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导游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感”“体验感”成文旅新关键词 花样“夜”态圈粉游客“住下来、细细品”
央视网· 2025-07-06 10:36
旅游行业夜间经济创新 - 云南西双版纳推出夜游植物园看萤火虫和星光夜市等特色项目,为游客夜生活提供新选择[2][4][9] - 植物园开发物种识别小程序,游客可上传夜间动植物照片获取详细信息[7] - 河南开封夜游项目包括坐船体验宋朝文化和互动诗词游戏,32%游客选择过夜[13][16] - 江西滕王阁引入AI导游"王勃",可定制游览路线并讲解历史[14] - 河北白石山新增悬崖大荡绳和云中飞索项目,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一天以上[18] 科技赋能旅游体验升级 - 暑期旅游线路设计强调"科技感"和"体验感",多地景区推出昼夜连续体验项目[10] - 开封八大景区通过汴河水道串联,提供宋词乐舞和古风表演等夜游内容[13][16] - 滕王阁采用虚拟数字人导游技术,增强游客互动体验[14] - 葛仙村以《上元灯彩图》为蓝本打造"千灯巡游",游客可提特色灯笼参与[20][29][31] 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葛仙村夜游项目包括众妙阁光影秀、火壶表演和水幕电影等多元体验[24][26] - 景区推出近百人灯笼巡游队伍,展示山西转花灯、徽州鱼灯等各地特色灯彩[31][32] - 配套提供铅山烫粉、灯盏果等地方特色美食,延长游客消费链条[33][35] - 设置"星辰广场"祈福和烟花秀环节,打造"手可摘星辰"的沉浸式体验[36][39] 旅游消费结构变化 - 深度体验项目带动景区收入同比翻倍增长,增速显著快于门票收入[20] - 游客停留时间延长促进土特产和民宿等二次消费明显增加[20] - 开封夜游项目使过夜游客比例达32%[16] - 白石山景区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几小时延长至一天以上[18]
“文创天府·蓉耀未来”,成都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发布会将于明日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1 23:16
成都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 成都文化旅游产业处于高质量发展重要阶段 强化融合创新 打造新业态新场景 让游客常来常新 [1] - 5月22日将举行"文创天府·蓉耀未来"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发布会 聚焦创新场景 提供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场"与"首秀台" [1] - 发布会将释放76条场景供需机会清单 为行业探索创新路径提供观察样本 [1] 数字技术驱动的产业变革 - 数字技术驱动的"文化+科技"融合浪潮正重塑内容生产与消费体验 催生文化旅游产业新玩法 [1] - 数字文创在体育 会展等领域激发强大势能 推动传统场景智慧升级与体验重构 [1] - 创新场景引领的产业之变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1] 沉浸式体验场景发展趋势 - 沉浸式体验成为行业标配 文化IP 空间设计 科技应用构成"三板斧" [8] - 数字文创赋能场景 通过戏剧光影 AR/VR等技术打造虚实融合交互空间 引导游客"入戏" [8] - 成都"夜游锦江"案例 日间静态装置艺术打卡 夜间声光电组合呈现"锦江故事卷轴" [8] 数字技术在场景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 新场景吸引游客关键在于"讲故事" 数字技术是实现文化转换的关键角色 [10] - "寻境敦煌"案例 运用VR建模 三维动态重构等技术高精度重现莫高窟艺术 [11] - 生成式AI应用升级 如AI导游定制讲解 AI行程规划 正成为提升体验的"标配" [13] 数字文创的跨界延伸效应 - 演唱会等文化活动形成"场景引力" 2024年大型演出跨城观演率超60% 带动综合消费2000亿元 [14] - 会展业运用VR/AR 人工智能等技术 将文化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叙事性空间" [16] - 体育产业中数字文创催化效应显著 如贵州"村BA"通过短视频放大原生态文化影响力 [16] 场景营销与情感价值创造 - 日照景区"撒蛤蜊"互动案例 通过短视频传播实现地域"出圈" 展示人情味互动价值 [18] - 数字文创需以科技"巧劲"服务人文"温度" 创造触动人心的情感价值与社群连接 [18] - 首批文化旅游产业链场景清单将发布 涵盖数字文博 智慧文旅 智慧体育等多个前沿领域 [18]
AI改变“诗与远方”打开方式
中国经济网· 2025-05-17 07:01
AI在旅游业的应用现状 - 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大模型技术正加速渗透旅游业,改变行业服务模式[1] - 杭州西湖AI导游"杭小忆"和南京"AI南京"平台已在五一假期实际应用,提供路线定制和攻略生成服务[1] - 黄山、庐山等知名景区已宣布接入DeepSeek,优化智能交互、场景服务和伴游体验[1] - 携程、同程、途牛、马蜂窝等在线旅游平台纷纷接入AI工具,聚焦行程规划+预订服务[1] AI对旅游业的价值创造 - AI智能算法可基于游客个性化需求快速生成定制路线,提高服务效率并促进订单转化[1] - 在线旅游平台的海量数据与AI技术叠加,能更有效链接各类旅游资源[1] - AI帮助捕捉消费者深层次需求,实现产品服务精准触达,降低企业获客成本[2] - 突破传统"模板化"产品局限,推动旅游场景和业态创新[2]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90后""00后"偏好自由行、自驾游,催生对个性化定制旅游的需求[2] - AI基于大模型数据分析的预测和实时调整能力,使定制旅游更便捷灵活[2] - 消费者期望通过AI实现一键生成个性化攻略、智能预订和实时导览等全流程服务[2] 技术发展阶段 - AI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尚处"尝鲜"阶段,结果可信度和使用体验仍需提升[3] - 当前部署以初步应用为主,商业交易闭环等环节还不够成熟[3] - 技术需遵循用户、市场和技术规律持续迭代,提升服务温度和体验多元化[3] - 未来AI将深度融入旅游全产业链,优化旅游体验全周期[3]
美景遇上科技 长三角地区“智绘”文旅消费新场景
上海证券报· 2025-05-16 02:25
◎记者 郭晓萍 拿起手机扫描建筑实景,即可得到AI智能讲解;通过AIGC技术,飞天、九色鹿等敦煌文化经典IP形 象"活"了……科技不仅让旅游插上智慧的"翅膀",更搭建起游客与文化之间新的沟通桥梁。 长三角地区正通过区域试点、政策支撑、政企合作等方式,打开旅游新场景,全面提升游客体验。近 日,长三角32市(区)旅游协会一体化合作机制启动,将携手推动旅游产业与科技、文化、体育等深度 融合,培育旅游新产业、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同时,长三角各地积极探索现代旅游发展路径,利 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旅游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科技与文旅双向赋能 "沪小游""杭小忆"……越来越多的地方AI导游现身,让"诗与远方"变成"说走就走的旅行"。 近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徐汇区启动AI+文旅生态成长计划,上海AI+文旅MaaS平台亮相,全国首 个AI+文旅产业基地正式启动。据悉,为破解AI技术在文旅应用场景中资料碎片化、适配性不足等痛 点,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启AI+文旅战略部署,与库帕思科技签署上海文旅行业语料战略合作协议, 推动AI赋能文旅产业增长,抢占发展先机,形成应用标杆。徐家汇书院的"智慧感知·场景重塑"等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