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技术

搜索文档
林洋能源在上海成立两家储能科技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15:15
公司动态 - 林洋能源通过旗下江苏林洋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控股新成立的两家上海储能科技公司 上海巨启宏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启洋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1] - 两家新公司法定代表人均为陆建荣 经营范围均包含储能技术服务 新兴能源技术研发 机械设备研发 电池销售及电池零配件销售等 [1] 业务布局 - 林洋能源在储能领域进行业务拓展 新设立两家专注于储能技术服务的子公司 [1] - 公司通过子公司布局储能产业链 涵盖技术研发 设备销售及配套服务 [1]
136号文,26年长协电价,储能盈利测算
2025-09-15 09:49
山东省发布的 136 号文对风电和光伏电价进行了规定,这对光伏行业有何影响? 山东省发布的 136 号文规定了风电和光伏的电价,分别为 319 元/兆瓦时和 225 元/兆瓦时。对于光伏行业而言,这一价格相对较低,反映了产能过剩的问 题。山东作为全国最大的光伏装机省份,拥有约 9,000 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但 在现货市场上,其他地区的光伏电价也往往不理想。这种情况表明,在产能过 剩背景下,需要通过储能技术来优化能源利用,将过剩的风电和光伏产能存储 起来,在高峰时段再释放。 取消强制配储要求后,对储能行业有何影响? 136 号文,26 年长协电价,储能盈利测算 20250914 摘要 山东等光伏大省现产能过剩,储能需求凸显。全国光伏装机容量巨大, 但现货市场电价不理想,表明需通过储能技术优化能源利用,存储过剩 产能并在高峰时释放。 取消强制配储短期内使市场预期悲观,但《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 动方案》提出 2027 年达 1.8 亿千瓦目标,结合近年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长期仍将显著增长。 国家及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储能发展,通过容量电价机制(如甘肃 330 元 /千瓦/年)和充放电量补贴(江苏、安徽、新疆等地)等 ...
确保送得出用得好
经济日报· 2025-09-13 06:05
核心观点 - 新疆电力外送规模从2010年3亿千瓦时增长至2024年1267亿千瓦时,但面临电网建设、市场竞争和绿电消纳等挑战,需通过机制优化、储能创新和电网升级提升竞争力 [1][2] 电力外送发展现状 - 新疆已建成5条外送通道,外送电量14年间从3亿千瓦时增至1267亿千瓦时,增幅显著 [1] - 受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部分受端省份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市场出现供大于求局面 [1] 市场竞争与机制优化 - 需优化电力外送机制以提升新疆电力市场竞争力,加强与受端省份合作 [1] - 应拓展外送市场范围,应对各地新能源项目快速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 [1] 新能源消纳挑战 - 新疆新能源装机爆发式增长,但用电负荷增速放缓及调节资源不足导致消纳压力加大 [2] - 需宏观统筹新能源开发与送出通道布局,改善外送通道和储能项目投产后的消纳状况 [2] 储能技术发展 - 需加快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打造多能互补示范工程,推动风光水储协同优化 [2] - 政策需支持储能项目发展,加大补贴力度,鼓励企业研发大规模高效储能关键技术 [2] - 应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储能技术研发和多元化应用,提升系统性能与可靠性 [2] 电网建设与智能化 - 电网需提升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以满足新能源远距离输送需求 [2] - 需加大电网投入,通过智能调度、故障预警和智能交易提升智能化水平,优化布局并降低运维成本 [2]
明星电力(600101.SH)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6:06
战略合作 - 公司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于2025年9月12日签署合作协议 基于平等互利、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理念开展业务合作 [1] - 研究院为公司提供数字化转型规划、科技创新规划及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全流程咨询与技术服务 [1] 技术合作领域 - 开展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研发与应用 包括新能源发电与储能技术优化 研发电力行业专用大模型并部署新型传感器以提升能源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1] - 推进电力基建工程智能化升级 研发实施自动化装置 运用AI视觉识别技术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与本质安全 [1] - 拓展人工智能在电网运行、客户服务及运维管理中的应用 打造智能调度与AI客服平台助力业务数字化转型 [1] - 升级ERP、CRM等核心信息系统 优化架构与功能 实现数据整合分析以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能 [1]
果下科技IPO,借AI赋能储能撬动资本市场,引领行业智能化跃迁
新浪财经· 2025-09-12 07:16
在此基础上,果下科技打造了 "Safe ESS" 和 "Hanchu iESS" 双平台,形成了覆盖不同应用场景的智能化 服务体系。其中,"Safe ESS" 平台融合边缘计算、云端协同与 AI 算法,构建起 "端 - 边 - 云" 一体化智 能架构。该平台拥有高效、低延迟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实现对储能系统的状态感知、故障预测、远程 控制和策略管理,为系统稳定运行以及与电网友好互动提供了坚实保障,满足了工商业用户对储能系统 高可靠性和高效性的需求。 而 "Hanchu iESS" 平台则依托物联网技术与 AI 驱动的智能算法,实现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管理 与智能化运维。用户只需通过网页端或移动端应用,就能随时对家庭储能系统进行实时监控、远程调 度、智能诊断与能效优化,享受到无缝、便捷的数字化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家庭用户使用储能系统的便 利性和经济性。 (来源:衡水日报) 转自:衡水日报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2-2024 年全球储能系统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幅超 80%,2024-2030 年复合年增 长率预计达 33.1%。如此快速的增长,在于储能技术是解决新能源间歇性、波动性的关键支撑,而且其 性能优化与 ...
