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汇
icon
搜索文档
121家“散装”法人熔成1家“全域统筹” 内蒙古农商银行的草原金融变形记
中国证券报· 2025-10-16 06:28
改革背景与核心模式 - 全国首例通过“统一法人模式”一次性合并区内所有农合机构及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改革成功落地,历时22个月,涉及约8500亿元资产[1] - 改革前内蒙古121家旗县级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各自为战,面临资源调配低效、合规文化缺失、授信分散、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2] 新银行架构与规模 - 构建“专业化总行+高效率中支+强服务支行”的哑铃型架构,总行聚焦战略统筹与风险把控,下设14个盟市中心支行和103个旗县区支行,2200多个网点实现乡镇社区全覆盖[3] - 截至8月末,该行资产总额8498.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342.3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20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61亿元,均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法人银行首位[1] 运营效率提升 - 对于跨区域经营企业,统一授信服务使办理环节减少60%,效率提升80%[4] - 通过融入“政府+监管+银行+企业”四方联动机制,利用全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贷款审批流程大幅简化,部分贷款审批放款全流程仅需3天[5] - 对农牧户小额贷款推行移动办贷,贷款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5] 企业授信与支持案例 - 蒙亮集团获得4300多万元授信额度,贷款利率比市场整体水平低15%[5] - 内蒙古华欧淀粉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授信额度升至6000万元,较合作初始规模实现6倍增长,并额外获得500万元专项研发授信[6] - 内蒙古正缘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获得4200万元授信,贷款利率从6.8%降至4.1%,每年节省利息支出130万元[7] - 内蒙古斯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科技贷”3000万元,后续追加2000万元授信额度[8] 创新服务与生态构建 - 针对科技企业构建分层服务体系,对初创期企业探索“贷款+股权投资”,对成长期企业拓宽担保方式,对成熟期企业提供综合服务,截至8月末科创企业贷款余额124亿元[9] - 建立信用乡镇294个、信用村4974个、信用户165万户,累计投放系列产品91.5亿元[10] - 规划未来三年新增农牧户及家庭农牧场15万户、新增贷款超430亿元[10]
内蒙古农商银行的草原金融变形记
中国证券报· 2025-10-16 04:15
深秋的内蒙古,天高云阔,草原染金,一场深刻的金融变革在这片土地上持续释放动能。 2025年5月27日,内蒙古农商银行正式挂牌开业,标志着全国首例通过"统一法人模式"一次性合并区内 所有农合机构及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改革成功落地,历时22个月、涉及约8500亿元资产的金融体系重 构,全面提升区域金融服务能级。 这家新生的省级农商银行已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截至8月末,该行资产总额8498.6亿元,各项贷款余 额4342.3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20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61亿元,均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法人银行 首位。 跟随金融监管总局调研团队穿行在牧场、车间、养殖园区,中国证券报记者试图探寻这场改革带来的深 层蜕变:从过去企业"跑多家信用社求贷款",转变为如今"找一家农商行"就能解决;从单个机构难以满 足企业融资需求,转变为如今为产业链提供亿元级资金支持;通过全区一盘棋的协同服务,打破各自为 战的散乱格局——内蒙古农信系统破茧重生,为银企共生塑造新生态。 "以前支持重点项目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能集中资源办大事。"内蒙古农商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行长 曹巍说,风险防控也从孤立应对转向系统处置,引入监管部门推荐的风险 ...
21特写|改制不改向,内蒙古农商银行“涅槃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13:58
改革背景与模式 - 内蒙古农商银行于今年5月27日正式挂牌开业,是通过“统一法人模式”一次性合并121家农合机构及发起设立的区内村镇银行组建而成的地方性法人商业银行[4][5] - 此次改革是全国首例通过“统一法人模式”一次性合并区内所有农信机构及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改革典范,实现了资源整合与风险化解的跨越式突破[4] - 改革过程涉及约2200家网点,所有主体均步调一致完成程序,没有一家“掉队”[7] 改革成效与财务表现 - 截至8月末,公司资产总额8498.6亿元,负债总额7919.4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579.1亿元[8] - 各项存款余额7511.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342.3亿元,随着改革深入推进,改革红利正在持续释放[8] - 通过改革,过去的“小、散、弱”已汇聚成“拳”,公司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规模最大、网点最多、服务触角最广泛的地方法人银行[8][9] 组织架构与内部管理 - 公司优化为“总、中、支”三级架构,共设23个总行部门、3个区域审计中心、14个盟市中心支行和103个旗县区支行[10] - 纵向上打造“专业化总行、高效率中支、强服务支行”的哑铃型组织架构,总行作为“决策中心”,中心支行作为“神经中枢”,支行作为“执行末梢”[12] - 构建“基本制度+管理办法+操作规范”三级体系,梳理制定制度507项,包括基本制度48项、管理办法282项、操作规范177项,实现从经验管理到制度治理的跨越[11] 业务运营与服务提升 - 公司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将新增贷款的70%以上投向县域及农牧区,全行涉农贷款余额已占全区银行业四分之一以上[14] - 截至8月末,公司涉农贷款余额220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61亿元,脱贫人口小额贷款余额19亿元,占全区总量的75%[16] - 改革后解决了过去农信社时期单一机构授信额度低、产品不适配等问题,例如对奶畜养殖客户的单户授信从最高500万元提升至超亿元[18] 产品创新与客户案例 - 推出“金丰”、“金翼”、“金汇”、“金彩”4个系列40余款信贷产品,全方位满足各类经营主体融资需求[17] - 为华欧淀粉公司创新推出“股权质押+存货质押”组合担保模式,将授信额度提升至6000万元,较合作初始规模实现6倍增长[18] - 为正时生态农业在遭遇自然灾害后量身制定帮扶方案,将贷款执行利率从5.45%大幅下调至3.58%,快速缓解企业资金压力[20][21] 未来规划与战略重点 - 公司计划2025年新增奶业、玉米、肉羊等相关产业贷款100亿元以上,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14] - 公司将整合资金、人力、网点、科技等资源,科学规划网点建设,进一步调配人力资源,充实一线客户经理队伍[16] - 坚持“改制不改向,改名不改姓”,继续将深耕“三农三牧”、民营小微领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14]
改制不改向,内蒙古农商银行“涅槃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13:5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希 呼和浩特报道 彼时,西菜园信用社成立,信贷员背着装有印章、票据、算盘的帆布包,走村入户办理业务,"背包银 行"的形象深入人心。2009年,呼和浩特金谷农村合作银行成立,西菜园信用社也随之变更为玉泉支 行。 时代潮涌,小小的支行再次"转身"。 今年5月27日,内蒙古农信提前完成121家农合机构及发起设立的区内村镇银行的吸收合并,内蒙古农商 银行正式挂牌开业。具体到玉泉区内,包括玉泉支行在内的4家支行获得整合,成为拥有245名正式员工 的内蒙古农商银行呼和浩特玉泉区支行。 业务窗口、自助机具、特色服务区……"背包银行"穿过时光长廊,换上了崭新的时代面孔,也继续践行 着"金融毛细血管"的使命。 "过去是背包下乡,现在是做'全面走访',我们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定位。"玉泉区支行行长张瑞对记者介 绍,新组建的玉泉区支行服务着辖内1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覆盖50余万常住人口,包括了41个少数民 族。今年以来,针对农村居民,该支行已投放涉农贷款1.2亿元;针对城区商户,已支持400余户商户扩 大经营。 事实上,玉泉区支行的转变是重大改革事件的典型注脚。放大视角来看,内蒙古农商银行的改制"涅 槃"是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