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卡车
搜索文档
与三一重卡、东风柳汽达成合作,小马智行: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家族明年量产
证券时报· 2025-11-20 11:04
合作与产品发布 - 小马智行与三一重卡、东风柳汽达成合作,联合打造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家族[1] - 首批两款车型基于合作方最先进的纯电动平台,面向千台量级规模进行量产开发,计划于明年开始首批次运营[1] - 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系统采用平台化设计,具有极强的车型适配能力[1] 技术规格与成本效益 - 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套件采用100%车规级零部件,复用新一代Robotaxi套件大部分零部件,单车自动驾驶套件BOM成本较上一代大幅下降约70%[1] - 采用“1+4”编队自动驾驶方案,单公里货运成本相较传统货运下降29%,货运利润提升195%[1] - 系统设计寿命达2万小时,可支持100万公里货运运营,搭载全冗余线控底盘,六大系统均采用全冗余架构设计[2] - 车辆通过电磁兼容、可靠性、高温、高寒等严苛测试验证[2] 市场定位与战略意义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长途卡车货运市场,正加速推动智能化物流转型[2] - 公司从2018年布局自动驾驶卡车技术,目前自动驾驶卡车规模约200辆,货物运输量超10亿吨公里[2] - 第四代卡车的推出把握了新能源重卡规模化、无人驾驶技术成熟与硬件成本优化等多重战略机遇,响应国家“AI+交通运输”战略[2] 行业影响与社会价值 - 量产将推动自动驾驶卡车技术发展和应用落地,实现行业向“大规模无人商业运营”的跨越式发展[1] - 单车碳排放预计年减少约60吨,响应国家推动物流绿色低碳化、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的号召[1] - 公司旨在应对货运物流行业的安全隐患、劳动力短缺、管理分散等痛点,支撑国家绿色低碳、安全智能的物流体系建设[3]
与三一重卡、东风柳汽达成合作,小马智行: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家族明年量产
证券时报网· 2025-11-20 10:28
合作与产品发布 - 小马智行与三一重卡、东风柳汽达成合作,联合打造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家族 [1] - 首批两款车型基于三马智行与三一重卡最先进的纯电动平台,面向千台量级规模进行量产开发,计划于明年开始首批次运营 [1] - 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系统采用平台化设计,具有极强的车型适配能力 [1] 技术特点与成本优势 - 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套件采用100%车规级零部件,复用新一代Robotaxi自动驾驶套件大部分零部件,单车自动驾驶套件BOM成本较上一代大幅下降约70% [1] - 系统设计寿命达2万小时,可支持100万公里货运运营 [2] - 采用全冗余线控底盘,转向、制动、通信、电源、计算和传感器六大系统均采用全冗余架构设计 [2] 运营效益与市场潜力 - 以"头车有人、后车无人"的"1+4"编队自动驾驶方案为例,单公里货运成本相较传统货运下降29%,货运利润提升195% [1]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长途卡车货运市场,正全面加速推动智能化物流转型进程 [2] - 公司自动驾驶卡车规模约200辆,货物运输量超10亿吨公里,并取得全国多地首个或首批自动驾驶卡车道路测试许可和货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 [2]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的量产将推动技术发展和应用落地,实现行业向"大规模无人商业运营"的跨越式发展 [1] - 第四代卡车的推出把握了新能源重卡规模化推广、无人驾驶技术成熟与硬件成本优化等多重战略机遇 [2] - 公司将持续以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应对货运物流行业的安全隐患突出、劳动力短缺、管理分散、经营粗放等痛点 [3] 环境与社会效益 - 单车碳排放预计年减少约60吨,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物流绿色低碳化、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的号召 [1] - 公司将依托新能源自动驾驶卡车,支撑国家绿色低碳、安全智能的物流体系建设 [3]
小马智行与三一重卡、东风柳汽达成合作,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家族明年量产
IPO早知道· 2025-11-19 13:21
合作与量产计划 - 公司与三一重卡、东风柳汽达成合作,联合打造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家族 [2] - 第四代系统采用平台化设计,具有极强的车型适配能力,首批两款车型基于最先进的纯电动平台 [2] - 首批车型面向千台量级规模进行量产开发,计划于明年开始首批次运营 [2] 技术优势与成本效益 - 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套件采用100%车规级零部件,复用新一代Robotaxi套件大部分零部件,单车BOM成本较上一代大幅下降约70% [4] - 以“1+4”编队自动驾驶方案为例,单公里货运成本相较传统货运下降29%,货运利润提升195% [4] - 系统设计寿命达2万小时,可支持100万公里货运运营,搭载全冗余线控底盘,六大系统均采用全冗余架构设计 [4] 市场地位与运营成果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长途卡车货运市场,正加速推动智能化物流转型 [5] - 公司从2018年起布局自动驾驶卡车技术,目前自动驾驶卡车规模约200辆,货物运输量超10亿吨公里 [5] - 公司取得全国多地首个或首批自动驾驶卡车道路测试许可和货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 [5] 战略意义与社会价值 - 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把握了新能源重卡规模化推广、无人驾驶技术成熟与硬件成本优化等多重战略机遇 [6] - 单车碳排放预计年减少约60吨,响应国家推动物流绿色低碳化、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的号召 [4][6] - 技术系统应对货运物流行业安全隐患突出、劳动力短缺、管理分散、经营粗放等痛点,支撑国家绿色低碳、安全智能的物流体系建设 [6]
