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

搜索文档
高性能膜材料产业图谱:谁说中国造不出好膜?这些企业正在改写全球格局
材料汇· 2025-08-26 20:43
高性能膜材料行业概况 - 高性能膜材料是新型高效分离技术的核心材料,具有节约能源和环境友好特征,在解决水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和传统产业升级中发挥战略性作用 [8] - 膜材料年增长速度约15%,2019年膜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水处理膜已成熟,特种分离膜和气体分离膜处于高速增长期 [11] - 膜材料根据功能可分为分离膜、识别膜、反应膜、能量转化膜和电子功能膜,其中分离膜应用最广泛 [11] 高性能分离膜 - 分离膜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可浓缩和分离纯化特定物质,是高效分离技术的核心材料 [15] - 中国膜产品结构中反渗透膜和纳滤膜占50%,超滤膜、微滤膜及电渗析膜各占10% [20] - 膜产业总产值预计2025年达5000亿元,2027年达5800亿元,2022-2027年复合增长率约10% [20] - 分离膜产业链中上游价值贡献占比53%,中游工程设计制造占比37%,下游运营维护占比10% [21] - 全球竞争格局中,美国代表企业有陶氏、科氏,日本有日东电工、东丽,欧洲有苏伊士环境集团等 [27] 光学膜 - 光学膜广泛应用于精密设备、显示器及日常生活,利用光波透射、反射、吸收等反应达到各种光学效果 [24] - 2016年中国光学膜产量7.22亿平方米,2021年增至8.41亿平方米,市场规模309.03亿元,2022年约327.23亿元 [37] - 光学膜分类包括增亮膜、扩散膜、反射膜、遮光膜、滤光片、偏光片等,主要用于LCD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 [28][29] - 国内主要生产企业有双星新材、康得新、长阳科技、东材科技等,日本有住友化学、东丽杜邦,韩国有SKC、LGE [40][41] 新能源膜材 - 锂电隔膜需求量随电动汽车、电子产品市场快速增长,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出货量同比增长65.3%达133.2亿平米 [47] - 湿法隔膜出货量104.8亿平米,干法隔膜28.4亿平米,上海恩捷市场份额近40%,星源材质排名第二 [47] - 铝塑膜是软包装锂电池封装关键材料,占电池成本18%,预计2022年中国市场规模57亿元,2025年达89亿元 [53] - 光伏胶膜包括EVA和POE胶膜,用于粘结、透光、保护电池片,福斯特占据近50%市场份额,行业呈"一超多强"格局 [68] 质子交换膜 - 质子交换膜是新能源领域关键材料,应用于电解水制氢、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需具备高质子导电率、化学稳定性等性能 [72] - 2022-2025年质子交换膜需求量预计达35.6万、86.7万、169.1万、314.7万平米,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47亿元 [77] - 国内企业东岳市场份额达9%,国产化率逐步提升,东岳未来氢能、浙江汉丞、科润新材料等积极扩产 [82][83] 特种功能膜 - 特种光学聚酯膜用于电子元器件、电器绝缘等高端领域,2021年中国聚酯薄膜产量282万吨,市场规模354.2亿元 [95] - 聚酰亚胺膜是高性能绝缘材料,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约22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超72亿元,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104][105] - LCP薄膜适合5G高频应用,但工艺复杂良品率低,全球产能集中在金发科技、普利特、沃特股份等企业 [112][113] - PTFE薄膜介电性能优异,适合高频线路板,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81亿元,预计2029年达110亿元 [119] - PPS和PEEK薄膜在5G领域有替代潜力,PPS薄膜全球主要生产商有东丽、宝理,PEEK薄膜威格斯占全球64.28%市场份额 [125][126]
中船特气20CM涨停,国内新材料正迎加速成长期!科创新材料ETF汇添富(589180)大涨2.65%!
