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碱性电解槽
icon
搜索文档
能效跃迁与材料革命:ALK/PEM电解槽新品打响“技术攻坚战”
势银能链· 2025-07-17 11:09
电解槽行业技术发展 - 电解槽行业正从"数量竞赛"转向技术深度攻坚,聚焦材料体系、结构设计、系统集成三大核心环节的深度重构 [2] - 2025上半年度ALK电解槽发布10款新品,PEM电解槽发布6款,技术指标呈现跨越式突破 [2] - 蓝星北化机碱性技术电流密度突破12000A/m²极限,天合元氢MW级PEM电解槽贵金属用量锐减80%,多家碱槽产品提升到3000-4000大标方 [2] 碱性电解槽(ALK)新品 - **中石化**:下线2000Nm³/h方形电解槽,智能巡检技术使维修成本降低90%,设备重量60吨,冷启动仅需104秒 [4][5] - **天合元氢**:发布2000Nm³/h碱性电解槽,电流密度4000A/m²,直流电耗低至3.898kWh/Nm³,设备成本降低30% [6] - **力源科技**:发布第一代碱性电解槽,减重40%,自制PPS复合隔膜具备高稳定性和低离子电阻 [7][9] - **上海电气**:发布千方级I型槽和50Nm³/h海水/废水制氢系统,后者可实现不同水质下高效率制氢 [10][11] - **中车株洲所**:发布4000标方碱性电解槽,电流密度≥6000A/m²,直流电耗≤4.4kWh/Nm³ [12] - **蓝星北化机**:发布CZH系列产品,电流密度高达12000A/m²,氧中氢长期稳定在0.7%以下 [13][14] - **际腾氢能**:1200标方电解槽下线,能耗4.0-4.7kWh/Nm³,体积缩小50%,体重减30% [15] - **中国华电**:3300标方电解槽下线,电流密度≥6000A/m²,槽体重量较传统减少50% [16] PEM电解槽新品 - **国电投**:发布"氢涌卓瀚 4000"PEM制氢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与碱性制氢持平 [17] - **天合元氢**:推出MW级PEM电解槽,贵金属铱用量减少80%,理论寿命超过15年 [19][20] - **中石化氢能机械**:推出250Nm³/h PEM电解槽,额定电流密度15000A/m²,直流电耗≤4.3kWh/Nm³ [21] - **中国中车**:兆瓦级PEM电解槽下线,直流电耗≤4.2kWh/Nm³,适用于风光波动性电源制氢 [22][23] - **氢海科技**:35兆帕PEM电解槽下线,填补国内高压高效PEM电解技术空白 [24] - **中国华电**:500标方PEM电解槽下线,电流密度可达30000A/m²,直流能耗≤4.35kWh/Nm³ [25][26] 行业趋势 - 技术攻坚推动电解槽从"实验室指标"向"商业竞争力"转变,绿氢产业经济性拐点逐渐显现 [3] - 碱性电解槽能耗红线被不断突破,PEM全生命周期成本有望比肩碱槽 [3]
数智驱动,解码阳光氢能的创新生态
中国能源网· 2025-07-09 11:26
行业趋势 - 绿氢(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正从示范阶段迈向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1] - 行业核心痛点在于效率提升与规模实现,技术创新是根本驱动力[3] - AI与产业深度融合背景下,氢能企业需锻造技术深度与方案宽度的核心竞争力[11] 技术突破 - 公司全球首发300Nm³/h PEM电解槽,突破国内PEM单槽产氢量,多项指标赶超国际水平[3] - 发布2000+Nm³/h数智化碱性电解槽,在催化剂、电极、流场设计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搭载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全景监控与安全防控[3] - 数智化电解槽与PWM制氢电源组成"黄金搭档",配合Hybrain智慧氢能管理系统构建柔性制氢闭环生态[3] - 推出MegaFlex"工厂即产品"绿氢一站式解决方案,具备数智化柔性制氢、标准化模块化交付三大优势[3] - 掌握先进电氢耦合控制技术,率先开发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氢系统(直流/交流离网),代表绿电制氢顶尖水平[4] 研发实力 - 拥有30MW水电解制氢实证基地、产品研究中心、欧洲研究所等科研平台[4] - 累计取得550多项制氢专利(260+项发明专利),获超10项国际权威认证(如必维、莱茵)[4] - 30MW实证基地获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国内首个),检测报告具备国际公信力[10] - 实证基地获TÜV莱茵目击实验室资格,成为国内极少数通过严苛认证的企业[10] 市场表现 - 2024年全年中标257MW,深度参与多个国家级示范项目[5] - 吉林大安36000Nm³/h风光制绿氢合成氨项目(唯一连续中标电解槽与电源)[5] - 中能建松原672000Nm³/h碱性系统(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5] - 湖北大冶5400Nm³/h项目(全国首个地下岩穴储氢,实现碱性与PEM联合运行)[5] - 2025上半年海外订单占比超50%,中标阿曼320MW绿色合成氨项目最大份额及意大利、巴西项目[7] 标准与认证 - 主导参与《氢能技术评估通则》《工业水电解制氢系统运行管理导则》等国内重要标准[9] - 碱性(ALK)和质子交换膜(PEM)系统获中国氢能联盟碳足迹认证,成为全球首家"双证"企业[10] 国际化战略 - 通过技术积累与产品性能解决"水土不服",从技术跟跑迈向领跑[7] - 构建"体系化+生态化+全球化"创新系统,建立全球开放式氢能创新生态网络[11]
