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负极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滨海能源(000695) - 参加天津辖区上市公司2025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半年报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1 17:28
产能与建设进展 - 新建7万吨负极材料产能已于近期投料试生产 下半年一体化产能将达到较高利用水平[2] - 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配备58万千瓦源网荷储绿电供应 绿电覆盖比例超过50%[3] - 源网荷储一期项目预计年底建成 配套储能配置容量11.6万千瓦/4小时[5][6] 技术研发布局 - 已完成沥青基硅碳负极产品中试并展开客户送样[2] - 开发生物质硬碳小试工艺 同步研发煤基及沥青基硬碳产品[2] - 与科研院所及上下游客户开展协同研发 储备新技术路线[3] 区位与成本优势 - 内蒙古生产基地平均电费较低 显著降低石墨化高耗电成本[3] - 当地风光资源丰富 年均风力和光照等效时长大幅高于全国水平[3] - 低温环境缩短炉料降温周期 提高生产效率[3] - 乌兰察布市为全国最大负极材料产业集群之一 上下游协同效应显著[3] 资本运作与资产规划 - 正推动控股股东将邢台旭阳新能源、恒胜新能源相关资产注入上市公司[6] - 重大资产重组处于尽调、审计阶段 涉及港股上市公司程序[7] - 标的资产体量大 后续需履行董事会、股东大会及监管审批程序[7] 经营与市场策略 - 通过产能释放、客户开拓及降本增效措施改善经营业绩[7] - 借力旭阳集团国际化布局 以产业链出海、产品出海等多模式拓展海外业务[6] - 采用高度集约化、智能化、科学化的生产设计 提升单产水平和管理效率[3] 风险提示 - 硅料项目暂无具体启动时间表[3] - 股价受资金轮动、投资者预期等多重市场因素影响[3] - 重组进展及毛利率改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6][7]
滨海能源: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综合考虑产能释放节奏、区域及方式
证券日报网· 2025-09-10 18:18
产能规划与建设 - 公司目前规划建设30万吨一体化产能 [1] - 正在积极推进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一期及58万千瓦源网荷储绿电项目一期建设 [1] - 协同控股股东形成合计约7万吨前端+石墨化一体化产能 [1] - 预计今年年底产能增加到14万吨 [1] 绿色能源与规模化发展 - 匹配相应规模的绿电供应能力 [1] - 规模化、绿色化属性逐渐显现 [1] 未来产能策略 - 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综合考虑产能释放节奏、区域及方式 [1]
杉杉,暴涨1079%,硅碳和多孔碳实现批量供货
DT新材料· 2025-09-04 07:3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58亿元,同比增长11.78% [4][5] - 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大幅提升1079.59% [4][5] - 扣非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605.24% [4][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63亿元,同比增长111.60% [5] 负极材料业务进展 -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稳居行业第一,占据行业总出货量的21% [6] - 实现6C超充条件下批量出货,满足快充与高倍率产品需求 [6] - 新一代人造石墨和硅碳复合负极材料进入主流客户体系 [6] - 超长寿命储能负极产品进入量产阶段,预计下半年规模化放量 [6] 技术研发突破 - 攻克石墨大颗粒量产控制技术,强化性能一致性和制程可控性 [8] - 自主合成球形硅碳原料中的多孔碳,缓解硅体积膨胀问题 [8] - 硅碳负极产品已进入头部客户供应链 [8] 全球化与战略合作 - 芬兰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完成环评公示,强化欧洲市场供应能力 [8] - 与Falcon Energy Materials plc合作切入天然石墨供应链 [8] - 与楚能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金额超百亿元,覆盖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领域 [7] 偏光片业务表现 - 偏光片业务实现销量与均价双增长 [9] - 高端LCD产品卡位超大尺寸电视市场,提供稳定现金流支撑 [9] - OLED TV偏光片实现稳定量产,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 [9] 行业技术趋势 - 负极材料技术从人造石墨向硅基负极演进 [8] - 储能市场兴起为负极材料打开新应用窗口 [6] - 快充与高能量密度需求推动产品升级 [6][8]
杉杉股份净利同比大增
中国化工报· 2025-09-02 11:0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8.58亿元 同比增长11.7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亿元 同比增长1079.59% [1] 主营业务发展 - 聚焦负极材料与偏光片双主业协同发展 持续强化经营优势 [1] - 深度绑定全球头部电池企业 匹配客户增量需求 [1] - 快充产品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新型硅碳产品与硬碳负极材料实现批量供应 [1] 行业市场环境 -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双重拉动锂电池需求高速增长 [1] - 负极材料整体需求攀升 行业龙头受益匪浅 [1]
杉杉股份:上半年营收98.58亿元 双主业共振驱动业绩增长
