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lysta
搜索文档
Jade Biosciences (NasdaqCM:JBIO)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11-18 00:3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为Jade Biosciences (NasdaqCM: JBIO),一家成立于2024年6月的生物技术公司 [1] * 公司专注于开发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同类最佳疗法 [1] * 行业为生物制药,特别是针对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领域,重点讨论的疾病包括IgA肾病 (iGAN)、重症肌无力 (gMG) 和干燥综合征 (Sjogren's) [2][10][22] 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管线与战略** * 核心产品JADE101是一种抗APRIL抗体,首选适应症为IgA肾病,公司认为这是一个超过100亿美元的重大未满足需求市场 [2] * 第二款产品JADE201是一种针对BAFF-R的岩藻糖基化抗体,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进入临床 [2][3] * 第三款未披露的项目预计在2027年上半年进入临床 [3] * 公司财务状况强劲,有足够资源为所有临床试验提供资金直至2028年上半年 [3] * 公司管理团队和大部分经验丰富的开发团队来自Chinook Therapeutics,在IgA肾病领域拥有丰富经验 [1] **IgA肾病 (iGAN) 的治疗机制与市场观点** * 临床数据支持APRIL是驱动IgA肾病疾病修饰疗效的关键,添加BAFF抑制并未带来额外的临床获益(如更深的蛋白尿减少或更好的eGFR稳定) [10] * 公司认为靶向APRIL抑制可提供B细胞调节的全部疗效,同时避免BAFF带来的不必要的更广泛免疫抑制和潜在风险 [11] * 市场对便利性非常关注,如果JADE101能达到每8周给药一次(每年6次或更少注射),将是一个重要的差异化优势 [9] * 美国FDA可能正在探索将eGFR确认研究部分从两年缩短至一年,这将有利于抗APRIL等能早期显现eGFR差异的疗法 [30][31] **竞争对手数据分析与解读** * 在ASN会议上,Vera Therapeutics的数据显示42%的安慰剂校正蛋白尿降低,结果与三期顶线数据一致 [5] * Vertex的二期开放标签数据显示48周时蛋白尿减少64%(36周时为56%),但出现5例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病例引发讨论 [6] * Sibeprenlimab的数据显示,36周时安慰剂校正蛋白尿减少51%,12个月时减少54%,但北美和南美患者的蛋白尿反应较低,可能与从静脉注射转为固定剂量皮下注射后,对体重较大的患者APRIL抑制不足有关 [7][8][16] * Sibeprenlimab的二期数据表明,不仅APRIL抑制的幅度,其抑制的持续时间对于驱动完全疗效也至关重要,高剂量(8毫克/千克)能在所有患者中持续清除APRIL且安全性良好 [16][17] **产品开发计划与生命周期管理** * JADE101的一期健康志愿者研究已于2025年8月启动,关键数据读出在2026年上半年,该结果对资产去风险至关重要,并能支持快速进入患者研究 [2][23] * 基于一期数据,公司将能够选择剂量和给药间隔,无需在二期进行剂量探索,从而在IgA肾病中快速推进 [23] * 公司计划在启动IgA肾病试验后探索其他适应症,如IgM介导的疾病(例如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并对干燥综合征等领域的机遇持开放态度 [24][27] * 对于JADE201,公司将首先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进行首次人体研究,以获取PK/PD和安全性数据,为广泛的自身免疫项目开发提供支持 [34] 其他重要内容 **关于重症肌无力 (gMG) 的讨论** * 针对RemeGen的telitacicept数据,该药能降低IgG和B细胞约20%-25%且无感染问题,引发了关于在gMG中即使轻微的BAFF抑制是否也有效,或者抗APRIL在该疾病中是否有比预期更深远影响的讨论 [18][19] * 公司认为gMG主要由IgG自身抗体驱动,而APRIL抑制对IgG的影响相对温和(最大降低30%-40%),且BAFF抑制(如Benlysta)在该疾病中无效,因此对APRIL在gMG中的作用持谨慎观望态度,希望看到中国以外的数据验证 [20][21] **关于干燥综合征 (Sjogren's) 的讨论** * 诺华的ianalumab(抗BAFF-R抗体)在干燥综合征的三期数据显示,尽管能深度清除外周和唾液腺B细胞,但疗效数据有些令人失望 [33] * 鉴于诺华的数据,公司目前对JADE201在干燥综合征中的机会不确定,更关注其他适应症如ITP、狼疮、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硬化症等 [34] **监管环境** * 蛋白尿与长期肾功能保护(eGFR)有强相关性,已被FDA接受为合理的替代标志物,公司认为该加速批准路径关闭的可能性极低 [29]
大药的诞生,才是医药的未来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1-05 15:29
核心观点 - 医药行业在经历三年回调后于2025年表现优异,主要受益于创新药供给需求双向奔赴及医疗器械内需复苏、外需强劲增长 [3] - 未来医药行业研究的主要逻辑将围绕需求和供给展开,内需有望持续改善,外需(BD交易)预计在2026年再创新高 [3][7] - 中国医药行业有望逐步诞生世界级企业,中国企业已在多个细分领域走上国际舞台,中国已成为全球TOP 20 MNC第二大项目来源地 [4][22] - 投资策略建议以供需结构为基石、产业升级为锚点,重点关注创新药、CXO、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机会 [5] 行业供需与产业升级 - 需求增长随创新周期和政策调控周期波动,2025年迎来大量海外BD落地(外需井喷),医保局政策转向支持产业,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商保创新药目录即将落地 [3] - 供给变化体现"有限供给"特点,专利保护和政府监管形成高壁垒,中国企业在创新药多个细分领域国际竞争力提升 [4] - 医药各细分行业成长及估值逻辑不同,需结合供需结构和产业升级开展细分研究 [5] 创新药领域投资机会 - 全球制药行业格局随重磅产品成长周期发生结构性变化,礼来(市值7993亿美元)、艾伯维(市值4031亿美元)等稳居前列,恒瑞医药(市值590亿美元,排名前进5名)、百济神州(市值385亿美元,排名前进9名)等中国公司排名显著提升 [12][15] - MNC的BD交易活跃,1H25 TOP MNC累计支付BD首付款及M&A金额约244亿美元,全年BD额度约58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TOP 20 MNC第二大项目来源地,交易金额占比达37.4% [16][18][22] - Co-Co(共同开发)模式成为积淀全球商业化能力的重要选择,可享受更高收益分成(如美国市场可达50%)并加速全球化能力建设,代表案例包括百利天恒&BMS、信达生物&武田等 [26][27][28] 细分治疗领域与技术展望 - 肿瘤领域:IO2.0+ADC将成为未来10-15年最广谱治疗范式,2026年将陆续读出POC数据,重点关注PD(L)1*VEGF双抗+ADC的竞争格局,市场规模PD(L)1双抗预计达2000亿美元,ADC预计2030E达660亿美元 [31][32][33] - 代谢领域:GLP-1市场持续增长,2025年预计全年超700亿美元,替尔泊肽Q3销售额突破101亿美元,下一代研发方向包括Amylin、长效、小分子、小核酸及高质量减重 [34][36][37][38] - 自免领域:B细胞清除赛道突出,MNC加速布局in vivo CAR-T,2026年TCE赛道将读出POC数据,关注细胞因子双抗(如赛诺菲lunsekimig)及PROTAC技术突破 [31][44][45][46] - 小核酸领域:正进入从1到10的产业加速期,2026年将在减重、CNS及大适应症(如MG、IgA肾病、HBV、Lpa)迎来重要数据读出 [31][47][48][49] - 心血管代谢领域:关注小核酸热点靶点如Lp(a)、PCSK9、APOC3等,中国企业部分靶点进度领先 [41][43] 内需市场与政策环境 - 