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载偏光片
icon
搜索文档
杉杉股份研发破10亿创新高 双主业巩固全球龙头地位
经济观察网· 2025-06-17 10:58
研发投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达10.37亿元,同比增长19.43%,研发费用率提升至5.55%的历史新高 [1] 负极材料技术突破 - 公司在石墨快充负极领域批量供应6C超充动力负极、低膨胀长寿命石墨等产品,新一代超充石墨具备兆瓦级闪充能力,循环寿命突破15000圈 [2] - 硅基负极方面开发均相沉积技术,高压实硅碳负极通过海内外认证,预计2025年下半年推出拓孔低膨胀、多孔快充等系列产品 [2] - 第四代高压密硬碳负极通过缺陷调控技术提升钠电能量密度,已应用于钠电、锂电及超级电容领域 [3] 偏光片业务进展 - LCD偏光片保持大尺寸优势,中小型产品份额提升,运用低阻抗、广视角技术满足轻薄化需求 [4] - OLED偏光片实现产业化,开发大/中小尺寸产品,高雾度、低反射技术应用于终端,电视用产品稳定出货,手机/显示器产品量产出货 [4] - 车载偏光片提供低阻抗、广视角解决方案,收购LG化学SP业务带动需求增长 [5] 专利与战略布局 - 截至2024年底负极材料授权专利334项,偏光片授权专利1243项,两大产业均属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 [5]
佛塑科技(000973) - 佛塑科技2024年年度业绩说明会
2025-05-16 20:55
公司业绩与发展战略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2亿元,同比增加2.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91.22万元,同比增加9.98% [2] - 公司围绕“高分子功能薄膜与复合材料”产业定位,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结合提升效益和价值,加大项目投资,提升竞争力 [2][3][4] - 近年来重点投资纬达光电偏光膜三期等项目,推动金力股份并购项目,优化业务布局 [2][3] 行业发展前景 - 高分子功能薄膜与复合材料产业是新型工业化重要支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2025年一季度中国锂电池隔膜出货量64.5亿平,同比增长64%,其中湿法隔膜出货53亿平,同比增长75%,市场占比超80%,预计隔膜行业未来稳步发展 [3] 金力股份相关情况 收购情况 - 收购金力股份交易若完成,佛塑科技资产规模和营收预计大幅增加,抗风险能力提升,金力股份产能释放后盈利能力增强,交易有利于提升佛塑科技持续经营能力 [4] - 金力股份100%股份交易对价为508,000万元,交易作价以评估结果为基础协商确定,定价公允合理 [4] 竞争优势 - 2024年在中国湿法隔膜排名行业第二 [5] - 产品性能优异,2024年5微米超高分子量湿法隔膜产品出货量超6亿平方米,市占率第一,占据产品迭代先发优势 [5] - 生产设备先进,2021 - 2022年通过并购等扩张产能,主要生产设备处于行业前列,具备生产5μm及以下超薄高强度隔膜能力 [5] - 有广泛市场认可和优质客户资源,与多家国内知名锂电池厂商及海外新能源电池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6] - 有技术研发优势,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等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培养技术研发团队 [6] - 有产品质量控制优势,建立严格全面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品质稳定 [6] 其他事项 - 2024年公司所属金万达公司、东方电工膜分公司、纬达光电部分产品获得相关碳足迹证书 [7] - 公司将围绕产业定位拓展国内外市场 [7]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在2025年4月22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将在两个月内实施,委托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代派现金红利 [7]
“负极+偏光片”双核突围 杉杉股份2024年核心业务盈利6.59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8 10:0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总营业收入186.80亿元,归母净利润-3.67亿元,扣非净利润-7.68亿元,亏损主要源于参股企业亏损、非核心资产减值计提及母公司财务费用影响 [1] - 剔除非经常性因素后,核心主业盈利6.59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由负转正至18.60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扭亏,营收同比增长28%,经营面完成触底反弹 [1] 负极材料业务 - 2024年负极材料板块营业收入81.96亿元,占总营收43.87%,销量同比增长28.44%,毛利率提升6.68个百分点至18.45% [2] - 全球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蝉联第一,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中国1287万辆/+35.5%,全球1824万辆/+24.4%)及储能需求高增长 [2] - 通过一体化产能释放、技术降本和产品结构优化提升盈利能力,6C超充动力用负极材料已供应头部客户,硅基及硬碳技术取得突破 [4][5] 偏光片业务 - 2024年偏光片营业收入103.22亿元,占总营收55.26%,大尺寸偏光片全球份额约33%,LCD电视/显示器用偏光片市场份额均居全球第一 [3]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承压,但公司通过智能制造升级和成本控制维持两位数毛利率,OLED电视/手机用偏光片已量产出货 [3][5] - 收购LG化学SP业务(OLED显示屏及车载LCD偏光片)带来新增长点,车载偏光片具备低阻抗、广视角等核心技术储备 [5] 研发与技术优势 - 2024年研发费用10.37亿元/+19.43%,研发费用率5.55%创历史新高,累计授权专利334项 [4] - 负极材料领域实现快充、硅基负极等技术迭代,千吨级硬碳产线投产并应用于钠电/锂电/超级电容 [4][5] - 偏光片领域强化OLED和车载产品技术壁垒,大尺寸LCD保持领先,中小型高端产品份额提升 [5] 战略与行业展望 - 剥离电解液等非核心资产聚焦双主业,控股股东重整未影响上市公司独立运营 [6] - 行业回暖下负极材料涨价预期渐起,面板需求旺盛推动偏光片供应紧张,公司作为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