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碳负极技术

搜索文档
建材、建筑及基建公募REITs周报:周专题:固态电池蓬勃发展,硅碳负极、高镍正极材料相关标的或受益-20250716
光大证券· 2025-07-16 17: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带动硅碳负极、高镍正极上游材料相关需求,2030年全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将达千亿元规模,固态电池产业规模有望达1800亿元 [4][11] - 截至2025.7.10,玻璃行业库存连续第三周去库,当前价格接近过去五年最低水平,判断9月中下旬旺季来临之际玻璃价格和龙头股价有望上涨 [4] - 建议关注鸿路钢构、中材科技、濮耐股份、海南华铁、北新建材、中国化学、中国建筑、上海港湾、科达制造等公司 [4] 各目录总结 周专题:固态电池蓬勃发展,硅碳负极、高镍正极材料相关标的或受益 - 固态电池是锂电池新技术进步终局方向,2026 - 2028年是全固态电池量产关键阶段,2029年后产业进入调结构阶段,2030年全固态电池市场空间达千亿元,产业规模有望达1800亿元 [4][11] - 硅碳负极以高达3579mAh/g的理论比容量突破传统石墨负极极限,主流结构有核壳、嵌入、蛋黄蛋壳结构等 [12] - 北京利尔投资联创锂能布局硅碳负极领域,联创锂能预计2026年实现显著收入与利润规模 [18][20] - 高镍正极是未来正极材料市场主要需求方向,国内众多材料企业积极布局,高镍三元材料需求将随固态电池技术进步持续增长 [21] - 濮耐股份是镍金属冶炼原材料提供者,固态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需求增长或带动其相关业务受益 [23] 主要覆盖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 - 未提及具体内容,仅给出表格标题 [27] 周行情回顾 - 建材行业本周涨跌幅前五标的中,四方新材周涨幅61.21%居首,中旗新材周跌幅14.61%居首 [37] - 建筑行业本周涨跌幅前五标的中,国晟科技周涨幅42.98%居首,*ST元成周跌幅22.44%居首 [38] - 基础设施公募REITs本周行情中,嘉实京东仓储基础设施REIT周涨跌幅4.25%居首,华夏首创奥莱REIT周涨跌幅 - 5.95%居尾 [39][40] 总量数据跟踪 - 展示房地产新开工、施工、竣工、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土地成交、房地产成交数据,社融数据,基建投资增速,八大建筑央企季度新签合同情况,专项债发行等数据图表 [42][51][60][70][79][88][89] 高频数据跟踪 - 展示水泥、浮法玻璃、光伏玻璃、玻纤、碳纤维、镁砂及氧化铝、上游原材料、实物工作量等数据图表 [100][106][113][120][128][135][144][150][156]
“负极+偏光片”双核突围 杉杉股份2024年核心业务盈利6.59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8 10:0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总营业收入186.80亿元,归母净利润-3.67亿元,扣非净利润-7.68亿元,亏损主要源于参股企业亏损、非核心资产减值计提及母公司财务费用影响 [1] - 剔除非经常性因素后,核心主业盈利6.59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由负转正至18.60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扭亏,营收同比增长28%,经营面完成触底反弹 [1] 负极材料业务 - 2024年负极材料板块营业收入81.96亿元,占总营收43.87%,销量同比增长28.44%,毛利率提升6.68个百分点至18.45% [2] - 全球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蝉联第一,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中国1287万辆/+35.5%,全球1824万辆/+24.4%)及储能需求高增长 [2] - 通过一体化产能释放、技术降本和产品结构优化提升盈利能力,6C超充动力用负极材料已供应头部客户,硅基及硬碳技术取得突破 [4][5] 偏光片业务 - 2024年偏光片营业收入103.22亿元,占总营收55.26%,大尺寸偏光片全球份额约33%,LCD电视/显示器用偏光片市场份额均居全球第一 [3]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承压,但公司通过智能制造升级和成本控制维持两位数毛利率,OLED电视/手机用偏光片已量产出货 [3][5] - 收购LG化学SP业务(OLED显示屏及车载LCD偏光片)带来新增长点,车载偏光片具备低阻抗、广视角等核心技术储备 [5] 研发与技术优势 - 2024年研发费用10.37亿元/+19.43%,研发费用率5.55%创历史新高,累计授权专利334项 [4] - 负极材料领域实现快充、硅基负极等技术迭代,千吨级硬碳产线投产并应用于钠电/锂电/超级电容 [4][5] - 偏光片领域强化OLED和车载产品技术壁垒,大尺寸LCD保持领先,中小型高端产品份额提升 [5] 战略与行业展望 - 剥离电解液等非核心资产聚焦双主业,控股股东重整未影响上市公司独立运营 [6] - 行业回暖下负极材料涨价预期渐起,面板需求旺盛推动偏光片供应紧张,公司作为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