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技术

搜索文档
氢能技术为零碳园区发展筑基
中国化工报· 2025-09-12 11:00
多位专家表示,大型国企和央企可通过牵头关键技术攻关、建设规模化制氢项目及加氢基础设施等方 式,与地方政府共建氢能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全面推动区域氢能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与商业化落地。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氢能技术部总工程师张畅介绍了华能在绿氢制备关键技术、与氢能产 业链上游可再生能源动态耦合及"制—储—充"一体化示范项目落地的经验。 "化工领域是氢能应用的重要场景,氢电耦合是实现100%可再生能源消纳、100%零碳电力供给的重要 手段,在零碳园区建设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储能技术研 究室主任刘敏表示。 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分享了探索氢能发展的实践。智寰(北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长江介绍,该公 司利用大兴国际氢能产业园建筑屋顶建设光伏电站,探索多种绿电制氢的方式,提高产业园的绿电利用 率,让产业园具备储氢功能。 中化新网讯 9月9日,氢能产业零碳园区研讨会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举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氢能技术为零碳园区发展赋能,应持续加强氢能的技术探索与产业化应用,推动氢能产业链可持续发 展。 中电产业发展(广西)有限公司常务总经理陶方飏介绍,该公司以中电百色能 ...
万和电气: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14% 海外业务成新增长极
中证网· 2025-08-27 22: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83亿元,同比增长7.14%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9亿元,同比增长6.68% [1][2] -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 [2] 战略与运营效率 - 产品驱动战略聚焦氢能技术储备,突破电子压差式空燃比控制等核心技术 [2] - 高端产品销量突破40万台,烟灶品类进入行业一线 [2] - IPD2.0数字化研发流程使产品开发周期缩短23%,交付件减少41% [2] - APS智能排产系统将排产时间从3-4小时压缩至1小时,效率提升70% [2] - 三天订单齐套率从70%提升至90% [2] 厨电业务突破 - 厨房电器品类营收同比增长23.46%,毛利率上升3.51个百分点 [3] - 技术升级聚焦"有效吸排""有效火力"等消费者痛点功能 [3] - 构建自有内容生态,运营超100个小红书及视频号账号 [3] - 抖音OMO系统入驻门店超1650家,高德地图入驻商家超800家 [3] - 通过直播及短视频获取精准客资超4万个 [3] 海外市场增长 - 出口销售营收同比增长26.52%,毛利率提升1.84个百分点 [4] - 空气能热泵出口量同比增长45%,主推产品适应欧洲低碳需求 [4] - 泰国生产基地一期量产,二期进入试产;埃及基地于1月启动试产 [4] - 跨境电商多站点布局扩大全球销售覆盖范围 [4] 战略方向 - 围绕产品驱动、效率增长、数智升级、全球运营四大战略主轴 [4] - 国内聚焦厨电高端化、品牌年轻化及渠道精细化 [4] - 海外以低碳技术产品与本土化制造双轮驱动增长 [4]
石化机械(000852) - 2025年8月26日石化机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6 17:52
财务与应收账款管理 - 公司高度重视应收账款清收工作,制定应收款项管理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目标为“降存量、提质量,强管理、控增量” [1][2] - 2025年1-6月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5.3亿元 [1][2] - 应收账款增加主要为1年以内账期,属于正常经营活动,公司通过严格信用评级政策控制风险 [5][6] 业务表现与订单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订货总额49.4亿元,同比增长14% [3] - 石油钻采装备:18亿元 [3] - 钻井工具:5.5亿元 [3] - 钢管:9亿元 [3] - 集输装备:3.5亿元 [3] - 国际市场新增订货12.1亿元,同比增长15%,深井钻机首次进入科威特高端市场 [4] - 氢能装备业务新增订货0.75亿元,同比增长21%,参与国家级氢走廊项目并中标多个制氢加氢项目 [4] 技术发展与产能建设 - 在钻头钻具、固压装备、天然气压缩机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出万米钻机、万米修井、百万方压缩机等高端装备 [2] - 开发多钢级输氢钢管并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投营3座加氢站稳定运行 [4] - 引入机器人焊接生产线、数字加工生产线及MES制造系统提升泵壳、大型结构件制造能力 [4][5] 战略与公司治理 - 坚持“核心技术+关键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发展路径,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 [2] - 股权激励目标实现需参考对标企业经营情况,市值管理通过提升业绩、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推进 [6] - 第三季度业绩数据以后续披露报告为准,大冶岩洞储氢项目已中标但合同尚未签订 [6]
