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

搜索文档
黑龙江:“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创建数量、转化模式“双突破”
中国新闻网· 2025-10-23 17:47
中新网哈尔滨10月23日电 (记者 姜辉)23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 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在哈尔滨市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 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实现创建数 量、转化模式"双突破"。 黑龙江省形成"生态修复+产业融合""生态治理+价值实现""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转化路径。如伊春市 以森林湿地保护修复为抓手,修复森林湿地16.9万亩,查处破坏林草资源案件103起,实现连续21年无 重特大森林火灾,构建了"保护—修复—利用"闭环体系;大兴安岭地区空气、水、土壤质量位居全国前 列,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探索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模式,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 点;抚远市聚焦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生态渔业,打造"蔓越莓+"全产业链模式,年产值突破1亿元,实 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进一步强化创建指导,对申报地区实施备案管理,提供全流程精准服务;进一步深 化价值转化,系统提炼"两山"转化路径,打造更多特色示范样板;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讲好龙江生态 故事,邀请 ...
为绿色农业培育科创沃土
经济日报· 2025-10-10 06:19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制出世界首台可自动巡航杂交授粉的智能育种机器人、首届智慧 农业创新大赛落幕、6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亮相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一段时间以来,科技创新应用于 绿色农业的成果不断,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从良种培育到智能种植,从智能仓储到智慧流通再到灾害预警与减灾,科技创新贯穿粮食安全 全链条,推动农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水稻、玉米、 小麦的化肥利用率为42.6%,相较2015年提升了10.4个百分点;全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 农产品认定总数达到8.2万个,相较2019年增长105%。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带来的土壤和水体污染有了很 大程度的降低,显示出我国绿色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不过,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绿色 农业的科技水平仍然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状态,种源、科研仪器被"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接下来,要多 角度施策。 一方面,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绿色农业科技创新。结合绿色农产品全生命周期,提升科技投入强 度,可以将科技类绿色农业作为单独的一个章节补充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目录,辅以税收、补贴和产业 扶持政策,着力提升绿色农业科 ...
“风云”在天上,道路在脚下
人民日报· 2025-09-24 10:30
推动国际合作,中国有诚意,更有优势。在展会上,绿色农业、氢能储能等被"装"进二维码,扫一 扫就能"连人带技术"一键直达需求方,给参展客商带来惊喜。可以说,展会就是建立"链接"的平台。从 36小时将中国黄瓜、茄子送到阿联酋的商超,到参与沙特国王港项目建设、打造"中国建造"标杆,中国 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底气所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让研发生 产分工协作、供需精准适配,中阿之间正打造出一条条机遇无限的"共赢链"。 推动国际合作,普惠共享是关键。宁夏牵头建设中阿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在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等 国示范运营,为当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级成果";宁夏大学团队研发的绿色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在阿 曼、埃及扎根。时下,中阿科技合作已成为阿拉伯国家实现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优先选项,中国智慧 正前所未有地融入当地发展脉络。相关技术可快速落地、可规模转化、可跨区域推广,有助于提升当地 自主发展能力,充分彰显了"授人以渔"的中国理念,也将推动中阿合作从"项目相加"迈向"能力相乘"新 阶段。 "风云"在天上,道路在脚下。中国连续多年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双方合作从经 贸往来、项目承包扩 ...