新浪财经· 2025-08-13 15:22
科创新材料ETF及成分股表现 - 科创新材料ETF汇添富(589180)上涨2.65% 收于1.057元 日内涨幅1.54%[1][2] - 中船特气20CM涨停 广钢气体涨超13% 华特气体涨超12% 聚和材料涨超7% 西部超导涨超2% 中研股份涨超1%[1] - ETF前五大权重股:沪硅产业(涨2.38% 权重8.9%) 西部超导(涨7.93% 权重2.63%) 安集科技(涨1.65% 权重5.7%) 凯赛生物(涨0.23% 权重5.57%) 天奈科技(涨2.35% 权重4.04%)[2] 新材料行业成长前景 - 新材料产业处于下游需求爆发阶段 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推动加速成长[3] - 行业作为基石性产业 支撑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发展[3] 细分领域动态 电子信息材料 - 2025Q2全球硅晶圆出货量3327百万平方英寸 同比增长9.6% 环比增长14.9% 显示非存储领域复苏迹象[4] - 预计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超4000亿美元 中国市场占比近半且复合增长率近15%[4] 航空航天材料 - SpaceX成功发射英国"锻造星1号"卫星 成为全球首个开展空间制造的国家 开启天基工业制造新篇章[5] 新能源材料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澄清反内卷传闻 强调将按法治化市场化原则推进工作[7] 生物技术材料 - 海南推进琼港合作 重点深化生物医药、高端消费品制造等领域合作[7] 节能环保材料 - 九部门联合印发《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2025-2030)》 计划2030年底前全面完成隐患整治[8]
“氢”装上阵 新能源加速驶入新蓝海
长江日报· 2025-08-05 10:46
"喝"氢"吐"水,动力强劲又不产生污染排放,氢燃料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 7月30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拿下"氢燃料电池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专利。这项专利技术可 以保证氢离子与氧离子均匀混合,提高氢燃料电池的放电能效。 长江黄金水道扬起"氢帆"、科技园区屋顶铺满光伏板、蒸汽余热跨市使用……当前,武汉正在进行城市 能源转型焕新,为高质量发展装上"绿色引擎"。 ■ "氢"风已起,氢能产业加速跑 8月2日清晨,司机刘师傅轻点智能加注键,5分钟即完成氢能重卡燃料补给,仪表盘显示续航里程500公 里。 这种东风氢能重卡,正是横跨武汉、仙桃等6市的"汉宜氢走廊"主力军。今年3月投运以来,首期投放的 30辆氢能重卡累计安全行驶160万公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柴油车降低92%,相当于在长江边种下8.9 万棵树。 氢能动脉正加速延伸。湖北交投重点推进"沪汉蓉""京港澳""汉襄十"3条主干氢走廊建设,武汉都市圈 连接五大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武汉全力打造全国氢能流通核心枢纽。 从2013年起步研发,东风汽车已实现20—400千瓦氢燃料电池电堆全覆盖。 质子交换膜,类似手机和电脑上的CPU,是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此 ...
“氢”装上阵,新能源加速驶入新蓝海
长江日报· 2025-08-04 11:12
氢能产业发展 - 武汉打造全国氢能流通核心枢纽 推进"沪汉蓉""京港澳""汉襄十"3条主干氢走廊建设[4] - 东风汽车集团取得氢燃料电池控制方法专利 提高氢燃料电池放电能效[5] - 国内首条全自主可控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在汉投产 成本降低50%[6] - 武汉绿动氢能建成7条产线 年产30万平方米质子膜及5000套燃料电池系统[6] - 氢能重卡累计安全行驶160万公里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柴油车降低92%[4] - 预计2027年形成氢能产业集聚格局 全产业链总产值达600亿元[6] 光伏发电应用 - 佛祖岭及高新六路供水加压站屋顶光伏年发电量达206万千瓦时 年减碳1010吨[9] - 岚图汽车工厂1.5万块光伏板年发电2000万千瓦时 清洁能源占比超40%[9] - 蒙牛高科乳制品光伏停车场年发电300万千瓦时[10] - 东风猛士科技园区光伏年发电570万千瓦时 相当年节约标准煤1750吨[10] - 武汉经开区329家工业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 总装机容量26.83万千瓦[11] 能源体系优化 - 汉川电厂至武汉蒸汽管道延伸50公里 供应蒸汽占电厂总量1/3[16] - 蒸汽利用使下游企业年减少燃煤3万吨 节省成本4100万元[16] - 武昌热电厂构建智慧热网 年均减碳10万吨[16] - 武汉设立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20蒸吨以上锅炉更换环保燃料[17] - 氢能重卡装卸效率提升30% 阳逻港实现水陆联运[6]
