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能融合
搜索文档
 山高新能源(1250.HK):锚定交能融合万亿市场,打造绿色交通能源标杆
 格隆汇· 2025-11-04 09:09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力推进 "双碳" 目标的宏大时代背景下,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 识。 近期,这一领域的国际认可再添中国实践案例——10月14日,山高新能源斩获"2025绿色设计国际大 奖・绿色设计工程奖"与"绿色设计工程师"认证双项荣誉,其绿色实践能力获全球权威认可。 获奖项目创新实施的"光伏+港口物流"融合方案,恰恰契合了交通与能源两大基础性行业的转型融合的 发展趋势。交通运输领域,作为碳排放的重点大户,其能源消耗结构的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实 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与此同时,能源行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应用场景与发展模式,以提升能源利 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广泛消纳。 山高新能源,作为山东高速集团旗下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先锋力量,敏锐洞察到了交能融合所蕴含的巨 大潜力与战略机遇,致力于为交通与能源的深度融合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山 高力量"。 一、乘政策东风,卡位交能融合万亿蓝海 2025年10月,山东高速集团印发《"十五五"交能融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光储充 换用"一体化新型路域能源体系,推动交能融合产业做大做强。《规划》提出到2030年,山东 ...
 【深城交(301091.SZ)】毛利率持续增长,布局新质赛道“十五五”大有可为——2025年三季报点评(孙伟风/吴钰洁)
 光大证券研究· 2025-10-31 07: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6.7亿元,同比下降14.0%,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下降27.2% [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下降18.9%,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下降23.8% [4] - 2025年1-9月公司毛利率为40.9%,同比提升7.29个百分点,净利率为4.7%,同比下降1.15个百分点 [5]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毛利率为51.0%,同比大幅提升10.5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9.9%,同比下降2.18个百分点 [5]   费用与现金流 - 2025年1-9月管理及研发费用率显著上升,管理费用率为15.4%(同比+3.59pcts),研发费用率为15.2%(同比+5.04pcts) [6] - 2025年第三季度费用管控改善,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但研发费用率仍同比上升5.21个百分点至13.2% [6] -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改善,2025年1-9月经营性现金净流出3.6亿元,较去年同期少流出0.9亿元,第三季度单季少流出1.2亿元 [6]   业务转型与战略布局 - 公司加速推进“产品化、平台化、国际化”战略转型,重点布局低空经济、智能网联、交能融合、智能算力等新质赛道 [7] - 国家“十五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并支持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7] - 广东省政府发布措施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低空管理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 [8] - 公司凭借国资背景和技术优势,前瞻性布局新质赛道,在“十五五”期间面临发展机遇 [7][8]
 专访同济中交院王洧:"十五五"将构建更具韧性的现代物流系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16:4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见习记者张旭 北京报道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近日召开,公报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如何进一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人工智能如何与物流融合发展?带着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专访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副院长王洧。 王洧表示,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建设与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互联互通和网络韧性水平进一步增强,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和 高水平对外开放。面向"十五五",需要加快完善多向立体、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网络,推动人工智能等与物流深度融合,打造 更具韧性的现代物流系统。 王洧:"十五五"时期,面向支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加快完善多向立体、 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网络,打通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堵点",推广标准化运载单元,增强"硬联通"保障能力。 利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宝贵机遇,打破政策壁垒和信息孤岛,强化区域协同、部门协同,加强交通物流各类标准的统一和 衔接,推动物流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着力发展货物"一单制"多式联运。 同时要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加强物流枢纽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布局衔接、联动发展,发展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提 ...