清能股份斩获百台氢能重卡订单,续航突破1500公里
势银能链· 2025-07-15 12:15
清能股份氢能重卡订单 - 清能股份与上海兀流汽车签署百台燃料电池系统订单 用于配套42吨Z413氢能重卡 标志着公司在氢能重卡商用车领域技术实力达到新高度 [3] - 42吨Z413氢能重卡采用"轻量化+长续航"设计 搭载VL-Ⅲ系列150kW燃料电池系统及国产Ⅳ型储氢瓶 续航突破1500公里 百公里氢耗低于8kg [5] - 配套燃料电池系统运行稳定且性能国际领先 完全满足快递干线物流长距离运输需求 [5] VL-Ⅲ系列燃料电池技术 - VL-Ⅲ系列平台自2022年推出后 国内外累计出货量近400台 通过商业化验证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成为经济高效绿色物流解决方案 [6] - 2024年底将推出新一代VSL-Ⅳ系列400kW电堆 具有大功率低成本长寿命高容错率特点 应用于重卡可降20%氢耗 实现百公里7kg氢耗 [6] 行业影响与公司战略 - 百台订单体现清能股份技术实力与市场认可度 公司将持续创新推动氢能技术应用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7] - 新一代400kW电堆技术将巩固公司在大功率液冷燃料电池交通应用领域的领先地位 为行业树立新标杆 [6] 势银公司背景 - 势银是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与数据公司 提供数据研究咨询会议等服务 以数据研究为核心支持客户决策 [12] -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为势银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2]
世界化学工程大会首次在国内召开 两部氢能研究报告在会上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7-15 04:33
世界化学工程大会召开 - 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暨第21届亚太化工联盟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这是该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 [1] - 大会主题为"迎接全球挑战的化学工程范式变革" 吸引来自66个国家的近5000位嘉宾参会 [2] - 大会汇聚学术界、行业和企业专家 探讨化工领域前沿科技发展方向 打造国际交流平台 [2] 氢能研究报告发布 - 大会期间发布两部氢能领域重量级研究报告 《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现状与路径研究报告2024》 [2] - 《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编写 涵盖制氢、储运、应用等关键技术领域 [2] - 《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现状与路径研究报告2024》由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组织编写 探讨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进展与挑战 [2] 氢能发展前景 - 氢能被视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方向 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3] - 随着政策支持加大和技术成本下降 氢能将在交通、工业、储能等领域加速渗透 [3] - 需强化国际合作 构建开放共享的氢能生态 共同迈向零碳未来 [3][4]
舜通集团大叶股份杰宁科技三方战略签约 余姚“制储输用”全链条商用项目启航
证券时报网· 2025-07-06 15:11
氢能产业合作 - 宁波舜通集团、大叶股份(300879)与上海杰宁新能源科技签署投资框架协议,标志着余姚在氢能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2] - 余姚市委常委韩柏顺称此次合作是余姚拥抱氢能时代的里程碑,也是向绿色低碳城市转型的关键一步 [2] 余姚氢能产业优势 - 区位战略价值:地处宁波都市圈核心区,毗邻舟山港和杭州湾跨海通道,具备发展氢能物流枢纽的天然条件 [2] - 产业协同基础:区域内汽车零部件、新材料企业密集,与氢能重卡产业链高度契合 [2] 项目规划与战略意义 - 三方合作打造"制储输用"全链条项目,是余姚布局未来能源的关键落子 [2] - 舜通集团董事长郑祯表示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为氢能干线物流示范网络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撑 [2] - 大叶股份董事长叶晓波高度评价杰宁科技的换氢技术,认为将重构重卡物流行业的能源供给模式并拓展园林机械新能源应用场景 [2] 余姚氢能发展蓝图 - 传统制造升级:大叶股份等制造企业切入氢能装备赛道,开启增长新引擎 [2] - 新质生产力培育:杰宁科技换氢技术带动本地氢能配套产业链发展 [2] - 区域协同发展:连接长三角氢能产业园与黄河流域氢能联盟,构建跨区域产业生态 [2] 余姚战略转型 - 余姚通过"引入一个技术龙头,激活一条产业链"策略,从"制造业基地"转向"氢能技术策源地" [3] - 杰宁科技董事长王桂宁表示将以换氢技术为支点,推动"制储输用"全链条落地,使余姚成为氢能技术创新源头和绿色物流新生态标杆 [3]
