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大模型

搜索文档
没有炫酷的机器人展示和产品 这场论坛却对大模型开展了压力测试 追问: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
解放日报· 2025-07-27 11:55
数学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 数学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两者相互塑造[1] - 人工智能未来的进步将依赖于数学的发展,数学与人工智能融为一体[2] - 数学与人工智能的互动将带来巨大的协同效应,数学有助于理解AI发展,AI将激发新的数学问题[2] 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 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处于工程化阶段,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以提升国际地位[1] - 中国在基础数学与AI交叉研究的顶尖人才规模和持续性投入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1] 论坛的核心议题与活动 - 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包括数学公式与大模型推演过程[1] - 丘成桐教授发布10道数学难题并向全球征集解答,现场展示大模型的实时推理过程[3] - 大模型与前沿数学研究的实验性探索已启动,标志着AI在数学领域的应用潜力[3] 上海在AI与数学融合中的布局 - 上海围绕数学与AI融合的基础理论突破、AI辅助数学研究、产业场景转化三大方向布局[3] - 两个菲尔兹奖获得者冠名实验室(费夫曼实验室与希钦-吴实验室)落地普陀区[3] - 菲数中国计划联合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征集未解数学难题,并在2026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成果[3]
财联社7月11日晚间新闻精选
快讯· 2025-07-11 21:44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工信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 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支持企业在重点场景应用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 [1] - 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正式启动 首次新增商保创新药目录 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但超出"保基本"定位的药品 [2] - 国有保险公司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全面落地 增加五年周期指标 [3] 光伏行业 - 多晶硅期货三周飙涨近30% 现货价格大幅回升 硅片厂商纷纷提价 [4] - 光伏下游对涨价接受度有限 观望居多 实际成交有限 [4] 上市公司动态 - 北方稀土连续2个涨停板 公司表示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5] - 中银证券连续2个涨停板 公司表示经营正常 无应披露未披露事项 [5] - 五粮液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31.69元 [5] - 大智慧澄清未开展"稳定币"、"虚拟资产交易"、"跨境支付"等相关业务 [5] - 国投中鲁连续5个涨停板 公司表示生产经营未发生重大变化 但提示股票交易波动风险 [5] - 华媒控股连续4个涨停板 预计上半年净亏损4650万元-6000万元 同比转亏 [5]
工信部:鼓励研发推广面向典型场景的工业智能体
快讯· 2025-07-11 19:12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 - 深化关键融合技术攻关 支持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 [1] - 组织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揭榜挂帅"攻关 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布局 [1] - 鼓励研发推广面向典型场景的工业智能体 支持一批企业开展智能体试点建设 [1] - 提升工业全流程智能化水平 支持工业智能技术研发 制订工业智能技术体系图谱 [1]
工信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含五方面17项内容
快讯· 2025-07-11 19:04
两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核心观点 - 以新型工业化为关键任务 以新质生产力为主攻方向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向更广范围 更深程度 更高水平迈进 [2] - 推进数字化转型 引导规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 培育场景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供应商 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1][7] - 健全两化融合发展制度 强化领导机制 完善政策体系 拓展产业评估监测 [3][4] 健全两化融合发展制度 - 强化两化融合领导机制 调整成立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 体系化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赋能等重点工作 [3] - 健全两化融合政策体系 编制"十五五"两化融合发展规划 推动发布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 [3] - 持续拓展产业评估监测 完善两化融合发展监测分析机制 研究提出表征两化融合程度的总体指标 印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通用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4] 夯实两化融合发展基础 - 夯实融合发展基础保障 加大5G演进和6G技术创新投入 推动工业5G独立专网建设 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 [5] - 深化关键融合技术攻关 组织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揭榜挂帅"攻关 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 [5] - 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 推动数据资源化 资产化和要素化 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集 探索建立工业数据流通和交易机制 [6] 强化信息技术赋能应用 - 推进数字化转型 落实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编制场景化参考指引 推动工业企业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 [7] - 促进网络化协同 推动5G 工业光网等技术融合组网 实施标识"贯通"行动 加速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8] - 提升智能化水平 编制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持续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8] 