 专访同济中交院王洧:“十五五”将构建更具韧性的现代物流系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16:4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见习记者张旭北京报道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近日召开,公报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如何进一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人工智能如何与物流融合发展?带着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专访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副院长王洧。 王洧表示,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建设与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互联互通和网络韧性水平进一步增强,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和 高水平对外开放。面向"十五五",需要加快完善多向立体、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网络,推动人工智能等与物流深度融合,打造 更具韧性的现代物流系统。 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副院长王洧,受访者供图 构建智慧韧性物流网 《21世纪》: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到,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在交通运输领 域指的是什么? 王洧: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具体到交通运输领域,就是要构建综合立体、高效便捷、智能绿色、安全韧性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网络。 综合立体强调发挥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益。高效便捷强调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 接,实现客货运输"零距离"换乘换装和全过程"一站式"服务。智能绿色强调依托 ...
 千方科技:交能融合布局提速 AI大模型规模化部署
 中证网· 2025-10-23 13:33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52.5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亿元,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1] - 公司推动商业模式从"项目驱动"向"技术产品驱动"转型 [1]   行业政策与机遇 - 国家"双碳"目标推动交能融合加速发展,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成为刚需 [1] - 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在全国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过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 [1]   新能源停充业务 - 公司基于智慧停车领域经验切入新能源停充赛道,充电桩产品从7kW慢充、120kW快充覆盖到兆瓦级液冷超充 [1] - 公司的液冷充电堆技术和V2G技术已在多个案例中得到验证 [1] - 公司与中国电建山东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以"投建运一体化"模式拓展交能融合市场,聚焦新能源汽车充电场站和重卡充换电业务 [2]   AI技术应用 - 公司积极把握AI大模型技术突破机遇,深化业务场景应用落地 [1] - 在公路交通领域推出"公路构造物AI评定系统",实现对桥梁等技术状况的精准评定,并在西南某核心城市进行模拟演练 [2] - 在交通管理领域发布基于国产大模型的"城市交通综合优化平台"和智能助手 [2] - 在交通运输领域发布三大"AI助手",并在湖北武汉、四川威远等地进行初步应用 [2]   智能物联与AI+体育 - 公司加速大模型在全场景产业化落地,年初升级发布"万物X"全链路智能引擎 [3] - 公司发力"AI+体育"领域,解决方案覆盖"教-练-测-赛-评"全场景 [3] - 公司与多个城市足球联赛深度合作,相关产品已在全国上百个城市、500余所学校落地应用 [3]
