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隐身功能涂层
icon
搜索文档
佳驰科技(688708):电磁功能材料领军者 新形态隐身结构件有望放量
新浪财经· 2025-07-23 12:32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国内主要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EMMS)提供商,在新一代电波暗室方面具有低频性能、使用寿命和运维成本优势,吸波材料阻燃性能优异[1] - 公司在隐身维护领域持续研发产品,开展多维度合作,打造"战机隐身4S店"[1] - 2024年隐身功能涂层、结构件等批产产品进入平稳阶段,同时布局新形态隐身功能结构件、电波暗室总体设计集成及关键吸波材料、隐身维护产品三大新产品方向[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9.57亿元(-2.45%),归母净利润5.17亿元(-8.23%),扣非归母净利润4.98亿元(-4.79%)[1] - 隐身功能涂层材料毛利率75.40%(-1.18pct),收入减少4.49%;隐身功能结构件毛利率81.14%(-1.15pct),收入增长9.94%[2] - 电磁兼容材料营业收入大幅下降48.94%,成本减少58%;技术服务收入减少59.40%,成本下降52.21%,毛利率下滑至65.94%(-5.13pcts)[2] - 销售毛利率76.84%(-0.07pct),销售净利率54.1%(-3.4pct)[3]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0.87亿元(+0.85%),新增研发人员13位[3] - 获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3] - 研发费用率9.15%,销售费用率0.91%,管理费用率4.33%[3] 应收账款与资金管理 - 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合计账面余额12亿元,占期末总资产32.04%,其中1年以内账龄占比89.05%[4] - 财务费用减少0.04亿元,主要因货币资金利息收入增加[3] 股权激励 - 拟授予148.375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总股本0.371%),首次授予118.70万股(0.297%),授予价格27.96元/股[4] - 激励对象62人(占员工总数13.90%),包括高管、核心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4] 募投项目进展 - "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生产制造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6.18亿元,已累计投入近3亿元,进入调试和收尾阶段[5] - "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0.85亿元[5]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2、8.23、10.59亿元[7] - 对应EPS分别为1.56、2.06、2.65元,PE为43.91、33.19、25.79倍[7]
佳驰科技总经理陈良:建立持续稳定激励机制 推动“军民两翼”协同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7-19 00:07
公司战略发展 - 公司坚持"军民两翼"协同发展战略 规划了"夯实基础""快速爬坡""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目前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2] - 2024年公司在A股科创板上市 标志着战略发展进入新阶段 [2] - 近期通过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 旨在绑定核心骨干人才 推动业绩持续增长 [2][6] 技术研发与创新 - 研发人员占比超三分之一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3] - 坚持技术自主可控 打破国外封锁 产品已批量应用于第四代、第五代战机等重大工程 [3] - 在低频超宽带、多频谱兼容、薄型轻量化等领域具有显著技术优势 从"根技术研究"建立壁垒 [3] 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主营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EMMS)产品 包括隐身功能涂层、结构件等 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6] - 布局三大新产品方向 包括"电波暗室总体设计集成及关键吸波材料" 进展顺利 [6] - 2024年建成国内最大隐身功能涂层材料生产基地 募投项目"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生产制造基地"进入调试收尾阶段 [4] 财务与业绩目标 - 2024年营业收入9.57亿元 归母净利润5.17亿元 [4] - 股权激励计划设定2025-2027年营收目标分别为11亿元、13.7亿元和16亿元 [6] - 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27.86元/股 激励对象62人 含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 [6] 行业前景与布局 - 全球电磁兼容材料市场规模2020年68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82亿美元 [7] - 电波暗室在军用装备和民用电子产品测试中需求增长 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潜力巨大 [7] - 公司军用与民用技术交互融合 未来将持续推动EMMS技术创新 [7]
佳驰科技2024年年报点评:军民双翼协同发展 实现EMMS领域自主可控|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4-28 09:01