完善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建设 - 推动两化融合标准协同配套 构建数字化转型 智能制造 工业互联网等标准体系间的协同配套机制 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 [10] - 加快成熟标准应用推广 编制发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聚焦工业互联网 数字化供应链等领域推动标准制修订 [10] - 健全融合发展服务载体 完善国家产融合作平台 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等功能 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 诊断评估等服务 [11] 其他重点措施 -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引导产业基金支持两化融合领域技术产品 推动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深化实践探索 [11] - 强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 开展两化融合领域人才需求预测研究 举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 [11] - 推动举办高端交流活动 组织两化融合培训班及赛会活动 深化企业 产品 标准等的国际交流 [12]
工信部: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支持企业在重点场景应用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
快讯· 2025-07-11 19:03
工信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计划 - 工信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 包含五方面17项内容 重点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1] - 编制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 [1] - 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支持企业在重点场景应用通用大模型 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 [1] 智能制造工程推进 -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持续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1] - 研究制定智能工厂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 规范培育流程 [1] - 依托智能工厂建设 带动智能制造装备 工业软件和系统集成创新成果加速应用和迭代升级 [1]
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 50”发布,创新集群阶梯崛起
机器人圈· 2025-06-30 21:53
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 50榜单分析 - 上海以21家入选企业领跑全国,呈现"硬科技+国际化"特质,主要覆盖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 [4] - 北京14家获奖企业延续中关村"技术原创性"基因,代表企业包括寒武纪AI芯片和智谱清言通用大模型 [4] - 中部地区创新活力显现,武汉9家入选企业中,兰丁股份宫颈癌AI筛查系统已服务超2000家医疗机构,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拿下多个标杆案例 [4] 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超40%,核心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拥有28家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年均培养专业人才超3000人 [5] - 武汉"内陆创新极"崛起打破AI产业依赖沿海资源的传统认知,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提供标杆案例 [5]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AI产业形成金字塔结构:顶端为百度云、阿里云等标准巨头,中部为宇树科技等"隐形冠军",基底为鲸海拾贝等新锐企业 [6] - TOP 50企业共拥有专利破26万项,头部5家企业占据90%专利总量,但AIGC领域软件著作权年增速达45%且主要来自中小企业 [6] 企业融资与商业化进展 - 榜单中20家为上市企业(占比25%),非上市企业占比75%反映行业创新动能未被巨头垄断 [7] - 未上市独角兽企业投资逻辑质变,如具身智能领域企业估值支撑点从技术概念转向商业化路线图,案例包括原力无限充电机器人提升运营效率40%,蔚蓝科技四足机器人全球销量第一 [7] 技术发展趋势 - 多模态大模型向轻量化、行业化演进,量子计算与AI芯片加速融合突破算力瓶颈 [8] - AI+医疗将向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全链条延伸,工业机器人组合已实现显著成本优势 [8] - 中部地区产业崛起显示中国AI产业正构建自主特色生态体系,跨越单纯技术追赶阶段 [8] 产业活动动态 -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将举办,涵盖9大期刊联合征文、高曝光商务合作等模块 [1] - 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大会发布四大子榜单,入选企业呈现技术多元分化特征 [3]
我省在12个重点领域推进“人工智能+”
辽宁日报· 2025-06-26 09:05
辽宁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 - 辽宁省发布《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实现5000P以上算力规模,攻克关键技术100项以上,培育规模以上企业300家,打造8个主导产业集群[2] - 目标培育5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5个垂直行业大模型,创建100个标杆应用场景和200个融合示范案例[2] - 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在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深度应用[1] 区域产业布局 - 沈阳和大连为核心区域,沈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大连聚焦化工大模型和高新区技术策源[2] - 鞍山、丹东等地围绕钢铁、矿山、政务等垂直领域开展场景应用[2] - 计划引导沈阳、大连、辽西集约化建设算力中心,打造数据标注基地[3] 技术发展与创新 - 加强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研究,推进国产化适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基地[3] - 推动通用大模型发展,重点突破垂直领域大模型技术[3] -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覆盖制造、医疗、交通等12个重点领域[3] 产业集群建设 - 围绕全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加速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4] - 推进沈阳、大连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建设[4] - 鼓励各地基于优势产业开展人工智能赋能行动[4] 产业生态构建 - 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优化审批服务和要素保障[5] - 采用"揭榜挂帅"模式征集应用场景解决方案[5] - 强化专班机制协同推进政策落地,以场景创新牵引行业赋能[5]
