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驾游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解析五一旅游消费新趋势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 旅游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2025 年五一旅游消费增长独特之处 - **数据再创历史新高**:五一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约 14.67 亿人次,日均 2.93 亿人次以上,同比增长 8%,比 2019 年同期增长 24.1%;5 月 1 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 2311.9 万人次,动车发送旅客 1567.1 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五一假期全国边检机关保障 1089.6 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较 2024 年增长 28.7%,单日最高峰 5 月 3 日达 229.7 万人次,入境游订单量同比激增 173%,预计收入突破 1000 亿美元,恢复至 2019 年水平;五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 3.14 亿人次,同比增长 6.4%,国内旅游出游总花费 1802.69 亿元,同比增长 8%;五一假期全国快递揽件超 48 亿件,创历史同期新高[3][4][5] - **免签加即买即退政策**:截至 2025 年 1 月,中国与 26 个国家全面互免签证,对 38 个国家单方面免签,对 54 个国家实施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到 240 小时,出入境口岸增加到 60 个;即买即退政策促进购物消费活跃[6] - **拼假休十一**:请四天年假加五一五天休假[6] - **票根经济**:源于上海,一票一策连接购物、旅游、餐饮等多种消费,在河北南宫、河南洛阳、云南玉溪等地活跃[7] - **电影、演唱会、博物馆活跃**:五一档电影消费破 7 亿;全国各地三四场音乐节落地,全国五千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超百场,观众超两百万人次,带动酒店旅游消费超二十亿元,平台演唱会音乐节专享景区门票产品订单同比上涨近一倍,预计带动消费六千万元;五一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六千万人次,创历史新高[7][8] - **出现众多新名词**:如中国油电、中国购、现役旅游、返乡旅游等,农工商文旅体建联动提供多样旅游产品[8] 县域游持续火热的影响 - **吸引城市人群消费**:大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县域,贫困地区脱贫后青山绿水适合旅游,吸引城市成年人到县域消费[10] - **县域市场有发展空间**:乡村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多年增幅高于城市,2023 - 2024 年连续两年规模达六万亿以上,能满足多样化旅游消费需求[10] 旅游消费品的八大变化 - **购买习惯变化**: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试用商品、上网比价后,多在网店下单快递到家,获取售后退换货服务[12] - **选择判断变化**:消费者从注重性价比向值价比过渡[12] - **特色旅游食品销售火爆**:消费者体验后愿消费满意的特色旅游食品[12] - **大众文创产品受欢迎**:过去礼品多用于公务或商务购买,现在大众消费的文创产品增多[13] - **文创产品销售增加**:结合旅游商品市场,文创产品既有文化又有新功能,走向生活化市场化[13] - **旅游形态和场景变化**: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新旅游形态和场景增多[14] - **产品改进易被接受**:多数旅游商品在原有基础上改进,如米酒改变口感,易被大众接受且销售火爆[14] - **扩散性影响增强**:现代旅游交通和网络发达,消费者旅游地或结束后均可购买旅游商品,旅游商品扩散性对消费和经济影响增大[15] 自驾游发展趋势的影响 - **提出新要求**:全社会区域流动量达 14.67 亿人次,全国高速日均流量 6200 万辆次,自驾游占区域流动量超 90%,要求提高充电桩和服务区服务水平[17][18] - **有发展基础**:小轿车普及为自驾游出现奠定基础,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 98%覆盖充电设施 3.8 万台,方便自驾游出行和解决餐饮消费问题[18] 出入境游的意义及发展措施 - **出入境游现状**:韩国年轻人周末跨国游,泰国游客深度探索中国;高端酒店活跃,深圳高新酒店外宾占比 50%,苏州国际品牌酒店人均消费比国内游高 40%;2025 年五一入境游客 177.5 万,出境游客 189.7 万,差距为历史最小,入境旅客直接消费突破 1000 亿美元,支付宝显示入境游客消费金额同比增长 180%[20][21] - **对国内旅游市场国际化意义**:双向流动重构市场格局,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会客厅转型,以更开放姿态吸引外国游客消费,变相出口商品[22] - **未来政策调整完善方向**:刺激扩大免签政策效益,实施动态调整,强化上下联动政企合力;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联动宣传;发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机构作用定向推广;加强优秀电影国际宣传;提升入境旅游产品吸引力;利用世界非遗资源宣传;提升外国游客满意度,探索全链条服务提升[22][23][24] 科技对旅游消费市场的助力及融合潜力 - **发展趋势**:以 AI 为主体的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加旅游是长期趋势;2025 年中国智慧旅游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 14555 