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酸汤鱼
icon
搜索文档
西南最有生活味的小城,80%的游客都错过了
36氪· 2025-11-19 11:13
城市定位与核心吸引力 - 凯里被描述为一座安静、未被过度定义的城市,以其真实的生活气息和地道的贵州美食而独具特色 [1][3] - 城市核心魅力在于其“活人感”,体现在清晨的菜市场、午后的鼓楼谈笑和傍晚的街角灯火等日常场景中 [4] - 相较于贵阳的都市繁华,凯里提供了一种缓慢、诗意的生活节奏,尤其体现在雨夜的街头氛围中 [8][14] 文化旅游资源 - 凯里老街是认识城市的最佳入口,拥有青石板路、木质老屋以及苗银、蜡染、木雕、竹编等传统手工艺品摊位 [4][6] - 城市充满独特的市井文化活动,如“鸟山”的养鸟情趣和斗鸡集市的民间娱乐,展现了本地的生活哲学和豪迈性格 [7] - 凯里是导演毕赣电影(如《路边野餐》)的取景地,其潮湿、朦胧的街景营造出一种介于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文艺氛围,成为文艺青年的巡礼目的地 [8][12][14] 传统手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 苗绣被誉为“用针写诗的艺术”,运用丝线、金线或银线,以浓烈色彩绣出蕴含故事和家族印记的图腾,是一种活态的文化传承 [16][18] - 集市上可见绣娘不用图纸,全凭心记与手感进行刺绣,侗族的木雕和织锦也在此展示,传统技艺与日常生活紧密交织 [16][18][19] - 本地“非遗”文化并非陈列品,而是与饭桌、节庆、情感融合的真实生活体现,购买手工艺品即参与文化延续 [19][20] 特色美食与生活习俗 - 凯里是贵州地道美食的原型地,包括酸汤鱼、酸汤粉、冰浆和贵州火锅,其中酸汤以番茄、稻米等自然发酵而成,酸香独特 [3][20][21] - 早餐食用酸汤粉是本地人的日常仪式,老字号粉馆如万博粉馆每天早晨都大排长龙,体现了对“酸”味的深厚热爱 [20][21] - 城市小吃文化丰富,夜市有油炸豆腐、烤鱼、糯米饭团等,结合孩子的笑声、摩托轰鸣声,构成独特的市井交响曲 [20][22]
给顾客吃大象粪的「云南菜」,为什么那么火?
36氪· 2025-09-30 17:40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探讨了“云贵川 Bistro”作为一种新兴餐饮业态的崛起、商业模式和当前面临的挑战,认为其本质是资本驱动下利用信息差和情绪价值创造的高溢价消费体验,而非基于传统口味的餐饮创新 [18][24][35][75][80][115] “云贵川 Bistro”的定位与特征 - “Bistro”原为巴黎街边小酒馆,以“简餐+酒”为特色,引入中国后先在上海以高端法餐形式流行,人均消费达500元 [20][21][22] - “云贵川 Bistro”将欧洲路边小吃店改造为都市桃花源,利用域外滤镜围猎一线城市高净值人群,人均消费200-300元 [24][25][26][15] - 该类餐厅注重氛围营造,通过森林、山洞微景观、苗绣彝绣等元素提升颜值和出片率,强调社交属性 [16][42][44] 商业模式与资本运作 - 资本通过投资头部连锁品牌(如山石榴、山野有料等)推动行业扩张,红杉资本为主要投资方 [81] - 采用标准化中央厨房和冷链供应降低成本,但牺牲食材风味,以快周转赚取利润 [90][92][95] - 定价存在显著差异,如酸汤米线在云南卖8元,在上海Bistro售价78元,部分菜品价格翻6-10倍 [98][99][104] - 依赖短视频和网红营销引流,但复购率低,导致品牌持续投入广告买流量 [108][109][112][115] 产品创新与文化失真 - 菜品追求猎奇组合,如烟熏血旺可颂、霉豆腐提拉米苏等,但偏离云贵川传统朴素实惠的饮食本质 [54][56][58][59][61] - 传统食材被工业化替代,如用巴沙鱼片代替稻田鲤、人工菌冒充牛肝菌,导致风味和文化内涵流失 [66][67][68][71] - 本地消费者对“云贵川 Bistro”持批评态度,认为其侮辱了地方饮食文化 [47][72] 消费者心理与市场前景 - 目标客群为一线城市年轻白领,在克制与放纵间寻求“悦己”消费,将高颜值餐饮视为情绪解脱 [77][78][119][121][125] - 行业经历高速增长后增速放缓,出现泡沫化迹象,但部分消费者仍愿为短期体验付费 [116][117][118]
给顾客吃大象粪的“云南菜”,为什么那么火?