多措并举 广东发布工作方案促经济稳预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6-26 04:27
广东省经济促进方案核心观点 - 统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促进经济持续向好 服务国内大循环 [1] - 提出七项重点任务 包括精准帮扶企业 稳定就业 提振消费 推动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等 [1] - 重点支持深交所深化创业板综合性改革 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 优化发行管理流程 [2] 资本市场发展 - 实施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 重点支持深交所创业板综合性改革 [2] - 开展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 保险资金长期股权投资试点 [2] - 依托区域股权市场深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实施"广东强芯" 核心软件攻关 "璀璨行动"等重大科技工程 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 [3] -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 新型储能与新能源 生物医药等领域实施科技专项 [3] - 提高创业投资类基金政府出资比例 风险容忍度 让利比例 延长存续期限 支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3] 新兴产业发展 - 2025年9月底前制定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行动规划 [4] - 出台支持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 核医疗等政策措施 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 [4] - 加速培育"硬件+软件"自主产业生态 发展通用及行业大模型 推动AI多领域应用 [3] 数据要素与基础设施 - 开展数据产权登记试点 提升广深数据交易所能级 建设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 [2] - 完善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支持韶关加快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2] 消费提振措施 - 鼓励各地发放购房补贴 消费券 支持首次置业 多子女家庭等群体购房 [5] - 落实异地公积金贷款政策 提高贷款额度 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同时申请贷款 [6] - 推动汽车 家电 家装等以旧换新 优化回收流程 加快资金清算 [6]
辽宁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新高地 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证券时报网· 2025-06-11 21:46
辽宁省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 辽宁省发布《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旨在依托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基础 构建优质发展生态 为"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 [1] - 计划到2027年形成沈阳大连双核牵引格局 实现5000PFLOPS算力规模 培育300家规模以上企业 5家行业龙头 8个产业集群 核心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2] - 将攻克100项关键技术 培育5个垂直大模型 打造100个标杆应用场景 发布200个示范案例 [2]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 优化算力资源布局 推动沈阳大连辽西等地集约化建设 按需部署通算智算超算边缘算力 [2] - 支持打造自主算力集群 建设全栈国产化软硬件平台 开展绿色算力中心建设 [2] - 建设省级算力互联互通平台 构建"1-5-20ms"低时延圈 加快万兆网络建设 [3] 数据要素与算法研究 - 开展公共数据供给能力提升行动 建设一体化数据管理体系 推动数据归集共享 [3] - 探索可信数据空间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 建设数据标注基地和行业数据集 [3] - 加强机器学习算法研究 支持通用大模型发展 推动重点领域垂直大模型技术突破 [3] 前沿技术布局 - 聚焦大模型基础架构量子计算生成式AI具身智能等领域 力争原创性突破 [4] - 开展自动驾驶算法具身智能智慧医疗等技术攻关 推动国产芯片协同发展 [4] - 深化产学研合作 培育科技创新平台 建设中试基地等载体 [4] 产业融合应用 - 推动AI与传统产业融合 布局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电脑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链 [5] - 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运载工具工业终端等产品 推动大模型与机器人结合 [5][6] - 完善伺服电机传感器等配套 推动集成电路设备国产化应用 [6] 区域协同发展 - 加快沈阳大连国家公共算力平台建设 沈阳争创国家AI创新应用先导区 [6] - 大连构建智能计算生态 开展化工海洋领域垂直大模型应用 [6] - 鞍山本溪等地打造智慧钢铁矿山油田化工示范 阜新铁岭探索风电光伏AI应用 [6]
“复刻”幻方量化打造Deepseek 量化私募基金念空在大模型底层技术研发取得突破
经济观察报· 2025-06-03 19:17
大模型技术研发趋势 - 全球大模型研发公司在语义理解和多模态领域的竞争升级,中国DeepSeek R1模型和美国Anthropic的"克劳德4"系列推出新模型[2] - 量化私募基金加入大模型底层技术研发,念空科技与上海交大合作提出SASR训练框架,在GSM8K任务中1.5B模型准确率超80%,KK逻辑推理任务准确率比GPT-4o高9个百分点[2][6] - 当前大模型训练框架主要围绕监督微调(SFT)和强化学习(RL),优化两者比重是提升模型性能的关键挑战[3] 训练框架创新与算法优化 - 念空科技SASR框架通过动态平衡SFT与RL,实现不增加数据量情况下的性能提升,在预热阶段建立基础推理能力,后续自主切换训练模式[10][11] - 新框架在GSM8K、MATH和KK数据集实验中性能优于单独SFT/RL及简单混合方法,参数量低但综合能力突出[12] - 产学研结合成为技术突破关键路径,高校提供算法理论,量化机构补充算力与工程能力[6][12] 量化投资领域的应用突破 - 新训练框架下的大模型市场预测准确率达传统量化模型的80%,且两者相关性低于50%,可能产生协同效应[6][16] - 传统AI量化模型基于统计驱动,新框架推动逻辑驱动的模型构建思路,减少过拟合与欠拟合问题[16][17] - 念空科技成立AllMind公司专注LLM底层算法,计划将训练框架扩展至金融以外的垂直领域[11][15] 行业竞争格局与挑战 - 量化私募纷纷设立AI Lab投入大模型研发,但通用大模型赛道面临高资金门槛和市场格局固化挑战[9] - 算法优化成为差异化竞争焦点,2023年ChatGPT依赖SFT,Deepseek崛起凸显RL价值,当前主流采用SFT+RL混合模式[9] - 金融领域外的垂直行业应用存在数据规模和工程能力等新挑战,需进一步优化算法适配性[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