正考虑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定制芯片设计进程 [1] - 自2010年推出iPhone专用A4芯片后,定制芯片已广泛应用于Mac台式机、Vision Pro头显等设备 [4] - 关键经验之一是芯片设计过程中必须采用最先进的工具,包括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领域的最新设计软件 [4] 行业动态与合作伙伴 - EDA行业巨头Cadence Design Systems和Synopsys正争相将人工智能功能融入各自产品 [4] - EDA企业在支持处理复杂芯片设计任务方面作用重大,生成式AI有望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多设计工作,极大提升效率 [4] 重大决策与转型 - 2020年公司决定将Mac系列彻底从英特尔芯片转换为自主研发的Apple Silicon,无备用方案或旧架构分支产品 [4] - 此次转型涉及巨大软件工作量,公司采取果断决策、坚定推进的策略 [4]
苹果高管回忆芯片开发之路:自研是场豪赌 未来或用AI
凤凰网· 2025-06-19 09:59
苹果芯片战略 - 苹果硬件技术高级副总裁约翰尼·斯鲁吉透露公司计划利用生成式AI加速定制芯片设计 该技术对苹果设备至关重要 [1] - 苹果自2010年推出首款iPhone A4芯片后持续迭代 最新芯片已应用于Mac电脑和Vision Pro头显 [1] 芯片设计经验 - 公司强调必须采用最先进工具设计芯片 包括EDA行业巨头楷登电子和新思科技的最新AI驱动软件 [2] - 生成式AI技术被评估为具备显著提升生产力的潜力 可缩短设计周期并增加产出量 [2] - 2020年Mac转向自研芯片时采取"破釜沉舟"策略 未制定英特尔芯片备用方案 投入大量资源完成软件适配 [2] 行业合作动态 - 斯鲁吉在比利时接受半导体研发机构Imec颁奖 该机构与全球主要芯片制造商保持紧密合作关系 [1]
国内首个智能化标准单元自动建库工具iCell在宁发布
南京日报· 2025-06-18 11:31
核心观点 -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发布国内首个智能化标准单元自动建库工具iCell,标志着我国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1] - iCell工具为高端芯片设计提供自主可控的核心工具支撑,大幅提升设计效率 [1][2] 技术突破 - iCell创新性采用Transformer预训练方法的晶体管布局方法,深入学习已有单元的版图设计经验,利用强化学习进一步探索优化 [2] - 通过多任务学习的统计建库方法,大幅降低仿真开销,显著缩短单元建库周期 [2] - 传统建库方式依赖人工经验,需数百名工程师耗时数月完成,而iCell实现标准单元库的自动化构建 [1] 应用场景 - iCell通过单元设计——工艺联动,实现工艺探索和优化,作为点工具应用于先进工艺代工厂 [2] - 通过高性能DTCO流程和设计服务直接对接国内高端芯片企业 [2] - 目前iCell在国内的龙头芯片设计公司以及存储代工企业得到应用 [2] 行业背景 -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由南京市政府联合东南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于2022年12月获科技部批建 [1] - 中心聚焦下一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突破,以"智能EDA——计算一切电路"为宗旨 [1] - 标准单元是数字芯片设计的最小单位,在先进工艺上通常需要1000个到1万个不同的标准单元 [1]
外媒:中国推迟审核新思收购案
半导体芯闻· 2025-06-13 17:39
中美贸易与芯片行业动态 - 特朗普政府加强对中国芯片出口管制,导致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并影响价值350亿美元的美国半导体行业合并案[1] - 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推迟批准新思科技(Synopsys)与Ansys的合并交易,该交易已获美欧批准但进入中国审批最后阶段[1] - 交易推迟部分原因与华盛顿5月底禁止新思科技等公司向中国销售芯片设计软件有关,但另一知情人士称审批延长主要因交易本身复杂性[1][3] 新思科技与Ansys交易进展 - 新思科技CEO表示正积极与中国市场监管总局谈判,预计交易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2] - 交易协议包含2026年1月15日的"终止条款",新思科技未对事件置评而Ansys未回应[3] - 若新思科技能提交满足中国监管机构担忧的解决方案,审批仍可能通过[1] 行业技术管制与市场变化 - 新思科技已恢复向中国客户销售知识产权和硬件,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工具仍受限制[3] - 白宫官员表示若中国加快稀土出口,美国可能放松对华技术出口管制[3] - 新思科技的工具被Nvidia和英特尔等芯片制造商用于处理器设计测试,其业务随微软、谷歌等科技公司自研AI芯片需求增长而扩张[4] 企业背景与行业应用 - Ansys主营工程模拟软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医疗保健和国防等领域[4] - 新思科技总部位于硅谷,Ansys总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两者合并将整合芯片设计工具与工程仿真技术[4]
国产EDA卡在了哪里?
