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境债券回购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多家银行落地首批跨境债券回购交易
上海证券报· 2025-10-13 01:14
业务启动与首日表现 - 跨境债券回购业务正式启动,首日成交规模达58亿元 [1][2] - 业务首日通过债券通“北向通”渠道达成44笔交易,规模为39.5亿元 [3] - 业务首日通过结算代理渠道达成12笔交易,规模为18.7亿元 [3] - 18家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债券通“北向通”与多家境内回购做市商达成交易 [3] - 12家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结算代理渠道与境内对手方达成交易 [3] 参与机构与市场角色 - 参与首批交易的境内银行及券商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上海银行、中信证券、兴业银行和中金公司等 [3] - 相关结算代理行包括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等 [3] - 上海银行作为首家城商行跨境回购做市商,通过债券通与境外机构成交多笔挂钩利率债的买断式跨境回购交易 [3] - 银行在业务中扮演人民币流动性供给者,通过双向报价维持交易活跃度,将境内人民币资金提供至境外机构 [3] 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影响 - 新政策为持有人民币债券的境外投资者补充了流动性管理工具 [4] - 境外投资者可通过质押式或买断式回购灵活调配资金头寸,降低持债资产的流动性风险 [4] - 业务拓展了境外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可放大投资收益并通过回购对冲市场波动 [4] - 境外投资者可将其持有的人民币债券作为抵押品进行融资,大幅提升资产利用效率 [4] - 业务拓宽了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市的交易渠道,有助于优化其全球资产配置结构 [4] 对境内银行的影响 - 债券回购业务的推出为境内银行开辟了新的业务蓝海 [1] - 参与该业务拓宽了银行流动性管理渠道,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4] - 业务参与有助于提升银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4] 市场开放意义与前景 - 跨境债券回购业务是中国债市继债券通、互换通后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举措 [1][5] - 新政策支持通过直接入市和债券通“北向通”渠道入市的全部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回购业务,实现了投资者类型和交易渠道的“双扩容” [5] - 政策采用国际市场通行做法,在回购交易中实现“标的债券过户和可使用”,权责关系更清晰,违约处置更便利 [5] - 新政策衔接国际投资习惯,通过买断回购方式解决境外机构回购期间质押券冻结的习惯壁垒 [5] - 业务标志着中国债市开放从“管道式”开放迈向更深层次的“规则与制度”型开放 [1][5] - 市场机构对跨境人民币回购市场抱有积极预期,预计未来活跃度将持续提升 [1][5] - 业务使人民币债券从优质配置资产升级为高流动性的融资工具,有望吸引更多追求资产效率和灵活性的长期资本进入中国市场 [6]
多家银行 落地首批跨境债券回购交易
上海证券报· 2025-10-13 01:05
业务启动与首日交易规模 - 跨境债券回购业务正式启动,首日成交规模达58亿元 [1][2] - 通过债券通“北向通”渠道达成44笔交易,规模为39.5亿元 [3] - 通过结算代理渠道达成12笔交易,规模为18.7亿元 [3]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18家银行及券商作为回购做市商参与首日交易 [3] 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利好 - 为持有人民币债券的境外投资者补充了流动性管理工具 [4] - 境外投资者可通过质押式或买断式回购灵活调配资金头寸,降低流动性风险 [4] - 新业务有助于境外投资者拓展投资策略,放大投资收益并对冲市场波动 [4] - 境外投资者可将其持有的人民币债券作为抵押品进行融资,大幅提升资产利用效率 [4] - 新政策衔接国际投资习惯,通过买断回购解决质押券冻结的习惯壁垒 [6] 对境内银行的利好与发展机遇 - 业务为境内银行开辟了新的业务蓝海 [1] - 银行作为做市商,在业务中扮演人民币流动性供给者,通过双向报价维持交易活跃度 [3] - 参与该业务拓宽了银行流动性管理渠道,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4] - 业务提升了银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4] 市场开放意义与未来展望 - 该业务是继债券通、互换通后,中国债市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举措 [1][6] - 新政策支持通过直接入市和债券通“北向通”渠道入市的全部境外机构投资者,实现了投资者类型和交易渠道的“双扩容” [6] - 标志着中国债市开放从“管道式”开放迈向更深层次的“规则与制度”型开放 [1][6] - 市场机构对跨境人民币回购市场抱有非常积极的预期,预计未来活跃度将持续提升 [5][6] - 业务使人民币债券从优质配置资产升级为高流动性的融资工具,有望吸引更多长期资本 [7]
境外投资者迎利好,央行、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21:59
