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
搜索文档
中国交建持续出海境外新签合同2841亿 聚焦高端工程技术5年半研发费1283亿
长江商报· 2025-10-24 08:15
长江商报消息 在海外,中国交建(601800.SH、01800.HK)持续"攻城拔寨"。 10月22日晚间,中国交建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截至三季度,公司新签合同额为 13399.70亿元,同比增长4.65%,完成年度目标的67%。 其中,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交建各业务来自于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2840.58亿元(约折合399.29亿 美元),同比增长7.13%,约占公司新签合同额的21%。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近5年半来,中国交建研发费用合计约为1283亿元。 近日,中国交建公开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以创新驱动,巩固行业地位,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前三季新签合同额1.34万亿 中国交建为中国领先的交通基建企业,公司在核心业务领域——基建建设、基建设计和疏浚均为业内领 导者。 2006年12月15日,中国交建首次公开发行的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是中国首家实现整体 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的特大型国有基建企业。2012年3月9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 挂牌上市,成为公司发展历程中一次质的飞跃。 2025年10月22日晚间,中国交建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 ...
中国交建10月15日获融资买入4565.70万元,融资余额12.42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16 09:35
10月15日,中国交建涨0.11%,成交额2.71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中国交建获融资买入额4565.70万 元,融资偿还3414.81万元,融资净买入1150.89万元。截至10月15日,中国交建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2.47 亿元。 截至6月30日,中国交建股东户数14.86万,较上期减少4.65%;人均流通股85600股,较上期增加 5.19%。2025年1月-6月,中国交建实现营业收入3370.55亿元,同比减少5.71%;归母净利润95.68亿元, 同比减少16.06%。 分红方面,中国交建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87.3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31.82亿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6月30日,中国交建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四大流 通股东,持股1.14亿股,相比上期增加4587.72万股。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位居第六大流通 股东,持股6335.68万股,相比上期增加507.05万股。易方达沪深300ETF(510310)位居第七大流通股 东,持股4519.04万股,相比上期增加441.50万股。华夏沪深300ETF(510330)位居第八大流通股东, 持股 ...
中国交建跌2.03%,成交额2.7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7200.1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2 14:45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2日盘中下跌2.03%至8.70元/股 成交额2.78亿元 换手率0.27% 总市值1416.2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7200.18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6560.79万元(买入100.30万元占比0.36% 卖出6661.09万元占比23.99%) [1] - 年内股价累计下跌14.27%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下跌2.68%/9.66%/0.32% [1] 经营业绩与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70.55亿元 同比减少5.71% 归母净利润95.68亿元 同比减少16.06% [2] - 基建建设业务收入占比88.48% 疏浚业务6.92% 基建设计业务4.08% 其他业务合计占比4.3%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14.86万户 较上期减少4.65% 人均流通股85,600股 较上期增加5.19%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4587.72万股至1.14亿股 位列第四大流通股东 [3] - 四大沪深300ETF集体增持: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507.05万股至6335.68万股 易方达沪深300ETF增持441.50万股至4519.04万股 华夏沪深300ETF增持552.02万股至3312.94万股 嘉实沪深300ETF增持298.71万股至2865.97万股 [3] 分红历史与行业属性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87.3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31.82亿元 [3] - 所属申万行业为建筑装饰-基础建设-基建市政工程 概念板块包括长期破净/破净股/REITs概念/低市盈率/水利建设 [1]
中国交建新签合同9911亿增3.14% 全力出海境外贡献20%达2004亿
