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质子交换膜电解槽
icon
搜索文档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电解槽‌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电解槽性能与成本角力持续升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12 08:59
内容概要:电解槽作为电化学工业核心设备,通过电化学反应实现物质分解或合成,广泛应用于氯碱、 冶炼、水处理及绿氢制备等领域。近年来,国家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体系,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电解槽技 术创新与市场拓展,为其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随着"双碳"战略推进,绿氢制备成为电解槽需求增长最快 领域,截至2024年底中国规划绿氢项目超700个,对应电解槽需求143GW。产能上,2024年我国电解槽 总产能达47.7GW/年,2025年有望突破58GW。货量方面,虽2024年出货量有所回落,但随着绿氢项目 落地及海外需求增长,2025年有望翻倍。价格上,各技术路线产品价格均有回落。招标市场近三年爆发 式增长。中国电解槽行业正高速发展,未来企业需通过技术差异化、标准化认证及全球化布局构建竞争 优势,以应对行业洗牌与"双碳"目标下的长期机遇。 相关企业: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考克利尔竞立(苏州) 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长春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 司、三一氢能有限公司、天津市大陆制氢设备有限公司、北京中电丰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苏州青骐骥 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铂钯行业研究系列报告:“铂”取大势,“钯”握微末(九):前路漫漫,铂钯氢能需求仍有瓶颈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7-31 21: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氢能领域是铂金市场关注焦点之一,铂金是质子交换膜技术关键催化剂材料,钯金在氢气纯化环节有应用但成本高、渗透率低 [1][63] - 氢能产业现状是电解水制氢增速快,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受阻;前景是能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消纳错配问题;各国政策侧重不同;当前面临技术、成本、安全和基建四大瓶颈 [2][64] - 到2030年,氢能领域铂金需求约达5.53吨,5年内需求小难影响供需平衡,增速不及预期,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可能超燃料电池汽车成主要应用场景 [2][59][6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追根溯源:铂族物化性质与氢能产业应用 - 2024年全球氢能相关领域铂金需求仅44千盎司,占总需求0.53%,钯金暂无单独统计数据,氢能领域潜在需求受关注,预计2025 - 2029年铂金需求年复合增长率达27.79% [6][8] - 铂金主要用于制氢和用氢领域,钯金主要用于制氢纯化环节 [10] - 质子交换膜是电解水制氢和氢燃料电池主要技术路径,铂金是其关键催化剂材料,有高催化活性和耐酸稳定性 [12][18][19] - 钯金选择性渗透氢气性质使其在氢气纯化环节有应用,产品多为片状或管状钯或钯银合金膜,但成本高、渗透率低 [20][25] 前路漫漫:氢能产业发展分析 - 电解水制氢占比小但增速快,2024年新增产能超7万吨/年,同比增长约39%;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受阻,中国2025年1 - 5月新推广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26.14% [27] - 氢能优势是能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消纳错配问题,可将电能以氢能形式储存再利用 [29][30] - 中国将氢能视为实现双碳目标重要抓手,日本和韩国侧重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欧盟国家侧重环保目标和能源供应 [34][36][37] - 氢能产业面临技术、成本、安全和基建四大瓶颈,相互作用形成困局,预计2030年前难根本解决 [38][40] 长算远略:铂族氢能产业需求测算 - 估算燃料电池汽车乘用车单车耗铂量25克左右,商用车65克左右,每兆瓦质子交换膜电解槽耗铂量700克左右,降低铂金单耗是产业趋势 [42][43][44] - 预计2025 - 2030年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新增装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44% - 56%,燃料电池商用车销量年复合减速1% - 5%,乘用车年复合减速23% - 27% [50][54] - 到2030年,氢能领域铂金需求约达5.53吨,5年内需求小难影响供需平衡,增速不及预期,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可能成主要应用场景 [59][60][64]
氢能将再迎发展高潮 | 解读国家能源局最新氢能“通知”文件
势银能链· 2025-06-11 15:00
氢能政策解读 - 国家能源局发布氢能试点工作通知,明确2028年6月前为试点完成期限,聚焦绿色电力和绿色化工两大领域,鼓励就近消纳并首次将管道运氢列为首要大跨区输送方式[2] - 试点分为项目试点(业主单位申报)和区域试点(城市牵头),覆盖11个发展方向,配套专项资金、优先纳入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支持[2][6][8] - 政策激励包括:智能电网专项安排中央财政资金9.6亿元(含氢发电)、首台套装备地方补助达500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中8000亿元支持"两重"领域[6][9] 制氢技术方向 - 规模化制氢要求电解槽装机≥100MW,负荷调节能力50%-100%,配套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20%,推动绿电制氢与化工(氨/醇/炼化)耦合[12] - 离网制氢试点针对电网薄弱地区,要求电解槽规模≥10MW,国内首个25MW风电离网制氢项目已商业化运行[13] - 工业副产氢就近开发需氢纯化规模≥5000标方/时,支撑交通/发电领域用氢及合成氨/甲醇等产业低碳转型[15] 储运技术突破 - 管道输氢被列为首要大跨区输送方式,要求管道长度≥100公里,液氢工厂单套液化能力≥5吨/天,单车运输能力≥600kg[16] - 多元化储氢技术试点包括高压气态/有机液体/固态金属等,单项目储氢规模需≥20000标方[19] 氢能应用场景 - 炼油/煤制油气绿色替代要求可再生能源制氢替代规模≥1000吨/年,如中石化新疆库车项目已用绿氢替代天然气制氢[20] - 电力领域掺氢/掺氨比例明确:燃机类项目≥15%、燃煤锅炉类≥10%,2027年煤电改造目标要求绿氨掺烧能力≥10%[21][22] - 氢储能项目要求发电侧容量≥1MW且连续发电≥4小时,支撑风光装机(15.3亿千瓦超火电)消纳与电网调节[23] 产业支撑体系 - 实证实验平台需测试ALK/PEM/AEM电解槽等多技术,支撑国家标准制定[26] - 园区低碳转型试点要求80%能源消费清洁化,探索"绿电直连"模式,如近期政策明确新能源专线直供用户机制[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