新型制氢装备下月在汉投入运营
长江日报· 2025-06-16 08:20
氢能机械公司新产品 - 公司研发的新型方形碱性电解槽已下线 该设备能使用绿电制备氢能 相较传统制氢装备具有电耗更低 可靠性更好 维护更便捷等优势 [1] - 新设备的极板维修成本降低90% 通过智能巡检技术可快速定位并替换160片双极板中的故障单元 实现高效经济运维 [2] - 设备产氢量达每小时2000标准立方米 可消纳风电及光伏绿电转化为绿氢 应用于石油炼化 氢冶金 加氢站等领域 [2]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制氢 加氢 输氢 供氢装备全产品链研制能力的企业 计划建设涵盖研发 制造 检测 服务的氢能装备制造基地 [2][3] - 基地将服务制氢和加氢两大市场 加快实现氢气压缩机 制氢成套装备 加氢配套装备的迭代升级 [3] 行业背景 - 氢能作为理想清洁能源具有广阔前景 武汉是国内最早布局氢能产业的城市之一 [2] - 公司成立于2024年11月 新型碱性电解槽耗时3年研发 计划下月正式投入运营 [2]
国家能源局启动氢能试点 多款绿氢设备亮相SNEC 2025
新华财经· 2025-06-12 17:13
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氢能产业正从试点探索进入有序破局新阶段[1] - 全球氢能项目数量从2020年228个增至2024年1572个[1] - 处于最终投资决策阶段项目投资额从2020年100亿美元增至2024年750亿美元[1] 绿氢技术创新 - 惠生工程与阳光氢能联合发布MegaFlex一站式绿氢生产解决方案[2] - 禾望电气推出500kW~20MW IGBT制氢电源产品和场站一体化解决方案[2] - 天合元氢发布MW级PEM制氢装备和10MW碱性制氢装备[2] PEM制氢技术突破 - MW级PEM制氢装备在3MPa压力下总泄漏量≤0.14%/h[2] - 采用新型膜电极使氧中氢浓度低于600ppm[2] - 最大单槽产氢量达300Nm³/h[2] - 能耗表现达4.3 kWh/Nm³[2] - 贵金属铱用量降低80%,设备整体成本降低20%[2] 碱性电解槽技术进步 - 天合元氢推出2000Nm³/h碱性电解槽[3] - 电流密度达4000A/m²,直流能耗低于4.3kWh/Nm³[3] - 相比两台1000Nm³/h电解槽节省30%占地面积和20%设备投资[3] 集装箱式制氢系统优势 - MW级标准集装箱式制氢系统产氢量最高达1000Nm³/h[4] - 可缩短运输时间和成本超50%[4] - 模块化设计节约一半交付施工周期[4] - 采用专利榫卯结构实现轻量化和自然通风[4] 行业前景展望 - 可再生能源电价降低和电解槽效率提升将增强绿氢竞争力[4] - 氢能贸易将重构世界能源格局[4]
上海电气:科技执笔绿能作答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18:51
近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含"绿"量直增。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在这里举行。 零碳HUB、人造太阳、绿色甲醇、深海风电……作为参展商之一,上海电气720平方米的沉浸式展区, 汇聚了能源转型与工业革命的前沿科技,吸引众多展会观众驻足。 这并非单纯的技术陈列,而是上海电气以科技为笔、以绿色为墨,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下挥毫写就的 产业创新宣言。 逐绿 "预计6月底7月初,我们会产出首桶绿色甲醇。"上海电气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建军介绍说。 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是国内首个规模化商业运行的绿色甲醇项目。项目 所采用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均由上海电气自研自产,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生物 质田间收储,到绿色甲醇生产全流程,我们是国内首个取得完整ISCC EU(即'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 体系')认证的绿色甲醇供应商。"倪建军说。 绿色,是发展底色,也是国企责任。 近年来,上海电气以全面绿色低碳为主线,持续推进"风光储氢+高效煤电"的协同实践,探索清洁能源 发展的多重路径。 以氢能为例,上海电气已构建起覆盖"制-储-加-用"的全产业链。2024年,新一代碱性 ...