势银访谈|骥之翼:“氢能+四足机器人”的国产先锋
势银能链· 2025-06-30 14:17
行业趋势 - 全球科技浪潮推动具身智能(Embodied AI)快速发展,四足机器人作为重要载体在工业检测、公共安防、家庭娱乐等场景展现应用潜力 [3] - 技术成熟与成本下探推动四足机器人商业化加速,全球竞争格局从欧美主导转向中国企业领跑 [3] - 氢能技术与具身智能跨界融合,氢能动力凭借高能量密度、长续航和低温适应性成为突破传统动力瓶颈的关键选择 [3] 公司产品与技术 - 骥之翼推出国内首款氢能四足机器人,额定功率300W,储氢瓶压力35MPa,最大储氢量770L,工作温度-5℃至40℃,最大运动速率1.5m/s,最大载荷4kg,单瓶续航≥2h [7] - 氢能四足机器人续航能力显著优于锂电:静态站立7-8小时(锂电2-4小时),动态行走4-5小时,低温环境下续航达4小时(锂电1小时12分) [7] - 产品定位工业级应用,包括军事、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场景,非消费级 [8] 成本与商业化 - 当前氢能四足机器人成本较高:300W电堆约3000元,储氢瓶及阀件合计5000元,但具备商业化潜力 [9] - 公司通过电堆技术优势和储氢瓶迭代降低成本,未来价格有望进一步优化 [9] 技术挑战与突破 - 主要技术挑战包括氢燃料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重量/体积)和低温环境热管理 [12] - 公司通过仿真与试验结合优化热管理,开发控制策略(温度控制、能量管理)提升系统性能 [13] 市场推广与行业影响 - 氢能四足机器人拓宽氢能产业应用边界,从交通领域延伸至机器人新兴领域 [19] - 关键技术可应用于电动两轮车、无人机等小型化移动场景,推动氢能差异化竞争力 [19] - 推广策略包括提供风光互补一体化解决方案、优化产品形态(内嵌式/背包式)、建立快速补能生态 [17] 行业协作与发展 - 具身智能行业智能化程度需提升,氢源问题(如制氢加氢设备)尚处发展阶段 [17] - 军事领域可能率先实现氢能机器人市场化应用 [17]
氢能技术创新突破,促进绿色能源建设
长城证券· 2025-06-18 15: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链发展氢能业务,助力氢能交通推广 鉴于我国持续颁布的氢能源利好政策,氢能产业持续发展 上游电解槽招标项目持续稳定增多,制氢技术有所突破,制氢投资力度加大,建议关注参与电解槽招投标的公司;中游加快氢能输用发展,推动建设加氢站,建议关注具备输氢能力的企业;下游氢能探索多场景应用,促进氢能交通推广,建议关注氢车应用领域的企业 [3][4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氢能行业市场表现 行业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13日,氢能源指数收盘价为2047.76点,本周涨跌幅为0.34%,2025年初至今涨跌幅为15.25% 本周氢能源申万二级行业排名第42位,排名相较上周上升9名 沪深300本周涨跌幅-0.25%,氢能源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变动趋势不同 [8] - 截至2025年6月13日,氢能源指数TTM市盈率为24.16倍,MRQ市净率为1.57倍 示范区域4N级以上地区高纯氢价格保持稳定,本周广东、北京、上海、河南地区价格与上周保持持平,河北地区有所下降 [11] 相关个股标的涨跌情况 - 氢能行业周涨幅前五的公司为美晨科技、永安药业、恒光股份、ST百利、泛亚微透,涨幅分别为40.96%、26.38%、25.1%、22.89%、22.02% [15] - 氢能行业周跌幅前五的公司为超捷股份、雪人股份、华培动力、中材科技、新迅达,跌幅分别为-23.23%、-14.57%、-9.09%、-8.54%、-8.3% [15] 氢能行业数据回顾 电解槽数据回顾 - 截至2025年6月13日,2025年我国累计电解槽招中标项目已达20个,中标电解槽类型包括碱性、PEM、AEM三种,其中以碱性和PEM为主 [17] - 6月10日,北京绿波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100%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2兆瓦AEM制氢电解槽,为传统碱性电解槽适配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17] FCV相关数据回顾 - 2025年4月份燃料电池车的产量新增342辆,环比减少6.3%;销量新增328辆,环比下降13%;2025年1 - 4月,燃料电池车的累计产量达到了926辆,同比下降22.45%;累计销量达到了957辆,同比下降10.89% [21] - 