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专用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银之杰10月23日获融资买入1.10亿元,融资余额21.45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24 09:42
10月23日,银之杰涨1.37%,成交额10.27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银之杰获融资买入额1.10亿元,融 资偿还1.14亿元,融资净买入-332.77万元。截至10月23日,银之杰融资融券余额合计21.50亿元。 融资方面,银之杰当日融资买入1.10亿元。当前融资余额21.45亿元,占流通市值的6.30%,融资余额超 过近一年80%分位水平,处于高位。 融券方面,银之杰10月23日融券偿还3400.00股,融券卖出5300.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 25.55万元;融券余量9.14万股,融券余额440.50万元,超过近一年60%分位水平,处于较高位。 资料显示,深圳市银之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泰然七路博今商务广场B座十二 层,成立日期1998年10月28日,上市日期2010年5月26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与支 付结算、风险防控、业务流程再造、自助服务等业务相关的软件产品、软件开发、金融专用设备和技术 服务,以及投资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服务服务业务,覆盖到企业移动信息化服务领域。移动商务服务、大 数据运营服务等新兴产业领域。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电子商务52.66%, ...
银之杰涨2.05%,成交额2.8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849.6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1 10:16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1日盘中股价上涨2.05%至47.90元/股,成交金额2.86亿元,换手率0.93%,总市值338.48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849.67万元,特大单净买入595.62万元,大单净买入254.05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5.23%,近60日上涨12.60%,但近20日下跌11.84% [1] - 今年以来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1月14日,当日龙虎榜净卖出1.32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深圳市银之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28日,于2010年5月26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支付结算、风险防控等相关软件产品、开发、金融专用设备和技术服务,并涉足企业征信、移动信息化、大数据运营等服务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电子商务52.66%,短彩信通讯服务39.73%,金融专用设备3.48%,金融软件3.35%,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0.78%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软件开发-垂直应用软件,概念板块包括金融机具、数据要素、征信概念等 [2] 财务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3.58亿元,同比减少15.88%,归母净利润为-5348.47万元,同比减少6.9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30亿元,但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 截至9月19日,股东户数为11.43万,较上期增加1.05%,人均流通股5706股,较上期减少1.04%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1114.11万股,较上期增加766.85万股 [3]
2025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研判:金融科技是最具潜力的朝阳行业之一,未来监管常态化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8 09:38
金融科技行业定义 - 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结合的产物,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对传统金融服务进行创新和改造,旨在提高金融效率、降低成本和优化用户体验 [1] - 与传统金融相比,金融科技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实现实时处理(如秒级贷款审批),服务大众市场及边缘群体,并具备快速迭代、试错成本低的特点 [2] 行业发展现状 - 金融科技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与普惠性,为金融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3] - 金融机构不断加大科技投入,2023年中国金融机构科技投入规模约为3597.7亿元,2024年增至3949.6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4334.7亿元 [3] - 金融大模型等新兴生产力的崛起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的科技需求 [3] 行业投入细分 - 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科技投入规模2888.3亿元,占总额73.13%;保险业投入586.7亿元,占14.85%;证券业投入474.6亿元,占12.02% [5] - 预计2025年银行业投入3118.5亿元,占比71.94%;保险业投入672.8亿元,占比15.52%;证券业投入543.4亿元,占比12.54% [5] 行业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涉及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服务及基础设施供应商;中游为金融科技服务;下游应用场景包括证券、银行、保险及电商金融、出行金融、医疗金融等跨界领域 [7] - 大数据是金融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支撑风险控制、个性化服务等关键应用,2023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约1.9万亿元,2024年增至约2.4万亿元 [9] - 下游医疗机构应用金融科技创新提升管理效率,医疗机构数量从2017年98.66万个增长至2024年109.2万个 [11] 行业竞争格局 - 金融科技行业主要企业包括银之杰、东华软件、东方财富、指南针、赢时胜、同花顺、恒生电子、新大陆、广电运通、润和软件等 [13] - 银之杰核心业务为金融行业提供软件产品、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及金融专用设备 [15] - 东华软件为医疗、金融、政务等多个行业提供软件和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15] - 东方财富提供金融交易、行情查询、资讯浏览等一站式金融服务 [15] - 指南针业务以证券工具型软件终端为载体,提供金融数据分析和投资咨询服务 [15] - 赢时胜专注于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和托管业务系统软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 [15] - 恒生电子为证券、期货、基金等金融机构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连续17年入选FinTech100全球金融科技百强榜单,2024年排名第22位 [15] - 广电运通主营业务覆盖智能金融、数据支付等领域,2024年金融科技营业收入64.04亿元,占总营收58.93% [18] 代表企业经营现状 - 指南针2024年营业收入152874.15万元,其中互联网金融服务收入121107万元,证券服务收入31732.96万元,金融信息服务业占79%,证券业务占21% [16] - 广电运通2024年总营业收入108.66亿元,金融科技业务收入64.04亿元 [18] 行业发展趋势 - 金融大模型等新兴生产力推动科技需求,金融科技行业在开放B端市场、切入科技服务、实现监管常态、提升用户体验等方面的趋势势不可挡 [20]
主业多病缠身、投资包袱难甩,4连亏银之杰为多元化豪赌买单 |看财报
搜狐财经· 2025-04-16 22:1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8.63亿元,同比下降15.02%,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亏幅扩大 [1] - 过去四年累计亏损5.22亿元,主营业务合计净利润亏损9101.48万元 [1][7] - 三大业务板块营收全线下滑:金融信息技术下滑38.08%,移动信息服务下滑21.05%,电子商务下滑2.52% [4] 业务结构变化 - 金融服务收入占比降至11.49%,移动商务服务和电子商务分别占56.37%和32.14% [3] - 金融信息技术毛利率20.11%,同比下降10.12个百分点;移动信息服务毛利率10.04%,同比上升3.97个百分点 [4] - 电子商务毛利率43.47%,同比上升2.03个百分点 [4] 并购与投资失利 - 2014年斥资3亿元收购亿美软通,2021年计提商誉减值1.32亿元,2021-2024年累计亏损1.55亿元 [5] - 跨境电商子公司安科优选2024年盈利3480.43万元,但营收下滑2.52% [6] - 对东亚前海证券投资4年累计亏损1.42亿元,2023年拟转让26.1%股权但未果 [8][9] 股东减持与股价波动 - 2021年起创始人累计套现超4.33亿元,2024年实控人协议转让7%股份获3.48亿元 [10] - 股权转让引发借壳传闻,股价从8.55元飙升至66.5元,涨幅682% [11][12] - 当前股价31.38元,总市值221.7亿元,较峰值回调过半但仍存泡沫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