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速数字马达
icon
搜索文档
想造“世界上最快的车”,追觅是“无畏”还是“无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23:57
核心观点 - 追觅科技宣布孵化新造车项目 计划2027年推出对标布加迪威龙的超豪华纯电车型 但量产计划已推迟 目前仅计划推出样车用于展示和融资 [1] - 公司采取"左右手模型"的双轨策略:左手代工业务实现短期收益 右手自研超跑项目追求长期目标 但后者仍卡在造型评审阶段 [5][6][7] - 追觅面临技术迁移挑战、造车资质壁垒以及核心清洁业务增长乏力三重困境 其造车计划被质疑低估行业复杂度 [9][10][12][13] 造车项目规划 - 产品线覆盖五大品牌(S/A/B/C/D)及创新品类:S品牌对标迈凯伦/兰博基尼 B/C品牌对标小米/特斯拉/蔚来/理想/问界 另探索扫地机与汽车融合方向 [1] - 首款量产车原定2027年2月投产 但内部已不再提及该时间节点 短期内将优先推出样车 [1] - 最接近量产的车型为增程式SUV 对标问界M9/理想L9/极氪9X 主打"更豪华"差异化标签 [5] 技术储备与挑战 - 累计申请专利6379件 全球授权3155件 涉及传感器融合/电机控制/人机交互等电动车核心领域 [4] - 家电电机技术存在迁移可能性:20万转/分钟高速马达功率密度达2.5kW/kg 是车规级电机2倍 理论可通过降速增扭输出600kW+峰值功率 [10] - 但车规级要求远超家电:需持续高扭矩输出(对比特斯拉电机1045N・m vs 追觅机器人电机10N・m) 宽温域适应性(-40℃至150℃)及IP67/6K9K防护认证 [10] 资质与生产困境 - 国家已停止发放新造车资质 追觅无法复制小米独立申请路径 仅剩收购资质或寻求代工两条路径 但均存在政策与操作壁垒 [12] - 委托代工方也需具备生产资质 导致代工路径基本不通 公司可能转向轻资产模式 效仿华为与其他车企合作 [12] - 固定资产投入持续缩减 原建厂计划已被削减 [12] 业务背景与动机 - 造车项目始于2021年 与小米造车同期启动 已组建超200人专项团队 2024年加速人才招募 [3] - 当前团队规模达千人 成员多来自吉利/华为/小米/比亚迪/理想等头部企业 [4] - 清洁主业增长见顶:2024年全球扫地机市场份额降至8%(石头科技16%) 国内销量从2021年579万台峰值下滑至2024年406万台 [13] 战略执行现状 - 左手代工业务推进务实:与设计公司龙创合作改造SUV出口海外 同时对接北汽探讨基于BJ40车型合作 [6] - 右手超跑项目依赖左手业务输血 海外销售团队已组建数十人 计划扩至百人规模 [7] - 造型设计拟借鉴国外超跑风格 追求"形似神不似" 避免抄袭嫌疑 [5]
融中回顾 | 保时捷重组董事会 52TOYS获万达电影等新一轮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5-13 18:48
AI制药企业英矽智能港股IPO - 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IPO之路已持续近2年,此前两次申报分别于2023年6月和2024年3月失效 [2] - 摩根士丹利与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计划募集资金96亿港元 [2] - 募资用途包括关键临床阶段药物研发、生成式AI模型开发、自动化实验室拓展及早期药物发现 [2] 追觅科技智能清洁领域突破 - 公司以20万转/分钟高速数字马达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该技术量产的企业 [3] - 产品线覆盖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等品类,旗舰产品X50系列吸力达19500Pa,T40 Ultra洗地机首创灵捕机械臂和100℃高温洗技术 [3] - 2024年以16.2%零售额份额登顶中国清洁电器市场,双十一全渠道GMV突破32亿元,六大平台品类榜单TOP1 [3] 保时捷董事会重组 - 公司实施代际更替计划,旨在建立更年轻稳定的管理团队,同步推进未来产品战略布局 [4] 52TOYS融资与估值 - 获万达电影等投资方收购老股及增资,交易后估值超40亿元 [4] 中企云链港股上市进展 - 公司再度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中信建投国际等四家机构担任联席保荐人,此前曾于2023年10月首次申请 [5] 讯众通信转战港股IPO - 公司从北交所转道港股,星展银行担任保荐人,2022年首次北交所申请因保荐人关联事件中止 [5] 知行科技子公司收购动态 - 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签署协议,拟控股收购苏州小工匠机器人 [5] 大医集团港股递表 - 公司在中国伽玛放射外科设备市场占有率70%(2024年每10台售出设备中7台为大医品牌),行业排名第一 [6]
时代的追觅者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20 21:31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底层技术创新实现从产业链跟跑到领跑的跃迁 重构全球价值链话语权 [1][3][9] - 公司以技术复利模型打破品类边界 从智能清洁设备延伸至传统大家电领域 完成全场景智能生态布局 [4][7][8] - 公司实现从"产品出海"到"价值出海"的范式跃迁 在高端市场建立技术代差优势和品牌心智资产 [9][10][12] 技术基底 - 公司选择回归底层技术重构路径 突破行业参数竞赛与同质化困局 [5] - 高速数字马达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早期达到戴森同等转速 到将研发周期压缩至传统1/5 实现18万转/分钟量产能力 最新自研20万转/分钟马达全球性能领先 [6] - 构建四大技术基座:高速数字马达 智能算法 流体力学及运动控制 支撑跨品类技术迁移 [8] - 技术-场景耦合创新聚焦用户体验重构 推动从单品智能向以人为中心的场景智能演进 [8] 市场表现与战略布局 - 登顶中国大清洁品类市场份额榜首 并进军空调 冰箱 洗衣机等传统大家电领域 [7] - 智能清洁设备用户中43%同时购买2种以上关联产品 验证生态协同效应 [8] - 在德国市场扫地机器人以42%市占率超越本土品牌稳居TOP1 [12] - 全球线下门店广泛布局 通过本地化运营建立品牌心智 [12] 全球化战略 - 突破传统出海模式三重局限:以技术主权取代代工依附 采取逆向全球化路径攻克德日美高端市场 以价值溢价替代成本优势 [10][11][12] - 构建三级创新体系:底层技术绝对领先 应用场景全球首创 系统集成生态闭环 重构智能清洁领域微笑曲线 [12] - PCT国际专利年增速达230% 形成创新护城河 [13] - 通过DTC模式积累千万级会员数据 构建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模型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