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气象卫星
搜索文档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为美好生活保驾护航,气象工作五年成绩单来了!
新华社· 2025-10-11 21:22
不断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预报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推动气象观测"共谋、共建、共享、共治",为人民美好生活保驾护 航……"十四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气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跟随海报,一起了解。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 "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综合观测 "十四五"时期,我国共发射5颗风云气象] 在全球首次实现气象卫星区域 250米分辨率每分钟连续成像观测 风云卫星为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建成了由842部天气雷达组成的雷达监测网 监测范围覆盖90%以上人口聚集区 全国已建成9万余个地面气象观测站 新华社权威速览 ·非风 "十四五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 推动气象观测 "共谋、 共建、共享 大力推进气象数据 共享共用和价值释放 先后向全社会共享包括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在内 12类100余种气象数据产品 服务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 首次向全球发布和共享了长达176年的全球地面气候数据集 空间精细程度为10公里的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 已发放气象数据身份标识98万多个 支撑各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多达14万个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 "- 为人民美好生活保驾打 生活气象服务指数增至7 ...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成就
新华社· 2025-10-11 20:34
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成 就 新华社记者黄垚 助力生产发展方面,气象服务覆盖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数字气象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 台。"十四五"时期,全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1677亿吨,人工防雹作业减少经济损失约 603亿元。 与此同时,精细化气象服务覆盖全国5万多个景点,云海、彩虹、雾凇、极光等景观气象预报让公众出 游赏景从"碰运气"变为"早预见"。高温、花粉过敏等17类健康气象预警产品受到百姓欢迎。此外,气象 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保障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气象卫星、雷达等"国之重器"取得实质进展 风云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探测装备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气象观测领域的"国之重器"。中国 气象局副局长毕宝贵表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全、陆海空天协同的综合观测体系。 风云卫星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气象科技进步的缩影。50多年来,我国气象卫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 分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毕宝贵说,"十四五"时期,我国共发射5颗风云卫星,技术突破可以用"首次""首 颗""唯一 ...
“风云”在天上,道路在脚下
人民日报· 2025-09-24 10:30
中阿合作项目落地 - 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银川举办,智慧气象展区展示风云气象卫星服务国际用户、提升防灾减灾水平的情况[1] - 宁夏首开"中阿气象技术交流会客厅",AI数字预报员使用双语答问,集中展示前沿技术和气象合作成果[1] - 自2022年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以来,包括气象合作在内的各类项目相继落地,服务贸易稳步发展[1] 中阿合作基础与领域 - 中阿同样面临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挑战,肩负全球气候治理、粮食安全等使命,为合作提供前提[2] - 双方在资源、产业、技术等领域深度互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阿拉伯各国发展战略深入对接[2] - 合作领域包括绿色农业、氢能储能等,中国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底气[2] 具体合作成果与技术应用 - 36小时将中国黄瓜、茄子送到阿联酋商超,参与沙特国王港项目建设打造"中国建造"标杆[2] - 宁夏牵头建设中阿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在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等国示范运营,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级成果[3] - 宁夏大学团队研发的绿色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在阿曼、埃及扎根,相关技术可快速落地、规模转化、跨区域推广[3] 合作影响与战略意义 - 中阿科技合作成为阿拉伯国家实现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优先选项,中国智慧融入当地发展脉络[3] - 中国连续多年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3] - 双方合作从经贸往来、项目承包扩展到规则对接、知识共享和机制共建,推动从"项目相加"迈向"能力相乘"[3]
“风云”在天上,道路在脚下(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9-24 06:12
包括气象合作在内的各类项目相继落地,服务贸易稳步发展,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满满诚意,体现了 共建"一带一路"的累累硕果,也为世界经济注入一股暖流 时刻观测全球气象,日夜预报阴晴冷暖,风云气象卫星被誉为"离百姓生活最近的卫星"。它们是我国气 象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更成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共赢的真实写照。 前不久,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银川举办。会场内,在智慧气象展区的电子屏上,滚动 展示着风云气象卫星服务国际用户、提升其防灾减灾水平的情况。会场外,宁夏首开"中阿气象技术交 流会客厅",AI数字预报员流畅使用双语答问,前沿技术和气象合作成果得到集中展示。 将镜头再拉长些,从提供定制化服务,到分享技术方案,再到人才培养,中阿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 展,人文与科技的对话早已超越展会的时间与空间。自2022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 行动"以来,包括气象合作在内的各类项目相继落地,服务贸易稳步发展,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满满 诚意,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累累硕果,也为世界经济注入一股暖流。 面对同样的挑战,维护共同的利益,国际合作潜力无限。中阿相隔万里,但同样面临水资源短缺、气候 变 ...
