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材料
搜索文档
同兴科技:基于业务实际稳步推进钠离子电池材料工厂建设
新浪财经· 2025-10-22 16:01
同兴科技10月22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基于业务实际稳步推进钠离子电池材料工厂建设,工厂建设涉 及选址规划与地方政策衔接,公司正与多地政府对接洽谈。 ...
湖南召开省属监管企业2025年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4 15:10
转自:新华财经 10月13日,湖南省国资委召开省属监管企业2025年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晒出省属国企"三季报"——1-9月,20户省属监管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917亿 元,同比增长11.7%。其中,11户企业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钢铁集团、农业集团、矿产集团、海利集团、医药集团、高新创投、兴湘集团等8户企业增幅 10%以上。利润总额231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高速集团、湘能集团、矿产集团、高新创投、兴湘集团等6户企业增幅10%以上。 "成绩单"里藏着哪些新故事?现场捕捉到三组"热词"。 ——"新"动能澎湃。产业升级的 "含金量" 在数据中清晰可见:2025年1-9月,省属监管企业战新产业营收1657.97亿元,同比增加23.15%;十大产业项目、十 大功能项目稳步推进。 ——"科"技突围加速。创新主体培育按下"快进键",今年累计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省级平台2个、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家;牵头或参与承担国家重 点研发计划2项、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14项、省重大科技攻关2项、省十大技术攻关2项。大力推进"大校、大院、大企"合作,校企产学研合作年内已落地 14.5亿元,兴湘集团与中南大学合作的"钠能 ...
【科技自立·产业自强】万润新能: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 助力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10-08 13:50
公司技术与研发实力 - 公司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 [1] - 截至2025年8月末,公司累计获得223件国内有效专利和18件海外有效专利 [1] - 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绿色工厂、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1] - 公司通过CNAS国家级实验室认证及ISO、IATF等多项国际管理体系认证 [1] 客户合作与产品布局 - 公司构建了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大客户战略合作格局 [1] - 产品体系涵盖动力型、功率型、储能型、长寿命型正极材料 [1] - 依托"晶粒尺寸调控"和"金属离子体相掺杂"等核心技术,开发出磷酸锰铁锂、钠离子电池材料、固态电池材料等新产品 [1]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将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 [1] - 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1] - 助力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1]
万润新能上半年营收增长50.49% ,磷酸铁锂累计出货量增九成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09:17
公司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36亿元 同比增长50.49% [1] - 磷酸铁锂累计出货量14.83万吨 同比增长90.23% 增速大幅领先行业整体水平 [1] - 上半年出货量全球第二 通过拿下宁德大单预计年均贡献20万吨以上销售量 [1] - 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减亏 受益于产品质量 市场开拓能力及海外战略布局 [2] 技术研发与创新进展 - 在固态电池材料 钠离子电池材料 磷酸锰铁锂和补锂剂等新产品产业化取得较大进展 [2] - 固态电池材料在聚合物 氧化物 硫化物等路线布局研发 部分型号已小批量送样测试 [2] - 补锂剂适配磷酸铁锂电池体系 能有效减缓容量衰减 目前处于客户验证阶段 [2] - 报告期内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8个 国际发明专利81个 商标10个 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1个 国际发明专利6个 [2] 行业动态与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210万吨 同比增长53% 其中磷酸铁锂出货量161万吨 同比增长68% 占比近77% [1] - 全球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双重驱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增长势头强劲 [1] - 行业竞争激烈 头部企业举行闭门会议商讨应对产能过剩 倡议抵制恶性价格竞争并推动建立高标准行业准入门槛 [3] - 市场观点认为成功的反内卷有望带动锂电产业价格全面回升 [3]
万润新能:出货量激增90.23%居全球第二 经营质效连续三个季度改善
证券时报网· 2025-08-30 10:5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36亿元 同比增长50.49% [1][2] - 亏损同比环比均大幅收窄 经营质效连续三个季度改善 [2] - 磷酸铁锂累计出货量14.83万吨 同比增长90.23% 上半年出货量全球第二 [1][2] 市场地位与客户结构 - 锁定宁德时代大单 预计年均贡献20万吨以上销售量 [2] - 通过开拓新客户优化客户结构 市场开拓能力强大 [1][2] - 在碳酸锂价格大幅下降背景下保持稳健经营 体现强大周期管理能力 [2] 研发创新与技术布局 - 报告期内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8个 国际发明专利81个 商标10个 [3] - 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1个 国际发明专利6个 实用新型专利4个 [3] - 固态电池材料在多条技术路线布局 部分型号已小批量送样测试 [3] - 钠离子电池材料已实现出货数百吨 布局多种技术体系 [3] - 磷酸锰铁锂推进试生产阶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高比容量产品 [3] - 补锂剂(富锂铁酸锂)处于客户验证阶段 适配磷酸铁锂电池体系 [3]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210万吨 同比增长53% [2] - 磷酸铁锂出货量161万吨 同比增长68% 占正极材料总出货量比例近77% [2] -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增长势头依旧强劲 [2] 成本控制与运营管理 - 通过降低费用支出、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2] - 加强客户回款力度 经营韧性和周期管理能力突出 [2]
