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卡车

搜索文档
炫酷装备齐聚 国际交通展勾勒智慧交通未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7-03 20:28
智慧交通技术展示 - 第十七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集中展示中国交通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应用,包括飞行汽车、无人驾驶货运等"黑科技" [1] - 中公高科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公路检测车,配备视觉系统和激光器,可生成公路三维"健康档案",用于公路建设前、修复后及运行多年的检测 [1] - 公路检测车能精准识别路面病害特征如横缝纵缝、破损、皲裂,并测量路面平整度指标 [1] 无人驾驶技术进展 - 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合作推出前装量产L4车型,配备33个传感器实现360°全场景感知识别 [2] - L4车型采用激光雷达、摄像头、4D毫米波雷达、红外相机等多传感器异构探测,红外相机可识别夜间倒卧行人 [2] - 该车型计划2024年底下线交付,2026年在广州和北京部分区域示范运营,将通过滴滴打车提供服务 [2] 智能货运物流 - 小马智行展示自动驾驶卡车,已安全行驶600万公里,货物运输量超9.4亿吨公里,事故率低于人类司机平均水平 [2] - 自动驾驶卡车能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 [2] 新兴交通技术 - 展会展示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京东物流智能配送车、电拉拉移动式重卡充换电站、鳍源水下无人机等前沿设备 [3] - 展品覆盖无人驾驶、低空经济、交能融合等新兴领域,展现全产业链创新成果 [3] - 展会勾勒出未来交通智慧化、低碳化、多元化的发展蓝图 [3]
无人机、“无人车”……看看广东居民的出行新选择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08:00
低空经济与自动驾驶发展现状 - 大湾区(中山)低空经济产业园预计年底投产,福昆航空的eVTOL生产工厂和试飞基地将落地,建成后年产值约8.4亿元 [2] - 福昆航空E40中型复合翼无人机完成国内首次跨海域低空物流航线,19分钟飞行24.4公里 [2] - 福昆航空自主研发的M1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可载5人,单次充电飞行250公里,巡航速度200公里/小时 [2] - 中山市有31家企业布局低空经济领域,涵盖无人机、电池、电机、新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 [3]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小马智行拥有250辆Robotaxi和190辆Robotruck,累计自动驾驶路测里程超4500万公里 [5] - 小马智行计划将Robotaxi车队规模扩至1000辆,未来有望实现单车盈亏平衡 [5] - 广州南沙具备政策优势和交通网络优势,已吸引祺迹科技、星河智联等自动驾驶相关企业落地 [5] 深圳低空经济创新 - 2024年深圳实现无人机载货飞行77.6万架次,开通无人机航线250条,直升机载人飞行2.8万架次 [7] - 联合飞机研发的镧影R6000倾转旋翼飞行器最大速度550km/h,可连接相距4000km的地点无需转乘 [7] - 联合飞机计划年内生产4至5架试验机,预计三年后投入物流配送市场,五年内开启商业化客运运营 [8]
无人驾驶的“东风”,正在“解放”卡车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23 23:00
商用车智能化发展趋势 - 商用车电动化与智能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无人矿卡和无人集卡是典型应用场景 [5][9] - 短期聚焦封闭场景无人驾驶应用,中长期将向长途专线渗透L2+/L3技术以降低运营成本 [10] - 行业预计2026-2027年矿区无人驾驶渗透率从当前1%提升至10%,封闭场景将率先实现商业化突破 [43] 矿区无人驾驶应用 - 内蒙古伊敏煤矿采用100辆光伏供电自动驾驶卡车,操作团队从1200人缩减至24人,人力成本降35%,事故率降至传统模式1/10 [4][17] - 新疆准东煤田等矿区实现L4级无人矿卡24小时运营,通过"均衡碾压"技术提升运输效率25%并降低设备损耗 [12][14] - 踏歌智行服务30+露天矿项目,无人驾驶效率达人工100%-110%,与国家能源集团战略合作推动行业从1到100发展 [19][20] 港口无人集卡突破 - 日照港15台无人集卡商业化运营,搭载5激光雷达+5毫米波雷达+12摄像头,实现全自动作业 [27] - 东风新一代无人集卡在阳逻港投用,北斗高精定位使停车误差<5厘米,单台年省人力成本20万元+能源成本18万元,作业效率提升30% [30][32] - 东风计划3年内将无人集卡模式复制至全国50个港口,推动全球港口智慧化升级 [32] 物流运输技术创新 - 卡尔动力L4级编队货运方案"卡尔领航"可降低风阻,单车年能耗节省数万元,已运营300台车累计2000万公里 [33][34] - 