氢能将再迎发展高潮 | 解读国家能源局最新氢能“通知”文件
势银能链· 2025-06-11 15:00
氢能政策解读 - 国家能源局发布氢能试点工作通知,明确2028年6月前为试点完成期限,聚焦绿色电力和绿色化工两大领域,鼓励就近消纳并首次将管道运氢列为首要大跨区输送方式[2] - 试点分为项目试点(业主单位申报)和区域试点(城市牵头),覆盖11个发展方向,配套专项资金、优先纳入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支持[2][6][8] - 政策激励包括:智能电网专项安排中央财政资金9.6亿元(含氢发电)、首台套装备地方补助达500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中8000亿元支持"两重"领域[6][9] 制氢技术方向 - 规模化制氢要求电解槽装机≥100MW,负荷调节能力50%-100%,配套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20%,推动绿电制氢与化工(氨/醇/炼化)耦合[12] - 离网制氢试点针对电网薄弱地区,要求电解槽规模≥10MW,国内首个25MW风电离网制氢项目已商业化运行[13] - 工业副产氢就近开发需氢纯化规模≥5000标方/时,支撑交通/发电领域用氢及合成氨/甲醇等产业低碳转型[15] 储运技术突破 - 管道输氢被列为首要大跨区输送方式,要求管道长度≥100公里,液氢工厂单套液化能力≥5吨/天,单车运输能力≥600kg[16] - 多元化储氢技术试点包括高压气态/有机液体/固态金属等,单项目储氢规模需≥20000标方[19] 氢能应用场景 - 炼油/煤制油气绿色替代要求可再生能源制氢替代规模≥1000吨/年,如中石化新疆库车项目已用绿氢替代天然气制氢[20] - 电力领域掺氢/掺氨比例明确:燃机类项目≥15%、燃煤锅炉类≥10%,2027年煤电改造目标要求绿氨掺烧能力≥10%[21][22] - 氢储能项目要求发电侧容量≥1MW且连续发电≥4小时,支撑风光装机(15.3亿千瓦超火电)消纳与电网调节[23] 产业支撑体系 - 实证实验平台需测试ALK/PEM/AEM电解槽等多技术,支撑国家标准制定[26] - 园区低碳转型试点要求80%能源消费清洁化,探索"绿电直连"模式,如近期政策明确新能源专线直供用户机制[28]
华安证券:给予华光环能增持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5-28 12:3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91.13亿元,同比下滑13.31%,归母净利润7.04亿元,同比下滑4.98%,扣非归母净利3.88亿元,同比下滑24.00%,毛利率为19.18%,同比上升0.86个百分点 [1] - 24Q4营收18.81亿元,同比下滑33.03%,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同比下滑1.34%,扣非归母净利1.59亿元,同比增长510.88%,毛利率为30.97%,同比上升11.49个百分点 [1] - 25Q1营收19.65亿元,同比下滑32.25%,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下滑30.77%,扣非归母净利1.17亿元,同比下滑35.23%,毛利率为20.34%,同比上升4.26个百分点 [1] 业绩承压原因 - 25Q1营收下滑主要系电站工程及市政工程业务收缩,锅炉产品出货季节性波动导致收入减少 [2] - 25Q1扣非归母净利下滑主要系参股企业约克空调分红减少3000万元,高佳太阳能亏损等导致投资收益同比减少3600万元,以及工程业务收入下降导致利润减少 [2] 氢能业务进展 - 2024年1500Nm3/h碱性电解槽产品下线,产氢压力达行业最高水平,填补国内空白 [3] - 建设完成首期500MW制氢设备智能化生产基地,签订上海联风2×100Nm3/h订单,中标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部分制氢设备及系统 [3] - 持续入围中能建2025制氢项目短名单,行业认可度高 [3] - 当前电解槽已公开招标量1.77GW,178万m3/h、约1400余套电解槽将陆续迎来招标 [3] 机构盈利预测 - 华安证券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9/9.00/10.08亿元,对应PE11/10/9x [4] - 华源证券预测2025年归属净利润为7.34亿元,预测PE为13.97 [5] -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8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6家,增持评级2家 [7]