2025年1 - 4月,燃料电池专用车的新增装机量环比下降了76.6%,同比下降60.8%,累计装机量达到了1121.24MWh;燃料电池客车的新增装机量环比上升了0%,同比下降85.4% [24] - 2025年4月,燃料电池客车平均装车电量(单台车)为88.8kWh,较上月有所上升,燃料电池平均装车电量(单台车)为56.7kWh,较上月有所下降 [24] - 全国首列氢能源文旅有轨列车“氢春号”正式亮相,列车一次加氢续航里程达320公里以上,每公里平均能耗仅为1.5kWh [21] - 6月10日,湖北省首批500台氢能两轮车在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正式投入运营,一次换氢可以行驶90公里 [35] 行业动态及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 国内行业动态:国电投非金属柔性管道输氢技术实现新突破;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总降变电所成功受电;国内首台氢内燃机发电机组在湖北实现商业运营 [36] - 国外行业动态:中俄将共推氢燃料电池车辆标准体系;Plug Power与Allied Green合作推进乌兹别克斯坦绿色氢能项目;氢能和人工智能推动芬兰下一代公共交通 [37][38] - 政策与公告:山东省能源局印发《2025年度山东省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印发《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厦门市发改委发布《厦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 - 2027年)(征求意见稿)》 [39] 氢企动态 - 运达股份18万吨邯郸绿色甲醇项目亮相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秸秆综合利用展示会,构建了“能源 + 农业”双循环发展模式 [40] - 阳光氢能数智化柔性制氢全矩阵产品与一站式解决方案亮相全球光伏与氢能盛会,该方案直击海外绿氢项目痛点 [40] - 国氢科技推出“氢涌卓瀚4000”,已完成产品定型,正走向市场化应用 [40]
印尼加快推动绿氢发展 优先在重型交通工具上应用氢能技术
人民日报· 2025-06-10 06:05
印尼绿氢产业发展规划 - 印尼国家电力公司与新加坡胜科工业集团合作建设东南亚最大绿氢工厂之一 年产量达10万吨 将成为区域绿氢枢纽[1] - 印尼是世界第二大地热发电国 光伏装机容量有望超200吉瓦 为绿氢产业奠定基础[1] - 印尼政府将绿氢视为能源转型战略核心 2017年国家能源总体规划已制定氢能发展详细行动计划[1] 当前绿氢产能与应用 - 印尼现有氢气年产量175万吨 主要用于化肥生产 2023年11月21座绿氢工厂投产 年产绿氢200吨[2] - 2024年2月雅加达首座加氢站启用 氢气来自绿氢工厂 计划2027年商业化运营 绿氢燃料成本仅为汽油1/5[2] - 国家氢能战略目标2060年年产990万吨氢气 优先发展交通领域 预计2035年氢动力卡车超24万辆[2] 政策支持与技术研发 - 印尼能源与矿产资源部正制定氢能氨能路线图及行业标准 计划通过激励措施增强市场竞争力[3] - 印尼国家研究创新署披露 多家公司在6个主要岛屿开展数十个氢能技术研究项目[2] - 官方认为印尼具备成为全球氢能中心的潜力 可在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3]
厦门钨业董事长黄长庚:未来5年公司将重点发展钨和稀土的深加工与应用
搜狐财经· 2025-05-14 11:11
公司战略规划 - 过去5年公司快速发展主要依靠能源新材料,预计未来5年将主要依靠钨和稀土深加工及应用来驱动增长 [1][3] - 在稀土功能材料方面,公司将重点关注磁性材料在稀土永磁电机、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等新场景的应用,相关产品正在研发中 [4] - 对于硬质合金切削工具,公司计划从销售产品转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可能通过兼并收购推动业务快速增长 [4] 业务发展重点 - 公司将持续提升钨资源保障率,目前为20%,未来计划提高至70% [5] - 在能源新材料领域,除正极材料业务外,还将重点关注固态电池技术和储氢等氢能技术,已研发储备硫化锂技术 [5] - 公司高度重视回收问题,所有产业都涉及稀有战略金属,循环利用是重要课题 [5] 海外布局与出口情况 - 2024年公司出口金额约为5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6%,出口业务毛利贡献约为12亿元,略高于国内业务 [5] - 出口到美国的比例不高,多数产品出口集中在东盟、欧洲等地 [5] - 2019年在泰国投资建设800吨硬质合金棒材项目,总投资约1.9亿元,平均投资回报率超过20% [5] - 正在泰国布局建设二期项目,已购置130亩地,计划扩大硬质合金产能并拓展钨粉、碳化钨、数控刀片及整体刀具等业务 [6]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延伸 - 未来国内氢能产业规模或在万亿元以上,固态氢的运输、催化剂的开发是氢能利用的两个"卡脖子"因素 [5] - 公司将在夹具方面投入较大精力,推动硬质合金切削工具板块的发展 [4] - 计划在海外建立基本完整的产业链,包括钨粉、碳化钨、数控刀片及整体刀具等业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