36氪· 2025-09-26 18:33
行业现象:高端创意餐饮的兴起 - 上海出现定价3888元/人的云南菜餐厅,推出以液氮冰冻大象粪便为创意的“生态融合料理”甜品,名为“鲜花插在象粪上”[1][2] - “云贵川Bistro”作为一种新兴餐饮业态,人均消费200-300元,主打酸、辣、鲜口味和高颜值出片,将森林、山洞微景观及苗绣、彝绣等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商场餐厅设计[6][7] - 该业态通过菜品猎奇、拍照好看、气氛高级、品牌有逼格、服务有态度等特点,成为餐饮界的“六边形战士”,满足社交话题需求[15][17] 商业模式与资本运作 - “云贵川Bistro”利用信息差路线,将欧洲路边小酒馆概念结合云贵川地域文化,围猎一线城市高净值人群,例如开创品牌“一坐一忘”以云南故事和民族文化摆设快速出道[12] - 红杉资本等投资机构领投头部连锁品牌,如山石榴、山野有料等,通过资本施展三大策略: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与冷链供应降低成本模型、高端定价策略提升利润率、短视频营销引流弥补复购短板[34][37][43] - 菜品价格存在巨大差异,例如酸汤米线从云南路边8元卖至上海Bistro的78元,炒牛肝菌从38元飙升至200元以上,资本通过城市和场景转换实现6-10倍价格溢价[40] 产品与体验的真实性争议 - 云贵川Bistro被批评为文化失真,其菜品如“烟熏血旺可颂”“霉豆腐提拉米苏”等创意组合被比作现实版《中华小当家》,但使用预制调料包、罐头食材和替代品(如巴沙鱼片代替稻田鲤)导致原生风味流失[22][27] - 真实云贵川菜系本质朴素实惠,如包浆豆腐、酸汤鱼等源于物质匮乏时期的民间创意,而Bistro通过工业化手段筛除艰苦劳作痕迹,仅保留光鲜外壳,引发本地人不满[21][29] - 餐厅通过表演性体验(如服务员环绕式喂饭、刀削木姜子表演)和猎奇营销吸引顾客,但核心口味与复购率不足,导致行业依赖持续流量购买,增长放缓[44][46] 消费者心理与市场定位 - 目标客群为一线城市年轻小资群体,其消费行为呈现“前脚克制,后脚放纵”特征,在健身健康与餐饮放纵间寻求平衡,将Bistro体验视为“悦己”和情绪解脱[33][47] - 云贵川Bistro满足消费者以中等成本(相比高端酒店上千客单)获得米其林级别颜值饭菜的需求,契合“及时行乐”的意识形态,提供短暂抽离规训生活的放纵感[47] - 尽管存在泡沫和争议,部分消费者仍认为高颜值、重口味的体验值得尝试,因其提供低门槛、无危险的情绪价值,而非单纯餐饮功能[47]
餐饮新贵“云贵川漂亮饭”:还能火多久?
36氪· 2025-09-25 16:09
云贵川Bistro的兴起与特点 - 该品类是结合欧洲小酒馆形式与中国西南地区美食的新兴餐饮模式,餐厅名称多包含山、野、果、云等元素[1] - 食材选用云南菌子、贵州酸汤、四川辣椒等地方特色,烹饪方式为土洋结合、中餐西做[1] - 小红书上相关笔记数量已超过千万条,显示其高关注度[3] - 一线城市热门商场内该品类门店密集,如连锁品牌Ameigo梅果等位时间常不低于一小时[3] 商业模式与消费体验 - 商业模式以酒水为核心,辅以中式融合料理,注重氛围营造以延长顾客停留时间至2-3小时[3] - 通过专业歌单、精选服务员等方式提升体验,使客单价轻松翻倍[5][6] - 装修风格强调天然野性,使用手工蜡染、苗绣、木质藤编家具及自酿梅子酒等元素[7][8] - 头部品牌如安纳果运用岩石、原木、竹条等材质,甚至设计洞穴雕像以营造原始村落感[9][10] 产品策略与市场定位 - 产品主打"在地感"食材与西式摆盘结合,如深山野生菌配牛油果、肥肠猪脑配液氮辣椒[14] - 在法餐、意餐理念下提升菜品格调,使廉价食材具备米其林体验感,满足消费者对颜值、情调的需求[14][16] - 酸汤鱼等爆款菜式流行,黔东南州酸汤产业2024年总产值突破25亿元,年产能达16万吨[3] - 定位社交流量热点,独特体验成为消费者社交展示的资本[17] 行业当前挑战与风险 - 2024年9月起行业盈利难度增加,部分品牌午市上座率与晚市翻台率出现滑坡[21] - 概念被过度利用导致同质化严重,部分门店缺乏真实地方特色供应链,菜品性价比低[23][25] - 本地餐馆如贵州清汤粉价格8-10元,而Bistro同类产品售价达58-78元,价差显著[25][26] - 消费者新鲜感消退,探店视频与负面评价削弱复购意愿,行业热度快速下滑[26][40] 历史渊源与发展方向 - 2006年品牌"一坐一忘"被视为品类鼻祖,主理人亲赴云南采选食材并改良口味[27][28] - 云贵川地区因交通不便保留原生态饮食文化,如苗族人以毛辣果发酵红酸汤、使用木姜子等特色调料[29][32][34] - 传统菜肴如苗寨"牛瘪"火锅通过Bistro引入城市,但需避免过度工业化导致风味失真[36][37][43] - 长期发展需回归初心,强化真实地方特色与烹饪功底,而非依赖营销噱头[45]