中国创新药市场空间广阔,2024年销售额约1.3万亿元,创新药占比约13%,医保内创新药支出约1000-1500亿元,占比7-13%,相比欧美市场(创新药占比80-9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51][55] - 政策端大力支持创新药发展,国家层面将生物医药领域定位为新质生产力,医保局优化集采政策,第十一批集采首次进行优化,尊重临床用药选择,反内卷优化竞价规则 [56][57][59][60] - 创新药产业进入药品上市兑现期,2020-2025年IND数量持续增加,未来3-5年上市数量将进入高增长阶段,大型药企、中型药企及商业化biotech基本面持续向上,多家头部公司预计2025-2026年扭亏 [61][64][68][69] CXO及上游产业链 - 全球需求逐步回暖,生物安全法案对中国企业竞争力影响有限,外需关注业绩确定性,内需关注边际改善 [7][74] - 2024年海外投融资303亿美元(+20%),2025年国内投融资呈现改善趋势,Q3国内投融资额16亿美元(+198%),行业供给增速放缓,未来聚焦提质增效 [76][77][79][82] - 关税及地缘政治短期扰动有限,本土供应链在工程师红利、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指数66.7 vs 印度61.1)、成本优势(最低时薪2.8美元)等方面具备长期竞争优势 [74][84][85][86] - 新签订单增长趋势向好,药明康德新签+30%,药明合联在手订单+71%,临床CRO和临床前CRO订单在25Q2-Q3呈现恢复趋势 [87] 投资标的推荐 - Pharma平台型公司:恒瑞医药、翰森制药、中国生物制药、百济神州优于大市评级,相关标的包括石药集团、信达生物 [7][70] - 细分领域龙头:科伦博泰生物、康方生物、三生制药、映恩生物、泽璟制药、益方生物优于大市评级 [7][70] - 国内市场方向:海思科、信立泰、甘李药业优于大市评级 [7][70] - CXO板块:药明康德、药明合联、药明生物、泰格医药、皓元医药、昭衍新药优于大市评级 [7][87] - 医疗器械板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惠泰医疗、春立医疗、新产业优于大市评级 [7]
GSK(GSK)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29 21: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总销售额增长8%,核心营业利润增长11%,核心每股收益增长14%至55便士 [3] - 年初至今现金流表现非常积极,达到63亿英镑 [4] - 营业利润率在第三季度提升90个基点,年初至今营业利润率为33.9%,按固定汇率计算提升100个基点 [38][39] - 全年销售预期从3-5%上调至6-7%,营业利润预期上调至9-11%,每股收益预期上调至10-12% [4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专科药物业务增长16%,是多元化业务最重要的驱动力 [10][11] - 呼吸、免疫与炎症业务销售额增长15%,其中狼疮治疗药物Benlysta增长17% [11][12] - 肿瘤学业务组合增长39%,其中Jemperli连续第十个季度增长,Ojjaara销售额增长51% [12] - HIV业务组合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长12%,主要由长效注射剂和Dovato的强劲患者需求驱动 [21] - 疫苗业务销售额为27亿英镑,增长2%,主要由Shingrix、Orexi和Bexero的持续强劲需求驱动 [29] - 普通药物销售额增长4%,主要由Trelegy在所有地区增长25%驱动 [3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在欧洲,Shingrix销售额增长48%,疫苗业务整体增长35% [29][30] - 在美国,HIV业务增长17%,Shingrix的渗透率现在占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口的43% [21][30] - 国际地区(除美国外)的Shingrix销售额现在占全球Shingrix销售额的约70% [30] - 在日本,Shingrix销售额在扩大公共资助后持续增长 [2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首要任务仍然是投资促进增长,后期产品组合中有15个规模机会,每个峰值年销售额潜力超过20亿英镑,均有可能在2031年前推出 [5] - 业务发展仍然是管道扩展的关键驱动力,例如近期收购的efemisthirmin等资产 [5][6] - 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在美国投资300亿美元用于研发和先进制造 [6] - 在HIV领域,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管道,核心是最佳整合酶抑制剂,并提供多种长效选择 [24] - 在肿瘤学领域,公司正在推进关键管道资产,如GSK227 ADC和GSK981等 [1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对中期和长期前景(到2026年和2031年)仍然非常有信心 [8][45] - 在美国,公司成功应对了IRA下医疗保险重新设计的影响,影响现在预计接近4亿至5亿英镑范围的较低端 [11] - 公司对Glenrep在接下来三到四年内成为重要增长驱动因素抱有期望 [18] - 公司预计长效注射剂组合将在未来几年推动业务持续增长 [27]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本季度支付了16便士的股息,今年迄今已通过股息和回购计划向股东分配了30亿英镑 [4][41] - 公司在第三季度确认了Zantac和解费用,今年迄今的Zantac付款总额近7亿英镑,预计剩余的5亿英镑将在年底前支付 [39][40] - 公司正在其信任优先事项上取得进展,特别是Ventolin低碳版本的积极三期数据,预计将于2026年推出 [4] - 公司预计在第四季度计入约2.5亿英镑的供应链费用和生产力计划费用 [42][44]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2031年收入目标与市场预期的差距以及未来战略 - 管理层指出差距主要在肿瘤学和呼吸、免疫与炎症领域,数据读出和商业执行将缩小差距 [53][54] - 关于未来战略,管理层表示将在2026年初公布2026年展望,并在之后公布实现2031年目标的构建模块 [57][58] 问题: 关于Shingrix在2026年的推动和拉动因素以及运营支出 - 管理层指出,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平均免疫率约为9.7%,仍有增长机会,而新兴市场是中期故事 [62][66] - 关于运营支出,管理层预计研发将继续以高于销售额的速度增长,同时通过生产力和技术推动SG&A杠杆 [68][70] 问题: 关于depimokumab的批准后规划和Glenrep的上市经验 - 管理层表示将专注于未使用过生物制剂的初治患者,市场调研显示86%的肺科医生认为该药可能成为标准护理 [76][77] - 关于Glenrep,管理层指出,一旦医生有使用该产品的经验,通常会对其声誉与实际使用体验感到惊喜,公司将专注于支持医生管理前五名患者 [74][75] 问题: 关于业务发展 appetite 和 HIV 长效注射剂供应链 - 管理层表示业务发展将继续是管道的重要贡献者,专注于规模和速度,并关注2030年代的下一个创新浪潮 [82][83] - 关于HIV长效注射剂,管理层确认QUATRO三期研究因Janssen的临床 trial 供应延迟而推迟,但不影响申报和上市时间表,对2027年申报和2028年上市保持信心 [85][86] 问题: 关于每周口服HIV药物与Q4M的竞争以及美国政策 - 管理层认为每周口服药主要会蚕食其他口服药,而长效注射剂具有独特的价值主张,且Q4M方案核心是整合酶抑制剂,具有优势 [98][99] - 关于美国政策,管理层表示正在与政府建设性接触,Medicaid占美国业务的10%,有信心应对各种环境 [94][95] 问题: 关于2031年目标的产品推动和拉动以及HIV长效市场细分 - 管理层未详细说明2031年目标的具体产品推动和拉动因素,但表示对后期资产总体有信心 [102][106] - 关于HIV长效市场,管理层指出,随着注射间隔从两月到四月、四月到六月,市场将显著扩大,不同持续时间将满足不同患者和医生需求 [104][105] 问题: 关于Nucala在COPD的上市情况以及Jemperli的渗透率和峰值销售 - 管理层表示Nucala在COPD的上市反响广泛,标签覆盖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等不同表型,与Dupixent的竞争表现令人鼓舞 [112][113] - 关于Jemperli,管理层指出在子宫内膜癌中使用免疫肿瘤药物的比例已从80%升至90%,公司专注于dMMR人群,并期待在直肠癌等其他适应症的数据读出 [117][118] 问题: 关于Glenrep增长来源和普通药物中期发展 - 管理层指出优先事项是使美国标签与全球其他地区一致(即扩展到二线),美国最初将领先,但随着德国和日本等市场跟进,将逐渐平衡 [122] - 关于普通药物,管理层未改变2021年至2026年的指导,对Trelegy的IRA谈判符合预期 [121]