海博思创携新产品亮相2025年美国国际光伏储能展览会
中证网· 2025-09-10 22:40
核心技术突破 - 推出模块化技术平台MagicBlock及首款产品HyperBlock M 采用灵活组合开放式系统架构 将传统20英尺集装箱优化为10英尺标准单元 显著提升运输与现场部署效率[1] - HyperBlock M搭载400kW PCS与实时监控系统 可精准追踪充放电容量、运行效率及电池健康状态 结合智能均衡算法与热管理技术[1] - 应用全工况24小时全时均衡技术与智能热管理寻优算法 使全生命周期可用电量提升超3.5% 系统能耗降低10%[1] 产品矩阵拓展 - 同步展出成熟的HyperBlockⅢ 5MWh液冷储能系统及工商业解决方案 形成丰富产品矩阵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1] 全球化战略实施 - 坚持"技术输出+本地化运营"双轮驱动模式 深度拓展海外市场[1] - 已在美国和墨西哥完成项目交付 另有多项目签订合作协议并处于交付过程中[1] - 全球累计装机量超过40GWh 未来将持续深耕全球及区域市场推进国际化战略[2]
专家称到2030年波黑电力分配系统需投入14亿马克进行升级改造
商务部网站· 2025-09-10 22:34
巴伊拉莫维奇补充说,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对电力平衡、电压稳定及供电质量维护构成挑战,而储能 技术可作为缓解发电量与用电需求间不平衡的潜在解决方案,其核心目标在于增加电网容量、减少损耗 并优化负荷管理。他特别强调,电池储能系统可作为基础设施灵活性措施,就地消纳过剩发电量并暂时 缓解输电压力,从而避免可变可再生能源的限产。 针对电网资金问题,巴伊拉莫维奇指出,某些电力企业十余年未调整的电网使用费势必上涨,为电网强 化改造提供部分必要资金,并适应可再生能源及新技术接入需求。他同时强调现行电价机制(针对发电 企业使用输配电网的费用)已具备实施条件,应成为现有电价体系的补充措施。(驻波黑使馆经商处) 波黑《新闻报》9月7日报道。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波黑委员会主席齐亚德·巴伊拉莫维奇博士表 示,到2030年,波黑电力分配系统需投入14亿马克进行升级改造。 巴伊拉莫维奇指出,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已达到导致输配电系统出现拥堵的程度,且整个地区各国都面 临可再生能源接入容量不足的问题。他预计配电网负荷增长还将来自交通电气化及供暖制冷部门电力消 耗的增加。他认为,波黑需要新建110千伏变电站,完成向20千伏电压等级的过渡改 ...
全球累计交付超过40GWh 海博思创携新产品亮相北美RE+
海博思创· 2025-09-10 15:56
当地时间9月9日-11日,北美地区最大的清洁能源展览会RE+ 2025在拉斯维加斯召开。作为 北美规模最大、全球极具影响力的新能源专业展会,每一届RE+都成为全球顶尖新能源企 业竞相展示实力的盛大秀场。海博思创此次以模块化大型储能系统及工商业储能户外柜为 主打,为北美市场带来储能应用一站式解决方案,覆盖北美及中南美洲的本地化团队亮相 展会,展现了海博思创在国际化道路上的成长速度,彰显了公司深耕美洲市场的决心。 突破传统架构,模块化技术平台引关注 拓展合作生态,业务机会不断实现新突破 在全球化布局进程中,海博思创始终坚持"技术输出+本地化运营"双轮驱动模式,深度拓展海外 市场。展会期间,海博思创团队与北美及中南美地区多家客户及合作伙伴深入沟通,促进达成务 实合作,为公司的国际化业务再铺新的台阶。 此次展会上,海博思创重点展出了今年全新推出的模块化技术平台MagicBlock,及该平台下首款 产品HyperBlock M,其创新设计与卓越性能表现,以及配套解决方案的展示,直观呈现了此款创 新产品在多场景中的高度灵活性和适配性。 HyperBlock M 突破性地采用了灵活组合的开放式系统架构,将传统 20 英尺集 ...
