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酸汤鱼
icon
搜索文档
淮安老字号的品牌复兴之路
新华日报· 2025-06-27 14:33
白酒行业 - 今世缘前身高沟酒厂建于1949年,曾作为"三沟一河"之一,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历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 [2] - 公司坚持传统工艺"老五甑续渣法"并引入现代生产方式,确立科学工艺流程及各环节规则指标,使传统酿酒业焕发青春 [2] - 形成"高沟"、"今世缘"、"国缘"三个品牌相互促进的格局,"高沟"商标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2] - "今世缘"、"国缘"品牌畅销全国并走向世界,成为"苏酒名片" [2] 餐饮行业 - 文楼饭店创立于乾隆年间,文楼汤包始于清嘉庆二十二年,被称为"淮点三绝"之一 [3] - 汤包制作工艺复杂,需12种配料混合,面皮薄如纸且透亮,制作过程体现工匠精神 [3] - 文楼饭店将非遗技艺展示融入用餐过程,食客可观看汤包制作工序 [3] - 通过冷链技术将汤包远销海外,成为淮安旅游必选美食 [3] 餐饮创新模式 - 老复兴饭店始建于20世纪初,2012年经改造扩建后重新开业 [4] - 以非遗技艺为核心推出彭祖养生宴、国士无双宴等特色宴席,结合淮安特色食材与养生理念 [4] - 主厨杨付春的"酸汤鱼圆"制作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 开发亲子体验、文化研学等活动,形成"美食+旅游"商业模式,带动当地餐饮产业升级 [4] 品牌发展战略 - 淮安老字号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魄,在坚守与突破中实现品牌复兴 [5] - 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路径,为"苏字号"品牌注入文化自信与创新活力 [5] - 形成传统技艺与现代商业融合的发展模式,成为江苏文化传承与商业创新的鲜活样本 [1][5]
让“地方味道”成为乡村经济新引擎
消费日报网· 2025-06-11 11:05
"地方味道"正在成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变量。这次39个地方特色食品产业获重点培育,不只是食品领 域的利好消息,也是一次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落实。用系统思维发展地方优势产业,把"特色"做成"常 态",把"土味"变成"金味",让传统的味道走出乡野、走向未来,也让一座座乡村因"风味"而更有"风 景"。 实际上,发展地方特色食品,不是简单地做大做强某种食品,更是激活整个乡村生态。它带动的是一条 条农业、加工、包装、运输、电商、旅游等交叉融合的全产业链。例如,在贵州,酸汤鱼不仅成了地方 特色产品,更通过"美食+文旅"带动了周边村寨的民宿经济与乡村就业,实现了"吃"出一条致富路。与 此同时,地方食品品牌的兴起还促进了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和绿色认证体系的建立,推动乡村由"资源输 出地"向"价值创造地"转变。 从更广的范围看,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地方味道"不应局限于地理标签,而要放眼更广市 场。借助电商平台、数字化供应链、区域品牌建设,地方食品可以跨越山川,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对 地方政府而言,应尽快围绕特色食品制定系统的产业规划,强化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人才回流和青 年创业,让"地方味道"在统一市场中打响品牌、创造 ...
“酸辣鲜”云贵菜系攻占广州街头,以Z世代消费观解锁餐饮业“湾区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6 17:29
南方财经记者魏彤 广州报道 "7元吊龙,30秒出餐。"一系列采用"酸汤+牛肉+米线+废墟风"模式的云贵式生烫牛肉米线品牌迅速崛 起,攻占了广州的街头巷尾。凭借独特的酸辣口味、丰富的食材运用,贵州烙锅、凯里酸汤鱼、云南菌 菇汤等云贵菜系深受年轻人青睐。 为何云贵菜系能异军突起成"城市新宠"呢?也许能从一份专业研究报告中找到答案。 近日,毕马威中国联合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深圳市烹饪协会发布《湾区食韵绘新章——2025年餐 饮企业发展报告》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消费趋势、资本动向、供应链升级等多个维度,深入 解析了全国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餐饮业发展现状,通过深刻洞察大湾区餐饮业投融资市场的环境、趋势以 及热点领域,充分挖掘赋能餐饮价值链成长的新风口。 大湾区餐饮连锁化率31.7%领跑全国 《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达5.6万亿元,同比增长5.3%。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其餐饮市场近年来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4年,广 东餐饮收入达5904.9亿元,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2.5%,同比增速较广东社零增速高1.7%。广东餐饮 收入增速波动小于全国,连锁化、规模化、一体化是核心竞争 ...