小马智行联手三一重卡、东风柳汽,打造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家族
巨潮资讯· 2025-11-19 11:03
业务合作与产品规划 - 公司与三一重卡、东风柳汽合作联合打造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家族 [2] - 第四代系统采用平台化设计具备极强的车型适配能力首批两款车型基于三一重卡和东风柳汽最先进的纯电动平台打造 [2] - 按千台量级规模推进量产开发计划于2026年启动首批次运营 [2] 技术配置与成本优势 - 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套件采用100%车规级零部件且复用全新一代Robotaxi自动驾驶套件的绝大部分零部件 [2] - 单车自动驾驶套件BOM成本较上一代大幅下降约70% [2] - 采用"头车有人、后车无人"的"1+4"编队自动驾驶方案单公里货运成本较传统货运下降29%货运利润预计提升195% [2] 安全性与可靠性 - 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延续全新一代Robotaxi的全冗余设计和安全标准系统设计寿命达2万小时可支持100万公里货运运营 [3] - 车辆搭载全冗余线控底盘转向、制动、通信、电源、计算和传感器六大系统均采用全冗余架构设计 [3] - 车辆将通过电磁兼容、可靠性、高温、高寒等多项严苛测试以应对复杂路况与恶劣天气 [3] 公司行业地位与市场基础 - 公司自2018年起布局自动驾驶卡车技术目前自动驾驶卡车规模约200辆货物运输量超10亿吨公里 [3] - 公司已取得全国多地首个或首批自动驾驶卡车道路测试许可及货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 [3] - 合作基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长途卡车货运市场的行业基础及智慧化物流转型的加速趋势 [3]
小马智行-W(02026.HK)与三一重卡、东风柳汽达成合作,将联合打造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家族
格隆汇· 2025-11-19 08:05
合作与产品发布 - 公司与三一重卡、东风柳汽达成合作,联合打造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家族 [1] - 首批两款车型基于合作方最先进的纯电动平台,面向千台量级规模进行量产开发,计划于2026年开始首批运营 [1] - 第四代系统采用平台化设计,具有极强的车型适配能力,旨在推动技术发展和应用落地,实现向“大规模无人商业运营”的跨越 [1] 成本与经济效益 - 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套件采用100%车规级零部件,复用新一代Robotaxi套件大部分部件,单车自动驾驶套件BOM成本较上一代大幅下降约70% [1] - 采用“头车有人、后车无人”的“1+4”编队方案,按现有示范场景测算,单公里货运成本相较传统货运下降29%,货运利润提升195% [1] 技术与安全性能 - 第四代系统通过复用Robotaxi的全冗余设计和安全标准,将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至全新高度 [2] - 系统设计寿命达2万小时,可支持100万公里货运运营,搭载全冗余线控底盘,六大系统(转向、制动、通信、电源、计算、传感器)均采用全冗余架构 [2] - 车辆将通过电磁兼容、可靠性、高低温等严苛测试,以应对复杂路况和恶劣天气 [2] 市场地位与运营数据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长途卡车货运市场,正加速智慧化物流转型 [2] - 公司自2018年布局自动驾驶卡车技术,目前自动驾驶卡车规模约200辆,货物运输量超10亿吨公里,并在全国多地取得首批相关测试与运输许可 [2]
6个月敲钟,自动驾驶赛道跑出百亿新秀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9-30 14:41
上市概况与融资 - 自动驾驶货运企业Kodiak通过SPAC合并于9月25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合并后估值约25亿美元,交易配套募资约2.75亿美元 [4] - 募资来源包括机构出资超2.12亿美元,其中约1.45亿美元为PIPE融资,约6290万美元来自信托现金,资金将用于扩大无人运力和研发投入 [4] - 选择SPAC路径主要出于时机与融资效率考量,流程相对快、融资与上市同步推进,可在窗口期内快速获得资金和上市地位 [4][5] 商业模式与技术路径 - 公司采用“枢纽到枢纽”的干线重卡路线,自动驾驶系统优先用于城市间高速路段,首末端短驳由有人车辆衔接,路线固定、需求稳定、收费口径清晰 [4][13][14] - 核心设计为SensorPods传感器舱,集成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可快速整舱更换以减少停运时间 [15] - 技术路径强调“工业先行”,先在矿区、能源等相对封闭的私有道路验证“真无人、可计费”运营,再将经验复用到州际干线 [15] 商业化进展与行业竞争 - 公司在德州与Atlas Energy