储能联盟秘书长刘为受邀出席九三阅兵见证历史时刻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9-06 18:34
储能行业全球地位 - 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 跃居世界第一[6]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储能应用市场和最重要装备制造来源[6] - 中国企业占据全球储能电池市场绝对主导地位 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占全球总量90%以上[6] 储能技术优势 - 压缩空气 钠离子电池 液流电池等储能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6] - 行业具有显著的技术 成本及供应链优势[6] - 产业以创新实力和庞大规模为世界能源转型注入动力[6] 产业组织作用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成立15年来致力于影响政策制定 推广储能应用 加强研发与标准建设[7] - 联盟推动储能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促进产业协同创新[7] - 联盟提升中国储能的全球竞争力 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贡献力量[7] 行业展示平台 - 阅兵式展示的国防科技成就体现高端制造 材料科学 人工智能 信息技术 储能技术等广泛创新支撑[6] - 储能产业成为彰显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领域[6] - 联盟作为优秀社团组织代表受邀出席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3]
中石油联手宁德,“国家队”密集布局储能产业
36氪· 2025-09-05 08:06
中石油进军储能市场 - 中石油通过合资公司中石油济柴时代(山东)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储能市场 合资公司注册资本7700万元 中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控股60% 宁德时代参股40% 经营范围涵盖储能技术服务、电池制造及销售等[1] - 济柴动力作为中石油旗下百年能源装备制造企业 总资产70亿元 员工3100人 业务聚焦发动机和压缩机 现转型为储能系统集成商[2] 油气生产储能应用 - 储能设备在油田领域替代传统柴油机电源 市场前景广阔 中石油拥有全球领先的油田资源 为储能提供重要应用场景[3] - 国内首个移动储能动力钻井平台在辽宁盘锦投用 核心设备由济柴动力提供 包括3.34MW移动储能舱 日均发电超4000度 累计放电23万度 单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吨[3] 技术研发与产能建设 - 济柴动力自主研制锌溴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在新疆油田完成调试 建成中国石油首条年产能4GWh的PACK生产线 掌握从电池预制舱设计(单舱容量5MWh)到EMS能量管理系统的全链条核心技术[4] - 2024年2月以来济柴动力累计招标规模达4.3GWh[4] - 中石油勘探院突破钛酸锂、磷酸铁锂、钠离子及水系锌离子电池技术 开发出耐-40~60℃宽温储能电池模组[5] 战略布局与生态构建 - 中石油将新能源作为五大核心战略之一 推行"双碳三新"战略 风光基地化开发多个油田绿电突破1亿千瓦时[5] - 通过昆仑资本(注册资本100亿元)投资储能产业链 入股液流电池企业星辰新能、PCS龙头恩玖科技、材料企业锂源新能源等 覆盖电池材料、BMS、充电桩领域[6] - 以"自研+合作+投资"模式构建覆盖材料、电芯、系统应用的完整储能生态链[7] 央国企储能布局趋势 - 中石化成立储能技术服务公司 中海油布局储能 中国大唐出资25.5万元成立储能开发公司 并与河南省政府合作新型储能项目[8] -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成立储能科技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 中铁投实业投资50亿元建设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化项目[9] - 宁德时代与中国电建合作新型储能应用及装备制造 电建装备建成首条储能电池PACK生产线[9] - 国家电投、三峡集团等央国企均下场布局储能制造环节 与民营企业达成战略合作[9] 央国企布局储能动因 - 储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有稳定增长预期 对促进新能源消纳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起关键作用[10] - 央国企作为新能源大基地投资主体 对储能需求巨大 涉足储能有助于深化新能源领域投资[10] - 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推动能源结构优化 构建以风光大基地为主体、新型储能为支撑的新能源产业体系[10] 央民企合作模式 - 央国企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有优势 民营企业在市场敏感度、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突出 双方可联合投资研发新技术 加速储能技术转化和应用[11] - 央国企与民营企业携手开拓国内外市场 共同推广储能技术和产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