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子通信软硬件模块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江苏”阔步走在“第一方阵”——跃升·“十四五”科技成就
科技日报· 2025-10-17 17:30
江苏省创新成果概览 - 在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上集中亮相一批创新成果,包括国内首个柔性太阳翼平板式可堆叠卫星、国内首台10兆瓦纯氢燃气轮机整机、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 [1] - 2024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1.8%,科创板上市公司达1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9万家,均居全国第一 [1] - 江苏省以占全国约1%的陆域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0%以上的经济总量 [1] 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突破 - 紫金山实验室成立6G概念验证中心,牵头国家6G总体技术研究项目,搭建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创造了6G太赫兹实时无线传输10余项"世界第一" [2] - 江苏省实施"1820"基础研究策源行动,投入1.3亿元建设物理、应用数学、合成生物三大基础科学中心,并实施48项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3] - 2024年省政府设立24.8亿元基础研究专项资金,推动三大省基础科学中心实体化运行,并实施67项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3] - 已形成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等一批战略科技力量,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跻身国内第一梯队 [3] - 南京大学杜灵杰团队首次探测到具有引力子特征的准粒子,为解决量子引力问题提供新思路 [9][10] 区域创新与产业发展 - 白鲸航线公司成功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W5000无人货运飞机,最大起飞重量10.8吨、最大业载能力5吨,为全球最大无人货运机型 [4][11] - 该飞机吨公里成本与同级别有人驾驶货运飞机相比可降低40%以上,适航申请已获受理,首架机预计2026年下半年交付 [11] - 江苏省生物医药集群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543.9亿元、利润总额730.4亿元,分别占全国15.1%、17.9%,均居全国第一 [5] - 苏州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完成20比特量子计算机研发,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达100% [5] - 国内首座"海上移动实验室""未来"号试验船交付,总长110.8米,满载排水量7000吨,具备DP2动力定位能力 [12] 科技创新生态与机制 - 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已超5.7万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新增中国独角兽企业和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5] - 出台"科技创新40条""科技改革30条"等政策,支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龙头企业成立400余家联合创新中心 [7] -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已为长三角地区超500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链接创新成果,解决企业技术需求超1000项,合同金额超27亿元 [7] - 培育科技镇长团、产业教授、科技副总等技术经理人等科技人才力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 [8]
创新好成果如何加速走向“生产线”
人民日报· 2025-09-15 10:1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挑战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高校是推动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6] - 多地高校院所正积极探索打通堵点难点,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7] - 去年9月教育部与江苏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今年4月区域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获批复启动建设 [7] 破解“不想转”难题的制度探索 - 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受限和资产管理程序复杂是造成科研人员不想转的主要因素 [8] - 2020年科技部等9部门印发方案,选取40家单位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 [8] - 南京大学通过赋权帮助陈增兵团队吸引到千万元量级社会资本 [9] - 多个地区推行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制度,明确职务成果作价入股形成的国有资产不纳入保值增值考核范围 [10] - 安徽大学优化转化流程,时间从以年为单位缩短至一两个月 [10] 科研动力与企业需求匹配问题 - 职称晋升仍以论文和获奖为主,缺乏对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导致科研人员缺乏内在动力 [11] - 大量高校专利具有学术价值但未必满足成果转化条件,科研产出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12][13] - 需鼓励科研人员关注真问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产学研协同联合体 [13] 破解“不好转”的中试与资金支持 - 科技创新产业化存在高风险和不确定性,被称为死亡之谷 [15] - 中试是從1到10的过程,需要重资产、长周期投入,当前服务成果转化的中试平台相对较少 [16] - 南京工业大学贾志宏团队获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苏州先进材料分中心105万元资金支持进行中试 [16] - 福建计划到2028年省级认定支持中试服务平台达到30个以上,山东提出依托高校等资源发展中试产业 [17] - 应用场景支持是关键,清华大学第三代智能飞行汽车团队在科大硅谷帮助下与两家低空文旅企业签署场景合作协议 [18] 早期项目资金与专业人才瓶颈 - 社会资本对原始创新持观望态度,导致很多早期项目缺乏足量资金 [18] - 高水平专职成果转化人才队伍缺乏,限制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19] - 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落地一年累计对接高校成果4880项,转化落地174项 [20] - 需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设立技术转移专技岗,建立合理取酬机制吸引优秀技术经理人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