 千方科技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89亿元 积极推进AI+交通应用落地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3 12:1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52.56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98.97% [1] - 公司正推动商业模式从“项目驱动”向“技术产品驱动”转型 [1]   交通与能源融合业务 - 公司加快交通与能源融合布局,较早切入新能源停充赛道,充电桩产品覆盖7kW慢充、120kW快充及兆瓦级液冷超充 [1] - 近期助力光储充放示范站落地宁夏,融合光伏发电、智慧储能、智慧超充与V2G技术 [1] - 与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中电建千方智慧能源(北京)有限公司,以“投建运一体化”模式拓展新能源汽车充电场站和重卡充换电业务 [1]   AI技术应用与产品 - 推出“公路构造物AI评定系统”,实现对桥梁等构造物的技术状况评定,已在西南某核心城市进行模拟演练 [2] - 发布基于国产大模型驱动的“城市交通综合优化平台”及智能助手“城市交通综合优化智能体”,提供一站式交通优化方案 [2] - 在交通运输领域发布三大“AI助手”,并在湖北武汉、四川威远等地进行初步应用 [3]   大模型产业化与多行业部署 - “梧桐”多模态大模型升级发布“万物X”全链路智能引擎,并发布“梧桐2025”大模型,将能力深度注入产品矩阵 [3] - 梧桐大模型已在城市管理、能源工业、企业服务等领域的100余个项目实现规模化部署,覆盖交通治理、安全生产、民生服务等场景 [3] - 公司发力“AI+体育”领域,解决方案覆盖“教—练—测—赛—评”全场景,与多个城市足球联赛深度合作,相关产品已在全国上百个城市、500余所学校落地应用 [3]
 千方科技2025年三季度财报发布:交能融合布局提速 AI大模型规模化部署
 证券时报网· 2025-10-22 23:55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52.5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9亿元,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1] - 公司正推动商业模式从“项目驱动”向“技术产品驱动”转型,并积极把握AI大模型技术突破的发展机遇 [1]   交能融合与新能源充电业务 - 行业层面,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在全国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过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 [2] - 公司充电桩产品覆盖从7kW慢充、120kW快充到兆瓦级液冷超充,技术路线上的液冷充电堆技术和V2G技术已在多个案例中得到验证 [2] - 公司具备独特的“投建运一体化”能力优势,近期助力融合光伏发电、智慧储能、智慧超充与V2G技术的光储充放示范站在宁夏落地 [2] - 公司与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计划以“投建运一体化”模式拓展交能融合市场,聚焦新能源汽车充电场站和重卡充换电业务 [3]   AI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 在公路交通领域,公司推出“公路构造物AI评定系统”,实现对桥梁等技术状况的精准评定,该系统已在西南某核心城市进行模拟演练 [4] - 在交通管理领域,公司发布基于国产大模型驱动的“城市交通综合优化平台”和智能助手,并打造了聚焦路口场景的千方智能路口云控平台 [4] - 在交通运输领域,公司发布三大“AI助手”,包括“AI交通智慧执法助手”、“AI交通运行监测助手”和“AI重载普货监管助手”,并已在湖北武汉、四川威远等地进行初步应用 [5]   智能物联与大模型发展 - 公司的“梧桐”多模态大模型已升级发布“万物X”全链路智能引擎,并于4月发布“梧桐2025”大模型,其能力已深度注入产品矩阵 [6] - 梧桐大模型已在城市管理、能源工业、企业服务等领域的100余个项目实现规模化部署,覆盖交通治理、安全生产、民生服务等核心场景 [6] - 公司发力“AI+体育”领域,解决方案覆盖“教-练-测-赛-评”全场景,相关产品已在全国上百个城市、500余所学校落地应用 [6][7]
 北京纯电动巡游出租汽车占比已接近100%
 新京报· 2025-10-16 12:45
 核心观点 - 北京交通行业在“十四五”时期通过优化出行、运输和能源结构,实现了能耗与碳排放的显著下降,绿色交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1][2][5]   能耗与碳排放成果 - 截至2025年6月底,北京交通行业能耗总量约为118.7万吨标准煤,预计全年控制在246万吨左右,较2019年下降约22% [1][2] - 营运车辆碳排放预计全年控制在292万吨左右,较2019年下降约30% [2] - 2025年1-7月,通过“公转铁”实现货物运输1369.6万吨,带来PM2.5减排14.8吨、氮氧化物减排2586.4吨、碳减排33.9万吨 [4]   出行结构优化 - 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由“十三五”末的74.0%提升至75.6% [3]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79公里,年客运量突破36亿次 [3] - 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50米内换乘比例达到90% [3] - 累计完成404公里慢行系统改造和16个慢行示范街道建设 [3] - 通过MaaS服务和碳普惠活动累计签发碳减排量46万余吨 [3]   运输结构调整 - 积极构建“铁路+新能源货车”的绿色运输链条,推动货物运输“公转铁” [4] - “平谷-莫斯科”中欧班列和“房山-塔什干”中亚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 [4] - 北京-天津港的海铁联运班列发运频次不断加密 [4] - 2025年1-7月,全市绿色到发占比为11.52%,同比增长0.49个百分点 [4]   车辆能源结构转型 - 目前交通行业新能源车保有量12.2万辆,新能源化率达45%,较“十三五”末提升25个百分点 [1][5] - 地面公交车新能源化率已达到80% [1][5] - 巡游出租汽车(除个体车辆和社会保障车辆外)中纯电动车辆占比达99% [1][5] - 通过财政补贴、资金奖补、通行证等综合政策推动行业车辆新能源化 [5]