GSK(GSK)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10-29 20:00
业绩总结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额为£8,547百万,同比增长8%[11] - 核心营业利润为£2,985百万,同比增长11%[11] - 每股核心收益(EPS)增长至55.0便士,同比增长14%[11] - 2025年全年的营业利润预计增长9-11%[85] - 2025年全年的销售额预计增长6-7%[85] - 2025年上半年核心营业利润为£2,985百万,较2024年同期增长8%[79] - 2025年自由现金流为£30.69亿,同比增长1.1亿英镑[65] - 2025年总运营利润率为30.3%,较去年同期提升28.0个百分点[57] 用户数据 - Specialty Medicines销售增长16%,主要受RI&I、肿瘤学和HIV驱动[9] - HIV产品Cabenuva和Apretude分别增长48%和75%[41] - 呼吸系统产品销售额为£17.02亿,其中Trelegy销售额为£7.36亿,同比增长25%[53] - 疫苗销售额中,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销售额为£8.3亿,同比增长13%[48] 未来展望 - 2025年财务指导从低单位数增长上调至约10%[40] - 预计到2031年销售额将超过£40亿[17] - 公司在2025-2031年间有15个规模机会的推出计划[12] - 2025年税率预计约为17.5%[73] - 2025年核心营业利润率预计超过31%[85]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正在进行62项潜在新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其中包括多种针对癌症和HIV的候选药物[89] - 公司在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上半年将提交多项药物的监管申请,包括depemokimab用于哮喘和慢性鼻窦炎[87] - Ventolin(低碳MDI)在欧盟的哮喘适应症中获得积极的III期数据结果[98] - bepirovirsen用于慢性HBV感染的监管申请已在美国、欧盟、中国和日本获得接受[97] - Shingrix液体制剂在欧盟获得积极的CHMP意见,表明其在18岁及以上人群中的应用前景良好[98]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对2025年的指导假设没有重大产品供应中断、并且没有重大并购或诉讼成本[104] - 预计2031年的收入和核心营业利润将基于当前和开发中的药品及疫苗组合的风险调整收益[105] 负面信息 - 2025年疫苗销售预计将低位单数字下降至稳定[73] - 2025年指导中考虑了已宣布的所有剥离和产品退出,以及潜在的15%欧洲关税影响[104] 其他新策略和有价值的信息 - 公司已识别应对潜在关税的缓解选项,以应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108] - 所有展望声明均以固定汇率基础给出,使用2024年平均汇率作为基准(£1/$1.28,£1/€1.18,£1/日元193)[107] - 公司将继续监测外部环境的发展,以应对潜在的财务影响[108]
艾滋与免疫药物需求强劲 葛兰素史克(GSK.US)上调全年业绩指引
智通财经· 2025-10-29 16:40
