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化硅涂层
icon
搜索文档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新材料赛道
中国化工报· 2025-08-12 09:47
行业投资与并购动态 - 多家上市公司密集投资新材料领域 包括锦富技术子公司投资10.14亿元建设热管理材料生产基地[1] 中化国际拟收购南通星辰100%股权完善环氧树脂产业链[1] 珂玛材料以1.02亿元收购半导体碳化硅涂层企业73%股权[1] - 企业布局覆盖多类新材料方向 包括新凤鸣布局生物基材料 东睦股份发展软磁材料 普利特拓展塑料改性材料[1] 战略意义与发展特点 - 新材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核心要素 各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增强产业竞争力[2] - 行业具备高技术壁垒与高附加值特征 龙头企业通过垂直整合提升市场竞争力[2] 细分领域发展机遇 - 新能源电池阻燃材料 低空经济轻量化复合材料 机器人耐磨材料成为资本关注热点[2] - 细分领域发展路径分化 新能源材料需规模降本 电子化学品需突破专利限制 生物医用材料依赖临床转化能力[2] 企业竞争策略 - 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企业获得政策与资本倾斜 产业资本主导协同并购加速技术产业化[2] - 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并购实现产业链协同 面临利润空间压缩与弯道超车双重压力[2]
新材料赛道受青睐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证券日报· 2025-08-05 23:41
行业趋势 - 新材料领域成为上市公司战略布局核心赛道 涉及消费电子 新能源汽车 低空经济 人形机器人等多个前沿领域 [1] - 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基础 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 各国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产业安全保障能力 [1] - 行业呈现"哑铃型"竞争结构 百亿元级平台企业与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并存 中间层二线厂商或成并购标的 [4] 企业动态 - 锦富技术拟投资10 14亿元建设新材料生产基地 聚焦消费电子与新能源领域热管理材料 推动战略转型 [2] - 中化国际拟收购南通星辰100%股权 整合环氧树脂和工程塑料全产业链 实现强链延链补链 [2] - 珂玛材料以1 02亿元收购铠欣半导体73%股权 完善碳化硅材料布局 增强半导体客户服务能力 [2] - 新凤鸣 东睦 普利特等企业积极布局生物基材料 软磁材料 塑料改性材料等细分方向 [3] 技术驱动因素 - 新一代通信技术 新能源汽车 人工智能等领域爆发式增长催生高附加值新材料需求 [5] - 政策层面将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 多地出台专项发展规划提供支撑 [5] - 未来投资呈现"技术锚定 场景深耕"趋势 重点关注电池阻燃材料 轻量化复合材料 耐磨材料等细分领域 [5] 竞争格局 - 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并购和产业链协同加速突破 但面临利润空间压缩压力 [4] - 细分领域竞争分化 新能源材料需扩大规模降本 电子化学品需突破国外专利 生物医用材料依赖临床转化能力 [4] - 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将获更多政策与资本倾斜 产业资本主导的协同并购加速技术产业化 [5]
半导体材料:半导体用SiC/TaC涂层部件报告
材料汇· 2025-05-24 22:49
半导体产业背景 - 半导体分为三代:第一代硅基半导体应用最广泛,第二代满足更高要求,第三代碳化硅和氮化镓成为全球投资热点[6] - 半导体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武器装备、智能AI等领域,产业蓬勃发展[8] - 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近万亿,高端芯片依赖进口,出口以中低端为主且呈下降趋势[10] - 半导体设备进口同比增长,国产化芯片投资项目增长拉动需求,预计五年内产量翻番[12] 碳化硅市场现状 - 全球CVD碳化硅零部件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8亿美元增至2028年14亿美元,CAGR 10%[14] - 国际厂商主导市场,国内厂商2022年份额约2亿美元,预计2028年达42.6亿美元,CAGR 13.44%[14] - 6英寸碳化硅衬底产能未来三年将扩充几倍到三十倍,8英寸衬底已由Wolfspeed量产[15]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碳化硅晶圆需求超169万片,全球6英寸衬底需求达672万片[15] 碳化硅涂层应用领域 - 主要应用于碳化硅长晶炉、外延炉的石墨配件,替代高纯石墨和石英坩埚[15][19] - 每台单晶炉碳化硅涂层石墨件需求约3万元/月,渗透率50%计算年需求超20亿元[15] - 全球外延炉保有量超5000台(中国近2000台),2027年有望突破10000台,碳化硅涂层石墨件年需求超10亿元[15] - 在半导体制造中用于晶圆、氧化扩散、外延、刻蚀等关键工序[17][25] 技术要求和挑战 - 碳化硅涂层纯度需达99.9995%以上,耐温1600°C,解决碳灰长晶成本问题(国内占比40-50%)[21] - 氧化管国产碳化硅基板缺乏,依赖进口[23] - 石墨和碳化硅陶瓷需高纯度、化学稳定性,直接影响晶圆质量[27][28] - 涂层需解决石墨掉粉和气体反应问题,采用SiC/TaC涂层方案[30] 国产化进展 - 国际厂商占据半导体领域CVD碳化硅零部件98%份额,国内厂商如兴晟份额不足2%[15] - 中南大学李国栋教授团队攻克石墨、碳化硅基材上制备高性能SiC/TaC涂层技术,获国家项目支持[41] - 兴晟研发双梯度涂层提升寿命和抗热疲劳性能,纯度达1-2ppm,产品覆盖长晶炉、12寸坩埚等[40] - CVD方法受技术封锁且昂贵,国内高校和企业推动国产化替代[35][38] 行业趋势 - 贸易战加速半导体供应链国产化,万亿产业空间巨大[41] - 碳化硅长晶用碳化钽涂层件市场规模预计数十亿人民币[15] - 国产化从弱转强,部分实现自主可控,但基材仍依赖进口[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