华光环能:工程业务承压拖累业绩,氢能订单实现突破-20250528
华安证券· 2025-05-28 11: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 [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9/9.00/10.08亿元,对应PE11/10/9x,维持“增持”评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收91.13亿元,YoY - 13.31%;归母净利润7.04亿元,YoY - 4.98%;扣非归母净利3.88亿元,YoY - 24.00%;毛利率为19.18%,同比上升0.86Pct [7] - 24Q4实现营收18.81亿元,同比 - 33.03%;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同比 - 1.34%;扣非归母净利1.59亿元,同比 + 510.88%;毛利率为30.97%,同比上升11.49Pct [7] - 25Q1实现营收19.65亿元,YoY - 32.25%;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 - 30.77%;扣非归母净利1.17亿元,同比 - 35.23%;毛利率为20.34%,同比上升4.26Pct [7] 业绩承压原因 - 收入端:25Q1营收同比下滑32.25%,主要系电站工程及市政工程业务收缩,营收下降,锅炉产品因出货季节性波动导致当期收入减少 [7] - 利润端:25Q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5.23%,主要系参股企业约克空调分红减少3000万,高佳太阳能亏损等导致投资收益同比减少3600万,以及工程业务收入下降导致利润减少 [7] 氢能业务情况 - 2024年,1500Nm³/h碱性电解槽产品正式下线,产氢压力达行业最高水平,填补国内空白 [7] - 2024年,建设完成首期500MW规模的制氢设备智能化生产基地,签订上海联风2×100Nm³/h订单并中标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中部分制氢设备及系统,实现氢能实际落地应用突破 [7] - 持续入围中能建2025制氢项目短名单,行业认可度高 [7] - 2024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氢能鼓励政策,当前电解槽已公开招标量1.77GW,178万m³/h、约1400余套电解槽将陆续迎来招标,公司技术领先,有望伴随渗透率提升持续受益 [7] 重要财务指标预测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亿元)|91.13|97.46|107.61|119.30| |收入同比(%)|-13.3|6.9|10.4|10.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亿元)|7.04|8.19|9.00|10.08| |净利润同比(%)|-5.0|16.2|9.9|12.0| |毛利率(%)|19.2|19.1|19.1|19.1| |ROE(%)|8.0|8.4|8.5|8.7| |每股收益(元)|0.75|0.86|0.94|1.05| |P/E|12.08|10.66|9.70|8.66| |P/B|0.98|0.90|0.82|0.75| |EV/EBITDA|9.40|6.87|5.95|4.87| [8]
华光环能(600475):工程业务承压拖累业绩,氢能订单实现突破
华安证券· 2025-05-28 11:1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 [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9/9.00/10.08亿元,对应PE11/10/9x,维持“增持”评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收91.13亿元,YoY - 13.31%;归母净利润7.04亿元,YoY - 4.98%;扣非归母净利3.88亿元,YoY - 24.00%;毛利率为19.18%,同比上升0.86Pct [7] - 24Q4实现营收18.81亿元,同比 - 33.03%;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同比 - 1.34%;扣非归母净利1.59亿元,同比 + 510.88%;毛利率为30.97%,同比上升11.49Pct [7] - 25Q1实现营收19.65亿元,YoY - 32.25%;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 - 30.77%;扣非归母净利1.17亿元,同比 - 35.23%;毛利率为20.34%,同比上升4.26Pct [7] 业绩承压原因 - 收入端:25Q1营收同比下滑32.25%,主要系电站工程及市政工程业务收缩,营收下降,另外锅炉产品因出货季节性波动导致当期收入减少 [7] - 利润端:25Q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5.23%,主要系参股企业约克空调分红减少3000万,高佳太阳能亏损等导致投资收益同比减少3600万,以及工程业务收入下降导致利润减少 [7] 氢能业务情况 - 2024年,1500Nm³/h碱性电解槽产品正式下线,在产氢压力方面达到行业最高水平,填补国内空白 [7] - 2024年,建设完成首期500MW规模的制氢设备智能化生产基地,同时签订了上海联风2×100Nm³/h订单并中标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中部分制氢设备及系统,在氢能实际落地应用方面实现突破 [7] - 持续入围中能建2025制氢项目短名单,行业认可度高 [7] - 2024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氢能鼓励政策,当前电解槽已公开招标量1.77GW,178万m³/h、约1400余套电解槽将陆续迎来招标,公司技术领先,有望伴随渗透率提升持续受益 [7] 重要财务指标预测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亿元)|91.13|97.46|107.61|119.30| |收入同比(%)|-13.3|6.9|10.4|10.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亿元)|7.04|8.19|9.00|10.08| |净利润同比(%)|-5.0|16.2|9.9|12.0| |毛利率(%)|19.2|19.1|19.1|19.1| |ROE(%)|8.0|8.4|8.5|8.7| |每股收益(元)|0.75|0.86|0.94|1.05| |P/E|12.08|10.66|9.70|8.66| |P/B|0.98|0.90|0.82|0.75| |EV/EBITDA|9.40|6.87|5.95|4.87|[8]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对2024A - 2027E进行预测,涵盖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多项指标 [9]
双良节能光伏业务承压下转型成效初显
新华财经· 2025-04-30 21:33
公司业绩 - 2024年总营业收入130.38亿元,同比减少43.68%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1.34亿元,同比减少242.10% [2] - 综合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下降至-16.3%和-16.37% [3] 光伏新能源业务 - 光伏与新能源装备业务营收占比显著提升 [2] - 单晶硅三期产能完成爬坡,产能进入行业前三位 [2] - 成功开发掺锑产品、36吋热场拉制的N型210单晶及N型210R矩形单晶,并实现大批量生产 [2] - 光伏组件业务实现订单超2GW,发布"银河"系列四款组件产品 [2] - 多晶硅还原炉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超65% [2] - 中标阿曼联合太阳能项目,合同总价值5832万美元 [2] 节能设备与制氢业务 - 技术协同效应显著,为制氢业务提供热管理和储能技术支持 [3] - 研发2000Nm3/h电解槽产品,核心性能指标打破行业纪录 [3] - 发布全球产氢规模最大、电流密度最高、能耗最低的5000Nm3/h高性能碱性电解槽 [3] 行业前景 - 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总量近530GW,同比增速36% [4] - 中国新增装机规模277.17GW,同比增速28% [4] - 至2030年全球仍有近5000GW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缺口,其中80%将来源于光伏 [4] 公司战略规划 - 深化"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双主业发展路径 [4] -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拓展国内外市场 [4] - 参与国家重大能源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火电灵活性改造、煤化工项目、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等业务 [4] - 加大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区市场开拓力度 [4] - 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和资本运作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