公司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营收达到85.5亿英镑,同比增长4.9%,超出市场预期3亿英镑 [1] - 不包括某些项目的每股收益增长11%至0.55英镑,高于分析师预期的0.47英镑 [1] - 公司上调全年指引,预计不包括某些项目的每股收益增长高达12%,高于此前预测的最高8%增幅 [1] - 预计全年营收增长高达7%,同样高于此前预估 [1] 业务增长驱动力 - 特种药物产品组合是主要增长动力,包括艾滋病毒药物、癌症及狼疮等免疫学药物 [1] - 得益于欧洲需求,艾滋病毒药物Dovato和狼疮药物Benlysta帮助提振了销售额 [1] - 疫苗业务表现优于预期,而行业其他公司如赛诺菲和CSL则对美国疫苗接种率下降发出警告 [1] 公司战略与管线 - 公司面临的核心挑战是让投资者相信其研发管线到2031年能实现超过400亿英镑(530亿美元)的销售额 [1] - 为应对最畅销艾滋病毒药物专利到期,公司在本周达成两项早期阶段交易以增强产品管线 [1] - 新任首席商务官卢克·米尔斯将于1月接任首席执行官 [1] 行业与监管环境 - 与本地竞争对手阿斯利康不同,公司尚未与特朗普政府达成通过降价换取免受行业新规影响的协议 [2] - 公司表示其全年指引已考虑了现行关税以及欧洲可能实施的15%关税的影响 [2]
GSK(GSK)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7-30 19:00
业绩总结 - 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为£7,986百万,同比增长6%[9] - 核心每股收益(EPS)为46.5便士,同比增长15%[9] - 核心营业利润为£2,631百万,同比增长12%[10] - 总运营利润为£2,023百万,同比增长23%[82] - 总每股收益为35.5便士,同比增长23%[82] - H1 2025自由现金流同比增长至£1,823百万[88] 未来展望 - 2025年预计销售增长范围为3-5%[24] - 预计2025年核心营业利润增长为6-8%[24] - 预计2025年核心每股收益增长为6-8%[24] - 2031年销售额展望超过£40亿,反映管道进展和进一步批准的潜力[20] - 预计到2031年,约90%的销售来自已批准的产品或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出的产品[20] 用户数据 - Specialty Medicines的销售增长率为15%[9] - HIV产品销售额为£1,880百万,同比增长12%[63] - Specialty Medicines销售额为£3,963百万,同比增长22%[54] - Nucala销售额为£498百万,同比增长7%[58] - Benlysta销售额为£451百万,同比增长13%[58] 研发与新产品 - 预计2025年研发费用将超过销售增长[107] - 目前有66种潜在新疫苗和药物在研发中,其中16种处于III期/注册阶段[109] - GSK计划到2030年推出5种新型长效HIV药物[119] - 2025年特定药品的监管决策包括depemokimab和Blenrep等[108] 财务与现金流 - 2025年现金流生成超过£10亿[24] - 自由现金流(FCF)为£1,800百万,剔除Zantac后为£1,900百万,同比增加13百万[90] - 2025年自由现金流(FCF)为£1,800百万,包含资本支出净额为£500百万[94] - 预计2025年股息为64便士[107] 负面信息与风险 - Zantac诉讼的结算支付预计总额为£1,900百万,目前已支付£800百万[94] - 2025年核心营业利润对美元汇率的敏感度为:美元每10美分的变动影响约8%[104] - GSK的收入和现金流展望假设没有关键产品的提前失去专利保护[126] 其他策略 - GSK的2025年指导假设包括没有重大产品供应中断、并购或处置、诉讼或调查费用[124] - GSK的所有展望声明均基于固定汇率[127] - GSK的2025年指导考虑了迄今为止宣布的所有剥离和产品退出[126]
Capricor Therapeutics Appoints Michael Binks, M.D. as Chief Medical Officer
Globenewswire· 2025-05-13 21:00