磷酸铁锂出货量增长90.23% 万润新能上半年营收44.36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23:2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36亿元 同比增长50.49% [1] - 亏损同比环比均大幅收窄 经营质效连续三季度改善 [1] - 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 产品单吨成本降幅高于售价降幅 [1] 业务运营 - 磷酸铁锂累计出货量14.83万吨 同比增长90.23% [1] - 主营产品销售量及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1] - 采取降本增效措施 合理控制库存规模及材料成本 [1] 行业动态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210万吨 同比增长53% [1] - 磷酸铁锂出货量161万吨 同比增长68% 占正极材料总出货量77% [1] 研发创新 - 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8个 国际发明专利81个 商标10个 [2] - 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1个 国际发明专利6个 实用新型专利4个 [2] - 研发人员348名 占员工总数10.11% [2] 技术布局 - 固态电池材料在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路线均有布局 部分型号已小批量送样测试 [2] - 钠离子电池材料已实现数百吨出货 布局聚阴离子化合物/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白类体系 [2] - 磷酸锰铁锂推进至试生产阶段 补锂剂处于客户验证阶段 [2]
悦达投资: 渔光互补项目全容量并网 上半年转型成果持续绽放
上海证券报· 2025-08-12 17:54
公司战略转型进展 - 公司自2022年明确向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战略转型 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落地 经营成果逐步显现[1] - 2024年6月与盐城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签署零碳园区战略合作协议 拓展绿色产业集聚和零碳生态体系构建[1] - 子公司协同支撑转型 悦达低碳公司推进光伏风电项目 悦达储能公司高效运营储能项目 悦达和碳公司拓展碳交易业务[1] 新能源业务表现 - 灌东150MW渔光互补项目全容量并网 华丰378MW渔光互补项目稳定发电 三峡悦达阜宁共享储能项目高效运转[1][2] - 绿色数智能源管理中心精准运维 东台弶港100MW/200MWh共享储能项目如期并网[2] - 2024年电力销售营收同比大涨2567% 毛利达46.37% 未来三年规划累计装机1GW至2GW 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2] 财务业绩改善 - 一季度实现营收6.83亿元 剔除悦达智行出表影响后营收同比增长25.08%[2] - 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5367.42万元 现金分红政策承诺不低于当年可供分配利润40%[2] 子公司业务拓展 - 悦达长久物流布局新能源物流赛道 成功抢占市场先机 改善盈利能力[2] - 珩创纳米磷酸锰铁锂项目产能稳定释放 产品获头部厂家认可 出货量持续攀升[2] - 浩钠新能源在钠离子电池材料领域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成为新材料板块增长极[2] 市场认可与竞争优势 - 首获华西证券增持评级 依托盐城市新能源资源禀赋和国有平台优势 具备独特竞争力[3] - 公司转型方向明确 成长路径清晰 前景广阔[3]
山东12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建成投产
鑫椤锂电· 2025-08-12 16:05
公司产能与生产情况 - 山东基地12万吨磷酸铁锂产能已建成投产 受下游需求旺盛推动 近期排产较好 产能利用率水平较高 [1] - 预计三季度有望保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水平 实现产销两旺 主要受益于战略客户订单放量和新客户顺利导入 [1] 公司产品与技术布局 - 主要聚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用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领域 产品涵盖磷酸铁锂、磷酸铁、钠离子电池材料、磷酸锰铁锂等 [1] - 已申请多项与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材料包覆技术相关的专利 部分技术可服务于固态电池的材料需求 如针对正极材料表面改性的专利技术 有助于改善其与固态电解质的界面接触 [1] - 在高镍三元、富锂锰基等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方面已有研发布局 以匹配固态电池对高电压窗口和长循环寿命的要求 [1]
万润新能:上半年客户开拓持续发力,三季度有望产销两旺
巨潮资讯· 2025-07-31 18:32
业务发展 - 公司上半年客户开拓持续发力 战略客户订单放量和新客户顺利导入推动三季度有望保持较高产能利用率水平 实现产销两旺 [2] - 2024年磷酸铁锂出货量达22.82万吨 占主营业务收入98.93% [2] 战略合作 - 2024年5月与宁德时代签订业务合作协议 约定自2025年5月1日起供应磷酸铁锂产品约132.31万吨 [2] - 双方将共同推进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的技术迭代与量产导入 深化新能源市场合作 [2] 产品布局 - 公司主要聚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用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领域 [2] - 产品涵盖磷酸铁锂、磷酸铁、钠离子电池材料、磷酸锰铁锂等 [2]
万润新能50亿项目夭折背后:负债率新高现金流恶化 上市后业绩变脸资本运作受质疑
新浪证券· 2025-07-18 17:50
项目终止与资金压力 - 公司拟终止武汉研发技术中心及产业化基地项目,涉及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及氢储能等关键材料研发及量产,原计划投资额50亿元 [1][3] - 项目立项签约2年无实质性投入,资金状况恶化导致项目成为沉重负担,负债率升至71.16% [1][4] - 公司2022年上市募资超60亿后大幅扩产,资本开支远超经营现金流,有息负债和负债率逐年增长 [1][4] 研发投入与技术布局 - 公司曾布局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和电解质领域,申请多项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专利,技术可适配固态电池需求 [6] - 2024年研发支出2.57亿元,同比下降40%,研发费用率从3.46%下滑至3.42% [7] 业绩下滑与资产减值 - 2023年营收同比下滑,归母净利润从盈利9.59亿转为亏损15.04亿,资产减值损失达7.47亿(存货跌价损失6.62亿) [9][12] - 产能扩张导致业绩大幅拖累,存货等资产大量减值 [1][12] 收购与资产出售 - 2022年12月以1.06亿元收购安庆德润40%股权,标的公司收购后业绩由盈转亏,2024年净亏损4794万 [12] - 2024年5月以3.15亿元将万润矿业100%股权出售给实控人关联企业,标的聚焦海外锂矿资源但尚未实现营收 [13] 战略调整与管理质疑 - 终止项目是为降低投资风险、优化资源分配,但行业景气低点出售锂矿资产引发对公司管理水平的质疑 [3][13] - 上市后扩张决策接连失败,包括项目停滞、收购标的亏损、资产减值等,市场对公司管理能力存疑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