铂钯行业研究系列报告:“铂”取大势,“钯”握微末(九):前路漫漫,铂钯氢能需求仍有瓶颈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7-31 21: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氢能领域是铂金市场关注焦点之一,铂金是质子交换膜技术关键催化剂材料,钯金在氢气纯化环节有应用但成本高、渗透率低 [1][63] - 氢能产业现状是电解水制氢增速快,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受阻;前景是能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消纳错配问题;各国政策侧重不同;当前面临技术、成本、安全和基建四大瓶颈 [2][64] - 到2030年,氢能领域铂金需求约达5.53吨,5年内需求小难影响供需平衡,增速不及预期,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可能超燃料电池汽车成主要应用场景 [2][59][6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追根溯源:铂族物化性质与氢能产业应用 - 2024年全球氢能相关领域铂金需求仅44千盎司,占总需求0.53%,钯金暂无单独统计数据,氢能领域潜在需求受关注,预计2025 - 2029年铂金需求年复合增长率达27.79% [6][8] - 铂金主要用于制氢和用氢领域,钯金主要用于制氢纯化环节 [10] - 质子交换膜是电解水制氢和氢燃料电池主要技术路径,铂金是其关键催化剂材料,有高催化活性和耐酸稳定性 [12][18][19] - 钯金选择性渗透氢气性质使其在氢气纯化环节有应用,产品多为片状或管状钯或钯银合金膜,但成本高、渗透率低 [20][25] 前路漫漫:氢能产业发展分析 - 电解水制氢占比小但增速快,2024年新增产能超7万吨/年,同比增长约39%;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受阻,中国2025年1 - 5月新推广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26.14% [27] - 氢能优势是能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消纳错配问题,可将电能以氢能形式储存再利用 [29][30] - 中国将氢能视为实现双碳目标重要抓手,日本和韩国侧重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欧盟国家侧重环保目标和能源供应 [34][36][37] - 氢能产业面临技术、成本、安全和基建四大瓶颈,相互作用形成困局,预计2030年前难根本解决 [38][40] 长算远略:铂族氢能产业需求测算 - 估算燃料电池汽车乘用车单车耗铂量25克左右,商用车65克左右,每兆瓦质子交换膜电解槽耗铂量700克左右,降低铂金单耗是产业趋势 [42][43][44] - 预计2025 - 2030年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新增装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44% - 56%,燃料电池商用车销量年复合减速1% - 5%,乘用车年复合减速23% - 27% [50][54] - 到2030年,氢能领域铂金需求约达5.53吨,5年内需求小难影响供需平衡,增速不及预期,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可能成主要应用场景 [59][60][64]
10万亿新材料市场爆发!17项半导体/显示/新能源材料正改写外资垄断格局
材料汇· 2025-07-25 23:51
新材料行业概况 - 2019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8万亿美元,形成三级竞争梯队:美国/日本/欧洲为第一梯队,韩国/俄罗斯/中国为第二梯队,巴西/印度为第三梯队 [13] - 中国新材料产业2021年总产值达6.4万亿元,2010-2021年CAGR为23.1%,预计2022年达7.5万亿元,2025年将突破10万亿元 [14]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2021年达5950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7900亿美元,CAGR为6% [21] 半导体材料 - 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643亿美元(晶圆材料404亿+封装材料239亿),同比增长16.3% [34] - 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2021年达119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占全球比重从2006年6%提升至2020年18% [37][39] - 