一汽解放实现干线L2+智能驾驶全球首发及口岸L4级无人驾驶国内首发,通过智能节油提升运输效率 [34] - 白犀牛无人配送车覆盖50+城市,合肥进展最快,实现仓库至社区站点长距离自动化运输 [35][36] 技术研发与商业模式 - 卡尔动力开发无驾驶舱"未来运输机器人",载货空间+20%、载重+10%,续航800公里,换电模式支持300-500公里路线 [39][40] - 江淮商用车推出L4级无人矿卡/配送车及L2+牵引车,已投入示范运营 [15] - 行业采用"车-路-云"协同闭环,通过5G+AI调度算法实现厘米级控制,但开放道路仍需突破复杂环境感知等技术瓶颈 [32][45] 行业挑战与应对 - 技术层面需解决极端环境感知、高精地图更新等问题,如货运中突发牛羊群等场景的安全应对 [45] - 政策法规尚不完善,长途自动驾驶的责任认定和保险制度待明确,限制商业化速度 [46] - 社会认知存在安全担忧,企业通过5G/V2X通信、区块链加密等技术提升可靠性 [47]
小马智行“市梦率”破灭?现金流亏空,毛利率下滑,股价暴涨400%后暴跌超40%
金融界· 2025-06-12 18:39
公司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在2025年4月22日至5月27日期间从4.11美元飙升至21.44美元,涨幅高达400% [1] - 股价从5月下旬21.44美元的高点跌至12.76美元,回撤幅度超过40% [8] 股东结构与锁定期影响 - 2025年5月26日公司Pre-IPO股东所持股份锁定期结束 [2] - 丰田汽车、锴明投资、CPE源峰等核心股东表示解禁后不急于减持股份 [2] - 丰田汽车持股数量为4245.38万股,持股市值37444.28万美元,持股比例12.12% [3] 财务数据与经营状况 - 2025年第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约1.00亿元,同比增长13% [4] - 归母净利润亏损3.09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46亿元有所扩大 [4] - 2024年全年累计亏损达19.70亿元 [4]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亏空3.89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2.91亿元进一步扩大 [4]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为16.57%,相比2024年同期的20.98%有所下滑 [6] 业务发展与市场表现 - 公司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中美两国推出Robotaxi服务并布局自动驾驶卡车业务 [2] - Robotax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0%至1230万元 [6] - 第七代Robotaxi自动驾驶系统成本下降和生产提速,预计2025年底车队规模将扩大到1000辆 [7]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公司面临特斯拉等强劲对手的挑战 [7] - 智能驾驶技术可能面临政策风险 [7]
揭开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化困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7:57
Aurora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化进展 - 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启动自动驾驶重型卡车公共道路常态化运输服务,首批运营线路从达拉斯至休斯顿,全程约320公里 [2] - 3周后公司决定在无人驾驶卡车中重新配置安全员,观察员从驾驶室后排移至驾驶座,车辆仍由自动驾驶系统主导运行但观察员可随时介入 [3] - 首席执行官表示基于近1万项要求和270万次测试确信无需观察员也能实现安全自动驾驶,但尊重合作伙伴帕卡公司的建议 [3] 技术挑战与行业现状 - 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化面临车身庞大、视野盲区、制动距离长等技术挑战,对传感器灵敏度、环境识别准确率及计算平台实时处理能力要求极高 [4] - 实际道路环境千变万化,天气状况、道路条件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非常规驾驶行为可能对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威胁 [4] - 行业面临法规政策滞后、安全标准缺失及公众接受度等问题,商业化之路布满荆棘 [5] 行业困境与资本环境 - 自动驾驶卡车领域多家头部企业折戟沉沙,包括图森未来退市、Embark破产、Locomation收缩业务等,行业经历"资本寒冬" [6] - 公司面临技术研发与商业化投入未能转化、连年亏损导致资金链紧张等压力,行业整体形势加剧融资难度 [6] -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公司仍拥有技术积累和物流企业合作优势,若攻克技术难关并平衡安全与效率有望重夺领先地位 [8] 商业化路径与产业链协同 - 行业需从盲目追求技术突破转向务实战略,聚焦量产能力、成本控制与可持续商业模式构建 [9] - 自动驾驶技术横跨多个领域,需产业链协同突破技术与市场壁垒,生态协同战略是商业化落地的必由之路 [9] - 当前行业困境根源在于产业链协同机制缺失,需建立高效合作机制加速规模量产和商业化运营 [10]