远川研究所· 2025-06-11 20:37
核心观点 - EDA工具是芯片生产的关键工业软件,贯穿芯片生命周期,对集成上百亿晶体管的芯片设计至关重要[4][5] - 美国三大EDA厂商垄断全球80%市场份额,国内EDA国产替代率仅10%[7][8] - EDA发展史与集成电路产业同步,从半导体公司内部工具演变为独立产业,形成新思科技、Cadence、Mentor三巨头格局[10][14][16][17] - 中国EDA曾通过"熊猫系统"短暂突破,但因国际巨头降价策略和高校渗透策略而失败[21][24][25][26] - 当前EDA禁令将影响中国公司获取PDK工艺包,阻碍先进制程流片与生产[28][30][32][34] - EDA生态依赖产业链协同,国内发展困境源于全球分工参与度不足[35][38][39] - 华为已实现14nm EDA全链条国产化,但更先进工艺需上下游同步突破[41][42] 行业格局 - 全球EDA市场呈现高度集中态势,前三大美国厂商合计市占率近80%[7] - 国内EDA产业爬坡多年,国产化率仅勉强超过10%,是产业链最薄弱环节[7][8] - 三巨头通过绑定顶级芯片公司确立领导地位,并形成技术标准壁垒[18][35] - 台积电先进制程(如2nm)全面采用新思科技、Cadence等工具链[33] 技术演进 - EDA最初功能为替代手工绘制版图,仙童半导体1966年开发逻辑模拟器等工具将设计效率提升28倍[10][12] - 70年代摩托罗拉等公司使用内部EDA工具,但功能单一且不通用[14] - 英特尔70年代建立海外EDA研发中心,因管理复杂度推动行业独立化[14][15][16] - 现代EDA需支持PDK工艺包,涉及代工厂与设计公司的深度协同[30][32] 中国EDA发展 - 1988年启动"ICCAD Ⅲ级系统"研发,1993年推出含28个工具的"熊猫系统"[21][24] - 早期受巴统协议封锁,后因国际巨头进入市场而中断发展[23][24][25] - 国际厂商通过高校捐赠策略(如新思向清华捐赠20套工具)培养用户依赖[25][26] - 当前华为已实现14nm EDA全链条国产化,与国产供应链突破同步[41] 产业链协同 - PDK工艺包体现EDA公司、设计公司与代工厂的共生关系[30][32][34] - 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需相互适配,形成技术标准门槛[35] - 日本70年代通过产业协同以290亿日元建立完整半导体生态,现代台积电单年资本开支达400亿美元[37][38] - EDA工具竞争力取决于产业生态构建,需上下游共同推进[42][43]
美国要求芯片EDA巨头“断供”中国市场,将如何冲击国内产业链?
钛媒体APP· 2025-05-30 11:25
美国EDA巨头对华断供事件 - 美国商务部BIS要求Synopsys和Cadence对中国部分企业断供EDA软件工具,主要针对"军事最终用户"清单中的中国企业[2][4] - Synopsys收到BIS通知后暂停发布2025财年业绩指引,Cadence需对华出口申请许可证[2][4] - 西门子EDA虽未官宣但已对中国客户进行软件核验并停止部分升级[4] - 断供范围限于特定企业,已购软件仍可使用,影响小于市场传闻的"全面暂停"[5] 全球及中国EDA市场格局 - 2022年全球EDA市场规模134.37亿美元(+1.8%),预计2023年达145.26亿美元[6] - 2022年中国EDA市场规模115.6亿元(+11.8%),预计2023年达130.5亿元[6] - Synopsys、Cadence、西门子全球市占率分别为32%、29%、13%,合计74%[6] - 三巨头在中国市场份额超80%,2024财年Synopsys中国收入10亿美元(占16%),Cadence中国收入5.5亿美元(占12%)[6][8] 资本市场反应与行业影响 - 美国EDA巨头股价累计跌超10%,中国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分别涨15%和20%[5] - EDA是芯片设计核心工具,被称为"芯片之母",技术壁垒高且产业地位关键[5][6] - 国产EDA生态初步建立但较脆弱,当前是集成电路"卡脖子"环节[7][11] 国产EDA发展现状 - 中国EDA企业数量从2018年10家增至120家以上,国产化率从6.24%提升至11.48%[12] - 华大九天2024H1营收4.44亿元(+9.62%),净利润3787万元(-54.81%)因研发投入3.49亿元[13] - 华大九天部分工具支持5nm工艺,数字工具全支持7nm工艺[15] - 国产EDA厂商开启并购:华大九天收购芯和半导体,概伦电子收购锐成芯微和纳能微[15] 技术路径与政策支持 - 国产EDA厂商各有侧重:华大九天主攻数字电路,概伦电子专长模拟电路,广立微专注验证工具[15]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EDA市场规模184.9亿元,占全球18.1%[16] - 美国2018年起逐步升级EDA技术制裁,中国加速国产替代研发[11]
创新全流程EDA工具验证设计,为 2.5D/3D 封装精准度保驾护航
势银芯链· 2025-05-28 11:41
