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TL全天候激光雷达
icon
搜索文档
激光雷达成智能安全新标配,理想汽车以技术平权重构行业安全标准
第一财经· 2025-07-01 16:04
行业技术路线选择 - 新能源汽车行业曾出现"去激光雷达"趋势,多家车企转向纯视觉方案以降低成本或提升研发效率 [1] - 特斯拉坚持纯视觉方案,通过提升算力、算法和模型训练实现自动驾驶感知功能 [5] - 多数车企选择多传感器融合路线,其中激光雷达是重要组成部分 [5] - 纯视觉方案对非标准物体识别成功率不足60%,激光雷达凭借点云成像能精准捕捉物体三维轮廓 [6] 理想汽车的战略决策 - 2025年理想L系列智能焕新版全系标配ATL全天候激光雷达,使AD Pro主动安全能力向AD Max看齐 [1] - 公司将激光雷达定位为"隐形安全气囊",而非仅用于提升辅助驾驶能力 [4] - 决策基于两周论证,数据显示带激光雷达版本能减少20%-30%事故率,用户价值远超成本 [4] - 公司认为安全是用户选择品牌的关键因素,主动安全是自研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的体现 [3] 技术性能提升 - ATL激光雷达搭载智能点云解析引擎和智能滤噪算法,减少误识别和误触发 [6] - 具备120°超广视野和200米超远距探测能力,分辨率提升2.5倍 [6] - 相较上一代产品,体积减小60%,重量轻60%,外露最小视窗高度仅25mm [12] - 采用禾赛第四代芯片架构,探测器灵敏度提升130%,最佳角分辨率达0.08°×0.1° [12] 安全性能数据 - 用户高频遭遇的20类高危场景中,17类需要激光雷达辅助 [8] - 2024年推送的"120公里全黑夜AEB刹停"等功能将用户事故率降低15%-20% [8][15] - 截至2025年6月12日,主动安全功能累计避免超730万次潜在事故 [9] - 公司建立行业首个高频高危驾驶风险场景库,安全标准大幅高于行业 [9] 产品定位与研发历程 - 公司定位家庭用户,安全策略以满足"万无一失的安全感"为核心 [11] - 从供应商方案到自研AEB模块,再到激光雷达融合,技术持续迭代 [11] - 2021款理想ONE开始自研部分AEB模块,L9首次搭载激光雷达 [11] - 通过规模化搭载,将激光雷达从"高端专属"转化为"安全标配" [15]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公司推动行业从"功能竞争"转向"生命价值竞争" [8] - 在续航、智能座舱同质化后,主动安全成为新核心竞争力 [15] - 激光雷达从"选配"到"标配"反映安全标准的重新锚定 [15] - 安全被视为智能驾驶下半场最硬核的差异化因素 [8]
禾赛:“全球唯一盈利”引爆激光雷达行业,终结量产亏损魔咒
格隆汇· 2025-05-28 17:1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达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50%,全年营收预计增长44%至69%,净营收有望达30亿至35亿元 [2] - 第一季度激光雷达总交付量195,818台,同比增长231.3%,其中ADAS领域146,087台(同比增长178.5%),机器人领域49,731台(同比增长649%) [2] - 毛利率达41.7%,同比提升3.0个百分点,运营成本同比下降9% [2] - 2025年第一季度GAAP同比减亏84%,实现Non-GAAP盈利,预计全年GAAP盈利2-3.5亿元,Non-GAAP盈利3.5-5亿元 [3]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连续四年蝉联全球激光雷达市场占有率第一,2024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份额达33%,ADAS市场第一,L4自动驾驶市场以61%份额高居榜首 [3] - 行业首家实现全年盈利的上市激光雷达企业,拥有领先的规模优势和技术溢价 [3] - 投资10亿元打造麦克斯韦智造中心,实现每20秒下线一台产品的效率,年产能达200万台 [6]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被视为"全民智驾"元年,激光雷达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搭载率预计超20%,正成为更多车型的"安全标配" [5] - 激光雷达配置已下沉至10万元级别车型,如零跑B11.98万元起 [6] - 2025年是具身智能元年,公司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一季度交付近5万台,全年预计达20万台,累计销量全球第一 [7] 技术与产品创新 - 推出Gen4平台支持极致性能和成本双方向演进,AT1440激光雷达达1440线,测距300米@10%反射率,点频超3400万点每秒 [6] - 通过芯片化集成和自动化制造实现"性能-成本"优化,构建百万级交付体系 [6] - 与追觅生态链可庭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一年将提供30万颗JT系列激光雷达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