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导游
icon
搜索文档
国庆中秋假期激活多元文旅消费
上海证券报· 2025-10-09 02:14
美团文旅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受多元需求和优质新型供给驱动,文旅市场展现出强劲活力。今年节 后的出游热度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意味着假期的带动效应更持久,为"吃住行游购娱"深度旅游提供了 更多可能。 政策效应持续释放 "双节"假期,出境游和入境游市场同样火热。在社交平台上,"挪威2万人口小岛因中国游客堵车""全世 界都知道中国放假了"等话题登上热搜。 国庆中秋假期激活多元文旅消费 (上接1版) "科技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也在催生新业态。AI导游、数字人讲解、AR互动等技术手段,使传统节庆焕发 新活力。"孙瑾说。 除了好看和好玩,长假期间,全国多地还举办了特色美食活动,如大连汉堡节、邯郸"邯郸味道"美食消 费周、中山美食文化周等。 "消费券的发放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等更多行业和领域,充分调动旅游目的地绝大多数企业的 积极性,激发旅游者的消费潜力。"吴丽云说。 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国内用户预订了境外4588个城市的酒店,预订量最高的国家包括日本、泰国、韩 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入境游方面,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游客来中国游玩热度高。 从增幅来看,蒙古国游客增幅最快,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逾9倍,荷兰增逾7倍 ...
人工智能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
经济日报· 2025-09-12 08:09
政策背景与行业重要性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人工智能+”消费提质作为重点行动进行部署 [1] - 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6.7%,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2% [1] - 服务消费领域面临优质服务供给不均、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等深层次约束 [1] 人工智能赋能服务消费的维度 - AI基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提供高度拟人化、精准化的交互服务,催生消费新意愿,例如电商平台的虚拟试妆、虚拟试衣技术 [1] - AI创造出过去无法想象的服务品类,开辟消费新领域,例如文旅消费中的AI导游、VR虚拟漫游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2] - AI通过优化供应链、预测消费趋势、精准营销、动态定价等方式,显著降低服务成本和价格 [2] - AI促进不同服务业态的交叉融合,催生“服务+”新模式,如“汽车+娱乐”的智能座舱、“零售+餐饮+体验”的智慧门店 [2] 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AI训练和应用高度依赖高质量数据,但目前数据孤岛现象普遍,限制了模型训练的广度和深度 [2] - 信息茧房、算法歧视、隐私泄露等问题制约服务消费领域的健康发展 [2] 行业发展的关键路径 - 完善法治保障,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大数据安全相关法律的执法力度 [3] - 建立安全可控、普惠公平的数据要素流通体系,促进数据资源的合法合规共享与利用 [3] - 企业、科研机构需加强产学研协同,重点突破AI在理解复杂语境、产生共情互动等方面的技术瓶颈 [3] - 深入挖掘医疗、养老、教育、文旅等关键服务领域的痛点需求,开发能创造核心价值的AI应用 [3] - 需将技术与真实消费需求、特定服务场景深度适配,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爱用”的飞跃 [3] 生态构建与社会协同 - 主流媒体应承担普及AI知识、提升公众认知的社会责任,营造懂数字、善科技的社会氛围 [4] -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需开展面向老年人、低收入群体等重点人群的普惠性数字技能培训 [4] - 中小学需开设数字素养通识课程,提高数据伦理、算法思维等软性能力 [4]
智慧旅游打开“诗与远方”
经济日报· 2025-08-30 08:15
行业技术应用 - 场景复现与具身体验成为旅游热点 创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文旅产业 [1] - 虚拟现实(VR) 增强现实(AR) 拓展现实(XR) 混合现实(MR) 元宇宙 裸眼3D 全息投影 数字光影 智能感知等技术被用于建设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1] - 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打造超时空参与式数字藏经洞 北京中轴线数字孪生元宇宙平台上线 [1]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2023年5月印发的《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鼓励运用新技术建设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空间 [1] - 数字化技术从辅助手段升级为核心动力 深度赋能文旅产业 [1] - 建议创立数字文旅扶持基金 用于重点旅游景区数字化建设 [2] 企业实践与创新 - 通过大数据 云计算 物联网技术实现景区智能化管理 包括智能导览和智能监控 [2] -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 - 构建全新旅游生态 展现各地独特文化魅力与价值 [2] 发展挑战 - 全链条资源整合度亟待优化升级 [2] - 存在投资大收益小等问题 [2]