商业价值能否与生态和谐共生?|关注青藏高原烟花秀事件
中国环境报· 2025-09-24 09:46
商业活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 商业活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也是资源耗竭与环境污染的主要压力源 [1] - 资源约束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对商业活动起到制约与促进的双重作用,迫使企业转向绿色发展 [1] - 一些商业活动举办者从环境问题制造者转变为解决方案提供者,成为环保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 [1] 生态保护带来的商业机遇 - 依托自然景观与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生态旅游、绿色农业能创造更高价值回报 [1] - 公众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催生了环保咨询、碳资产管理等绿色服务产业的繁荣 [1] - 资源环境的内在价值为商业活动提供了差异化优势与赛道 [1] 实现商业与生态平衡的路径 - 实现商业价值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非矛盾,但两者必须寻求平衡 [2] - 生态保护不应成为商业发展的阻碍,商业活动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短期经济利益 [2] - 商业活动策划需及时披露信息,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及文化习俗,做好风险应对预案 [2] 商业活动的环境管理措施 - 活动审批需与环保组织、当地社区、监管部门建立有效沟通,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 [2] - 活动过程中需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噪声、光污染等指标,及时清理残留物并进行生态修复 [2] - 活动结束后需科学监测和评估实际影响,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2]
东盟—中日韩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08:30
会议概况 - 东盟—中日韩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由商务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工商银行共同主办[1] - 来自中国 东盟 日本 韩国工商界的代表进行交流发言 柬埔寨商业部国务秘书 韩国中小企业部次官等出席并致辞[1] 活动内容 - 聚焦先进制造 绿色农业 数字科技等重点产业[1] - 充分发挥金融服务桥梁作用 以经贸园区 交通物流和新兴产业发展为主要抓手[1] - 举办66场"云"端和线下专题活动 为超过2000家中外企业提供对接服务[1] 活动成果 - 助力区域企业开展对接合作 取得积极成效[1]
两岸业内人士在湘共话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新机遇
新华网· 2025-09-19 11:30
活动当天举行了多场主题座谈会,来自台湾和福建、浙江、湖南等地专家学者、企业家们,围绕新能源、碳交易、绿色农业等主题深入交流探 讨。 9月18日拍摄的第三届海峡两岸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科技交流会暨台湾科技青年湖南行活动现场。新华社发 新华社长沙9月19日电(记者谢奔、张格)推介绿色低碳领域前沿科技成果,签约低碳农业合作项目,探讨新能源、碳交易等未来发展风向…… 第三届海峡两岸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科技交流会暨台湾科技青年湖南行活动18日在湖南长沙举办,两岸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及科技青年等 150余人展开交流合作,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是两岸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交流会上,食品工程专家单杨,台湾共济联盟主席、鹏景集团总 裁王仲鹏,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方俊等6位专业人士聚焦行业前沿进行主旨演讲。 业内人士充分看好两岸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新机遇。现场,台湾绿宝实业有限公司、台湾共济联盟鹏景集团分别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丰华农 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签署农业碳汇领域合作协议。 "我们签约的有机农业水稻种植试点项目,将共同探索常规作物种植方式向有机农产品种植转型。"王仲鹏 ...
商务部副部长鄢东出席东盟—中日韩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大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09:37
会议概况 - 东盟—中日韩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由商务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工商银行共同主办 [1] - 来自中国 东盟 日本 韩国的工商界代表进行交流发言 柬埔寨商业部国务秘书桑兴波拉和韩国中小企业部崔承宰次官等出席并致辞 [1] 活动规模与形式 - 举办66场云端和线下专题活动 为超过2000家中外企业提供对接服务 [1] 重点产业领域 - 会议聚焦先进制造 绿色农业 数字科技等重点产业 [1] 主要合作抓手 - 以经贸园区 交通物流和新兴产业发展为主要抓手 [1] 金融支持作用 - 充分发挥金融服务桥梁作用助力区域企业开展对接合作 [1]
中阿共筑科技新丝路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1 06:49