长江商报· 2025-07-28 07:5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新签合同额9910.54亿元,同比增长3.14%,完成年度目标49%(基于2024年1.88万亿元目标增长7.1%测算)[2][3] - 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8976.98亿元(占比90.6%),同比增长3.98%;疏浚业务630.77亿元,同比增长5.69%;基建设计业务243.64亿元,同比下降25.39%[4] - 境外新签合同额2003.79亿元(折合281.67亿美元),同比增长2.20%,占总合同额20%,其中基建建设业务占比98.8%[2][4] 业务结构 - 新兴业务领域(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签合同额3202.55亿元,占比33%;能源工程项目583.79亿元,水利项目352.28亿元[4] - 基础设施投资类项目合同额454.09亿元,预计建安合同额346.07亿元,涉及城市更新及海洋经济项目(如广州黄埔城中村改造、大连海洋牧场)[5] - 沙特利雅得德拉伊耶门二期项目签约金额109.11亿元,为境外重点项目[4] 研发与创新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合计1194.73亿元,年均超200亿元(2024年为259.98亿元)[6] - 成功发行30亿元科技创新可续期债券,2+N年期票面利率1.74%(认购倍数3.14倍),3+N年期利率1.8%(认购倍数5.11倍),资金用于科技平台建设[6][7] - 完成东海大桥桩基防护工程,覆盖32.5公里范围内205个桥墩,为全国首个跨海大桥防护项目[6] 资本市场表现 -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487.56亿元(A股354.42亿元,港股133.14亿元),分红15次[2][7] - 2024年发行首单建筑类央企境外绿色债券,创3年期点心债利率新低[7]
Orion (ORN)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4-30 21: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合并收入增长超17%,达1.89亿美元,调整后EBITDA翻倍至820万美元 [15] - 合并毛利润增至2300万美元,占收入的12.2%,较去年同期的1550万美元(占比9.7%)有所提升 [15] - 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SG&A)从去年同期的1900万美元增至2250万美元,占总合同收入的比例从11.8%升至12% [16] - 调整后净收入为3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0.01美元),去年同期调整后净亏损36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0.11美元) [17] - 第一季度EBITDA增至630万美元,调整后EBITDA增至820万美元,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高180个基点至4.3% [18] - 第一季度投标项目价值约7.61亿美元,中标2.99亿美元,合同价值加权中标率为39%,订单与账单比率为1.59倍 [19] - 截至3月31日,积压订单为8.4亿美元,上一季度末为7.29亿美元,去年第一季度末为7.57亿美元 [20] - 3月运营现金流为负34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负2280万美元 [20] - 3月底现金为1300万美元,未偿还债务总额为2330万美元,循环信贷额度无未偿还借款 [2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海洋业务收入增长超19%,混凝土业务收入增长13% [15] - 海洋业务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从去年的0.9%提升至8.6%,混凝土业务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从去年的5.7%变为负4.4% [18] - 第一季度积压订单中,海洋业务为6070万美元,混凝土业务为2.32亿美元 [2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数据中心市场需求强劲,公司已交付35个数据中心,总价值超2.35亿美元,本季度赢得5个数据中心项目,价值4700万美元 [1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受益于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包括重振美国海事力量、国内工业政策和对太平洋地区的国防与经济投资等,未来几年将充分受益 [7][8][9] -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从强大的机会管道中建立盈利的积压订单 [10] - 公司从遗留系统切换到新的IT系统和流程,以促进信息共享和提升运营管理能力 [22] - 公司正在整合休斯顿地区的办公室,降低设施成本 [23] - 公司在关税方面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与政府合作的项目遵循“购买美国货”原则,对其他项目也有应对方案 [6][43][44] - 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与供应商的良好关系,能够获得较好的价格 [4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和削减政府开支措施对公司2025年业绩无重大影响 [6] - 宏观经济条件虽有波动,但政府政策为公司业务带来积极影响,市场机会未减少 [7][9] - 公司对未来市场充满信心,士气高昂,业务和运营模式有望受益于当前政府议程 [13] - 公司重申2025年全年指引,预计收入在8 - 8.5亿美元之间,调整后EBITDA在4200 - 4600万美元之间,调整后每股收益在0.11 - 0.17美元之间,资本支出在2500 - 3500万美元之间 [24]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鼓励股东参加5月15日的虚拟年度股东大会 [1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国防项目的奖项时间和机会规模 - 预计国防项目奖项时间为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年初,除非政府政策有变 [29] - 有几个规模约5亿美元的项目正在推进,未来几个月还会有更多项目启动 [30] 问题2: 混凝土业务的前景和利润率扩张目标的信心 - 目前投标和获奖活动未出现明显放缓,希望后续活动保持稳定 [32] - 年初的强劲中标将带来业务量增长,运营杠杆将有助于提高利润率 [33] 问题3: 私人下游能源市场的情况和前景 - 一些石化客户对项目推进更乐观,预计近期会有更多活动,但全球油价等因素可能影响项目进展 [34] 问题4: 海洋业务利润率的驱动因素和未来可持续性 - 本季度海洋业务多个项目表现出色,推动利润率提升,预计该业务能经常达到这样的利润率,但今年可能是高点,业务增长将进一步改善利润率 [40][41] 问题5: 公司合同结构、差异化优势和竞争优势 - 与政府合作的项目遵循“购买美国货”原则,有助于应对关税问题,对其他项目也有应对方案 [43][44] - 公司与供应商的良好关系是重要竞争优势,能获得较好的价格 [46] 问题6: 混凝土业务本季度亏损的原因和未来盈利能力 - 第一季度混凝土业务业绩通常较低,是因为德州可工作天数减少,随着业务推进,该业务将在年内恢复盈利,符合公司整体预期 [50][51] 问题7: 今年收入和盈利是否仍呈下半年较重的模式 - 是的,扣除第一季度后,剩余三个季度平均水平会更高,随着业务增长,收入和盈利将自然增长 [53] 问题8: 资产负债表和资本状况是否能支持大型项目 - 季度末循环信贷额度无未偿还借款,额度在4000 - 6000万美元之间,公司有足够资金承接项目、进行动员和支持项目现金流,为购置设备可能会进一步借款,预计投资回报率较高 [55][56] 问题9: 经营现金流的趋势 - 随着收入增长,现金流将持续改善,本季度同比改善较大是因为去年第一季度夏威夷项目投资影响了现金流,预计今年现金流将转正 [61] 问题10: 未来输入成本是否有压力 - 预计钢铁等产品成本会上升,投标时会考虑成本增加因素,公司应对成本增加风险的策略不变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