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偏光片
icon
搜索文档
杉杉股份易主,后妈与长子内斗两年,双双出局
凤凰网财经· 2025-10-11 20:37
以下文章来源于征探财经 ,作者征探君 征探财经 . 资本市场的征探君。把征探财经设置为星标,不会错过每篇文章哦~~ 来源|征探财经 作者|五仁 重整投资人拟通过"直接收购+与服务信托组建合伙企业收购+剩余保留股票表决权委托"三种方式合计取得杉杉集团、朋泽贸易持有的杉杉股份 23.36%股票的控制权,总对价约32.84亿元。如果重整成功,公司的控制权将发生变更,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投资人持股平台,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 为任元林。 资料显示,任元林是国内民营造船企业扬子江船业的创始人,有"中国民营船王"之称。重整投资人入主后,能否让杉杉股份焕发新的生机? 01 从服装切入新能源 杉杉集团由知名浙商郑永刚一手创立。1989年5月,郑永刚接手杉杉的前身——宁波甬港服装总厂,彼时的服装厂资不抵债,连续亏损。郑永刚毅然 创立了"杉杉"品牌,并借款三万元在全国打起了广告。"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就此家喻户晓,杉杉品牌也迅速发展起来。 1996年,杉杉 股份 在 A股 上市,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1999年5月,杉杉股份与鞍山热能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成立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布局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2013 ...
32亿“攒局”杉杉股份,“民营船王”任元林再布资本棋局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10 19:49
杉杉股份实控人落定。 近日,杉杉股份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杉杉集团及其子公司朋泽贸易已与新扬子商贸、新扬船、TCL产 投和东方资管深圳分公司等重整投资人组成的联合体签署了《重整投资协议》。 根据协议,上述重组投资人联合体将通过"直接收购+与服务信托组建合伙企业收购+剩余保留股票表决 权委托"三种方式,合计取得杉杉股份23.36%股权的控制权,交易总对价为32.84亿元。 其中,牵头方新扬子商贸将联合新扬船设立一家有限合伙企业作为持股平台,向债务人收购9.93%股 份。若后续重整顺利推进,杉杉股份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新扬子商贸实控人任元林。 这场控制权更迭的源头,是2023年2月创始人郑永刚的猝然离世。在其离世之后,其子郑驹与遗孀周婷 之间围绕公司控制权展开了一场公开"博弈"。而后,由于控股股东杉杉集团的资金链出现危机,最终在 今年3月被法院裁定进行重整。 新扬子商贸等实力企业的入局,或主要源于杉杉股份净利润恢复增长以及对于新能源布局的考量。今年 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79.59%。其中,负极材料与偏光片两 大核心主业在上半年合计贡献净利润4.15亿元。 杉杉股份易主 杉杉 ...
杉杉股份重整落地,“民营船王”任元林拟入主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10 16:12
9月30日晚间,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杉杉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朋泽贸易与重整投资人组 成的联合体签署了重整投资协议。联合体由新扬子商贸、新扬船、TCL产投和东方资管深圳分公司组 成。 截至目前,新扬子商贸对外投资企业达57家,涉及金属、船舶、化工、投资管理等领域。2024年,新扬 子商贸实现营收10.63亿元,同比增长86%,并实现投资收益4.73亿元,当年实现净利润4.45亿元。 而此次重整还需从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离世说起。2023年郑永刚的突然离世,引发了家族内部控制权 争夺,管理层动荡直接导致杉杉集团的资金链出现危机。最终在今年3月,杉杉集团被法院裁定破产重 整。三个月后,管理人发布意向投资人招募公告,正式进入司法重整程序。 着眼于公司基本面,杉杉股份目前专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偏光片双主业发展。据上海有色网数据显 示,2025年上半年,其子公司杉杉科技在人造石墨领域出货量稳居行业第一,占负极行业总出货量的 21%。 根据协议,将由新扬子商贸牵头和新扬船共同设立一家有限合伙企业作为本案投资人持股平台,其中新 扬子商贸系该平台的第一大有限合伙人。通过"直接收购+与服务信托组建合伙企业收购+剩余保留 ...
