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和模块
搜索文档
转债市场周报:小盘占优带动转债风偏提升-20251116
国信证券· 2025-11-16 21: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转债市场继续震荡上行,多数行业收涨,前期涨幅较高的部分板块如TMT、军工、汽车明显回落;多数平价区间的平衡及偏股型转债估值有所上行,市场价格中位数进一步抬升至133元,在纯债利率低位、转债供需矛盾延续、季报落地后小盘风格相对占优等因素影响下,转债资产情绪总体较佳 [3] - 目前市场价格中位数再次跃升至历史99%分位数位置,各平价区间溢价率也基本在历史90%分位数以上,但权益牛市氛围以及前述利好转债的因素并未明显改变下,加减仓决策均不易做出,整体应以波段思维应对;短期内择券可偏向前期涨幅有限、季节性胜率较高的小盘标的,关注平衡型转债中正股高波的储能、电力、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光伏、化工、药房等板块,或低溢价偏股个券机会 [3][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上周市场焦点(2025/11/10 - 2025/11/14) 股市方面 - 上周权益市场总体震荡,沪指周内再创十年新高后,周五回调至4000点以下;受AI科技股CoreWeave下调全年营收指引、日本存储巨头铠侠业绩不及市场预期等影响,TMT板块整体回调,而物价数据温和回升下消费板块表现较好 [1][7] - 分行业看,上周申万一级行业多数收涨,综合(6.99%)、纺织服饰(4.41%)、商贸零售(4.06%)、美容护理(3.75%)、医药生物(3.29%)涨幅居前;通信(-4.77%)、电子(-4.77%)、计算机(-3.03%)、机械设备(-2.22%)表现靠后 [8] 债市方面 - 上周在央行连日净投放下资金面边际转松,周二央行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0月经济数据显示增速放缓未对债市形成较大影响,尽管日内"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但全周来看债市总体维持震荡;10年期国债利率周五收于1.81%,和前周基本持平 [1][8] 转债市场方面 - 上周转债个券多数收涨,中证转债指数全周+0.52%,价格中位数+0.64%,算术平均平价全周+0.25%,全市场转股溢价率与上周相比-0.24% [2][8] - 平价[90,100)、[100,110)、[110,120)的转债算数平均转股溢价率变动+1.35%、+0.95%、-0.30%,处于2023年来95%、98%、91%分位值 [8] - 上周转债市场多数行业收涨,社会服务(+10.96%)、钢铁(+5.18%)、石油石化(+2.75%)、有色金属(+2.30%)表现居前,通信(-2.24%)、国防军工(-2.17%)、汽车(-1.20%)、传媒(-0.71%)表现靠后 [11] - 个券层面,国城(锂矿)、大中(锂矿)、首华(天然气供应)、凯盛(氯化亚砜)、天赐(电解液)转债涨幅靠前;航宇(航空航天)、测绘(已公告强赎)、豪美(铝型材)、欧通(数据中心电源)、柳工转2(工程机械)转债跌幅靠前 [2][12] - 上周转债市场总成交额3493.53亿元,日均成交额698.71亿元,较前周有所提高 [15] 估值一览 - 截至上周五(2025/11/14),偏股型转债中平价在80 - 90元、90 - 100元、100 - 110元、110 - 120、120 - 130元、130元以上区间的转债平均转股溢价率为48.74%、34.95%、28.38%、20.3%、13.66%、9.79%,位于2010年以来/2021年以来98%/99%、94%/95%、95%/97%、91%/92%、86%/81%、86%/74%分位值 [18] - 偏债型转债中平价在70元以下的转债平均YTM为-7.24%,位于2010年以来/2021年以来的0%/0%分位值 [18] - 全部转债的平均隐含波动率为42.24%,位于2010年以来/2021年以来的83%/79%分位值。转债隐含波动率与正股长期实际波动率差额为0.62%,位于2010年以来/2021年以来的80%/81%分位值 [18] 一级市场跟踪 本周(2025/11/10 - 2025/11/14) - 瑞可转债公告发行,暂无转债上市 [26] - 瑞可转债(118060.SH)正股瑞可达(688800.SH),隶属于电子行业,截至11月14日市值148.09亿元。公司是专业从事连接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5亿元,同比+55.29%,实现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28.11%;2025Q1 - 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1亿元,同比+46.04%,实现归母净利润2.33亿元,同比+119.89% [26] - 本次发行的可转债规模为10亿元,信用评级为AA -,于11月12日公告发行。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入以下项目:5亿元用于高频高速连接系统改建升级项目;2亿元用于智慧能源连接系统改建升级项目;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6] 未来一周(2025/11/17 - 2025/11/21) - 暂无转债公告发行和上市 [27] 上周(2025/11/10 - 2025/11/14) - 同意注册的有茂莱光学1家,上市委通过的有华峰测控1家,股东大会通过的有科博达、苏州天脉2家,董事会预案的有莱特光电1家,无新增交易所受理的企业 [27] 截至目前 - 待发可转债共计95只,合计规模1442.2亿,其中已被同意注册的5只,规模合计37.6亿;已获上市委通过的7只,规模合计64.7亿 [27]
瑞可达提示股价异常波动人形机器人小批量供货