安全国标即将出台,划定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底线
第一财经· 2025-06-06 10:23
智能网联汽车国家标准制定 - 工信部公示《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明确组合驾驶辅助系统(2级驾驶自动化)的安全底线 涵盖运动控制 驾驶员监测 系统边界等通用技术要求及审核规范 [1] - 标准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东风汽车 华为等 项目周期22个月 适用于M/N类汽车 将规范行业测试方法及设备水平 [1][4] 行业现状与风险 - 当前车企普遍推广L2级辅助驾驶 但存在将L2+功能包装为L3级自动驾驶的营销乱象 用户对功能边界认知不足导致安全风险 [2] - 小米SU7事故引发舆论关注 工信部强调车企需明确系统功能边界 禁止夸大宣传 此次新规是安全监管的进一步落地 [2] 技术发展与商业化进展 - 北京上海加速建设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 小鹏计划2024下半年实现L3软件能力 奇瑞/长安目标2026年量产L3级车辆 [5] - L4自动驾驶商业化提速 Robotaxi周订单达25万单(同比+400%) 特斯拉拟6月启动运营 Robovan/Robotruck领域降本增效显著 [5] 标准实施意义 - 强制性国标将提升产品安全性能 减少事故 推动企业技术迭代 同时促进测试设备完善 为行业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3][4] - 业内共识新规旨在保障技术安全落地 而非限制发展 车企需构建技术冗余与功能稳定性 [5]
安全国标即将出台,划定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底线
第一财经· 2025-06-05 21:14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标准制定 -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示《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拟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意见 为智能辅助驾驶行业划定更清晰的安全底线 [1] - 标准由工信部提出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执行 项目周期22个月 主要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东风汽车集团 华为技术等 [1] - 标准适用于装配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M和N类汽车 规定通用技术要求包括运动控制能力 驾驶员状态监测 系统边界及响应 功能安全等 并明确典型工况试验方法 [1] 自动驾驶分级与行业现状 - 组合驾驶辅助(2级驾驶自动化)系统需持续执行车辆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 并具备相应目标事件探测与响应能力 [2] - 当前车企智能驾驶功能普遍为L2级辅助驾驶 部分车企将L2+包装为接近L3级 但未明确告知极端场景失效概率 导致用户过度依赖系统 [2] - L3级是自动驾驶从辅助走向自动的分水岭 行业存在用户对L2/L3认知不足带来的安全风险 主机厂需确保技术冗余和功能稳定性 [2] 政策监管与安全规范 - 工信部召开会议强调车企需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 明确系统功能边界 不得夸大宣传 严格履行告知义务 [3] - 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旨在约束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功能表现 提升产品安全性能 减少安全事故 提高道路交通整体安全水平 [3] - 标准将为行业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引导生产企业产品迭代升级 完善相关测试设备 [3] 技术发展与商业化进展 - 北京上海等城市加速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 多家车企推进L3级自动驾驶技术落地 [4] - 小鹏汽车计划2023年下半年实现L3级软件能力 奇瑞汽车计划2026年量产L3级车辆 长安汽车计划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 [4] - 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加速 Robotaxi周订单达25万单(同比增400%) 特斯拉计划6月在奥斯汀开启运营 Robovan在快递业兑现降本增效 Robotruck作业效率逼近人效 [4]
中国智能商用车如何从产线到公路
经济观察报· 2025-05-28 18:45