“装货”带火了Bistro
36氪· 2025-05-27 17:19
云贵川Bistro行业趋势 - 云贵川Bistro在2022年进入爆发期 上海 成都等城市门店数量年增长超过150% 部分品牌如"山野板扎"已成为现象级[6] - 小红书平台"云贵川Bistro"话题浏览量达1726.2万次 7.4万人参与讨论 美团/大众点评搜索"Bistro"显示单城超100家相关餐厅[7] - 该业态起源于法国街头餐馆 2015-2018年云贵川地方菜开始与西式场景结合 早期表现为"云贵川Brunch"形态[4] 消费行为特征 - 目标客群为20-35岁都市青年 人均消费约150元 消费者愿意为酸汤鱼(¥108)等招牌菜支付溢价 但会纠结4元柠檬水比价[2][11] - 00后消费者中近70%更愿为兴趣买单 "取悦自我"是核心动机 形成"体验>产品"的消费共识[16] - 消费者追求"安全地探索新鲜感" 既需地域饮食基因(如贵州酸汤鱼传统工艺) 又需创新元素(折耳根柠檬茶等)[19][26] 产品创新策略 - 构建完整风味体系:贵州酸汤鱼+四川麻辣兔头组合 木姜子油与折耳根DIY蘸水成为社交媒介 取代传统Brunch标准化酱料[5] - 菜品研发遵循"熟悉的陌生感"原则 保留云贵川经典美食(如薄荷炸排骨¥48) 同时融入怀石料理等跨界元素[14][19] - 推出3L装百香果酒桶等互动性餐酒 方言酒单(如"天胡""杠上花")融入四川麻将文化 提升社交属性[5][19] 场景化运营模式 - 环境设计融合"烛光+绿植+民族壁画" 光线昏暗到需开闪光灯拍摄 激发社交平台分享欲[11] - 打造"第三空间"概念:设置吧台独酌区 隔音商务包厢 爵士乐演出等场景 满足从闺蜜聚会到商务洽谈多元需求[21] - 通过蘸水配方交换等互动仪式 将就餐过程转化为社交货币 形成"吃完发朋友圈"的完整消费闭环[13] 行业潜在问题 - 部分门店过度追求"洞穴风"设计 导致高脚凳舒适度差 空间利用率低等实用性问题[24] - 存在"摆盘优先于味道"现象 网友吐槽酸汤鱼用袋装料 鸡枞菌为罐头产品 仅绿植保持鲜活[24] - 需平衡网红属性与餐饮本质 避免因过度依赖拍照场景而稀释菜品核心竞争力[24][27]
这口酸汤有故事(神州看点·一方水土一方味)
人民日报· 2025-05-22 05:59
酸汤产业发展概况 - 贵州黔东南州酸汤产业2024年总产值突破25亿元,1600余家酸汤餐饮门店覆盖62个城市[5] - 酸汤从家庭作坊走向产业化,形成米酸汤、红酸汤、豆酸汤、鱼酱酸等多个种类[10] - 黔东南州已建成凯里酸汤特色食品产业园、酸汤产业孵化基地,产业链日趋完善[11] 亮欢寨品牌发展 - 创始人吴笃琴为国家级非遗凯里酸汤鱼制作技艺传承人,1986年从集市摆摊起步[7][8] - 2002年注册"亮欢寨"品牌,坚持传统发酵工艺,红酸汤底料成为知名火锅底料[9] - 凯里酸汤鱼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成为贵州餐桌必备佳肴[9] 老腾食品创新路径 - 医学背景的白坐腾2017年创立公司,专注鱼酱酸产品研发[10] - 结合家传工艺与现代科技实现高效生产,2024年与连锁火锅品牌合作覆盖1300家门店[10] - 带动农户参与原料种植加工,形成鱼酱酸完整产业链[10] 牛角苗酸汤扩张战略 - 潘彩云因在外难觅正宗酸汤而创业,在深圳开设直营店推广传统工艺[13] - 规划建设酸汤食品加工厂,开发白酸汤、复合型火锅底料等工业化产品[13] - 计划通过社交平台推广、体验店开设等方式拓展"餐饮+食品工业"双渠道[13] 产业文化价值 - 酸汤承载1400年"以酸代盐"历史,从调味品发展为特色产业[4][5] - 凯里红酸汤2013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推动产业升级[10] - 企业普遍注重传统工艺传承与科技创新结合[9][10][13]
中国(贵州)— 泰国文旅对接洽谈活动在曼谷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5-17 21:57
文旅合作洽谈会 - 贵州代表团与泰国文旅机构举行洽谈会,旨在深化资源互推、客源互换、文旅人才培养合作 [1][2] - 泰国旅游观光协会会长徐佩山高度评价贵州景点如黄果树大瀑布、西江千户苗寨及特色饮食酸汤鱼、茅台酒 [2] - 泰国旅行商安查娜·拉克凯瑞赞赏贵州历史底蕴、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希望推动双方经验分享与项目开发 [2] 合作协议签署 - 贵州省旅行协会与泰国观光协会签署协议,内容涵盖交流机制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合作 [2] - 贵州旅行协会入境旅游分会与泰国出境旅行社协会达成合作协议 [2] 政府层面交流 - 贵州代表团会见泰国国家旅游局局长、曼谷市市长,介绍贵州文旅、大数据、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4] - 泰国国家旅游局对共同开拓客源市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表达兴趣 [4] - 曼谷市政府与贵州明确在文旅资源开发、宣传联动、客源开拓方面的具体对接人员 [4]
去贵州当三天寨民,要花一个月戒断
36氪· 2025-04-28 16:37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 - 贵州村寨旅游呈现差异化特色,化屋村从贫困村转型为热门露营基地,民宿和基地在旺季供不应求[4][6] - 游客可体验蜡染(10元/次)、苗族马尾绣等非遗互动项目,并租赁电驴探索村寨文化[9][11] - 天龙屯堡以明代军事文化为核心,保留"四坊五匠"传统商铺和600年古屋"九道坎",地戏表演免费开放[13][16][19] 特色民宿与在地体验 - 匠庐·村晓民宿由600年布依族古村落改造,提供蜡染DIY、安顺裹卷制作等沉浸式活动[25] - 肇兴侗寨夜间举办侗族大歌篝火晚会,周边小路保留原生态侗族生活场景,手工绣片售价50-60元/件[28][31] - 黎平侗品源合作社招募侗族妇女发展刺绣产业,游客可参与织锦、扎染等非遗工坊体验[33] 文化保护与产业融合 - 本寨村通过"高低门""射击孔"等建筑细节传承明代军屯文化,同时开放晒梅干菜等生活场景[21][23] - 屯堡人保留明代南京方言和"言旨话"习俗,形成独特的语言和非遗体系[13] - 侗寨建立织染绣产业基地,将传统工艺转化为旅游体验项目,带动农村妇女就业[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