证券时报· 2025-08-05 02:39
公司动态 - 公司人形机器人产品已开始小批量供货,预计2025年该业务板块销售收入约1000万元,占2024年营业收入比例为0.41% [2] - 公司股票交易连续3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30%,8月4日收盘价67.2元/股,涨幅4.84%,换手率18.7%,成交额25.97亿元 [2]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51亿元到1.71亿元,同比增长132.44%至163.22% [3] - 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未发生重大变化 [2] 业务发展 - 公司是专业从事连接器产品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备光、电、微波、流体、数据连接器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 [2] - 未来发展重点包括:通信6G和AI数据中心产品预研和产业化、汽车智能化车载高速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海外客户拓展及工厂设立、人形机器人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前瞻性研究 [3] - 公司新领域业务拓展初见成效,海外工厂订单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3] 行业前景 - 全球连接器行业需求稳步上升,中国地区技术迭代和需求规模增长使连接器市场前景广阔 [3] - 公司将扩展AI与数据中心、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应用领域 [3] 业绩驱动因素 - 各项业务稳步增长带动订单量持续增加 [3] - 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生产自动化提升产品竞争力并降低成本 [3] - 海外工厂运营能力持续提升 [3]
瑞可达提示股价异常波动 人形机器人小批量供货
证券时报· 2025-08-05 02:30
公司业务进展 - 人形机器人产品已开始小批量供货,预计2025年该业务板块销售收入约1000万元,占2024年营业收入比例为0.41% [1] - 公司表示目前生产经营正常,未发生重大变化,但人形机器人业务销售收入存在不确定性 [1] - 公司是专业从事连接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备光、电、微波、流体、数据连接器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 [1]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51亿元到1.71亿元,同比增长132.44%至163.22% [2]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业务稳步增长、订单量增加、技术创新、海外工厂订单增加和新领域业务拓展初见成效 [2] 战略规划 - 未来发展重点包括:通信6G和AI数据中心产品预研和产业化、汽车智能化车载高速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海外客户拓展及设立欧洲和东南亚工厂、人形机器人和医疗器械领域研究和产业化探索 [2] - 公司认为全球连接器行业需求稳步上升,尤其中国地区技术迭代和需求规模增长带来广阔市场前景 [2] - 计划加强技术研发及产品预研,拓展AI与数据中心、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应用领域 [2] 市场表现 - 股票交易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30%,8月4日收盘价67.2元/股,涨幅4.84%,换手率18.7%,成交额25.97亿元 [1]
瑞可达人形机器人小批量供货 2025年预计销售收入约1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04 20:31
公司业务进展 - 人形机器人产品已开始小批量供货 预计2025年该业务销售收入约1000万元 占2024年营业收入比例为0.41% [1] - 公司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 产品涵盖电源连接 运动控制连接 视觉感知连接 旋转连接器 高速大脑连接及无线连接等组件 [2] - 公司表示生产经营正常 未发生重大变化 但人形机器人业务当年实现销售收入存在不确定性 [1]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1.51亿元至1.71亿元 同比增加132.44%至163.22% [2]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业务稳步增长带动订单量增加 技术创新降低成本 海外工厂订单增长及新领域业务拓展见效 [2] 市场动态 - 股票连续3个交易日(7月31日 8月1日 8月4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30% [1] - 8月4日收盘股价67.2元/股 涨幅4.84% 换手率18.7% 成交额25.97亿元 [1] 行业前景 - 全球连接器行业需求稳步上升 中国地区技术迭代和需求规模增长带来广阔市场前景 [3] - 公司将扩展AI与数据中心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新应用领域 [3] 战略规划 - 公司在人形机器人 医疗器械等领域进行前瞻性研究和产业化探索 [2] - 未来将加强技术研发 产品预研和海外市场拓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