三维集成电路与先进封装技术 - 三维集成电路(3D IC)为AI算力和高端数模混合集成提供设计灵活性,堆叠芯片架构成为下一代产品关键[3] - 2.5D/3D封装通过中介层过孔或互连凸块实现Die间连接,但需自动化验证确保系统正确性[3] - 高互连密度先进封装包括2.5D/3D/3.5D/SiP/FOWLP/MCM等多种形式[8] 3Sheng EDA工具核心功能 - 提供堆叠芯片Die间、Die与中介层互连的组装级验证,支持跨工艺节点设计的DRC/LVS检查[10] - 关键性能涵盖跨Die设计规则检查、系统级寄生效应验证、静态时序分析及数据完整性签核[12] - 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实现2.5D异常网络检测,提升同构阵列重复性设计的准确性[18] 物理验证技术亮点 - LVS检查通过解析Verilog代码与GDS层关系,验证多Chiplet物理连接,缩短集成周期[15] - DRC工具支持几何规则、多层检查及Foundry规范,自动修复线端间隔/差分线屏蔽等工艺违规[28] - 独特功能包括跨层级一致性验证、网表-版图联动分析及2.5D连接规则自定义配置[13] 行业应用场景 - 2.5D堆叠芯片主要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高端算力领域,3D扇出封装侧重消费电子[4] - 工具覆盖芯片设计公司、代工厂和OSAT企业对三维集成后摩技术的验证需求[4] - 支持中介层布线验证、互连对准检查及BGA-基板连接等全流程物理验证[22] 工具平台扩展能力 - 集成架构设计-测试-物理实现-仿真-验证五引擎,实现Chiplet快速设计闭环[30] - 兼容第三方工具完成可靠性设计,持续完善2.5D/3D/晶上集成系统自动化方案[31]
18A制程吸引目光 英特尔、微软传谈代工合约
经济日报· 2025-05-10 07:16
英特尔18A制程进展 - 英特尔与微软签署18A制程晶圆代工合约 并正与英伟达和Google洽谈合作 可能作为台积电N2制程的替代选项 [1] - 18A制程被英特尔称为美国最先进芯片制程 部分报导称其效能与台积电N2制程相匹敌 [1] - 18A制程芯片预计2024年下半年进入稳定量产阶段 目前处于风险试产阶段 [1][1] 行业竞争格局 - 英特尔18A制程吸引科技巨头兴趣 包括英伟达和Google 可能挑战台积电的霸主地位 [1] - 科技媒体将18A制程合作比喻为"iPhone时刻" 突显其潜在行业影响力 [1] - 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将战略重点放在电子设计自动化 封装及晶圆代工领域 [1] 地缘政治因素 - 美国科技公司对18A制程的兴趣部分源于降低地缘政治风险及缓解关税压力的需求 [1] - 英特尔的供应链相比台积电和三星更具多元化优势 在特朗普可能加征半导体关税的背景下更具竞争力 [2] - 18A制程若成功量产 英特尔将获得显著的地缘政治优势 [2]
全流程EDA工具为 2.5D/3D 封装实现降本增效
势银芯链· 2025-05-09 14:47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行业趋势 - 当前EDA供应商需在多芯片集成设计中更早引入多物理场分析,设计变更可能对SoC/封装产生系统性影响[2] - 三维集成电路EDA成为传统芯片升级关键工具,通过堆叠设计实现性能提升30%以上,同时降低功耗20%[2] - 2.5D/3D堆叠技术正推动RISC-V、AI、GPU等芯片发展,国产EDA借此缩小与国际差距[2] 硅芯科技公司概况 - 专注2.5D/3D堆叠芯片EDA软件研发,创始团队自2008年起研究前沿芯片架构设计[5] - 研发团队在堆叠芯片后端布局/布线/测试等领域具有世界领先成果[5] - 产品已通过先进封装产业验证,服务AI/GPU/CPU/NPU等芯片设计客户[5] 3Sheng Integration Platform技术亮点 - 集成系统规划、物理实现、测试设计等五大引擎,支持三维异构系统敏捷开发[3][5] - 独创统一数据底座技术,实现跨Die协同设计优化,缩短开发周期40%[3][10] - 已建立完整客户案例库,覆盖硅光、FPGA等特殊应用场景[5] 行业核心痛点与解决方案 - 当前3D IC设计存在架构缺失问题,70%设计需返工因缺乏早期协同分析[8] - 公司提出PPPAC新框架,整合工艺方案匹配、性能-成本协同等关键指标[8] - 3Sheng_Zenith工具实现从SoC划分到成本评估的全流程覆盖,减少试错成本50%[10][13] 3Sheng_Zenith核心功能 系统级规划 - SoC划分模块支持netlist文件切分,通过cost系数迭代优化布局方案[13] - Chiplet建模实现跨Die信号/电源/时序分析,制造成本评估精度达95%[16] - 集成3D DFT规划功能,提前分配测试资源降低后期故障风险30%[19] 互连设计与优化 - 三维编辑器支持多形态堆叠显示,Bump连接检查准确率99.9%[22][26] - 预布线算法优化跨Die信号连接,实时生成GDS效果图加速决策[28] 系统早期分析 - 多级协同仿真整合5大分析工具(Isis/Pyros等),验证效率提升60%[30] - 制造成本模型覆盖晶圆/封装/键合等环节,成本预测误差<5%[34][36] - 布线鲁棒性检查针对高带宽场景,寄生参数提取完整度达9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