杉杉股份百亿负债被接盘,股价“提前狂欢”5个月
文章核心观点 - 杉杉股份控股股东杉杉集团的重整案中,出现股价在重大信息披露前长时间异常上涨的情况,引发内幕信息泄露的严重质疑 [5][16][19] - 尽管重整引入以任元林为首的“白衣骑士”投资联合体可能挽救公司,但股价自4月中旬至9月30日累计上涨159.8%的“提前狂欢”对资本市场公平性构成挑战 [5][17][19] 公司财务状况与债务危机 - 控股股东杉杉集团面临严重债务危机,截至2024年6月总负债达398.95亿元,其中短期债务120.37亿元,而账面现金仅60.9亿元,偿债缺口高达59.47亿元 [7] - 杉杉集团持有的杉杉股份73.12%股权遭司法冻结,91.66%股份被质押,截至2025年1月,集团超95%债务需在1年内偿清,有息负债总额为126.21亿元 [7] - 杉杉股份2024年出现上市以来首亏,营业收入186.8亿元同比下降2.0%,归母净利润亏损3.67亿元同比下降148.0%,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7.68亿元同比下降451.1% [9] - 截至2025年6月末,杉杉股份货币资金28.22亿元,存货66亿元,但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合计高达90.58亿元,公司市值从700多亿一度缩水至不到140亿 [9][10] 重整方案与投资联合体 - 以“中国民营船王”任元林旗下新扬子商贸为牵头方,联合新扬船、TCL产投、东方资管深圳分公司组成的投资联合体,将以32.84亿元对价取得杉杉股份23.36%股权的控制权 [5][12] - 交易结构通过设立持股平台、表决权委托等方式实现以小博大和风险分散,新扬子商贸直接收购部分股权出资占比不低于40%,TCL产投斥资不超5亿元收购1.94%股权 [15] - 重整存在产业协同考量,TCL产投母公司TCL科技是杉杉偏光片核心客户,任元林旗下扬子江船业推进的100亿元LNG清洁能源项目与杉杉新能源主业形成呼应 [15] 股价异常波动与内幕交易疑云 - 杉杉股份股价从4月8日收盘价6.12元飙升至9月30日的15.90元,期间最高触及16.22元,累计涨幅达159.8%,股价启动时间远早于6月发布重整投资人征集公告和9月底披露投资人名单 [5][16][17] - 股价提前5个月启动,难以用“市场预期”解释,涉嫌违反《证券法》关于内幕信息知情人不得在信息公开发买卖证券的规定,但监管认定面临知情人范围广、资金操作隐蔽等现实难题 [19] - 此次重整对象为杉杉集团而非上市公司本身,是否适用“股价异常波动且涉嫌内幕交易应暂停重组审核”的规定存在分歧,截至发稿监管机构尚未就股价异动发出问询函或披露调查进展 [19]
杉杉股份,易主!两大龙头入局,新实控人现年72岁
DT新材料· 2025-10-08 14:42
【DT新材料】 获悉, 9月30日,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杉杉股份")公告披露,公司控股股东 杉杉集团 及其全资子公司宁波朋泽贸易有限公 司、杉杉集团管理人(系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指定的杉杉集团和朋泽贸易合并重整案管理人,下称"管理人")与 江苏新扬子商贸有限公司 、 江苏新扬船投资有限公司 、 厦门TCL科技产业投资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等重整投资人组成的联合体 签署了《重整投资协议》)。 根据公告,重整投资人拟通过 "直接收购+与服务信托组建合伙企业收购+剩余保留股票表决权委托 "三种方式合计取得杉杉集团、朋泽贸易持有的杉杉 股份23.36%股票的控制权, 对价共计约 32.84亿元 。 如上述重整成功,杉杉股份的控制权将发生变更,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投资人持股平台,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 任元林 。 现年72岁的 任元林 是 国内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 扬子江船业 的创始人,在业内有"中国民营船王"之称。2007年,扬子江船业在新加坡上市。 扬子江 金控则是扬子江船业于2021年分拆出来的投资业务部门,并于2022年4月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新扬 ...
杉杉股份易主在即,豪门恩怨落幕,产业龙头能否重拾辉煌?
经济观察网· 2025-10-04 11:33
一场持续两年多的"豪门内斗"终于迎来终章。随着杉杉集团及其子公司进入重整程序,昔日郑氏家族的权力博弈被彻底终结。2025年9月29日,杉杉股份 (600884)发布公告,其控股股东杉杉集团与江苏新扬子商贸、TCL产业投资、东方资管深圳分公司等组成的联合体正式签署《重整投资协议》,标志着公 司控制权将发生根本性变更。 其长子郑驹迅速行动,在2023年3月全票当选杉杉股份董事长,但这一结果遭到遗孀周婷的强烈反对。周婷主张自己应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并一度以"合法继 承人"身份介入公司治理。此后,双方在董事会席位、信息披露、公司战略等多个层面展开拉锯。 转折发生在2024年11月,杉杉股份公告郑驹辞去董事长职务,由周婷接任。这场持续近两年的继承人之争看似以遗孀胜出告终。然而,风波并未平息。2025 年2月,杉杉集团被裁定进入破产重整,家族控制的时代正式终结。 更关键的是,因连带担保责任,郑驹所持的181万股杉杉股份被法院强制执行,持股归零,彻底退出公司治理舞台。 资本重整落地,新实控人浮出水面 2025年9月29日,杉杉股份控股股东杉杉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朋泽贸易、杉杉集团管理人与江苏新扬子商贸、新扬船、TCL产投、东方 ...
