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钒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钒钛产业存在低端产能过剩现象 业内人士:应避免资源超前过度开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1 22:11
钒电池技术发展现状 - 钒电池作为储能技术路线之一仍处于快速发展初期,相比成熟的锂电池市场份额较小 [1][2] - 2025年钒电池新增规模预计达2.3GW,2030年新增量将达4.5GW,累计装机量达24GW,较2021年0.13GW显著增长 [2] - 大连融科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生产基地 [2] 钒制品应用结构变化 - 2024年国内钒制品在储能领域应用占比达16.3%,显著高于国外的9.93%,钢铁领域应用占比持续下降 [1][2] - 2024年国内钒产量约16.5万吨(以V2O5计),同比增长1.9%,全钒液流储能项目装机量提升带动钒需求总量增长4.2% [4][5] - 钒钛股份2024年钒产品收入41.78亿元,低于2023年的52.33亿元 [5] 产业竞争格局与成本结构 - 行业形成龙头恒强格局,攀钢集团等构成钒产业头部阵营,大连融科、上海电气为液流储能代表企业 [2] - 钒电池系统投资成本2300-2500元/kWh(电解液占40%、电堆占35%),高于锂电池的1500-2000元/kWh [4] - 产业面临上游资源价格波动压力,需中游企业协同降本,未来方向为技术创新、规模扩张和商业模式探索 [3][5] 产能过剩与供需平衡问题 - 钒钛磁铁矿开发、提钒等领域存在投资过热与低端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下降 [1][5] - 行业过度聚焦资源端开采,需建立需求与供给动态平衡机制,避免超前开发引发恶性竞争 [1][5] - 国家钒钛产业联盟建议组建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加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3]
我国钒钛产业产能产量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经济网· 2025-06-11 14:24
中国钒钛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钒钛产业保持全球产能产量规模第一 钛资源储量1.1亿吨居全球第二 钒资源储量全球第一 现有钒资源预计可保障使用100年以上 [2] - 产业形成"3+N"空间布局 以攀西地区、承德-朝阳地区、哈密-喀什地区为核心 钛白粉领域六家中国企业跻身全球产能前十 [2] - 2024年钒消耗量11.860万吨同比增长2% 储能领域应用占比达16.3%同比增5.5个百分点 钛材消费总量15万吨同比增长2% 航空航天领域需求显著增长 [2] 产业发展挑战 - 面临投资过热与产能产量增长过快问题 钒钛磁铁矿开发、多途径提钒、海绵钛和钛白粉生产等领域存在低端产能过剩现象 [3] - 产业"内卷"导致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下降 [3] 高质量发展建议 - 加强顶层设计 制定国家层面发展规划 引导投资向航空航天钛合金、医用钛材、3D打印钛粉等核心领域集聚 [4] - 建立行业准入门槛 在海绵钛、钛材、钛白粉等领域限制低端投资 严格把关项目 [4] - 推动联合创新 组建联合实验室和国家级钒材料重点实验室 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4] - 深化绿色转型 研发绿色提钒提钛技术 降低生产能耗和碳排放 [4] - 推动标准接轨 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钒钛质量标准 增强产业国际影响力 [4] 未来发展展望 - 随着高端制造能力提升和应用领域拓展 钒钛产业进入加快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有望占据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