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质合金切削工具
icon
搜索文档
粉末钢日前获央视报道,高端新材料商业化加速的天工国际成钢铁行业“反内卷”标杆
智通财经· 2025-10-20 16:29
文章核心观点 - 天工国际是特钢行业通过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实现“反内卷”的代表性企业 [1] - 公司凭借粉末冶金技术平台,在产品升级、增材制造原材料和“卡脖子”材料开发三个层面实现多维商业化,正从特钢企业向高端材料企业加速进阶 [4][8] - 公司的估值逻辑有望从特钢企业切换至高端材料企业,并获得高估值溢价,当前股价趋势和券商目标价显示市场对此逻辑的认可 [8] 行业背景与政策导向 - 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纳入年度关键任务,钢铁行业于今年5月首次开展整治行动 [1] - 整治“内卷式”竞争旨在推动经济从“价格红海”向“价值蓝海”跨越,钢铁行业PPI指数自5月份回暖,至9月升至99.5%,较上月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 [1] -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强调,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公司战略定位与市场认可 - 天工国际被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作为“专精特新”典型实践案例重点提及 [2] - 公司的粉末钢产品获得央视专题报道肯定,显示其高端新材料商业化加速态势获得市场认可 [2] - 公司构建了从材料到工具的完整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使粉末冶金业务能与下游工具业务产生强大协同效应 [4] 粉末冶金技术商业化进展 产品升级 - 天工国际是国内唯一规模化生产粉末冶金工模具钢的企业,粉末冶金工模具钢销量从2020年83吨预计增长至2025年1500吨,年复合增速79.2% [5] - 预计累计销量达4098吨,平均售价约15万元/吨,平均毛利率高于40% [5] - 独创近净成型工艺,材料成材率达80%以上,性能相较于传统特钢设备提高2-5倍 [5] - 在切削工具领域,粉末冶金技术已延伸至粉末冶金高速钢切削工具和硬质合金切削工具 [5] - 与恒而达签署协议,自2026年起五年内每年采购不少于100吨锯切工具专用材料,五年合计不少于600吨,标志粉末钢在国内大客户取得重大突破 [5] 增材制造原材料 - 公司布局高合金钢粉末、钛合金粉末、铜合金粉末、高温合金粉末四大类金属粉末材料,用于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 [6] - 通过合资公司天工钛晶切入钛合金3D打印粉末市场,旨在抓住全球3D打印市场从2024年275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1502亿美元的机遇 [6] - 国内3D打印钛合金粉末70%以上依赖进口,公司布局旨在实现进口替代 [6] - 与宁波赛维达签署协议,联合攻关新型压铸模具用钢粉末冶金与增材制造关键技术,服务国内外主流汽车制造商 [6] “卡脖子”材料开发 - 公司通过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高氮合金材料打入人形机器人产业,并已实现高氮钢商业化 [7] - 自主研发的高氮合金TPMDC02A已于7月初交付江苏润孚动力,用于行星滚柱丝杠量产,成为国内首家实现高氮钢丝杠应用的企业 [7] - 7月与恒而达达成合作,联合开发高氮钢在丝杠制造的应用,一个月内接连开发两家高氮钢客户,显示产品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放量 [7] - 公司积极布局核聚变装置所需关键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并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机构合作推进国产化进程 [7] 财务与市场表现展望 - 第一上海发布研究报告,维持天工国际“买入”评级,给予未来12个月目标价4.38港元,较10月17日收盘价仍有55%上升空间 [8] - 报告指出公司工模具钢国内市场企稳回升,高端材料将成为未来利润爆发点 [8] - 公司股价自8月份以来已连涨三个月,上升趋势良好 [8]
厦门钨业收交易所问询函 要求说明40亿募集资金规模合理性
新华网· 2025-08-12 13:48
定增计划概况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40亿元 用于硬质合金切削工具扩产项目(10亿元) 光伏用钨丝产线建设项目(10.5亿元) 钨钼矿建设项目(7.5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12亿元) [2] - 发行对象包括间接控股股东福建冶金(认购比例15%-20%)及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 [2] - 定增旨在优化钨产业链布局 加大高附加值环节投入 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并缓解原材料外购风险 [2] 募投项目具体规划 - 硬质合金切削工具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整体刀具200万件 可转位刀片3000万件 超硬刀具170万件的生产能力 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 通用机械等领域 建设期36个月 [3] - 光伏用钨丝产线建设项目规模达1000亿米 [2] - 福建冶金及其关联方需说明定价基准日前六个月至发行完成后六个月内减持情况 并确认股份锁定期符合监管要求 [4] 财务表现数据 - 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189.64亿元 318.52亿元 482.23亿元 2023年一季度营收85.62亿元 [5] - 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9.56亿元 16.95亿元 21.83亿元 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6.53亿元 [5] -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7.30亿元(同比下降22.47%) 归母净利润7.91亿元(同比下降12.88%) 扣非净利润7.21亿元(同比下降11.24%) [5] - 综合毛利率2020-2022年分别为22.44% 19.38% 15.76% 2023年一季度回升至17.63% [5] 监管关注重点 - 上交所要求说明40亿元募资规模合理性 需结合货币资金余额 日常营运需求 资金缺口及资产负债率同业对比进行分析 [1][5] - 需披露募投项目必要性 产能消化措施 以及子公司实施项目中其他股东是否同比例出资 [4] - 要求解释收入净利润波动原因 毛利率持续下降因素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充分性 以及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净利润差异原因 [6]
厦门钨业董事长黄长庚:未来5年公司将重点发展钨和稀土的深加工与应用
搜狐财经· 2025-05-14 11:11
公司战略规划 - 过去5年公司快速发展主要依靠能源新材料,预计未来5年将主要依靠钨和稀土深加工及应用来驱动增长 [1][3] - 在稀土功能材料方面,公司将重点关注磁性材料在稀土永磁电机、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等新场景的应用,相关产品正在研发中 [4] - 对于硬质合金切削工具,公司计划从销售产品转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可能通过兼并收购推动业务快速增长 [4] 业务发展重点 - 公司将持续提升钨资源保障率,目前为20%,未来计划提高至70% [5] - 在能源新材料领域,除正极材料业务外,还将重点关注固态电池技术和储氢等氢能技术,已研发储备硫化锂技术 [5] - 公司高度重视回收问题,所有产业都涉及稀有战略金属,循环利用是重要课题 [5] 海外布局与出口情况 - 2024年公司出口金额约为5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6%,出口业务毛利贡献约为12亿元,略高于国内业务 [5] - 出口到美国的比例不高,多数产品出口集中在东盟、欧洲等地 [5] - 2019年在泰国投资建设800吨硬质合金棒材项目,总投资约1.9亿元,平均投资回报率超过20% [5] - 正在泰国布局建设二期项目,已购置130亩地,计划扩大硬质合金产能并拓展钨粉、碳化钨、数控刀片及整体刀具等业务 [6]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延伸 - 未来国内氢能产业规模或在万亿元以上,固态氢的运输、催化剂的开发是氢能利用的两个"卡脖子"因素 [5] - 公司将在夹具方面投入较大精力,推动硬质合金切削工具板块的发展 [4] - 计划在海外建立基本完整的产业链,包括钨粉、碳化钨、数控刀片及整体刀具等业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