陈振林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气象华章》
人民日报· 2025-09-12 08:47
人民气象事业发展历程 - 人民气象事业始于1945年延安 历经80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2] - 新时代以来气象事业被摆到更加重要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2] - 气象工作者传承红色基因 走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展道路 [2] 气象服务成效与覆盖领域 - 气象防灾减灾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 因灾害死亡失踪人数从"十二五"年均1300人降至近五年800人以下 经济损失占GDP比例由0.6%降至0.3% [3] - 服务领域从军事、农业拓展至能源、交通、金融等70余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 [3] - 形成全民早期预警中国品牌"妈祖" 产品在蒙古国、巴基斯坦等国家落地应用 [3] 现代化建设与技术突破 - 建成世界最大天气雷达监测网 共842部雷达 风云卫星为133个国家地区提供服务 [5] - 24小时暴雨预报达国际先进水平 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平均误差62公里 [5] - 自主研发数值预报系统 预报能力与国际主要业务模式相当 [5] 科技创新与基础设施 - 气象灾害监测率超过80% 基于北斗的"三段式"探空模式国际领先 [5] - 新一代预警系统快速发布17个行业82种预警信息 手机闪信强制提醒全国覆盖 [5] - 初步构建数字孪生大气 推进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融合应用 [6] 国际合作与人才建设 - 参与全球气象治理 在世界气象组织及27个全球区域专业气象中心开展工作 [7] - 基层职工近万人坚守高山、海岛、荒漠等艰苦台站 [7] - 培养两院院士、国际气象组织奖获得者等顶尖人才 [7]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守护生命安全 推进短临预警业务体系和应急联动机制建设 [4] - 服务农业强国、交通强国等重大战略 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质生产力 [4] - 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 提升风能太阳能预报质效 [4]
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气象华章
人民日报· 2025-09-12 06:21
人民气象事业发展历程与成就 - 人民气象事业于1945年在陕西延安凤凰山下创立,至今已有80年历史 [1] - 气象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1] - 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由"十二五"年均约1300人下降到近五年年均800人以下,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0.6%下降到0.3% [1] 气象服务领域与范围 - 气象服务从军事、国防、农业等领域,逐步拓展到能源、交通、金融、文旅、健康等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 [1] - 气象服务已成为覆盖面最广、满意度最高的基本公共服务之一 [1] - 全民早期预警中国品牌"妈祖"相关产品已在蒙古国、巴基斯坦、吉布提、所罗门群岛等国落地应用 [1] 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 - 全国气象灾害监测率超过80%,风云气象卫星整体水平稳居世界前列,为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2] - 842部天气雷达形成世界最大天气雷达监测网,基于北斗卫星的"三段式"气象探空模式实现国际领先 [2] - 可提前3天至7天预报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过程,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平均误差62公里,稳居全球前列 [2] 未来发展规划与重点 - 聚焦守护生命安全,加快推进新一代短临预警业务体系建设,健全递进式服务、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 [2] - 聚焦服务生产发展,围绕农业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重大战略,以及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建立健全综合气象保障体系 [2] - 进一步提升基础业务能力,研发新一代风云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及各类新型气象观测设备,加快推进基于气象的地球系统数据平台建设 [4] 气象人才与队伍建设 - 国省市县四级气象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昼夜轮转、全年无休 [5] - 近万名基层职工常年坚守在高山、海岛、荒漠、极地甚至是"生命禁区"的艰苦台站 [5] - 一大批气象工作者在世界气象组织(WMO)以及包括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在内的27个全球和区域专业气象中心参与全球气象治理 [5]
专访世界气象组织主席:期待广东经验助力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
南方都市报· 2025-09-02 12:02