【科技自立·产业自强】杉杉股份:双轮驱动 夯实新能源与新型显示产业基石
证券时报网· 2025-10-01 17:53
核心观点 - 公司聚焦锂电池负极材料与偏光片两大核心业务,持续赋能新能源、新型显示产业发展 [1] 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 - 公司6C产品已批量供应消费、动力领域,市场份额领先 [1] - 针对硅基材料膨胀、快充受限痛点,开发新型CVD硅碳负极,通过气相纳米化技术控制硅颗粒尺寸,抑制膨胀并提升循环性能,相关产品已批量供应下游头部客户 [1] - 推出超长循环石墨,借助无间歇石墨化技术形成超晶波纹结构,显著提升材料抗压和抗膨胀性能,支持电芯循环寿命超15000次,适配储能市场需求 [1] 偏光片业务 - 公司累计拥有1800余项专利,覆盖中、日、韩、欧洲等全球市场 [1] - 通过"自主研发+并购整合",实现从LCD偏光片到"LCD+OLED"双品类的技术跨越 [1]
三利谱(002876):稼动率短期拖累业绩,份额继续突破
长江证券· 2025-09-07 14:1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80亿元,同比增长41.97% [2][6] - 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下降31.47% [2][6] - 扣非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下降45.48% [2][6] - 单二季度营业收入8.74亿元,同比增长36.51%,环比增长8.6% [12] - 单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08亿元,环比下降 [12] - 二季度毛利率15.52%,同比提升1.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20个百分点 [12] - 二季度净利率0.95%,同比下降2.9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71个百分点 [12] 产能与项目进展 - 合肥二期项目转入固定资产7.45亿元 [12] - 合肥二期良率与产能利用率处于爬升阶段,上半年亏损1523万元 [12] - 上半年汇兑影响利润同比减少5755万元 [12] - 贷款利息费用同比增加1452万元 [12] 产品与技术突破 - 65寸以上大尺寸TV用UV胶偏光片和疏水材偏光片已全面量产 [12] - 结束公司在大尺寸TV领域的不足 [12] - 国产1720mm偏光片产线配套原材料逐步成熟 [12] - 中小尺寸3D固曲柔性AMOLED圆偏光片持续量产出货 [12] - 2025年上半年OLED圆偏光片出货量超上年同期 [12] - 正在开发薄型化、圆偏护眼、防蓝光等功能的新型OLED偏光片 [12] - VR头显光学复合膜新产品潜力可观 [2][12] 行业格局与公司定位 - 偏光片行业处于国产替代高速阶段 [2][12] - 未来三大供应商分立的趋势逐渐清晰 [2][12] - 公司当前份额仍有较大提升弹性 [2][1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53元、1.30元、1.80元 [12] - 对应PE分别为47.66倍、19.57倍、14.11倍 [12]
杉杉,暴涨1079%,硅碳和多孔碳实现批量供货
DT新材料· 2025-09-04 07:3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58亿元,同比增长11.78% [4][5] - 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大幅提升1079.59% [4][5] - 扣非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605.24% [4][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63亿元,同比增长111.60% [5] 负极材料业务进展 -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稳居行业第一,占据行业总出货量的21% [6] - 实现6C超充条件下批量出货,满足快充与高倍率产品需求 [6] - 新一代人造石墨和硅碳复合负极材料进入主流客户体系 [6] - 超长寿命储能负极产品进入量产阶段,预计下半年规模化放量 [6] 技术研发突破 - 攻克石墨大颗粒量产控制技术,强化性能一致性和制程可控性 [8] - 自主合成球形硅碳原料中的多孔碳,缓解硅体积膨胀问题 [8] - 硅碳负极产品已进入头部客户供应链 [8] 全球化与战略合作 - 芬兰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完成环评公示,强化欧洲市场供应能力 [8] - 与Falcon Energy Materials plc合作切入天然石墨供应链 [8] - 与楚能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金额超百亿元,覆盖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领域 [7] 偏光片业务表现 - 偏光片业务实现销量与均价双增长 [9] - 高端LCD产品卡位超大尺寸电视市场,提供稳定现金流支撑 [9] - OLED TV偏光片实现稳定量产,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 [9] 行业技术趋势 - 负极材料技术从人造石墨向硅基负极演进 [8] - 储能市场兴起为负极材料打开新应用窗口 [6] - 快充与高能量密度需求推动产品升级 [6][8]
杉杉股份:上半年营收98.58亿元 双主业共振驱动业绩增长
中证网· 2025-08-29 21:5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58亿元 同比增长11.78% [1] - 归母净利润2.07亿元 同比增长1079.59%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1.69亿元 同比增长605.24% [1] 主营业务结构 - 坚持负极材料与偏光片双主业协同发展战略 [1] - 两大核心业务合计贡献净利润4.15亿元 [1] - 偏光片业务在南京/广州/张家港布局10条全球领先产线 产能规模居全球前列 [2] 负极材料业务优势 -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量蝉联行业榜首 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1] -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占行业总出货量21% 稳居行业第一 [1] - 通过一体化产能释放和石墨化技术提升实现显著降本增效 [1] 偏光片业务布局 - 产线技术覆盖LCD/OLED多技术多应用多尺寸产品需求 [2] - 通过战略收购SP业务强化OLED偏光片及车载偏光片高端市场竞争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