政策发布与核心内容 - 跨境债券回购业务于9月26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公告推出 [1] - 政策支持所有已进入内地在岸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参与在岸债券回购业务 [1] - 境外机构可通过在岸债券回购业务获得人民币流动性并汇出境外使用 [1] 政策目标与市场影响 - 该措施将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提供更稳定的流动性并有效降低人民币融资成本 [1] - 业务有助于提升在岸债券的国际吸引力并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投融资功能 [1] - 业务推出有助于提升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流动性及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 [2] 操作模式与过渡安排 - 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将采取国际市场通行做法 [2] - 已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业务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享有12个月过渡期可按原模式交易 [2] 风险管控与业务定位 - 政策在交易、托管、结算、汇兑等环节加强设计以实现资金闭环管理 [2] - 政策通过交易托管数据报告等方式强化穿透式监管和监测 [2] - 跨境回购和离岸人民币回购业务相辅相成可满足离岸投资者资产配置和流动性管理需求 [1]
香港金管局:跨境债券回购业务将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提供更稳定的流动性
北京商报· 2025-09-26 20:40
政策推出 - 跨境债券回购业务于9月26日正式推出 [1] - 业务由香港金融管理局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推动 [1] 政策内容 - 支持所有已进入内地在岸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参与在岸债券回购业务 [1] - 境外机构可通过业务从在岸市场获得人民币流动性并汇出境外使用 [1] - 该措施是继今年2月推出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后的又一项重要政策 [1] 政策影响 - 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提供更稳定的流动性 [1] - 有效降低人民币融资成本 [1] - 满足离岸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和流动性管理需求 [1] - 盘活人民币债券持仓 提升在岸债券的国际吸引力 [1] - 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投融资功能 [1] 官方评论 - 该措施是持续优化‘债券通’业务的重点工作之一 [2] - 有助于提升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及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 [2] - 引导更多元化的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 [2] - 进一步巩固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 [2]
债券通迎多项对外开放优化举措
中国证券报· 2025-07-09 04:49
债券通优化措施 - 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支持境内券商、基金、保险、理财4类非银机构投资离岸债券市场 [1] - 优化离岸回购业务机制,交易币种拓宽至美元、欧元、港币等多币种,取消回购质押券冻结并简化业务流程 [2] - 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建立报价商动态管理机制并扩充报价商队伍,调整每日交易净限额 [2] - 人民银行正研究推出跨境债券回购业务,并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全球高质量流动性资产 [2][5]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 香港证监会将重点发展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增加一级市场固收产品发行,推动财政部加大在港发行中长期国债 [2][3] - 推动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技术准备进展顺利,实施细则将近期公布 [3] - 开发利率、外汇和信贷衍生品以提升二级债券市场流动性,推进国债期货推出 [3] - 研究建立离岸国债商业回购市场,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如交易及结算系统 [3][4] 市场数据与投资者行为 - 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总量较年初增长近2000亿元,显示对人民币资产的持续看好 [1] - 债券通作为连接中国债券市场与世界的重要平台,香港金管局将提升流动性和风险管理 [5] 政策与监管合作 - 人民银行将推动一站式开户平台和境外投资者免税安排,丰富离岸人民币产品体系 [5] - 香港与内地监管机构合作紧密,债券市场开放创新举措多在香港先行先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