上合组织与气象合作 - 上合组织2025年被定为可持续发展年 成员国提出加强环保领域合作 减轻气候变化负面影响 [1][2] - 世界气象组织主席肯定中国在气象领域的国际合作 特别是通过南南合作机制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气象监测与防灾减灾能力 [1][2] 中阿气象合作成果 - 中阿气象合作成为南南合作典范 中国气象局与阿联酋国家气象局将围绕数据共享 技术规划和人才联合培养建设气象卫星数据应用中心 [2][3] - 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平台已接入17个阿拉伯国家 提供4大类40种产品服务 并为海湾国家提供高频次定制化监测服务 [3] 技术合作与创新 - 中国推出全民早期预警方案"妈祖(MAZU)" 支持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 [3] - 中阿将在人工智能和遥感技术方面深化合作 共同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3] 广东气象国际合作 - 广东被视作中国气象科技对外合作重要窗口 在极端天气应对 跨领域气象应用及国际人才培养方面获高度评价 [4][5] - 世界气象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在区域数值预报 海洋气象和台风监测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正开展国际培训与技术推广 [4][5] 国际合作平台与领导力 - 中国通过WMO 中阿合作论坛和中国-非洲合作机制等多边平台展现国际领导力 推动气候治理多边协作 [1][2][5] - 中国通过资金支持 技术输出和人才培训帮助发展中国家弥补气象观测与预警系统短板 [2][5]
我国风云卫星已与17个阿拉伯国家共享
央视新闻· 2025-08-29 15:40
核心合作举措 - 中国与阿联酋、约旦、埃及等国共建气象卫星数据应用中心、早期预警系统及气象人工智能模型 [1] - 合作聚焦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并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阿拉伯地区气象领域的发展应用 [1] 中阿气象卫星数据合作 - 中国与阿联酋将围绕数据共享框架搭建和遥感应用技术路径规划联合建设气象卫星数据应用中心 [1] - 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平台已接入17个阿拉伯国家并提供4大类40种产品服务 [1] - 连续多年为海湾国家提供高频次定制化监测服务 [1] 早期预警系统技术合作 - 中国与约旦合作研发适配当地的早期预警系统 [1] - 系统采用高性能计算资源、人工智能气象模型和AI预警算法实现灾害性天气预警的多场景部署应用 [1]
中国与阿联酋、约旦、埃及多项气象科技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新华社· 2025-08-29 06:38
中阿气象合作项目启动 - 中国气象局与阿联酋国家气象局正式启动气象卫星数据应用中心建设 围绕数据共享框架搭建 遥感应用技术路径规划 人才联合培养展开合作 [1] - 中国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平台已接入17个阿拉伯国家 提供4大类40种产品服务 并连续多年为海湾国家提供高频次定制化监测服务 [1] - 双方于今年4月签署气象卫星合作纪要 为本次合作奠定基础 [1] 早期预警系统研发计划 - 中国气象局与约旦等国联合开展"妈祖(MAZU)"早期预警系统研发计划 研发适配当地的定制化预警解决方案 [1] - 系统采用风云气象卫星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AI气象模型和AI早期预警算法等技术 实现灾害性天气预警的多场景部署应用 [1] - 项目启动仪式于8月28日举行 标志着跨国技术合作进入实施阶段 [1] 人工智能气象技术合作 - 中国气象局与埃及气象局联合开展AI驱动气象模型研发应用 重点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 [1] - 合作旨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阿拉伯地区气象领域的创新发展和实际应用 [1] 国际合作战略框架 - 中国气象部门以风云气象卫星和世界气象中心(北京)为两大支柱 深化与阿拉伯国家合作 [2] - 合作领域覆盖天气预报 气象卫星应用 灾害监测预警 防灾减灾 人工影响天气及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建设 [2] - 国际合作服务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体现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战略协同 [2]
中阿气象技术交流会客厅将首次亮相宁夏银川
人民网· 2025-08-15 17:41
活动概况 - 第七届中阿博览会气象高质量发展对接交流活动将于8月28日至29日在宁夏银川举办 主题为"深化中阿气象合作 共筑气候韧性未来" [1][3] 活动框架设计 - 活动采用"11234"基本框架:打造1个中阿气象技术交流会客厅 举办1场重量级院士报告 [3] - 包含2场区域性国际组织报告 发布3项机制性成果 围绕4个专题开展沙龙对话 [3] - 中国气象局将向阿拉伯国家分享"观测即服务"理念 介绍综合观测系统布局体系与前沿方法 [3] 展览规模 - 智慧气象展总面积1100平方米 由宁夏气象局与中国气象学会共同承办 [3] - 40家单位和企业参展 设置5个专题板块:风云气象卫星及应用、全民早期预警、气象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智慧气象装备、人工影响天气 [3] - 预计展出气象科技成果37项 新型装备150余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