 研报掘金丨国盛证券:深城交业务成长可期,首予“买入”评级
 格隆汇· 2025-10-13 13:32
 公司定位与业务转型 - 公司为深圳国资交通规划龙头,持续向智慧交通综合服务商转型 [1] - 公司稳居深圳交通规划设计龙头地位,参与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轨道五期建设规划等多个市级重点项目 [1] - 智慧交通类业务收入占比由2017年的7%大幅增长至56%,板块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达61% [1]   新业务发展与市场机遇 - 2024年公司新质业务签单同比高增138% [1] - 公司大力开拓低空经济、车路云、交能融合等新兴领域 [1] - 公司深度参与深圳低空建设,布局低空"投-建-营"全产业链 [1] - 车路云业务迈入发展快车道,业务成长可期 [1]
 “零碳交通”应用“多点开花” 成本“拦路虎”仍待突破
 中国能源网· 2025-10-02 15:23
 文章核心观点 - 交通与能源融合正从理念走向实践,转型范围已从电动乘用车扩展至商用车、航运、航空及多式联运等全领域,目标是推动交通行业从单纯能源消费者转变为深度参与能源“源网荷储”全流程的实践者,以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带动投资增长和产业升级 [1] - 政策层面通过指导意见和具体激励措施(如资金支持、电价政策、补贴等)为交能融合提供基石,并强调政策连续性以注入行业确定性 [2] - 交能融合落地场景在全国“多点开花”,包括高速服务区升级为综合能源站、路域光伏项目、虚拟电厂试点以及氢能走廊等,已产生实际效益如清洁电力8317.13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5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09万吨 [3][4] - 成本与商业模式仍是规模化推广的主要挑战,需通过全产业链协同降本、完善技术标准与安全规范,并解决系统性问题如跨区域政策协调和电网接入能力,以实现能源安全、经济增长与低碳转型的多重目标平衡 [6][7]   政策支持 - 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约束与激励并重”的机制设计(如中央大气污染资金支持老旧货车淘汰、碳普惠激励绿色出行)提升参与主体积极性 [2] -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湖北、上海、重庆等六个省市出台V2G上网电价政策,广东、江苏等地推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补贴,构成政策基石 [2] - 政策连续性受行业关切,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申报方向指引(2025年)》,明确电动重卡零碳货运走廊建设、交能融合发展等方向,为行业注入确定性 [2]   落地场景与案例 - 高速服务区转型为“能源码头”,例如四川蜀道集团将天全服务区打造成“交能融合迪士尼”,布局200余座充电站、9座LNG加注站,并计划今明两年建设8—10座加氢站,推动服务区向价值平台升级 [3] - 路域光伏成为新基建,枣菏高速公路绿色能源融合项目作为中国首条全路域交能融合项目,累计产生清洁电力8317.13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2.5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09万吨,申领交易绿证83171张,缓解当地用电高峰紧张局面 [3] - 虚拟电厂试点推进,济青中线济潍段三个光伏站点总容量约14兆瓦,注册电力交易平台后可通过虚拟电厂调节交易 [3] - 氢能应用场景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氢走廊”项目累计开通4趟车次(干线全运行19车次),实现公海联运直达泰国港口,通过运输场景反向带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4]   产业机遇与效益 - 交能融合可保障能源安全、扩大国内有效消费、培育新经济增长点,通过盘活交通存量资产和带动产业链升级开辟庞大市场空间 [6] - 具体效益包括枣菏高速公路项目产生的清洁电力8317.13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5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09万吨,以及降低高速公路及周边区域用能成本 [3] - 智能化成为提质增效关键,V2G技术突破后可使电动车变身“移动储能单元”,深度参与电网调节,实现“停车赚钱”的用户体验 [6]   挑战与瓶颈 - 成本与商业模式是规模化推广的“拦路虎”,例如氢能重卡购置成本高、加氢站利用率低,需全产业链协同降本 [6] - 技术标准与安全规范亟待完善,重卡换电场景需解决电池标准化、站网协同等问题 [6] - 系统性问题如跨区域政策协调、电网接入能力、不同技术路线适配性,需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合力破解,以平衡能源安全、经济增长与低碳转型多重目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