科技让文旅体验从看景迈向“入戏”
北京青年报· 2025-08-14 03:02
旅游业发展态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出游人次达32.85亿,消费总额3.15万亿元,同比增幅均超15% [2] - 行业从"流量竞争"向"价值深耕"转型,体现文化自信与产业升级的突围趋势 [2] 科技赋能文旅创新 - 浙江乌镇AI机械臂展示非遗技艺,延安红街VR沙盘重现革命场景,南京博物院VR展复活明代航海盛景 [2] - AI导游用方言解读文物,全息投影呈现《清明上河图》市井烟火,贵州天眼VR观星项目让普通人体验宇宙奥秘 [2] - 科技搭建时空桥梁,将文化从博物馆展柜转化为可感知的情感共振 [2] 政策与市场协同效应 - 重庆荣昌区政府食堂向游客开放美食体验,武汉景区周边免费开放停车场和卫生间 [3] - 抖音、携程等平台推出惠民活动,提升服务颗粒度以增强游客满意度 [3] - 城市治理包容性与公共服务人性化成为吸引游客的"隐形资本" [3] 入境游范式转移 - 上海街头东南亚青年追逐美妆潮流,欧美游客痴迷非遗手作,中东客商抢购无人机 [3] - 深圳华强北日均接待超7000名外国游客,消费场景多样性催生文化认同 [3] - 苏州博物馆吴门画派茶具、杭州丝绸数字化定制服务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可感知的价值符号 [3] 文旅产业冷思考 - 山西文旅数字体验馆用数字化叙事重构文化逻辑,故宫"分时预约"平衡流量与质量 [4] - 技术是舞台,文化是内核,游客的"入戏感"是检验创新成败的标尺 [4] - 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是产业升级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文化全球传播的实践 [4]
“AI+文旅”,解锁更多出游新体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8 06:46
AI+文旅应用场景 - 陕西省西安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推出XR元宇宙项目,游客可沉浸式体验[2] - 福建省福州市石竹山景区引入"外骨骼机器人"辅助登山[4] - 内蒙古博物院使用智能导览机器人进行节目表演[6] - 雄安新区悦容公园部署自主研发导览机器人[8] - 杭州市西湖景区推出扫码召唤"AI导游"服务[9] -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展示仿生鲸鲨与游客互动[9] - 敦煌莫高窟运用AI技术复原千年壁画[9] 智能行程规划 - DeepSeek AI大模型可10秒生成个性化旅行攻略,包含景点、食宿等详细安排[10] - 社交平台"AI定制旅行"相关讨论帖达数十万篇,涵盖避堵、省钱等实用建议[12] - 沈阳市沈北新区文旅部门接入AI大模型,动态生成旅行路线[12] - 飞猪、马蜂窝、同程旅行等平台陆续推出AI旅游产品[12] 数字导游服务 - 西安市"游陕西"平台上线汉服造型智能客服"唐代姑娘",支持多语言服务[14] - 太原晋祠景区"AI伴游助手"提供实时讲解和3D虚拟展示[14] - 杭州西湖"数字导游"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3小时延长至5小时,二次消费增长30%[15] - 黄山、庐山、三峡龙脊等景区接入DeepSeek大模型优化服务[15] - 中旅国际、中青旅等企业广泛应用AI于智能客服和导游领域[15] 沉浸式文化体验 -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展示科大讯飞"AI孙悟空",支持三语交互和即时绘画[16][17] - 敦煌"寻境敦煌"项目运用VR技术实现洞窟360度探索[18] - 2024年"敦煌文化环球连线"吸引数万海外观众观看[18] - 南昌滕王阁景区推出"AI导游王勃",可定制路线并即兴赋诗[19] - 《千年一序滕王阁》VR体验中心复原唐代宴席场景[19]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AI推动旅游行业数智化升级[13] - 信通院报告指出文旅产业AI贡献度位居服务业前列[17] - AI+VR/AR技术催生新产品新场景,刺激消费增长点[17]
“科技感”“体验感”成文旅新关键词 花样“夜”态圈粉游客“住下来、细细品”
央视网· 2025-07-06 10:36