亿元,旅游行业与科技融合挖掘消费潜力空间大[27] - **具体助力方面**:赋能旅游产品创新,如打造沉浸式体验、开发智能设备;建立智能旅游管理系统,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资源;赋能旅游体验场景,创造消费者喜闻乐见场景;拓展旅游营销渠道,利用新媒体精准营销,开发智能化 APP 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旅游产业升级,促进与文化、数字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文艺产品[28][29][30] 旅游市场精准定位和优化策略 - **产品供给**:各行各业联动发展,针对不同消费群体需求设计专属产品,部分景区开发沉浸式场景,旅行社采用分项组合模式[32][33] - **营销策略**:数据驱动精准营销,从传统客源地营销转向兴趣圈层渗透;品牌化与场景营销,从卖景观向卖环境体验转型,结合国潮元素推出时尚产品;互动体验与用户联系提升,开展分享会、会员活动,利用社交媒体发起 UGC 活动[34] 旅游消费市场繁荣对经济的作用 - **拉动内需**:五一假期旅游、餐饮、零售等行业收入激增 20% - 35%,带动物流、户外装备等产业增长,县域旅游增速超一线城市 11%[37] - **带动户外装备热销**:露营、骑行等轻户外项目带动户外装备热销,唯品汇显示市域户外服饰销量环比增长 51%[38] - **增加就业机会**:企业业务量增长扩大用工需求,旅游景区、酒店、餐厅、商场等招聘临时工,物流企业增加人手[38] - **提升市场信心**:消费市场繁荣向企业和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表明市场需求旺盛,经济形势向好[38] - **推动产业升级**:文旅消费从观光转向体验,绿色消费带动产业向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39] -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县域旅游热度增速比高线城市高 11 个百分点,促进区域经济交流和资源流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39] 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 - **多样化**:产品、服务、体验和场景更加多样化[40] - **规模化**:旅游规模增大,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比重提高[40] - **品质化**:从规模化扩张向品质化发展[40] - **数字化**:大量数字技术应用,实现智能化,增强文化附加值[40] - **市场化**:市场多元化,实现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1] - **国际化**:中国旅游业通过免签政策、结算便利化和优质服务,更加国际化[41] - **历史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更加注重历史文化[41] - **绿色化**:向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41] - **IP 化**:通过 IP 传播现代旅游业[4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中国接待入境游客 13190 万人次,2025 年一季度入境游市场稳步增长,北京口岸入境人员总量突破 500 万人次,同比增加 23%;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医疗、购物等体验感兴趣,主要目的地为北上广深等大城市[25] - 呼吁恢复五一黄金周,减轻十一压力,满足春夏之交旅游需求,创造新产业、模式、业态和服务,促进消费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42][43]
入境游热度飙升!老外拖着行李箱去义乌“扫货”!
证券时报网· 2025-05-05 15:52
入境游市场复苏 - "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同比激增130% [1][3] - 上海、深圳、义乌等地入境游订单分别同比增长138%、188%和60% [3] - 珠海外籍旅客预订酒店量增七成 青岛增长六成 武汉增长五成 [4] - 240小时免签+购物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助推入境游复苏 [4] 文旅消费新趋势 - 亲子家庭与携宠出游"双线并进" 内蒙古、山西、新疆亲子主题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均超100% [1][2] - 国潮文化赋能旅游 古镇流量激增超30% [1] - "反向旅游"带火乡村游 新疆民宿预订提前两月入旺季 [1] - 历史人文与自然类目的地取代传统游乐场 山西平遥古城门票订单量增长翻倍 应县木塔门票同比增长175% [2] 交通出行特征 - 自驾游市场"量价齐升" 全国人均租车消费同比增长24% 平均租车时长延长至4天 [1][2] - 异地自驾订单占比高达85% 假期异地租车订单较2024年增长4% [2] - 途牛数据显示自驾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近40% 飞猪国内租车预订量同比增长35% [2] - 邮轮游强势回归 携程预订量同比飙升120% [1] 外国游客行为变化 - "中国购"成外国游客打卡新方式 "来沪扫货""老外拖着行李箱去义乌采购"话题引爆社交圈 [1][3] - 文化体验需求旺盛 当地美食体验玩乐品类订单量同比增长6.8倍 [3] - 成都川菜烹饪课程吸引大量海外美食爱好者 [3] - 广西龙脊梯田"开耕节"吸引众多外国游客 [3] 政策支持 - 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 现金退税限额从1万元提高至2万元 [5] - 全国推广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 [5] - 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成为热门入境游客源地 柬埔寨金边位居第二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