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ECSTACK专属云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布局、各方协同,这场论坛力促大模型“落地生花”
国际金融报· 2025-07-27 23:33
上海市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 上海市正深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布局 构建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服务平台 2025年底智算供给能力将超10万P [1] - 上海市形成"4个基础模型+N个垂域模型"发展路线 以及"一东一西、一软一硬"差异化发展布局 [1] - 下一步将通过构建高质量语料供给体系 加大重点垂直领域应用 创新应用生态构建等举措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1] 中国电子人工智能布局 - 中国电子建立了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 构建以飞腾、麒麟、达梦、中国电子云、中国长城为代表的全栈信创底座 [1] - 积极落实"数据要素×"行动 在数据资源利用与价值激活上进行诸多探索 [1] - 中国电子云自主研发CECSTACK专属云平台 为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提供高效算力支撑 打造全链路AI解决方案 [2] 人工智能技术挑战与突破 -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芯片、算力、数据、生态等领域面临挑战 [2] - 需聚焦研制低成本个人用推理机与提高国产智算系统可用性 如KTransformers系统通过以存换算方式降低AI使用门槛 [2] - 国产智算操作系统需构建类CUDA系统 同时做好并行系统、编程框架等10个关键软件 充分释放国产硬件算力 [2] 数据要素发展现状 - 高质量数据集具备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密度、高价值应用的"三高"特征 [3] - 高质量数据集建设面临目标定位模糊、实施路径碎片化、技术底座薄弱三大难题 [3] - 新一代数据标注和合成数据为突破"数据墙"提供解决思路 [3] 中国电子云产品与服务 - 发布中国电子云·新星全链路AI解决方案 打造"3+3+N"产品服务体系 [3] - 提供多模态数据治理平台、模型开发平台、应用开发平台3大核心产品 [3] - 构建AI战略咨询、交付、课程3大服务体系 提供多个行业通用应用 [3] 行业合作与倡议 - 中国电子云与中国长城、沐曦股份签署三方战略合作 [4] - 与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等多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4] - 联合多家机构发起《加速中国自主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及产业落地倡议》 从技术研判、算力生态、数据集建设等五个方面推进 [6]
面向国家关键行业,中国电子云发布全链路AI解决方案
观察者网· 2025-07-26 23:09
论坛背景与核心观点 - 论坛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指导、中国电子云主办,汇聚政产学研用代表探讨AI赋能千行百业路径[1] - 中国电子云发布全链路AI解决方案"新星",构建"3+3+N"产品服务体系,覆盖数据治理、模型开发、应用开发三大核心平台[10] - 论坛发起《加速中国自主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倡议》,聚焦技术研判、国产算力生态、数据集建设等五大方向[31] 政企战略布局 - 中国电子建立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以飞腾、麒麟、达梦等构建全栈信创底座,自主研发CECSTACK专属云平台支撑AI算力需求[3] - 上海市规划2025年智算能力超10万P,形成"4+N"模型发展路线及"一东一西、一软一硬"产业布局[5] - 中铝集团推出有色金属行业首个AI大模型"坤安",成立数字化转型指挥部推进全产业链赋能[16] 技术创新突破 - 郑纬民提出需聚焦低成本个人推理机(如KTransformers系统)和提升国产智算系统可用性,建议企业通过数据+微调模型快速见效[7] - 中国电子云与五家国家实验室、十家央企合作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其"三高"特征(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密度、高价值应用)获政策驱动[8] - 广州国家实验室建设25万人规模多模态数据库,解决可穿戴设备心率误差28.7bpm等数据质量问题[20] 行业应用案例 - 航空领域:东航构建安全/营销/服务等六大领域数据集,南航投产74个AI场景如智慧出行管家[18][23] - 金融领域:新华财经智能一体机覆盖银行对公业务全流程,搭载国产服务器及算力芯片[25] - 工业领域:中国五环部署DeepSeek大模型打造"五环智脑",北电云服务钢铁集团工业大模型训练[27][29] 生态合作进展 - 中国电子云与中国长城、沐曦股份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并与信通院、张江数学研究院等达成8项协议[12] - 国家航天局联合中国电子云打造遥感可信数据空间,建立统一治理体系赋能智慧城市/农业估产[14] - 北方算网与中国电子云共建北京算力服务平台,实现跨地域算力资源统一调配[29]