旅游行业夜间经济创新 - 云南西双版纳推出夜游植物园看萤火虫和星光夜市等特色项目,为游客夜生活提供新选择[2][4][9] - 植物园开发物种识别小程序,游客可上传夜间动植物照片获取详细信息[7] - 河南开封夜游项目包括坐船体验宋朝文化和互动诗词游戏,32%游客选择过夜[13][16] - 江西滕王阁引入AI导游"王勃",可定制游览路线并讲解历史[14] - 河北白石山新增悬崖大荡绳和云中飞索项目,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一天以上[18] 科技赋能旅游体验升级 - 暑期旅游线路设计强调"科技感"和"体验感",多地景区推出昼夜连续体验项目[10] - 开封八大景区通过汴河水道串联,提供宋词乐舞和古风表演等夜游内容[13][16] - 滕王阁采用虚拟数字人导游技术,增强游客互动体验[14] - 葛仙村以《上元灯彩图》为蓝本打造"千灯巡游",游客可提特色灯笼参与[20][29][31] 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葛仙村夜游项目包括众妙阁光影秀、火壶表演和水幕电影等多元体验[24][26] - 景区推出近百人灯笼巡游队伍,展示山西转花灯、徽州鱼灯等各地特色灯彩[31][32] - 配套提供铅山烫粉、灯盏果等地方特色美食,延长游客消费链条[33][35] - 设置"星辰广场"祈福和烟花秀环节,打造"手可摘星辰"的沉浸式体验[36][39] 旅游消费结构变化 - 深度体验项目带动景区收入同比翻倍增长,增速显著快于门票收入[20] - 游客停留时间延长促进土特产和民宿等二次消费明显增加[20] - 开封夜游项目使过夜游客比例达32%[16] - 白石山景区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几小时延长至一天以上[18]
“文创天府·蓉耀未来”,成都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发布会将于明日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1 23:16
成都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 成都文化旅游产业处于高质量发展重要阶段 强化融合创新 打造新业态新场景 让游客常来常新 [1] - 5月22日将举行"文创天府·蓉耀未来"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发布会 聚焦创新场景 提供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场"与"首秀台" [1] - 发布会将释放76条场景供需机会清单 为行业探索创新路径提供观察样本 [1] 数字技术驱动的产业变革 - 数字技术驱动的"文化+科技"融合浪潮正重塑内容生产与消费体验 催生文化旅游产业新玩法 [1] - 数字文创在体育 会展等领域激发强大势能 推动传统场景智慧升级与体验重构 [1] - 创新场景引领的产业之变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1] 沉浸式体验场景发展趋势 - 沉浸式体验成为行业标配 文化IP 空间设计 科技应用构成"三板斧" [8] - 数字文创赋能场景 通过戏剧光影 AR/VR等技术打造虚实融合交互空间 引导游客"入戏" [8] - 成都"夜游锦江"案例 日间静态装置艺术打卡 夜间声光电组合呈现"锦江故事卷轴" [8] 数字技术在场景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 新场景吸引游客关键在于"讲故事" 数字技术是实现文化转换的关键角色 [10] - "寻境敦煌"案例 运用VR建模 三维动态重构等技术高精度重现莫高窟艺术 [11] - 生成式AI应用升级 如AI导游定制讲解 AI行程规划 正成为提升体验的"标配" [13] 数字文创的跨界延伸效应 - 演唱会等文化活动形成"场景引力" 2024年大型演出跨城观演率超60% 带动综合消费2000亿元 [14] - 会展业运用VR/AR 人工智能等技术 将文化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叙事性空间" [16] - 体育产业中数字文创催化效应显著 如贵州"村BA"通过短视频放大原生态文化影响力 [16] 场景营销与情感价值创造 - 日照景区"撒蛤蜊"互动案例 通过短视频传播实现地域"出圈" 展示人情味互动价值 [18] - 数字文创需以科技"巧劲"服务人文"温度" 创造触动人心的情感价值与社群连接 [18] - 首批文化旅游产业链场景清单将发布 涵盖数字文博 智慧文旅 智慧体育等多个前沿领域 [18]
美景遇上科技 长三角地区“智绘”文旅消费新场景
上海证券报· 2025-05-16 02:25
科技赋能文旅产业 - 长三角32市(区)旅游协会启动一体化合作机制,推动旅游产业与科技、文化、体育等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 [1] - 东方明珠塔推出智能体服务,提供路线指引、景点文化讲解、定制化游玩攻略等"一对一"专属服务 [1] - 上海市文旅局启动AI+文旅生态成长计划,推出全国首个AI+文旅产业基地,与库帕思科技签署语料战略合作协议 [2] - 商汤科技与敦煌当代美术馆合作,探索数字化讲解、IP活化等解决方案,游客可通过AR体验敦煌文化 [2] - 无锡拈花湾"五一"期间上演AI塔科技光影秀,1500架无人机实现虚实交融的震撼效果 [3] - 安徽文旅与华为合作打造全球首家文旅特色智能生活馆,融合鱼灯、剪纸等文化元素 [3] 政策支持与区域发展 - 浙江省计划到2027年培育10个智慧文旅重大产业平台、30个省级沉浸式智慧旅游体验新空间、50家智慧旅游景区 [4] - 安徽发布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方案,部署20项重点任务,特别打造"文旅+科技"消费新场景 [5] - 上海计划2025-2027年集成运用大模型、元宇宙等技术实现"一机游上海",打造智慧博物馆、美术馆等 [5] - 江苏鼓励运用AI、VR/AR等技术提供线上展览、虚拟导览等服务,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 [5] 技术应用与创新 - AIGC技术让敦煌文化经典IP形象"活"起来,游客可通过手机扫描建筑实景获取AI智能讲解 [1] - 上海市文旅局发布徐家汇书院"智慧感知·场景重塑"等前瞻性AI+文旅应用场景需求 [2] - 大模型技术突破促进文旅与科技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 [3] - 数字技术实现创意与景区资源的深度融合与突破式拓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