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钠离子电池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万润新能50亿项目夭折背后:负债率新高现金流恶化 上市后业绩变脸资本运作受质疑
新浪证券· 2025-07-18 17:50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昊 日前,万润新能发布公告称,考虑到市场环境变化和公司自身发展战略,拟终止在武汉市青山区建设武汉研发技术中心及产业化基地项目,项目涉及锂离子 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及氢储能等关键材料的研发及量产,此前计划投资额达50亿元。 事实上,上述项目立项签约至今2年,公司无任何实质性投入。近几年来,万润新能有息负债和负债率逐年增长,资本开支远超经营现金流,资金状况日益 恶化,50亿投资项目成为沉重负担。 2022年,万润新能上市后便开启大规模扩张,然而次年营收和净利就出现变脸,存货等资产大量减值。扩产的同时,公司还启动对外收购,不过交易刚刚完 成,标的业绩就由盈转亏,此后亏损持续扩大并延续至今。 近期,万润新能为减亏,又在行业景气低点将所持锂矿资产出售给公司实控人刘世琦、李菲所控制的企业。一系列失败的决策让公司管理水平备受质疑。 现金流恶化负债率逐年上升 布局固态电池技术研发支出下滑 日前,万润新能发布公告,拟终止在武汉市青山区建设武汉研发技术中心及产业化基地项目,项目涉及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及氢储能等关键 材料的研发及量产,此前计划投资额达50亿元。 万润新能表示, ...
明泰铝业与鹏辉能源合作加码锂电 研发投入骤降80%、40亿募投项目被终止
新浪财经· 2025-05-27 16:26
公司业绩与经营状况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仅为6.64%,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反映铝加工行业竞争激烈与成本压力[1] - 一季度销量38万吨,同比增长11%,净利润4.4亿元,同比增长21.46%,利润增长主要依赖销量提升而非利润率改善[1] - 通过再生铝保级应用降低原料成本,但铝价波动及高端产品占比不足仍制约盈利空间[1] 研发投入与产品竞争力 - 2024年研发支出4.46亿元,同比大降59%,2025年一季度研发支出仅0.84亿,同比再降80%,产品竞争力和技术转化周期存在不确定性[1] - 重点布局新能源材料、汽车轻量化等领域,但研发投入骤降可能影响技术储备[1] 新能源战略布局调整 - 2022年拟定增40.35亿元建设年产25万吨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目标覆盖锂电池铝箔、铝塑膜等热门赛道[1] - 最新公告显示项目变更为"汽车、绿色能源用铝产业园",重点转向汽车铝板、电池铝箔及航空预拉伸板,总投资20.06亿元[2] - 新项目预计达产后年均净利润2.67亿元,较原电池材料项目年均6.16亿元的预期收益大幅缩水,完工时间从2024年11月延后至2027年1月[2] 新能源领域合作与挑战 - 与鹏辉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固态电池及钠离子电池材料[1] - 鹏辉能源计划2026年量产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目标300Wh/kg以上,明泰铝业的铝塑膜需满足高阻隔、耐高温等严苛要求[2] - 钠电池领域尚未形成规模化需求,下游应用进展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合作项目经济效益[2]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动力电池铝箔加工费空间压缩,国产铝塑膜在动力领域渗透率不足10%,日韩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2] - 募投项目转向反映公司对电池材料赛道竞争加剧的避险反应,新能源转型战略摇摆不定[2] - 铝价波动与加工费下行可能持续挤压利润空间,成本传导存在压力[3] 战略转型风险与挑战 - 高额研发投入若未能快速形成技术壁垒,将拖累现金流,研发转化存在不确定性[3]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尚未定型,铝塑膜国产替代进程存变数,赛道竞争风险加剧[3] - 作为国内铝加工龙头,新能源布局是行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但毛利率修复、研发效率提升、技术商业化落地等问题未解之前,转型之路充满挑战[3]
恒大高新(002591) - 恒大高新_2025年05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4 17:58
新能源布局 - 公司开展光伏发电及储能业务,储能领域处于投资布局中,正推进锂电、钠电等储能项目开发,未来专注打造光、储、充一体化低碳园区与社区 [2] - 钠离子电池材料处于研发阶段,未产业化,有重大进展会及时披露 [2] 研发与业绩 - 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37.27%,因子公司和孙公司业务收缩,未来有加大研发投入计划,推进产业升级 [3] - 一季度净利润增长因信用减值损失冲回及管理费用下降,公司加强研发和拓展业务提升业绩 [3] 子公司业务 - 子公司宝乐互动业务为云通信服务,毛利率低,公司将调整业务结构改善业绩 [3] - 子公司宁德恒茂余热发电项目贡献稳定收入,公司重视业务发展并关注扩大市场份额 [4] 业务竞争与拓展 - 防磨抗蚀业务毛利率因竞争激烈和价格下滑微降,公司将通过创新提升竞争力,依托客户资源拓展新客户和领域 [3][4] - 声学降噪业务收入同比下滑59.35%,公司将提升工艺、推动技术创新,设立新产品转化部门拓展新业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