技术发展与产品创新 - L4级无人驾驶商用车正式量产,由山西鹏飞集团、东风特汽及九识智能联合制造,采用纯电驱动,最长续航240公里,最大载重1.8吨,远超同类车型的100公里续航和800公斤载重 [1] - 创新的"无驾驶室"设计提升载货空间,配合云端智能调度系统,车队支持7×24小时连续运行,运输效率较传统方式显著提升 [1] - 全车搭载雷达及摄像头,可自主完成避障、路径规划,有效规避人为疲劳或操作失误风险,提升车辆运行安全性 [2] 企业布局与商业化进展 - 小马智行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500万美元(约5.38亿元),其中Robotruck服务营收4040万美元(约2.95亿元),占总营收一半以上 [3] - 小马智行成为全国首家获准开展编队自动驾驶跟随车主驾无人测试的自动驾驶企业,推动自动驾驶卡车大规模商业化 [3] - 卡尔动力拥有300辆自动驾驶车队,L4级自动驾驶大宗商品运输1亿吨公里,编队示范运营总里程突破1500万公里 [4] - 卡尔动力通过编队自动驾驶方式,最多可节省83%人力成本,最高节约油耗10%,每年每车节省数万元成本 [4] 市场规模与政策支持 - 2024年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售量达56万台,今年前两个月销量7.9万台,同比增长51% [7] - 预计2025年中国L4级商用车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智能商用车市场 [7] -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管理,为L4级智能重卡规模化应用提供政策支持 [8] - 四部委出台新能源车险指导意见,解决新能源商用车上保险难题,优化产品服务供给 [8][9] 行业挑战与生态构建 - 现行法规政策滞后,自动驾驶车辆路权归属和事故责任认定缺乏法律依据,标准体系建设面临挑战 [7] - 智能商用车面临复杂路况下的"长尾"难题,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需要算法转型和端到端闭环构建 [10] - 车路协同落地受制于基础设施覆盖率不足,产业链存在"数据孤岛"与"责任推诿"问题 [11] - 行业呼吁建立"数据联盟+责任共同体",打破数据壁垒,推动算法迭代和产业生态协同 [11][12]
自动驾驶赋能干线物流 技术成本与商业模式谁先破局?
环球网· 2025-05-27 15:10
干线物流行业现状与痛点 - 干线物流具有跨地区长距离、大批量转运四大主要特征 [1] - 行业面临运输效率受限、利润空间有限四大痛点,制约进一步发展 [1] 自动驾驶干线物流发展动态 - 自动驾驶卡车发展呈现卡车NOA化与干线路测示范两路并进态势 [3] - 产业链初步形成零部件供应商、自动驾驶科技公司、重卡制造商、物流企业及配套生态五方共建局面 [3] - 技术型企业专注自动驾驶研发,传统重卡制造商侧重与科技公司合作实现智能化升级 [3] 市场规模与应用场景 - 2030年国内自动驾驶卡车系统前装市场与运力服务市场总规模预计超4000亿元 [3] - 公路干线运输主要服务于快递、快运等物流形态,承运主体包括物流企业等多种类型 [3] 技术发展与行业生态 - 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将重构产业链价值链,改变出行和产品使用模式 [4] - 需破解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堵点难点,构建"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生态 [4] - 未来干线物流模式或为"电动重卡+自动驾驶+换电+甩挂运输" [4] 行业未来展望 - 自动驾驶干线物流进入蓄力突破新阶段 [4] - 技术成本、商业模式、市场、政策四大核心要素发展步伐加快 [4]
百度营收325亿元,多家自动驾驶“成绩单”引关注
北京商报· 2025-05-21 22:59
相比百度,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可对比的维度更多,2024年10月文远知行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两个月后小马智行紧随其后,两者都是自动驾驶企业代表。 以最新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为准,小马智行营收来源包括Robotaxi服务、Robotruck(自动驾驶卡车)服务、许可和应用营收,其中营收占比最大的是 Robotruck,同比增长4.2%至5660万元,是总营收的55.5%,许可和应用营收3270万元,同比基本持平,Robotaxi服务的营收同比增长200.3%,是增长最快的 业务,但1230万元的营收额只占总营收的12.1%。 文远知行的营收分为两部分,产品营收是小头,从2024年一季度的650万元增长到2025年一季度的950万元,占总营收的13%。剩下的87%由服务板块贡献, 这部分营收从2024年同期的6470万元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6290万元,其中Robotaxi营收1610万元,占总营收的22.3%,营收占比同比提升10.4个百分点。 5月21日,百度在2025年一季度财报中公开,萝卜快跑在全球提供超140万次出行服务,同比增长75%,百度总营收325亿元,同比增长3%,非公认会计准则 下净利润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