文章核心观点 中航证券发布佳驰科技2024年年报点评,认为公司军民双翼协同发展,可实现EMMS领域自主可控,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给予“买入”评级和目标价62元 [1][8] 事件总结 - 公司4月18日公告2024年营收9.57亿元,同比降2.45%,归母净利润5.17亿元,同比降8.23%,毛利率76.84%,净利率54.06%;2024年四季度营收3.68亿元,同比增34.98%,归母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增11.71% [2] 公司业务总结 - 公司是我国主要的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提供商,2024年12月在科创板上市,专注装备隐身、电磁兼容等领域,产品涵盖隐身功能涂层材料等,新布局的新一代电波暗室总体设计集成及关键吸波材料产品有显著优势 [2] - 公司产品以军用为主,应用于航空领域,已布局航船、航天、兵器等领域,同时积极完善民品市场业务布局,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实现业务突破 [2] 业绩情况总结 - 2024年公司营收略有下降,处于发展平台期,新产品处于研制布局阶段;归母净利润下降,因政府补助和营业外收入减少,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净利率有所下降 [3] - 2024年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毛利率小幅回升 [3] 费用与研发总结 - 2024年公司三费费率小幅增加,主要系管理费用率增加,销售费用率基本平稳,财务费用率下降因货币资金利息收入增加 [4] - 公司持续夯实隐身功能涂层优势,创新发展隐身功能结构件,新形态隐身功能结构件研发有进展,研发费用率保持增长 [5] - 公司是国内EMMS领域唯一科技创新平台,拥有优秀专业人才队伍,2024年研发人员持续增长,占比增加 [5]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总结 - 资产负债端,公司应收账款大幅增长,因客户结算特点;存货增幅较大,因新产品研制布局,原材料采购增加 [5] - 现金流量端,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因应收票据解兑;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因首发上市收到募集资金 [5] 募投项目总结 - 公司以27.08元/股首次公开发行4001万股股票,募集资金净额10.03亿元,用于生产制造基地建设、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 [6] - 生产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可提升量产能力与产品性能,已进入调试和收尾阶段;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提升公司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6] 行业需求总结 - 隐身性能成为现代武器装备关键能力,隐身材料是实现武器装备隐身能力的重要技术途径,带动隐身材料需求增长和应用领域拓宽 [7] 投资建议总结 - 随着我国新一代航空装备研制及列装,以及其他武器装备对隐身能力要求提高,将带动隐身材料需求增加 [7] - 公司推动电磁兼容材料业务在民用重点领域拓展,随着产品及性能迭代,对电磁兼容材料需求将持续提升 [8] - 公司募投项目建成有助于提高产能,满足隐身功能结构件业务规模化放量,提高市场规模和产品竞争力 [8]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49亿元、13.73亿元和16.3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9亿元、7.36亿元和8.65亿元,EPS分别为1.55元、1.84元和2.16元,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62元 [8]
佳驰科技:军工隐身材料供应商,产品已批量应用于第四代隐身战机
梧桐树下V· 2024-12-03 16:29
行业背景与核心观点 - 隐身材料已成为现代国防装备的刚需产品,尤其在第五代战斗机中隐身性是最显著特征,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时代[1] - 现代探测手段覆盖雷达、红外等多频谱,隐身材料需解决多频段兼容技术瓶颈,技术门槛极高[2] - 2024年中国国防预算达16655.4亿元,同比增长7.2%,政策推动装备升级换代,隐身材料作为新质生产力需求刚性[7] - 全球军机升级聚焦隐身性能,中国老旧机型替换及隐身导弹/无人机等发展将带动隐身材料市场扩张[8] 公司技术实力 - 佳驰科技是国内主要EMMS提供商,突破薄型化、轻量化及超宽带兼容隐身材料技术,打破国外垄断[2] - 公司由邓龙江院士创立,研发团队来自电子科大等高校,拥有63项专利(含23项发明专利)[2][9] - 建立大型仿真平台实现电磁散射计算,缩短研发周期,四大吸收剂体系解决多频段隐身问题[9] -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5项国家级/省级科技奖项[2] 财务表现与订单 - 2021-2023年营收复合增速36.02%,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速32.34%,2024年预计营收10.2-11.5亿元(同比+3.99%-17.25%)[4][6] - 综合毛利率持续高于75%(2024H1为78.29%),远超行业平均45%水平[9][10] - 截至2024年1月在手订单4.82亿元(不含税),产能紧张导致部分订单削减[12] 募投与产能规划 - 拟募资12.45亿元,用于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11] - 生产基地达产后预计新增年收入5.18亿元,净利润1.61亿元[12] - 研发中心将扩大团队规模,提升高端设备投入以强化技术优势[11] 市场前景 - 隐身材料在战机渗透率快速提升,未来6代机及隐身导弹/舰艇等将驱动需求[8] - 民用电磁兼容材料全球市场规模2020年68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82亿美元[8] - 军工产品定型后供应商粘性高,公司已批量供应三代/四代战机材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