进阶的云贵菜,正成为夏日餐饮新爆点
36氪· 2025-08-28 20:28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云贵菜餐厅门店数突破4.2万家[1] - 中式正餐云贵菜市场规模从2023年318亿元增长至2025年360亿元[1] - 2024年和2025年同比增速分别为6.9%和5.9% 均高于中式正餐整体增速水平[1] 品类细分与品牌表现 - 云南火锅品类有滇翁 芸山季等品牌保持较好增长态势[3] - 云贵Bistro中Ameigo梅果 山野板扎 野果yeego等品牌门店数增长至40多家[3] - 贵州烙锅 夺夺粉 现舂野果火锅等新奇品类成为餐饮创业绿洲[3] 社交媒体推动力 - 云南美食和贵州美食抖音话题播放量均破百亿次[3] - 云贵菜和云南火锅相关抖音短视频年累计点赞量和直播年累计观看人次均破亿次[3] - 抖音生活服务云南火锅和云贵菜在售商品数和动销商品数同比增长均超100%[5] - 年直播场次超过22万场 日均订单量同比高双位数增长[5] 酸汤赛道二次增长 - 海底捞 巴奴毛肚火锅 朱光玉火锅馆等品牌推出酸汤产品[6] - 抖音生活服务云南火锅商家进驻数量同比增长51.8%[6] - 云贵菜商家进驻数量同比增长60%[6] - 酸汤鱼话题播放量达44.8亿次 酸汤牛肉话题播放量达23.6亿次[7] - 滇翁品牌7月直播观看人数近60万 环比增加28.7%[10] - 日均直播支付GMV环比增加36.7%[10] 云贵Bistro发展态势 - 抖音平台漂亮饭相关话题播放量超17.3亿次[11] - 山野板扎通过短视频传播实现活动期间核销GMV环比增长100%[15] - 餐酒结合模式构建微醺社交场[11] - 菜品精致化提升社交属性和餐厅溢价[11] 地域分化特征 - 一线城市重精致化 三四线城市重烟火气[16] - 三四线城市云贵小炒人均价格40-60元[18] - 宣威山野人家7月支付GMV提升超400%[19] - 新客数环比增加230%[19]
让“地方味道”成为乡村经济新引擎
消费日报网· 2025-06-11 11:05
政策支持与产业培育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39个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标志着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1] - 政策释放出通过传统饮食文化拉动乡村经济的意图,加大对特色产区和产业的指导支持力度[1] - 入选产业将享受政策、资金、技术等多重支持,推动从"土特产"向"产业链"转型[2] 地方特色食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 地方特色食品承载乡土记忆,支撑数以万计的农户生计[1] - 特色食品产业带动农业、加工、包装、运输、电商、旅游等交叉融合的全产业链[2] - 贵州酸汤鱼通过"美食+文旅"带动周边村寨的民宿经济与乡村就业,实现"吃"出一条致富路[2]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地方食品应放眼更广市场,借助电商平台和数字化供应链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3] - 地方政府应围绕特色食品制定产业规划,强化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人才回流和青年创业[3] - 拥有独特文化基因与自然禀赋的地方食品在食品安全、营养与文化内涵方面更具市场竞争力[3] 产业转型与乡村振兴 - 政策"靶向培育"为地方政府厘清发展路径、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契机[1] - 地方食品品牌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和绿色认证体系建立,推动乡村由"资源输出地"向"价值创造地"转变[2] - "地方味道"成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变量,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落实[3]