中阿博览会合作成果 - 第七届中阿博览会围绕数字经济、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现代农业、水资源、智慧气象等领域推动形成一批合作成果[1] - 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面向阿拉伯国家集中发布500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 涵盖绿色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1] - 通过线上数据库精准匹配、线下示范园区集中孵化和第三方评估机构跟踪方式确保技术落地转化[1] 技术合作机制与成果 - 博览会发布《中阿先进适用技术成果500项》和《中国—阿拉伯国家清洁能源标准体系比对成果》 标志其成为规则对接、知识共享的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2] - 500项成果从60余家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报送的1300项技术中精选而出 具有可快速落地、规模转化和跨区域推广特征[2][3] - 技术成果对应阿拉伯国家在粮食安全、荒漠化防治、工业升级、建筑节能、数字经济及能源转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3] 具体技术应用案例 - 绿色农业领域AI智控新能源多功能温室集光伏发电、降温防暑、防御风沙功能于一体 在-25℃至43℃环境中实现恒温种植 较传统温室节水15%以上[3] - 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领域无人机清洗装置可一键完成大型玻璃天幕与高楼立面智能清洗 大幅降低高空作业成本并提升安全性[3] - 宁夏沃之源科技与沙特企业合作实现农作物供水、施肥、控温等智能控制 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和高温农业生产问题[3] 科技创新合作网络 - 自2013年以来宁夏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框架下与阿拉伯国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4] - 建成8个双边技术转移中心、2个海外合作基地和1个联合工作组[4] - 构建链接数千家中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技术转移协作网络[4] 人才培养与协议签署 - 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交流会累计发布1300多项技术成果 促成109项科技合作协议 举办24期国际技术培训班 为阿拉伯国家培养1000多名技术人才[5] - 本届博览会签署13项合作协议 锚定平台共建、技术转化、人才服务三个核心维度[5] - 具体包括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在浙江、北京、陕西设立分中心 清华大学与阿尔及利亚国立高等人工智能学院共建实验室等合作项目[5] 人工智能与新兴产业合作 - 博览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和游戏产业展 华为、中兴、腾讯云等31家企业展示算力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大模型及应用、工业机械臂、医疗脑机接口等技术[6] - 宇树科技展示机器狗Go2和人形机器人G1 该公司自2019年已在中东多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与当地高校开展合作[6][7] - 科威特驻华大使表示科中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 科威特正推动经济多元化摆脱对能源依赖[7] 医疗健康领域合作 - 卫生健康对接交流活动展示机器人理疗、舌苔拍照生成体质报告等前沿科技应用[8] - 多家医疗卫生头部企业发布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新一代转运呼吸机等高端医疗设备及AI辅助诊断、智能可穿戴监测等技术[8] - 博览会从首届以传统贸易为主发展到如今覆盖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多元领域 加速创新技术转移[8]
第七届中阿博览会将发布500项高质量技术成果 为中阿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证券日报网· 2025-08-16 11:37
会议概况 - 第七届中阿博览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交流会将于8月28日—29日在银川举办,聚焦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等重点方向发布500项高质量技术成果 [1] - 自2015年起,中阿博览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交流会已连续举办五届,累计发布800项技术成果、签署96项合作协议 [1] - 会议旨在为中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并推动宁夏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1] 技术成果征集与发布 - 会议举办方通过部区会商、央地协作机制获取400项适宜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广的先进技术成果 [2] - 依托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面向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征集800项应用型技术成果 [2] - 通过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从全国范围内征集100项意向出海的企业技术成果 [2] - 在1300余项成果基础上,针对阿拉伯国家实际需求,最终确定500项高质量技术成果用于发布 [2] 会议活动形式 - 会议将通过技术专题推介、供需双方对接等形式,向阿拉伯国家提供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 - 通过签署人才联合培养、网络共建等协议,完善常态化协同机制、搭建包容性合作平台 [2] - 通过技术培训、实地考察、主旨报告等活动,推动中阿科技人员在更广泛领域合作 [2] 专题活动 - "人工智能技术推介对接会"将聚焦阿拉伯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需求,邀请中阿学术界、产业界人士深入探讨合作方向 [3] - "清洁能源技术交流考察国际培训班"将面向阿拉伯国家技术人员,采用"授课+考察"方式,推动中阿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 [3] 合作潜力与机遇 - 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在清洁能源、绿色农业、沙漠治理等领域有较大合作潜力 [3] - 中阿博览会是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会展活动,为宁夏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重要机遇 [3] - 会议将促进宁夏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