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313

搜索文档
康诺亚-B(2162.HK):持续深耕潜力管线 司普奇拜单抗商业化快速放量
格隆汇· 2025-08-30 02:5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报营业收入4.99亿元,同比增长812%,其中药品销售收入1.7亿元,对外合作收入3.3亿元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79亿元 [1] - 上调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6.24亿元(原预测-7.37亿元),下调2026年预测至-4.34亿元(原预测-3.04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0.64亿元 [2] 核心产品商业化进展 - 司普奇拜单抗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约1.7亿元,公司预测峰值销售收入将突破50亿元 [1] - 该产品为国内首个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全球首个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抗体药物 [1] - 截至2025年8月,商业化团队规模超360人,覆盖30省、240+城市、1400+医院,其中持续产出医院1100+家,可院内用药医院超300家 [1] 研发管线进展 - CM512(长效TSLP×IL-13双阻断剂)正推进中重度AD、CRSwNP、哮喘、COPD、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等多项临床II期试验 [2] - CMG901(CLDN18.2 ADC)正在进行晚期或转移性胃癌/胃食管交界处腺癌临床III期试验,预计2026年10月完成 [2] - CM313(抗CD38人源化高效单抗)持续开展ITP、IgAN等自免疾病临床II期研究 [2] 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聚焦2型炎症相关疾病领域,打造专业自免领域销售团队,推动渠道与市场准入以提升药品可及性 [1] - 后续管线布局覆盖患者人群庞大,且研发进度领先 [2]
康诺亚-B(02162):2025年半年报点评:持续深耕潜力管线,司普奇拜单抗商业化快速放量
光大证券· 2025-08-29 15:1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核心观点 - 司普奇拜单抗商业化快速放量 25H1实现销售收入约1.7亿元 公司预测峰值销售收入将突破50亿元 [2] - 营业收入大幅增长 2025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99亿元 同比增长812% 其中药品销售收入1.7亿元 对外合作收入3.3亿元 [1] - 研发管线布局广阔 包括全球首款长效TSLP×IL-13双阻断剂CM512 全球领先CLDN18.2 ADC药物CMG901 以及抗CD38人源化高效单抗CM313 [9] 财务表现 - 2025H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79亿元 [1] - 上调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6.24亿元(原预测-7.37亿元) 下调2026年预测至-4.34亿元(原预测-3.04亿元) 新增2027年预测-0.64亿元 [4] - 预计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2025E-2027E分别为6.8亿元/12.3亿元/20.3亿元 对应增长率353%/81%/30% [5] 商业化进展 - 商业化团队规模超过360人 覆盖30省240+城市 进入1400+医院 其中持续产出医院1100+家 可院内用药医院超300家 [2] - 司普奇拜单抗为国内首个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全球首个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抗体药物 [2] 市场数据 - 总股本2.99亿股 总市值198.66亿港元 [6] - 一年股价波动区间27.05-77.75港元 近3月换手率162.4% [6] - 近期股价表现优异 近1月绝对收益7% 近3月绝对收益51% 近1年绝对收益100% [8]
IL-4Rα靶点的“中国答案”:重塑治疗格局,引领鼻科治疗进入生物制剂新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15:50
疾病现状与治疗困境 -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中50%经规范治疗后仍疗效不佳或复发[1] - 嗜酸粒细胞型患者3年随访复发率高达99%[2] -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SAR)患者联合使用强效鼻用激素与抗组胺药仍难以控制症状[1] - 传统鼻喷激素导致鼻出血发生率20% 抗组胺药引发嗜睡等副作用[4] - 脱敏治疗疗程长达3年且存在哮喘诱发风险[4] 创新药物突破 - 司普奇拜单抗2024年12月获批CRSwNP适应症 2025年1月新增SAR适应症[2] - 全球首个获批治疗SAR的IL-4Rα生物制剂[2] - 治疗CRSwNP的III期数据显示:第2周72%患者鼻息肉缩小 24%实现鼻腔通气[3] - 治疗SAR的III期数据显示:用药4天52%实现鼻腔通气 4周84%鼻部症状缓解[4] - 填补CRSwNP和SAR生物制剂治疗空白 打破国外垄断[6] 临床优势与机制 - 通过阻断IL-4/IL-13信号通路抑制Th2细胞分化[3] - 被《中国慢性鼻窦炎指南(2024)》列为推荐用药[3] - 对使用同类产品无效患者转用后1个月内显效[5] - 两周疗效超过同类产品52周表现[5] 市场前景与竞争 - 全球IL-4Rα药物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22亿美元增至2030年287亿美元(CAGR15.2%)[4] - 度普利尤单抗当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5] - 公司产品通过临床数据积累和适应症拓展获得竞争主动权[5] 研发管线布局 - 已构建CRSwNP SAR 特应性皮炎三适应症矩阵[2] - 推进青少年特应性皮炎 结节性痒疹等临床试验[8] - 开发第二代双抗CM512 计划2024年启动CRSwNP II期[10] - 布局CDH17ADC药物CM518D1治疗晚期实体瘤[10] - 拓展CD38单抗CM313至红斑狼疮等自免疾病(应答率95%)[10] - 开发BCMA x CD3双抗CM336治疗淀粉样变性[10] 战略方向 - 构建"抗体+小分子+ADC+小核酸"立体化研发矩阵[9] - 聚焦本土未满足需求同时布局全球化合作[11][12] - 通过疗效与性价比树立中国创新药标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