院士郑纬民:中国不仅要构建类CUDA系统,同时也要做好10个关键软件
观察者网· 2025-07-26 22:48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 - 上海市正深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布局 构建全市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服务平台 2025年底智算供给能力将超10万P [1] - 上海市形成"4个基础模型+N个垂域模型"发展路线 打造"一东一西 一软一硬"差异化布局 [1] - 上海将通过构建高质量语料供给体系 加大重点垂直领域应用 创新应用生态构建等措施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1] 人工智能技术挑战与突破 -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芯片 算力 数据 生态等领域面临挑战 需聚焦低成本个人用推理机研制和国产智算系统可用性提升 [3] - KTransformers系统通过以存换算方式降低AI使用门槛 国产智算系统需构建类CUDA系统并完善10个关键软件 [3] - 企业应用AI需找准核心问题 用好高质量数据 微调基础大模型 [3] 数据要素发展现状 - 高质量数据集具备高技术含量 高知识密度 高价值应用的"三高"特征 是AI发展核心驱动力 [5] - 高质量数据集建设面临目标定位模糊 实施路径碎片化 技术底座薄弱三大难题 [5] - 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推动"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政策协同 新一代数据标注和合成数据为突破"数据墙"提供新思路 [5] 企业人工智能布局 - 中国电子建立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 构建以飞腾 麒麟 达梦 中国电子云 中国长城为代表的全栈信创底座 [7] - 中国电子云自主研发CECSTACK专属云平台 提供通算 智算 超算一体化服务 打造全链路AI解决方案 [7] - 中国电子云将在政务 医疗 金融等关键行业打造行业大模型 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落地 [7]
深桑达A(000032):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点评:聚焦自研产品,云数业务有望加速
东吴证券· 2025-04-28 16:5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营收673.89亿元,同比+19.73%,归母净利润3.30亿元,同比+0.03%;2025年Q1营收125.45亿元,同比-18.41%,归母净利润亏损0.34亿元,由盈转亏,符合市场预期 [1] - 考虑公司持续加大AI投入,将2025 - 2026年EPS预测由0.70/0.86元下调至0.39/0.51元,预测2027年EPS为0.67元,看好公司背靠中国电子,在数据基础设施和数据要素创新中的先发优势,高科技产业工程领军地位稳固,维持“买入”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务情况 - 2024年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收入629.69亿元,同比增长21.66%,毛利率9.1%(同比-1.01pct),因公司在半导体等优势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在多行业落地订单并拓展海外市场 [8] - 2024年数字与信息服务收入20.59亿元,同比下滑7.02%,毛利率34.64%(同比+3pct),因公司收缩低毛利业务,聚焦自研产品及服务,推进产品型及科技型公司转型,盈利质量改善 [8] 云业务布局 - 中国电子云涉密服务器虚拟化系统获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首批认证,可服务对信息安全要求高的客户;结合客户需求新增建设一批运营型云项目;旗下CECSTACK专属云平台支撑多个智算中心项目运营 [8] - 已快速上线671B全量DeepSeek - R1/V3模型等,推出DeepSeek大模型一体机,为用户提供安全私有化部署方案;在多地公安系统、医院等落地垂直大模型应用产品,政务大模型多地应用,预计随DeepSeek推动AI应用,公司有望受益 [8]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 已获得17个省市的公共数据授权,孵化并自营“宝系列”基础数据产品,服务超20个企业用户;2024年中标及签约数据创新相关项目80余个 [8] 财务预测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67,389|68,048|72,040|76,432| |同比(%)|19.73|0.98|5.87|6.1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30|446|585|760| |同比(%)|0.03|35.25|31.24|29.89| |EPS - 最新摊薄(元/股)|0.29|0.39|0.51|0.67| |P/E(现价&最新摊薄)|76.51|56.57|43.10|33.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