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facts

搜索文档
AI时代值得分享的是“问题,而非“答案”
虎嗅· 2025-07-05 19:33
信息差与认知提升 - 信息差来源从平台差异转变为个人心力差异 愿意投入时间进行批判性阅读和运用新兴科技的人将获得更大认知优势[1][2] - 社媒评论区成为重要学习来源 通过用户互动可获取多元视角[3] - 提问方式转变体现深度思考 将二元问题转化为多维分析框架能提升决策质量[3] AI技术影响 - AI服务对象从"会聊天的人"转向"有动机的人" 能动性成为核心竞争力[4][5] - 技术工具产生百倍千倍杠杆效应 个体应用能力差异导致巨大分化[5] - 知识存储价值下降 知识结构与品味成为个体价值新标尺[24][25] - 创作模式革新 个人"小模型"与AI"大模型"交互产生独特作品[26] 学习方法论 - 健身隐喻揭示技能获取本质 持续正确练习可突破所有动作限制[7][8] - 数学学习新范式 通过重建知识体系实现深度理解[15][16] - 阅读方式进化 从"读薄"到"读厚"体现AI时代的深度挖掘需求[22] 认知维度划分 - 物质世界以金钱权力为钥匙[11] - 知识世界依赖阅读思考[12] - 关系世界需要直觉与真诚互动[13] 产品设计理念 - 渐进式阅读App设计 通过交互层级实现内容精准匹配[14] - Transformer技术简洁性 原始版本仅需20行代码[14] 创作本质 - 创作者需保持孤独状态以维持独特性[27] - 创作快感来源于个人思维与AI的碰撞[26] - 意义创造具有双重性 既构建价值又形成束缚[28]
赛道Hyper | 腾讯混元开源Hunyuan-A13B:1张AI卡搞定
华尔街见闻· 2025-07-02 20:15
腾讯混元开源混合推理MoE模型Hunyuan-A13B - 公司开源首个混合推理MoE模型Hunyuan-A13B 总参数800亿 激活参数130亿 在推理效率上有优势 [1] - 对比同等架构开源模型 该模型推理速度提升明显 计算资源消耗较低 [1] - 在Agent工具调用和长文处理方面表现突出 具备差异化竞争力 [1] 模型技术特点 - 采用多Agent数据合成框架 整合MCP协议、沙箱、大语言模型模拟等环境 通过强化学习提升工具调用能力 [2] - 支持256K原生上下文窗口 能处理学术论文、法律条文、商业报告等长文 缓解上下文丢失问题 [3] - 预训练使用20万亿高质量网络词元语料库 覆盖多领域知识 [5] - 构建MoE架构Scaling Law联合公式 为模型设计提供量化指导 [5] - 后训练采用多阶段方式 针对性提升推理、创作等能力 [5] 开发者友好性 - 支持中低端GPU卡部署 如NVIDIA GeForce GTX系列 [4] - 接入主流开源推理框架生态 支持INT4/INT8等量化格式 吞吐能力达前沿模型2倍 [4] - 通过Github、Huggingface等平台开源 腾讯云提供API [4] 配套数据集 - 发布ArtifactsBench数据集 包含1825个任务 覆盖9大领域 评估代码生成能力 [5] - 发布C3-Bench数据集 含1024条测试数据 聚焦Agent场景能力评估 [6] - 数据集填补行业评估标准空白 推动大模型评估体系完善 [6][7] 应用现状与规划 - 已在腾讯内部400多个业务应用 日均请求量1.3亿次 [6] - 未来计划推出0.5B-32B dense模型和13B MoE模型 适配不同需求 [6] - 将持续开源多模态基础模型及插件模型 丰富大模型生态 [6]
程序员还写啥前端?Claude 工程师凌晨2点造出Artifacts:AI直接生成可交互App,现在又重磅升级了
AI前线· 2025-07-01 13:24
核心观点 - Anthropic升级Artifacts功能,使构建交互式AI工具更加轻松,无需编程技能[1] - Claude聊天机器人正式向实用工具平台转型[2] - 数百万用户已创建超过五亿个"作品",涵盖生产力工具和教育游戏[4] - Artifacts功能最初用于生成网站,后发展为可共享的应用程序开发平台[5][7] - 该功能代表AI交互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静态响应转向动态交互体验[17] 功能更新 - Artifacts拥有专属空间,用户可从Claude应用侧边栏访问,整理和查找项目更方便[15] - 支持移动设备和桌面设备,但电脑可访问全部功能[16] - 用户可浏览精选项目获取灵感,几分钟内定制现有作品,或通过简单对话从头构建[21] - 新功能使创作更简单,模糊了AI辅助与软件开发之间的界限[17] 