这口酸汤有故事(神州看点·一方水土一方味)
人民日报· 2025-05-22 05:59
酸汤产业发展概况 - 贵州黔东南州酸汤产业2024年总产值突破25亿元,1600余家酸汤餐饮门店覆盖62个城市[5] - 酸汤从家庭作坊走向产业化,形成米酸汤、红酸汤、豆酸汤、鱼酱酸等多个种类[10] - 黔东南州已建成凯里酸汤特色食品产业园、酸汤产业孵化基地,产业链日趋完善[11] 亮欢寨品牌发展 - 创始人吴笃琴为国家级非遗凯里酸汤鱼制作技艺传承人,1986年从集市摆摊起步[7][8] - 2002年注册"亮欢寨"品牌,坚持传统发酵工艺,红酸汤底料成为知名火锅底料[9] - 凯里酸汤鱼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成为贵州餐桌必备佳肴[9] 老腾食品创新路径 - 医学背景的白坐腾2017年创立公司,专注鱼酱酸产品研发[10] - 结合家传工艺与现代科技实现高效生产,2024年与连锁火锅品牌合作覆盖1300家门店[10] - 带动农户参与原料种植加工,形成鱼酱酸完整产业链[10] 牛角苗酸汤扩张战略 - 潘彩云因在外难觅正宗酸汤而创业,在深圳开设直营店推广传统工艺[13] - 规划建设酸汤食品加工厂,开发白酸汤、复合型火锅底料等工业化产品[13] - 计划通过社交平台推广、体验店开设等方式拓展"餐饮+食品工业"双渠道[13] 产业文化价值 - 酸汤承载1400年"以酸代盐"历史,从调味品发展为特色产业[4][5] - 凯里红酸汤2013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推动产业升级[10] - 企业普遍注重传统工艺传承与科技创新结合[9][10][13]
中国(贵州)— 泰国文旅对接洽谈活动在曼谷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5-17 21:57
文旅合作洽谈会 - 贵州代表团与泰国文旅机构举行洽谈会,旨在深化资源互推、客源互换、文旅人才培养合作 [1][2] - 泰国旅游观光协会会长徐佩山高度评价贵州景点如黄果树大瀑布、西江千户苗寨及特色饮食酸汤鱼、茅台酒 [2] - 泰国旅行商安查娜·拉克凯瑞赞赏贵州历史底蕴、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希望推动双方经验分享与项目开发 [2] 合作协议签署 - 贵州省旅行协会与泰国观光协会签署协议,内容涵盖交流机制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合作 [2] - 贵州旅行协会入境旅游分会与泰国出境旅行社协会达成合作协议 [2] 政府层面交流 - 贵州代表团会见泰国国家旅游局局长、曼谷市市长,介绍贵州文旅、大数据、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4] - 泰国国家旅游局对共同开拓客源市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表达兴趣 [4] - 曼谷市政府与贵州明确在文旅资源开发、宣传联动、客源开拓方面的具体对接人员 [4]
去贵州当三天寨民,要花一个月戒断
36氪· 2025-04-28 16:37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 - 贵州村寨旅游呈现差异化特色,化屋村从贫困村转型为热门露营基地,民宿和基地在旺季供不应求[4][6] - 游客可体验蜡染(10元/次)、苗族马尾绣等非遗互动项目,并租赁电驴探索村寨文化[9][11] - 天龙屯堡以明代军事文化为核心,保留"四坊五匠"传统商铺和600年古屋"九道坎",地戏表演免费开放[13][16][19] 特色民宿与在地体验 - 匠庐·村晓民宿由600年布依族古村落改造,提供蜡染DIY、安顺裹卷制作等沉浸式活动[25] - 肇兴侗寨夜间举办侗族大歌篝火晚会,周边小路保留原生态侗族生活场景,手工绣片售价50-60元/件[28][31] - 黎平侗品源合作社招募侗族妇女发展刺绣产业,游客可参与织锦、扎染等非遗工坊体验[33] 文化保护与产业融合 - 本寨村通过"高低门""射击孔"等建筑细节传承明代军屯文化,同时开放晒梅干菜等生活场景[21][23] - 屯堡人保留明代南京方言和"言旨话"习俗,形成独特的语言和非遗体系[13] - 侗寨建立织染绣产业基地,将传统工艺转化为旅游体验项目,带动农村妇女就业[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