中证网· 2025-08-29 21:5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58亿元 同比增长11.78% [1] - 归母净利润2.07亿元 同比增长1079.59%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1.69亿元 同比增长605.24% [1] 主营业务结构 - 坚持负极材料与偏光片双主业协同发展战略 [1] - 两大核心业务合计贡献净利润4.15亿元 [1] - 偏光片业务在南京/广州/张家港布局10条全球领先产线 产能规模居全球前列 [2] 负极材料业务优势 -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量蝉联行业榜首 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1] -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占行业总出货量21% 稳居行业第一 [1] - 通过一体化产能释放和石墨化技术提升实现显著降本增效 [1] 偏光片业务布局 - 产线技术覆盖LCD/OLED多技术多应用多尺寸产品需求 [2] - 通过战略收购SP业务强化OLED偏光片及车载偏光片高端市场竞争力 [2]
杉杉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79.59%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20:4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8.58亿元,同比增长11.7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079.59% [1] - 第二季度单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环比增长426% [1] 主营业务发展 - 聚焦负极材料与偏光片双主业协同发展 [1] - 深度绑定全球头部电池企业,匹配客户增量需求 [1] - 快充产品市场份额持续领先,新型硅碳产品、硬碳负极材料实现批量供应 [1] - 偏光片业务受益于显示行业需求温和复苏与产能向中国聚集 [1] 行业市场状况 - 锂电池需求在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双重拉动下延续高速增长 [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29万吨,同比增长37% [1] - 负极材料整体需求攀升带动行业龙头受益 [1]
杉杉股份:上半年净利增长超10倍 两大主业盈利4.15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9:5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58亿元 同比增长11.78% [2] - 归母净利润2.07亿元 同比增长1079.59%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1.69亿元 同比增长605.24% [2]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426% [2] - 两大核心主业合计实现净利润4.15亿元 [2] 负极材料业务 -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量蝉联全球榜首 [3] - 负极出货量占行业总出货量21% 稳居行业第一 [3] - 深度绑定CATL/比亚迪/LGES等全球头部电池企业 [3] - 快充产品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硅碳/硬碳负极实现批量供应 [3] - 拥有授权专利359项 在超充/硅碳前驱体合成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6] - 完成内蒙古/四川/云南一体化产能布局 实现规模化降本 [6] 偏光片业务 - 大尺寸LCD偏光片出货面积份额约34% 保持全球第一 [4] - LCD电视/显示器用偏光片市场份额均排名全球第一 [4] - 在全球拥有1832项授权专利(含境外专利1453项) [6] - 与京东方/华星光电/LG显示等面板厂商建立长期合作 [6] - 通过超大尺寸/超薄化/高对比度等差异化技术领先市场 [6]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29万吨 同比增长37% [3] - 全球偏光片产能加速向中国聚集 预计2025年中国产能占比达65% [4] - 显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 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618大促/关税调整 [3] -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持续拉动锂电池需求增长 [3][7] 公司战略优势 - 通过一体化产能释放/工艺优化/石墨化技术提升实现降本增效 [2][6] - 优化客户结构提升产能利用率 批量采购降低原料成本 [6] - 推进收购SP业务整合 提升偏光片业务运营效率 [6] - 持续加大科研投入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5]
国民技术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2.74% 负极材料业务毛利率改善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0 20:3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6.32亿元 同比增长22.74% 归母净利润为-3678.19万元 同比减亏[1] - 公司整体毛利率达21.94% 同比提升1.88个百分点 其中第二季度毛利率达25.02% 同比提升3.47个百分点[3] 集成电路业务 - 集成电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26亿元 同比增长16% 销售量同比增加近22%[1] - 公司加速突破高端MCU市场 发布新款高性能MCU 完善从M0到M7的产品布局[1] - 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营业收入和毛利均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 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与客户结构、开拓新客户与新产品市场实现[1] - 国产MCU厂商向高端市场发力是技术积累、市场需求、政策驱动和行业竞争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望提升盈利能力[2] 负极材料业务 - 负极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6亿元 同比增长31% 产品销售数量同比增加约22%[1] - 负极材料业务毛利率达9.33% 同比提升6.24个百分点 较2021年28.16%的高点仍存在差距[2] - 石墨化加工数量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10% 通过优化产品配方、改进工艺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1][2] - 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上升 新客户导入及量产工作推动销售量增长 毛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2] - 2025年负极材料价格有望企稳回升 整体预计实现温和上涨[2] 业务结构影响 - 集成电路和负极材料营收规模接近 分别贡献3.26亿元和3.06亿元[1][3] - 公司整体毛利率此前主要受负极材料业务拖累 随着该业务盈利改善 整体毛利率迎来修复[3]
