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小巨人机器人

搜索文档
北职大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等高校签署框架协议
北京商报· 2025-09-11 22:17
今年服贸会的主宾国澳大利亚组织代表团前往北职大参观交流,多所澳大利亚学校表达了合作意愿。其 中,北职大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等高校签署了框架协议,将在开展教职员工培训与学术交流、建立联合 培养课程、开发跨学科特色项目等方面展开合作。 北京商报讯(记者 吴其芸)9月11日,记者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上 了解到,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以下简称"北职大")作为教育主题中"AI教育+"专题唯一高校代表,围 绕"AI教育+"主题全面展示了学校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助力职教发展"领域取得的成果及学生科技竞赛获 奖作品:"0306小巨人"机器人、双臂具身智能机器人平台、AI辅助艺术设计的文创作品、AI辅助健康检 测一检安"芯"试剂盒、AI智能办事与问答助手等,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 北职大校长王伟表示,学校将以此次服贸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境外教育机构、行业企业的多边协 作,推动共研数智化课程体系、共拓产教融合新路径、共建国际职教研究网络,通过"职教出海"助力中 资企业海外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未来学校将持续完善"AI教育+"体系,推动"北京服务"品牌走向世 界,为全球教育服务贸易提供"可感知、可复制"的 ...
2025服贸会 | 北职大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等高校签署框架协议
北京商报· 2025-09-11 18:53
公司展示成果 -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作为AI教育+专题唯一高校代表 全面展示人工智能助力职教发展成果[1] - 展出作品包括0306小巨人机器人 双臂具身智能机器人平台 AI辅助艺术设计文创作品 AI辅助健康检测试剂盒 AI智能办事与问答助手[1] 国际合作拓展 - 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等高校与公司签署框架协议 开展教职员工培训与学术交流 建立联合培养课程 开发跨学科特色项目[3] - 澳大利亚主宾国代表团参观交流 多所澳大利亚学校表达合作意愿[3] 战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深化与境外教育机构及行业企业的多边协作 推动共研数智化课程体系 共拓产教融合新路径 共建国际职教研究网络[3] - 通过职教出海助力中资企业海外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 完善AI教育+体系 推动北京服务品牌走向世界[3]
机器人、无人车、修文物,北京市职教社携院校企业首次亮相科博会
新京报· 2025-05-09 23:25
职业教育与科技产业融合 - 北京市中华职业教育社组织6家院校及企业参展科博会 聚焦"科技引领 职教新行"主题 展示机器人 无人车 文物修复等领域成果 [1] -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展示机器人 无人车研发平台 以及与清华 北工大 亦庄机器人公司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案例 [2] -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展示国家级智能车路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成果 包括自动驾驶仿真测试模拟座舱 无人配送物流车 智慧物流数字孪生系统 [2] 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 "0306小巨人"机器人展示运动控制与智能感知技术 曾亮相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 [2] - 北京城市学院展示清化寺东魏石佛修复与复制 四季娃系列作品结合传统髹漆技法与现代设计理念 [3] -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展示机电一体化竞赛设备 数控铣与数控车金牌作品 以及与奥迪 首航等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模式 [3] 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应用 - 学大教育展示垂直AIGC教育大模型 通过实时问答 智能创课等功能展现人工智能重塑教育交互模式 [4] - 北京华航唯实展示复合机器人 人工智能实训箱 移动机器人开放平台 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研训平台与视觉研训平台 [4] - 展览通过无人机 机器人小车等设备动态演示低空经济场景应用 展现"产教融合+数字赋能"创新生态 [4]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 - 展览呈现院校在机器人 智能交通 文物修复等领域的技术突破 以及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与广度 [4] - 通过"可看 可触 可体验"形式展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 大有可为" [4] - 北京市职教社将推动"教育链 人才链 产业链 创新链"四链协同发展 促进首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4]
人形机器人挑战“半马” 冠军靠什么赢得比赛?
环球网资讯· 2025-04-20 07:15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 - 赛事吸引来自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地的20支参赛队,机器人造型各异,身高从75cm到1.8米不等,比赛全程21.0975公里,需完成约25万次精密关节运动 [1][2] - 赛道地形复杂,包含柏油路、坑洼路、缓坡、陡坡、石板路等6种地形,设有14个转弯点(6左8右),考验机器人路径规划与转向能力 [1] - 比赛采用"换电不停表"规则,换电池时间计入总成绩,更换机器人则每次罚时10分钟以上,最终成绩=计时+罚时 [4] - 天工人形机器人以2小时38分钟夺冠,全程更换3次电池未更换本体,其关节系统(电机/减速器/编码器)协同控制表现突出 [8][10] 人形机器人技术特征与行业对比 - 核心组件分为三大模块:"大脑"负责智能决策、"小脑"专攻运动控制、本体承担物理运动任务 [11] - 与传统工业机器人对比:工业机器人多为机械臂结构,专注焊接/搬运等固定场景,运动控制简单;人形机器人需模拟人类平衡/步态,控制系统复杂度显著提升 [13][15] - 与服务机器人对比:服务机器人形态多样但功能单一(如清洁/配送),人形机器人强调环境适应性与自然交互能力,应用场景更广 [13][17] 赛事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 技术验证:马拉松赛事测试机器人长时运行/复杂地形适应能力,推动高效电极、柔性关节等技术迭代 [18] - 标准制定:提供统一测试平台,加速行业性能评价体系与标准建立 [18] - 场景拓展:验证灾害救援、巡检、陪护等场景可行性,2023年Q1工业机器人/服务消费机器人销售收入同比增12.4%/55.4% [11][18] - 生态构建: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协同,推动技术商业化进程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