Solutions合作的工业物流实践已进入“无安全员、全天候”阶段,其RoboTruck在私有道路已累计完成百次无人运输,并计划年内持续扩容 [5][15] - 主要竞争对手Aurora已在德州开启无安全员商业运营,Waabi与Volvo合作目标2025年落地无安全员卡车,戴姆勒卡车瞄准2027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0] - 赛道呈现分化,Waymo已暂停重卡项目集中资源于Robotaxi,不同公司节奏划分为“中短期工业和中段先行”与“长期干线规模化”两条路径 [19][21] 战略布局与增长曲线 - 公司正将研发能力外延至国防项目,2022年起获得DIU与美陆军近5000万美元、为期两年的合同,旨在将商用自动驾驶软件适配到非结构化越野环境 [10][16] - 国防业务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极端工况能训练算法的“边界条件”,其现金流与数据可反哺核心技术堆栈 [8][10][16] - 监管环境向好,德州为无人车上路提供州级统一框架,加州否决了要求重卡“必须配安全员”的议案,规则正在完善与落地 [23]
揭开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化困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7:57
Aurora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化进展 - 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启动自动驾驶重型卡车公共道路常态化运输服务,首批运营线路从达拉斯至休斯顿,全程约320公里 [2] - 3周后公司决定在无人驾驶卡车中重新配置安全员,观察员从驾驶室后排移至驾驶座,车辆仍由自动驾驶系统主导运行但观察员可随时介入 [3] - 首席执行官表示基于近1万项要求和270万次测试确信无需观察员也能实现安全自动驾驶,但尊重合作伙伴帕卡公司的建议 [3] 技术挑战与行业现状 - 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化面临车身庞大、视野盲区、制动距离长等技术挑战,对传感器灵敏度、环境识别准确率及计算平台实时处理能力要求极高 [4] - 实际道路环境千变万化,天气状况、道路条件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非常规驾驶行为可能对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威胁 [4] - 行业面临法规政策滞后、安全标准缺失及公众接受度等问题,商业化之路布满荆棘 [5] 行业困境与资本环境 - 自动驾驶卡车领域多家头部企业折戟沉沙,包括图森未来退市、Embark破产、Locomation收缩业务等,行业经历"资本寒冬" [6] - 公司面临技术研发与商业化投入未能转化、连年亏损导致资金链紧张等压力,行业整体形势加剧融资难度 [6] -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公司仍拥有技术积累和物流企业合作优势,若攻克技术难关并平衡安全与效率有望重夺领先地位 [8] 商业化路径与产业链协同 - 行业需从盲目追求技术突破转向务实战略,聚焦量产能力、成本控制与可持续商业模式构建 [9] - 自动驾驶技术横跨多个领域,需产业链协同突破技术与市场壁垒,生态协同战略是商业化落地的必由之路 [9] - 当前行业困境根源在于产业链协同机制缺失,需建立高效合作机制加速规模量产和商业化运营 [10]
【RimeData周报05.10-05.16】机器人赛道热度延续,今年累计融资已超200亿元
Wind万得· 2025-05-19 06:35
投融概况 - 截至2025年5月16日18:00,本周融资事件共88起,融资金额总计约30.80亿元,其中亿元及以上融资事件16起 [3] - 本周公开退出案例33个,100家机构参与一级市场投资 [3] - 已披露金额的融资事件63起,金额区间分布:500万以下4起、500万-1000万29起、1000万-5000万13起、5000万-1亿12起、1-5亿5起,无5亿元以上事件 [5] 热门投资事件 - **具身智能**:自变量机器人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美团战投领投,资金用于通用具身智能大模型与机器人本体迭代 [6] - **半导体前道设备**:匠岭半导体完成数亿元B轮及B+轮融资,资金用于新产品研发和国产化替代 [6] - **AI芯片**:阵量智能完成2.5亿元A轮融资,投前估值15亿元,已量产两代AI芯片 [7] - **自动驾驶卡车**:卡尔动力完成近3亿元A+轮融资,累计融资达13.5亿元,专注L4级干线货运技术 [7] 行业分布 - **事件数量**:前五行业为装备制造(14起)、电子(13起)、消费品与服务(11起)、信息技术(11起)、医药健康(9起),合计占比69.51% [11] - **金额分布**:电子(23.46亿元,占比76.17%)、装备制造、汽车、信息技术、现代金融为前五,其中电子领域4起亿元级融资 [13] - **机器人赛道**:具身智能公司自变量机器人、魔法原子获数亿元融资,2025年机器人领域融资超200起,总额超200亿元 [14] 地域分布 - **事件数量**:上海市(17起)、江苏省(14起)、北京市(12起)、广东省(9起)、浙江省(8起)为前五,合计占比68.18% [17] - **金额分布**:上海市(6.45亿元)、贵州省(3.25亿元)、北京市(3.10亿元)、广东省(3.01亿元)、内蒙古自治区(3.00亿元)为前五,合计占比61.10% [17][19] 融资轮次 - **轮次分布**:天使轮和A轮最活跃(合计59起,占比70.45%),A轮金额占比最高(47.17%),B轮金额占比18.27% [22] 投资机构 - **活跃机构**:深创投、上海国投、临港数科私募投资各出手3次,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等机构出手2次 [25] 退出情况 - **退出案例**:本周公开退出33个,其中股权转让11个、并购8个、新三板挂牌11个、IPO 3个 [30] - **行业分布**:材料、电子、装备制造为退出案例前三行业,合计占比51.52%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