电子特气在晶圆制造材料中占比13%,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45.4亿美元,中国195.8亿元,国产化率不足15% [51][54] - 光刻胶全球市场规模2021年约19亿美元(半导体),预计2025年超24亿美元,中国2021年市场规模29亿元,国产化率仅5% [71][72] 显示材料 - 全球TFT-LCD面板出货面积从2014年1.7亿平方米增至2019年2.2亿平方米,CAGR 6.1% [105] - 2019年全球TFT混合液晶需求779.3吨,预计2023年达874.4吨 [107] - OLED材料全球市场规模从2019年9亿美元增至2024年26亿美元,CAGR 23.6% [5] - 聚酰亚胺(PI)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24.5亿美元,2017-2022年CAGR 10.2% [20] 新能源材料 - 复合铜箔2021年市场规模2.2亿元,预计2026年达310亿元 [20] - 导电炭黑2021年市场规模28亿元,2021-2025年CAGR 25.7% [20] - 碳纤维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43亿元,2021-2025年CAGR 19.9% [20] - 质子交换膜预计2025-2035年中国市场规模达百亿级 [20] 环保材料 - 分子筛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36.8亿美元,2020-2028年CAGR 6% [20] - 润滑油添加剂2019年全球市场规模150亿美元,2019-2023年CAGR 5% [20] - 气凝胶2020年中国市场规模14.1亿元,2022-2032年全球CAGR 17% [20] - 吸附分离树脂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17亿美元,2020-2026年CAGR 5.2% [20]
科润集团副总经理兼技术中心主任 曹朋飞 已确认演讲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LDESIC 2025)
势银能链· 2025-07-11 16:33
会议信息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将于7月14日-15日在银川立达深杭国际酒店举办,面向全行业开放免费参会 [3][10] - 会议规模200+人,由银川市兴庆区政府、银川市科学技术协会、苏银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指导,势银(TrendBank)联合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10] - 会议将免费发布《2025势银长时储能产业发展蓝皮书》,并设置压缩空气/熔盐/氢储能、液流电池等专场论坛 [3][10][15] 科润集团技术优势 - 公司创立于2008年,是中国首家钢带流延法批量生产全氟质子交换膜的企业,完成从原材料到质子交换膜的全产业链技术开发 [8] - 已建成南平、苏州、淮安三大树脂及膜工厂,实际产能全球最大,获得中国石化资本、红杉等超10亿元战略投资 [8] - 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采用全氟磺酸树脂制备,提升库伦效率与能量效率;电解水制氢用复合膜(NEPEM-R系列)具有低溶胀率、高强度等特点 [9] 会议议程亮点 - 7月14日上午参观苏银产业园及宝丰昱能、宏基高新等企业 [11][14] - 开幕式将探讨长时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价值,并发布新氢动力固态氢储能产品 [14][15] - 液流电池专场由苏州科润曹朋飞发表《液流储能及氢能用离子交换膜创新及应用》演讲 [4][16] 参会权益 - 免费门票含会议资料及小程序查看权限,需本人手机号注册签到 [18][20] - 可选500元/人的餐券(含14-15日午餐及闭幕晚宴)或纯免费参会 [18] 行业参与方 - 演讲及圆桌嘉宾包括上海电气储能、国鸿氢能、中储国能、西子清洁能源等企业代表 [14][15][16] - 标委会及标准制定:科润参与GB/T 45332-2025《电解水制氢用质子交换膜》等多项国家/行业标准起草 [7]
武汉未来三年氢能怎么做?
势银能链· 2025-07-08 11:21
武汉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 武汉计划构建"一核一都两翼"氢能产业集聚区,目标到2027年氢气总产能达40万吨/年,建成加氢站2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2500辆 [4] - 核心技术攻关聚焦质子交换膜、高压储氢容器等环节,对市重点研发项目最高支持80万元,国家重大项目配套支持最高500万元 [4] -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新获批国家级实验室/中心给予1000万元支持,落实首台套装备推广政策并建设中试平台 [5] 氢能供给与基础设施建设 - 多元化制氢路径:扩大工业副产氢("灰氢"),鼓励离网制氢、生物质制氢等"绿氢"技术,支持化工园区外制加氢一体化试点 [5] - 