用户反馈 - 用户创建游戏、智能导师和数据分析器等应用程序,体验丝滑[18][19] - 博主测试后认为Artifacts类似"按需构建应用",可能减少对传统SaaS工具的依赖[20][22] - X用户称赞其创新性,认为它实现了GPT Store未能做到的功能[9][24] 商业模式 - 免费向所有用户提供Artifacts体验,包括免费帐户用户[31] - 专业版和团队版提供更多功能和更高使用限额,采用免费增值模式[31] - 强调免费共享以建立社区参与度,与传统软件市场不同[31] 行业影响 - Gartner预测到2025年70%的新应用程序将使用低代码或无代码技术[33] - 催生"平民开发者",41%的企业已启动相关计划[33] - AI开发工具与传统编程互补,专业开发者仍负责复杂系统和安全治理[33] - 预计到2030年全球低代码开发平台市场将达到1870亿美元[34]
程序员还写啥前端?Claude 工程师凌晨2点造出Artifacts:AI直接生成可交互App,现在又重磅升级了
36氪· 2025-06-27 20:38
核心观点 - Anthropic升级Artifacts功能,使Claude从聊天机器人转型为实用工具平台,用户无需编程即可创建交互式AI应用[1][3] - Artifacts推出一年内用户创建超5亿个作品,涵盖生产力工具和教育游戏等[3] - 新版本优化共享功能并增强应用能力,提供专属空间整理作品[10][11] - 该功能被视为比OpenAI的GPT Store更成功的创新,实现人机协作编辑模式[5][8] - 采用免费增值模式,免费用户可共享作品,付费版提供更高限额[23] 产品功能更新 - 新增侧边栏专属空间,支持浏览精选项目和整理个人作品[10] - 移动端可创建/查看作品,但完整功能需电脑端[11] - 支持从静态输出(如文本/代码)升级为动态交互应用(如抽认卡生成器)[11] - 强化协作性:用户编辑意见与AI执行结合,形成迭代工作流[8][13] 用户反馈与案例 - 用户Fraser用Artifacts开发卡牌游戏UI工具箱,效率提升显著[5][6] - YouTube博主测试后认为其接近"按需应用"概念,可能减少对SaaS工具的依赖[14][16] - X平台用户评价其实现"氛围编码",实时可视化结果[19] 行业影响与趋势 - 代表从静态UX向定制化按需生成软件的转变[14][16] - Gartner预测2025年70%新应用将采用低/无代码技术,2020年仅为25%[24] - 催生"平民开发者"现象,41%企业已启动相关计划[24] - 低代码市场预计2030年达1870亿美元,与传统开发共存[24] 竞争格局 - 直接对标OpenAI Canvas功能,但更侧重可共享应用而非内容编辑[12] - 差异化定位:Anthropic专注功能性应用界面,OpenAI主攻对话代理[13] - 早期案例包括交互式游戏、智能导师和数据分析工具[13] 商业模式 - 免费策略吸引用户,专业版20美元/月,团队版25-30美元/月[23] - 免费共享作为客户获取手段,培养用户社区[23] - 反映AI行业免费增值趋势,基础功能引流,高级功能变现[23]
深度|Anthropic首席产品官:从Claude到MCP,最好的AI产品不是计划出来的,是从底层自发长出来的
Z Potentials· 2025-05-25 12:37
图片来源:红杉资本 Z highlight Mike 是 Anthropic 的首席产品官,曾参与创办 Instagram ,也在红杉资本的创始人之一,长期专注于产品从 0 到 1 的打造。他主导了 Claude 、 MCP 协议 等核心产品的设计与落地。 Anthropic 是一家专注于安全可控人工智能的公司,致力于将前沿 AI 能力转化为可靠的产品体验。其代表产品 Claude 是面向通 用场景的大语言模型,以对话自然、指令理解强和安全性高著称。 AI 生成内容的未来,不是真假之辨,而是可信与共鸣 Lauren : 谢谢你的到来, Mike 。大家可能不知道, Mike 其实是个内容迷。能和这位热衷 AI 创作的人一起聊聊,非常有趣。你认为 AI 生成内容的发展 趋势是什么?无论使用何种媒介、 AI 参与多少,核心问题始终是:有没有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人们是否能感受到内容背后的人,从而建立起连接?所以 AI 只是讲故事者工具箱中的一个工具而已。我也很好奇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当你们不断制作内容、生成图像时,你们如何帮助用户保持对内容的 掌控?比如你们在模型可解释性方面做得很好,那你们如何赋予用户理解或引 ...
