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5G NR
icon
搜索文档
芦哲:高质量发展孕育“创新牛”
搜狐财经· 2025-08-20 05:09
核心观点 - 上证指数突破2024年10月高点并站稳3700点,年涨幅达10.29%,跑赢标普500和道琼斯工业指数,市场呈现"慢牛"格局 [2] - 本轮"慢牛"由宏观政策、资本市场政策、资金结构和科技产业四重创新驱动,本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孕育的"创新牛" [2] - "科特估"体系成效显著,科技板块成为资金主攻方向,科创综指年内涨幅27.21%,跑赢沪深300(+6.80%),科创板动态PE从45倍修复至65倍 [3][26] 宏观政策创新 - 财政政策新增"准财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覆盖科技创新、消费升级、外贸稳定等领域,专项债投向领域改为"负面清单"管理,资本金使用上限从25%提升至30% [4][10][12] - 货币政策创设新结构性工具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实施适度宽松政策,强调"适时降准降息",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11] 资本市场政策创新 - 新"国九条"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完善上市、交易、退出规则,提升企业科技含量,"科特估"体系重塑高科技企业估值 [5][13] - 一级市场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前股权激励,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设立科创成长层,退市制度常态化,已强制退市23家公司 [13] - 二级市场实施"破发破净不得减持"约束,平抑市场波动,沪深港通扩容,衍生品市场新增期货期权品种 [14] 资金结构创新 - 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提升养老金、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至40%,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内新发212只 [17] - 中央汇金提出类"平准基金"定位,险资每年新增保费30%定向投资A股,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年增至少10% [17] - 保险资金持续举牌金融股,如中国太保、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偏好低估值、高股息标的 [18][19] 科技产业创新 - 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2.76万亿元,占GDP 9.9%,数字技术应用业占比43.6% [22] - 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累计申请6618件,全球企业中超50%为中国企业,华为推动5G/6G标准制定,中国手机品牌全球出货量占比33% [23] - 动力电池专利占全球74%,DeepSeek大模型技术开源,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攀升,比亚迪电动车出口同比翻倍 [24] - 科创板支持54家未盈利企业上市,2024年研发投入1680.06亿元,占营收中位数12.67% [25] 四重创新影响 - A股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融资余额超2万亿创历史新高,市场呈现交易结构和情绪的正向循环 [8][35] - "创新牛"初期风格沿金融板块和科技产业(机器人、算力、创新药)延伸,未来有望演变为全面牛市 [35]
全国信息通信技术能手南京角逐“星匠师”大赛
中国新闻网· 2025-07-07 16:37
赛事概况 - 第十五届中兴捧月"星匠师"巧匠精英挑战赛决赛颁奖典礼在南京邮电大学举行,吸引全国201所院校的2327个团队参与角逐 [1] - 赛事设3个赛道,涵盖5G、数通等方向,考核形式为理论考试与现场实操相结合 [1] - 与2024年聚焦5G应用不同,今年赛事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内容,并增设面向教师的AI实训教学创新设计邀请赛 [1] 获奖情况 -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严斌、刘樟锟及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赖韬、方信良分获5G赛道和数通赛道特等奖 [1] 赛事特点 - 注重人才复合型能力与实用性,典型题目要求基于5G端到端网络完成设计、搭建、开通到运维、优化的全流程操作 [2] -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会长王秉科称赛事是产教融合典范,构建"产业需求牵引—高校资源支撑—学生能力跃升"良性生态 [2] - 赛事累计向全球科技产业输送数千名顶尖人才 [2] 行业背景 - 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预计超60万亿元 [2] -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新质生产力促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伟指出破解人才困局需行业、企业和高校共同努力 [2] 赛事奖励与合作 - 优胜者获证书、奖金及中兴通讯"5G NR"、"路由&交换"等级认证证书 [4] - 中兴通讯深化与高校战略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定制化课程,打造"理论—实践—创新"人才培养闭环 [4] - 依托5G、AI、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构建智能化教育新基建,助力百余所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 [4] 主办与承办 - 大赛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中兴通讯主办,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承办 [4] - "星匠师"巧匠精英挑战赛是面向应用型人才的技能提升赛事,旨在培育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能工巧匠 [4]
新动能驱动“科特估”为资本市场“排头兵”
东吴证券· 2025-05-12 14:06
新旧动能转换与内需扩张 - 关税战是持久战,抑制全球投资与消费需求,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或因关税战减少1.5%[1][14][15] - 2024年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10%,2022年中国KTI制造业全球份额从2012年的22%增至34%[2] - 2024年我国从美进口总额约1652亿美元,占进口总额6.4%,“出口转内销”通道逐步打通[24][28] 科技赋能内需扩张路径 - 算力发展指数每增长1%,国家数字经济GDP将增长1.06‰,区域GDP将增长0.97‰,2024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1600亿元[35][36] - 2023年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累计申请量达6618件,2024年Q4中国手机品牌全球出货量占比达56%,中国动力电池专利占全球74%[41][42] - 2024年我国科技及耐用消费品市场预计营业额达22406亿元,同比增长约5%,个人消费电子场景营业额增速达10%[44] 资本市场机制与价值发现 - 外资机构增加中国股票持仓并给予超配,对A股科技公司调研热情升温[5][6][48] - “科特估”估值逻辑从“渗透率驱动”转向“市占率与国产化率支撑”,需多维度筛选企业[7][50][51] 风险提示 - 科技产业发展效率提升不及预期[7][52] -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高,中美关税谈判达成共识或需较长时间[7][52] - 科技产业对下游行业的辐射影响有限[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