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DS Ultra
icon
搜索文档
智能汽车|监管加强行业规范,智驾头部公司有望受益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30 08:06
工信部规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 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强化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供给,重点包括驾驶辅助(L2)和自动驾驶(L3)的标准制修订 [1][3] - 驾驶辅助(L2)方面,加快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推动倒车辅助等标准研制 [3] - 自动驾驶(L3)方面,推动自动驾驶设计运行条件、自动泊车、仿真测试等标准批准发布及实施,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 [3] - 工信部召开行业会议,规范产业链公司对辅助驾驶的宣发、测试、OTA升级等活动,明确责任界定和产品安全性为监管重点 [3][4] 行业规范与责任划分 - 监管明确L2和L3的宣传界限和责任认定,L2需要驾驶员随时接管,L3级别有条件自动驾驶则无需驾驶员介入,系统为责任主体 [4] - 产业链公司已开始规范表述,如华为调整为L2组合驾驶辅助,地平线将Horizon SuperDrive表达为城区辅助驾驶 [4] - 车企通过多种方式保障安全,华为发布商用L3解决方案,小鹏推出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定价239元/年),对交通事故承担赔付责任 [4] - 工信部推进试点工作,2024年6月发布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名单,共有9个联合体入选 [4] 技术演进与产品趋势 - 主机厂将收敛软硬件架构以提升产品成熟度,加速数据收集 [1][3] - 激光雷达因夜间识别能力强、精度高、障碍物识别多,有望加速渗透,提升系统鲁棒性与安全性 [5][6] - 理想L6智能焕新版/i8等车型已将激光雷达由选配转为标配,零跑B10搭载禾赛科技激光雷达,价格下探至11.98万元 [6] - 2024年激光雷达国内渗透率提升至6%(同比+4.3pcts),预计2025年渗透率将达12.5%以上 [6] 产业链投资机会 - 智能驾驶研发进展领先的主机厂有望受益 [8] - 激光雷达头部供应商(如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因高性价比产品(单价低至1200元)放量,迎来增长机会 [6][8] -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仿真测试服务头部公司及其他智能驾驶头部零部件供应商也将受益于行业规范 [8]
靳玉志:华为乾崑有一个伟大愿景,把智能带入每一辆车(完整版)|凤凰《封面》
凤凰网财经· 2025-04-29 20:39
出品 | 凤凰网财经《封面》 主持人丨张涛 制片人 | 李念雪 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首次突破 50% ,这意味着每卖出去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而智能化也无疑成为车企角逐的核心战场。 在这场浪潮中,华为乾崑用亮眼的成绩单,为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2025 年 4 月,执掌车 BU 一年多的 CEO 靳玉志带着 HUAWEI ADS 4 亮 相华为乾崑智能技术大会,期间,首次在凤凰网财经《封面》专访中完整阐述了华为乾崑的愿景 ——" 把智能带入每一辆车 " 。 这位在华为扎根 20 余年的 " 技术派 " 高管,身上带着鲜明的华为基因:务实、长期主义,忠于技术。也是技术的相通性,支撑了靳玉志从光产品 线到智能汽车赛道的丝滑转型,"我们只是进入汽车行业中智能化的部分,根基还是 ICT 技术,如果一定要说区别,那就在于过去更多面向 B 端, 现在增加了 C 端用户。" 公开年报显示, 2024 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 1797 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 20.8% 。靳玉志向《封面》透露,其中车 BU 的直接投入"已超大几百 亿",面对是否有盈利压力的提问,他从容回应: " 华为乾崑一贯的战略就是帮助 ...
L3商业化元年,智能驾驶"急刹车"
36氪· 2025-04-28 18:33
车企宣传策略调整 - 车企在上海国际车展期间显著降低对"高级智能驾驶"的宣传力度,转而强调"辅助驾驶"功能 [1] - 深蓝汽车在推广深蓝S09车型时,明确标注华为乾崑智驾为"辅助ADS 3.3"而非高阶智驾 [1] - 比亚迪将仰望U8L的"高阶智驾三激光版"宣传语改为"驾驶辅助三激光版" [1] 消费者行为变化 - 购车者关注点从"功能炫酷"转向"验证实际可靠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成为核心考量 [2] - 消费者反馈显示对智驾功能的信任度下降,更注重厂商宣传与实际性能的一致性 [2] 行业事故案例 - 问界新M5智驾系统在高速公路弯道未能识别障碍物导致11只羊死亡及车辆损毁 [3] - 问界M7在NCA功能开启状态下高速追尾水泥泵车 [3] - 极氪009和小米SU7分别因智驾系统误判引发严重交通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 [3] 政策监管动态 - 工信部要求车企明确智驾系统功能边界,禁止夸大宣传并强化安全验证 [4]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书,要求按《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规范功能命名 [4] - 北京和武汉出台L3级自动驾驶法规,明确事故责任划分及赔偿流程 [18][19] 技术发展瓶颈 - 端到端自动驾驶存在模型不可解释性问题,可能引发致命误判 [14] - FSD V13关键干预距离为400-450英里,Waymo每8.5万英里需干预一次,性能仅为人类司机的十分之一 [16] - L4级自动驾驶实现难度远超预期,多家企业(如Cruise、纵目科技)面临经营困境 [10][12] 市场商业化进展 - 小鹏汽车计划2025年底实现L3级智驾商用,华为发布支持L3高速场景的ADS 4系统 [20] - 广汽、极氪、奇瑞宣布2025-2026年量产L3车型,分别推出千里浩瀚H9等专属解决方案 [20] - 地平线因监管要求将"高阶智驾"发布会紧急更名为"辅助驾驶"产品发布会 [22] 行业共识形成 - 11家车企联合签署《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强调安全底线与规范宣传 [22] - 岚图汽车发布L3架构时多次强调"安全是智驾底线",呼应行业监管趋势 [22] - 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强监管被视为成熟必经阶段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