大模型巨浪的下一个方向:AI Ascent 2025的十个启示
36氪· 2025-05-23 17:28
红杉资本AI Ascent活动核心观点 - AI将创造万亿美元级别市场机会 发展要素已就位 爆发趋势"迫在眉睫" [2][4] - 基础大模型数量将屈指可数 基模企业将加大强化学习投入推动模型能力发展 [2] - 智能体经济将逐步形成 未来智能体可转移资源进行交易 形成新经济体系 [6] - AI市场价值主要聚集在应用层 竞争最激烈 第一批杀手级应用已出现 [4] - 创业公司应聚焦垂直领域 构建数据飞轮与业务指标关联 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4][5] AI技术与模型发展趋势 - 模型潜力仍有10-100倍空间 依赖算力基础设施和算法突破 [7] - 未来模型将更稀疏化专业化 混合专家模型可实现10-100倍质量/计算量提升 [12] - 测试时计算是重要缩放维度 模型通过"思考"显著提升性能 [7] - 推理硬件效率可能达现有数万倍 模拟计算是关键路径 [11] - 模型训练范式沿训练和推理双重演进 合成数据与模型蒸馏成为新杠杆 [12] AI应用与商业化 - 编程是第一个广泛应用场景 "初级工程师"水平AI可能在一年内实现 [13] - 用户行为随大模型进化改变 AI产品从副驾驶走向自动驾驶 [4] - 新商业模式可能出现 用户携带个人数据"登录"多个AI服务 [17] - 规模化应用是商业成功关键 需成为"数十亿人每日使用的产品" [14] - AI代码生成在教育领域潜力大 深度整合到下游应用将成有用产品形态 [14] 企业组织与创新模式 - 企业需采纳"随机性思维"应对不确定性 从严格规则转向概率与动态适应 [5] - 优秀AI产品诞生于工程师与模型深度互动 需自下而上探索开发 [15] - 组织需优化协作流程应对AI局部提效引发的瓶颈 [19] - 保持较小高责任制团队规模可实现极高产品速度 [9] - 鼓励共享AI使用经验 打破使用AI的耻辱感和偏见 [19] 智能体发展路径 - 智能体将具备更完善工作能力 包括记忆工具使用和自我引导 [2] - 2025年智能体专注执行工作 2026年贡献科学发现 2027年转向物理世界 [10] - 物理机器人将在2-3年实现20项实用功能 后通过10倍降本扩展 [13] - 智能体需解决长期记忆与自我学习一致性问题 [13] - "Agent-first"公司浪潮将兴起 特定任务训练Agent已超越人类专家 [6]
大模型巨浪的下一个方向:AI Ascent 2025的十个启示
腾讯研究院· 2025-05-23 15:47
AI市场与产业趋势 - AI将创造万亿美元级别市场机会,发展要素已就位,市场价值主要聚集在应用层[3][7] - 基础大模型数量将屈指可数,基模企业将重点投入强化学习推动能力突破[3][10] - 智能体经济逐步形成,未来智能体可转移资源、进行交易,催生"Agent-first"公司浪潮[9][19] 技术发展与创新方向 - 模型潜力仍有10-100倍空间,需算法突破与算力投资,测试时计算成为新缩放维度[10][17] - 未来模型趋向稀疏化与专业化,混合专家模型可实现10-100倍质量/计算量提升[17] - 编码能力飞跃使"初级工程师"水平AI一年内实现,物理机器人2-3年具备20项实用功能[15][18] 商业模式与产品策略 - 商业模式需适应价值重心转移,"品味"或成稀缺资产,用户或通过"信令"跨服务登录[3][22] - 自下而上探索开发更有效,模型能力与产品研发需紧密结合,避免"GUI思维"局限[21] - 杀手级应用已现(如ChatGPT),产品需从"副驾驶"转向"自动驾驶"模式[7][12] 企业组织与管理变革 - 组织需转向"随机性思维",从规则驱动转向概率管理,学习"管理Agent"新范式[8] - AI代码生成占比超70%后,代码审查成效率瓶颈,需优化协作流程[24] - 保持小团队高敏捷性,初创公司更易适应快速变革,需培养长期心理韧性[13] 垂直领域应用前景 - 编程为首个广泛应用场景,AI通过API调用实现任务执行,推动智能体模式转型[11] - 多模态模型加速科研,神经网络替代传统模拟器可实现30万倍加速[18] - 教育领域AI代码生成潜力大,通用信息检索与工作辅助将成商业化重点[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