公司人事任命 - 公司任命Michael Binks博士为首席医疗官 其拥有25年全球临床开发和转化研究经验 涵盖制药和生物技术领域[1] - 新任首席医疗官是经认证的风湿病学专家 曾在辉瑞和葛兰素史克担任高级领导职务 主导过包括Benlysta、Paxlovid在内的多个首创疗法及基因治疗、小分子和生物制剂项目[2] - 新任首席医疗官曾担任辉瑞罕见病临床与转化研究副总裁 领导超过十余项全球临床研究 其中包含多项杜氏肌营养不良研究 治疗专长覆盖免疫学、神经学、心脏病学等领域[2] 核心产品进展 - 公司主导产品deramiocel为同种异体心脏来源细胞疗法 通过临床前及临床研究显示其对杜氏肌营养不良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纤维化作用 目前处于晚期开发阶段[3] - deramiocel针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的潜在商业化推进中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可能获得批准[1] - 公司与日本新药株式会社达成独家商业化协议 在美国和日本市场推广deramiocel 但需获得监管批准[6] 技术平台与管线布局 - 公司利用外泌体技术开发治疗平台 通过专有StealthX™平台进行临床前研究 专注于疫苗学、寡核苷酸靶向递送、蛋白质及小分子治疗领域[3] - 公司正在探索管线扩展机会 重点围绕罕见病治疗领域开发展 transformative细胞和外泌体疗法[2][3] 行业背景与专业领域 - 新任首席医疗官在杜氏肌营养不良领域拥有超过十年领导经验 曾主导多项基因治疗和生物制剂项目[2] - 公司专注于罕见病治疗领域 开发变革性细胞和外泌体疗法 重新定义治疗格局[3]
GSK Q1 Earnings Beat, Sales Lag, Stock Gains on Tariff Reassurance
ZACKS· 2025-05-01 00: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核心每股收益(ADS)为1.13美元 超出Zacks共识预期1.08美元 同比增长4%(报告基准)或5%(恒定汇率CER) 主要受益于产品组合优化 特许权收入增加及净财务成本降低 [1] - 季度营收达94.6亿美元(75.2亿英镑) 同比增长2%(报告基准)或4%(CER) 但低于Zacks预期的95.4亿美元 增长主要来自HIV和肿瘤产品 部分被疫苗销售下滑抵消 [2] - 核心营业利润和核心每股收益预计全年增长6-8% 重申2025年营收增长3-5%的指引 [13][14] 业务板块分析 专科药物(Specialty Medicines) - 销售额同比增长17% 贡献主要增长动力 [3] - HIV产品线增长7% 其中双药方案Dovato(增19%)和Juluca(增1%)及长效药物Apretude(增63%)/Cabenuva(增38%)合计贡献超60%的HIV收入 [4][5] - 肿瘤药物增长53% Jemperli销售额环比增长16.8%至1.74亿英镑 Ojjaara首季销售额1.12亿英镑 [6][7] - 呼吸药物Nucala增长21% 免疫炎症药物Benlysta增长39% [5][6] 普通药物(General Medicines) - 销售额整体持平 [3] - 哮喘吸入剂Trelegy Ellipta(增15%)/Ventolin(增12%)/Anoro Ellipta(增9%)表现强劲 - Advair/Seretide(降21%)和Flixotide/Flovent(降27%)显著下滑 [9] 疫苗(Vaccines) - 销售额同比下降6% [3] - RSV疫苗Arexvy暴跌57% 因美国CDC对60-74岁人群使用限制 - 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降7% 脑膜炎疫苗Bexsero(增20%)/Menveo(增13%)表现突出 - 流感疫苗Fluarix骤降92% 未记录任何新冠加强针销售收入 [10][11] 运营与研发投入 - 核心销售及管理费用增长8%至20.6亿英镑 主要用于新产品上市及全球市场拓展 [12] - 核心研发支出增长2%至13.8亿英镑 持续投入管线推进 [12] 战略与管线进展 - 聚焦HIV 免疫/呼吸及肿瘤领域 临床管线含70个资产 其中18个处于后期开发或监管审查阶段 [19] - 2025年计划上市5款新产品 已获批Blujepa和Penmenvy 另有三项监管决定待批(Blenrep depemokimab Nucala COPD适应症) [20] - 维持2031年超400亿英镑的长期营收目标 [16] 市场反应 - 季报公布后盘前股价上涨近3% 年内累计涨幅达15% 跑赢行业4%的跌幅 [16][17] - 市场乐观情绪源于公司维持财务指引 并表态能应对潜在药品关税影响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