加氢站建设:优先布局三环线/四环线环线,给予新建/改建站200万元补贴,站内制氢设备额外补贴50%(上限200万元) [6] - 运营补贴:日加氢量≥500kg且售价≤25元/kg的加氢站,按20元/kg标准给予年度最高300万元补贴 [6] 氢能应用场景拓展 - 工业领域:支持钢铁企业研发氢冶金技术,推动深度脱碳 [6] - 交通领域:重点推广重载商用车、冷链物流车等燃料电池车辆,探索公交/配送/渣土运输等场景,落实高速公路通行费全返政策 [6][8] - 能源领域:示范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开展分布式发电、光氢储微网等应用 [7] - 创新示范:推动氢能无人机、燃料电池船舶、天然气掺氢燃烧等场景,鼓励景区/高校推广观光车及二轮车 [8] 政策与区域协同 - 简化加氢站审批流程,鼓励油/气/电/氢综合能源站建设 [6] - 协调黄石、潜江等周边城市构建区域氢气供给体系 [5] - 支持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对市级示范区给予奖励 [8]
深度报告:高性能膜材料产业分析报告(附57页PPT)
材料汇· 2025-06-29 22:09
高性能膜材料概况 - 高性能膜材料是新型高效分离技术的核心材料,具有节约能源和环境友好等特征,广泛应用于水资源、能源、环境治理等领域 [4] - 按厚度可分为厚膜(>1微米)和薄膜(<1微米),按应用分为水处理膜、特种分离膜、气体分离膜等五大类 [4] - 行业年增速约15%,2019年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水处理膜已成熟,特种分离膜和气体分离膜处于快速发展期 [7] 高性能膜材料分类 - 按材料分为有机膜(纤维素类、聚酰胺类等)和无机膜(陶瓷膜、金属膜等),陶瓷膜是当前研究热点 [7] - 按功能分为分离膜、识别膜等,分离膜应用最广,包括微滤、超滤、反渗透等八大技术路线 [7] - 按结构分为平板膜、中空纤维膜等四种形态 [7] 分离膜产业现状 - 反渗透膜和纳滤膜占50%市场份额,预计2027年总产值达5800亿元,复合增长率10% [16] - 产业链价值分布:上游膜材料占53%,中游工程制造占37%,下游运营维护占10% [17] - 国际竞争格局:美国陶氏、科氏领先,日本东丽、日东电工全面布局,欧洲苏伊士等技术特色突出 [23] 光学膜产业 - 2021年产量8.41亿平方米,市场规模309亿元,2022年预计达327亿元 [33] - LCD背光模组应用占主导,包括增亮膜、扩散膜等关键组件 [25] - 国内企业如双星新材、东材科技已实现17.92%市场份额,但高端市场仍被日韩垄断 [88] 新能源膜材料 - 锂电隔膜2022年出货量133.2亿平米,湿法隔膜占78.7%,上海恩捷市场份额近40% [43] - 铝塑膜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89亿元,国产化率不足30%,紫江企业等正加速替代 [57] - 光伏胶膜呈现"一超多强"格局,福斯特占50%份额,POE胶膜需求快速增长 [64] 特种功能膜材料 - 质子交换膜2025年需求314.7万平米,市场规模47亿元,东岳集团国产替代率提升至15% [73] - PI膜全球市场规模24.5亿美元,国内85%依赖进口,瑞华泰等企业加速布局 [101] - LCP薄膜5G应用潜力大,但加工难度高,金发科技等企业突破树脂产能瓶颈 [110] 其他高端膜材 - PTFE膜2022年全球规模81亿元,东岳集团等企业突破5G线缆配套技术 [115] - PPS薄膜在5G柔性电路板应用优势明显,介电损耗低于LCP材料 [121] - PEN薄膜技术被帝人、三菱化学垄断,国内仍依赖进口 [126]
湖北武汉培育发展氢能产业
长江日报· 2025-06-24 08:23
氢能重卡应用现状 - 湖北省汉宜高速沿线加氢站已有3辆氢能源重型运输卡车投入运营,加氢时间仅需10分钟,续航达400公里[1] - 氢能重卡搭载120千瓦燃料电池,按年行驶10万公里计算可减排二氧化碳100吨[1] - 湖北首条氢能示范线每天约有30台氢能重卡往返汉宜高速,车辆及配套设备全部来自武汉[1] 氢能产业基础设施 - 武汉经开区已建成4座加氢站,开通7条氢能源公交示范线[1] - 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具备年产5000套氢燃料电池电堆系统的生产能力,2023年销售500多套燃料电池[2] - 武汉经开区氢能产业重点企业达16家,形成覆盖加储氢、燃料电池研制检测、氢能车辆生产的全产业链[2] 氢能技术突破 - 武汉绿动氢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实现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国产化,打破进口依赖[2] - 雄韬氢雄自主研发130千瓦燃料电池已应用于公交车[2] - 理工氢电CCM型膜电极产品实现批量出口,众宇动力获得国内首张船用燃料电池认证[2] 产业规模与投资 - 武汉经开区2023年氢能产业规模达155亿元[2] - 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揭牌,新落户5个氢能项目总投资超30亿元[2] - 武汉经开区聚集全市70%氢能高端装备研发制造企业,产业规模化前景明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