精准包容资本赋能 北交所新三板一体发展成绩亮眼
新华网· 2025-08-12 14:29
北交所与新三板市场发展特色 - 为中小企业提供规范治理、持续融资、加速创新、稳步拓张的资本市场发展特色路径 提升创新型中小企业资本覆盖广度和深度 [1] - 截至3月10日 北交所87家公司累计实现普通股融资202次 合计融资286.27亿元 实施并购重组8次 涉及交易金额11.28亿元 [1] 挂牌与上市条件 - 新三板挂牌对企业是否盈利没有硬性规定 87家北交所公司中39家挂牌前年净利润不足1000万元 15家员工人数不足100人 11家挂牌时成立不足5年 [2] - 北交所四套上市标准关注盈利能力、成长性、市场认可度、研发能力 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生活性服务业企业 [2] - 北交所公司平均在新三板挂牌年限为5.4年 平均每家公开发行融资2.18亿元 2021年8家公司年净利润超过1亿元 15家净利润小于3000万元 [3] 融资渠道与并购重组 - 提供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权益工具融通资金 通过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 98.85%的公司多次融资 11家公司在尚未盈利阶段获得资金支持 2家再融资获受理 [4] - 润农节水完成4次定向发行融资2.59亿元 2019年公开发行募集1.88亿元 2021年净利润5728.72万元 较挂牌前增长6.1倍 [5] - 旭杰科技完成3次定向发行融资后发行双创债、双创可转债融资2620万元 2017-2019年营收年均复合增长达52.59% [5] - 诺思兰德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挂牌后进行4次融资获得超4亿元资金支持 上市后启动再融资拟募资不超过3亿元 [5] - 7家公司完成8次并购重组涉及交易金额11.28亿元 森萱医药通过资产重组拓展至原料药产业 长虹能源收购进入锂电领域形成碱电+锂电双产品体系 [6]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0年87家公司合计投入研发金额21.27亿元 同比增长10.40% 研发投入规模较挂牌前增长2.17倍 研发强度4.23% 较全社会平均高1.83个百分点 [7] - 截至2020年末合计持有专利5595项 其中发明专利1344项 85家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11家参与863等国家重要专项 9家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 2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7] - 超20家公司实施股权激励 北交所汇聚超过1.2万人技术研发队伍 平均每家公司超140人 占比近两成 9家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 [8] - 超五成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项目 10余家公司与行业上下游知名企业客户开展合作研发 [8] 企业业绩与创新成果 - 86家披露2021年度业绩快报公司中盈利面达99% 54家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增幅中位数17% [9] - 贝特瑞全球负极材料龙头多年综合市占率全球第一 投产高镍正极通过松下、SKI产品验证 [9] - 吉林碳谷发明DMAC为溶剂的湿法两步法原丝生产技术 打破国际垄断 2020年国内销量占碳纤维原丝消耗约一半份额 [9] - 连城数控推出新型KX320MCZR直拉磁场单晶炉 具备半导体级12英寸单晶炉生产能力 [9] - 中寰股份完成气液联动执行机构国产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打破国外垄断 产品应用于西气东输、中俄东线等重点工程 [9] 业务创新与扩张 - 方大股份深耕物流快递包装领域近20年 自主生产热熔胶、热敏纸等原材料 [10] - 凯腾精工成功研发车磨机 成为世界上少数能生产这一先进精密设备的公司 [10] - 海希通讯从代销商发展推出自主品牌欧姆 具备中高端工业无线遥控设备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 [10] - 禾昌聚合下游客户从汽车零部件行业扩展至家电零部件、塑料包装及其他领域 [10] - 智新电子巩固消费电子领域业务 布局汽车电子线缆组件 与奥托立夫等优质客户合作 向吉利汽车量产供货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配套一级供应商 [10]
中国银河:首次覆盖翔丰华给予中性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8-11 15:45
业绩表现 - 25H1营收6 88亿元同比-2 8 归母净利-0 03亿元同比-107 7 扣非净利-0 15亿元同比-159 7 [1] - 25H1毛利率12 4 同比-6 23pcts 归母净利率-0 4 同比-109 03pcts [1] - 25Q2营收3 82亿元同比+1 9 环比+24 7 归母净利0 05亿元同比-79 5 环比-163 9 [1] - 25Q2毛利率10 4 同比-7 10pcts 环比-4 50pcts 归母净利率1 4 同比-5 2pcts 环比+4 1pcts [1] 业务分析 - 石墨负极材料业务占比99 5 同比下滑3 04 因下游行业增速放缓及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单价下降 [2] - 上游石油焦价格从2024年1月1930元/吨涨至2025年2月3990元/吨 海外进口价达160美元/吨环比+4 7 [2] - 石油焦成本占负极材料成本40 毛利率从2024年22 6 下滑至25H1的12 4 [2] 技术布局 - 硅基负极理论容量4200mAh/g(石墨10倍) 公司已布局硅碳负极 硬碳负极 石墨烯等新型碳材料领域 [2] - 新型碳材料具备产业化基本条件 商业化应用前景广阔 [2] 发展策略 - 国内产能布局完善 积极推进出海战略 依托技术优势坚持降本增效 [3]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15/17/18亿元 归母净利0 5/0 6/0 9亿元 EPS 0 44/0 53/0 72元/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