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ndustrial Robot
icon
搜索文档
中美机械工程师人才储备相差7.78倍 中国机器人已赢在起跑线上!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1 09:57
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的挑战 - 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机器人工程师人才储备不足和机器人落地应用滞后的致命问题,这威胁到美国在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1] - 美国每年毕业的机械工程师不足4.5万名,而中国机械工程师总数超35万,数量差距达7.78倍 [2] - 美国教育成本攀升和STEM学位门槛提高削弱了学生选择工程专业的意愿,社会对制造业的认知仍停留在传统刻板印象 [2] 中国在工程人才培养和自动化领域的优势 - 中国采取系统性策略培养工程人才,教育投资覆盖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政府主导的学徒制项目,形成多层次人才输送体系 [4] - 中国将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拥有从研发到落地的全链条优势 [4] - 2023年中国机器人密度达每万名员工470台,超过德国和日本,体现技术与人才结合的实际成效 [14] 工业自动化落地难题 - 美国中小企业面临成本高、门槛高、过于复杂三大难题,难以通过低成本获取机器人自动化服务 [5] - 开源技术项目如ROS-Industrial因缺乏配套教育、培训及支持体系,实际效果受限 [7] - 自动化技术的价值在于通过工具赋能提升生产效率,人机协同可提高生产效率并增加工程技术含量 [9]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系统性结构问题 - 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劳动力成本高昂、基础设施陈旧(如电网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三分之一桥梁需翻新)等阻碍 [15] - 美国制造业长期空心化导致熟练技术工人数量严重不足,机器人领域工程师尤为欠缺 [15] - 仅靠调整贸易政策未带来实质性复苏,劳动力与技术的双重制约导致产能波动和供应链脆弱性 [10] 行业企业动态 - 文章列举了工业机器人、服务与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企业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名单 [19][20][21][22][23]
摩根士丹利:中国 工业机器人运营追踪 - 持续稳健增长
摩根· 2025-06-23 10:09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观点为"中性"(In-Line) [4] 核心观点 - 5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6% 高于4月的34%增速 主要受汽车、3C和出口需求驱动 [7] - 四大国际品牌(ABB、发那科、库卡、雅马哈)5月在华机器人出货量同比增长3% 较前4个月2%增速略有提升 [7] - 发那科库存已恢复正常水平 持续向理想汽车和小米项目供货 [7] - 预计行业竞争持续激烈 本土品牌(如埃斯顿、汇川技术)市场份额将保持增长 [7] 数据表现 - 外资品牌在华销售同比变化区间为-80%至80% 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同比变化区间为-60%至60% [2] - 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初至今产量同比变化区间为-30%至40% [2] 研究覆盖公司 - 覆盖29家中国工业公司 包括12家"增持"(Overweight)评级 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H股、潍柴动力等 [55][57] - 7家"减持"(Underweight)评级 包括埃斯顿自动化、江苏国茂减速机等 [55][57] - 10家"中性"(Equal-weight)评级 包括中国中车A股、DR激光等 [55][57]
未知机构:【机构龙虎榜解读】可控核聚变+机器人+算力,已承接核聚变真空室构件的研制工作,并于2024年交付,打造的专用硬件算力平台已部署传统算法及AI专用算法-20250527
未知机构· 2025-05-27 09:5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核电、IP经济、智能物流、医药、可控核聚变、PEEK材料、创新药、汽车整车、中药、维生素等 - **公司**:信邦智能、星宸科技、凯美特气、鸿博股份、中洲特材、海森药业、合锻智能、中邮科技、新金路、宏工科技、要利华电、哈焊华通、海南海的、金龙羽、瑞奇智造、菜绅通灵、永安药业、中超控股、综艺股份、一心堂、国风新材、新天地、阳谷中泰、恒鑫生活、润阳科技、河化股份、海辰药业、国科天成、西陇科学、湖南发展、天汽模、宏创控股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表现**:市场全天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宁德时代跌超4%,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01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456亿,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700只个股上涨;核电股、IP经济概念股、智能物流概念股表现活跃,医药股集体调整 [1] - **机构动向**:今日机构参与度较上周五有所提升,净买卖额超1000万元个股共19只,净买入12只,净卖出7只,其中净买入信邦智能8757万、星宸科技5983万、凯美特气4961万,净卖出鸿博股份4787万、中洲特材3270万、海森药业1732万 [2] - **焦点公司情况** - **合锻智能**:具备可控核聚变、机器人、算力概念,参与聚变堆核心部件制造预研,承接核聚变真空室构件研制并于2024年交付;压力机自动生产线配套工业机器人,子公司生产工业机械手;机器视觉技术行业领先;打造专用硬件算力平台并部署算法;在航空航天、军工领域有相关产品,参股公司为中航光电等供货 [3][4] - **中邮科技**:专注智能物流与无人车投递,提供智能物流系统及服务,产品覆盖多领域,客户包括邮政集团等;研发智能无人投递车并多地试点投放,拓展跨境电商市场;在智能专用车方面有成果,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 [4][5][6] - **当日机构交易一览**:展示了多只股票的涨跌幅、机构净买入金额、机构净买额/成交额等信息,如信邦智能涨16.16%,机构净买入8757万;星宸科技涨20.00%,机构净买入5983万等 [7] - **昨日上榜股表现**:上周五机构净买入的11股今日涨跌互现,无个股涨停,如一心堂昨日涨10.01%,今日跌0.84%;宏工科技昨日涨5.95%,今日涨2.51%等 [8][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核聚变反应堆用X 750材质φ2000mm,单面2.5T环件已完成样品试制,该产品对各项指标要求极高 [7] - 公司扩建年产4万吨牛磷酸食品添加剂项目处于施工建设收尾阶段,即将进入验收阶段 [7] - 控股孙公司中超航宇精铸科技有限公司收到NSF国际战略注册颁发的《认证证书》 [7] - 公司与吉莱微及其股东签署《投资合作意向协议书》,交易完成后吉莱微将成控股子公司,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7]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亮点
机器人圈· 2025-05-08 18:00
工业机器人整机企业 - 7家整机企业呈现两极分化,头部企业规模效应明显,多数企业深陷亏损[1] - 2家双降(埃斯顿、埃夫特),4家单降(汇川技术、新松、越疆、新时达),1家双增(爱仕达)[2] - 汇川技术以370.41亿元营收居首但净利润下滑9.62%,主要因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提升拉低毛利率[3] - 埃斯顿净利润暴跌700.14%至-8.1亿元,埃夫特净利润下滑231.22%至-1.57亿元,均受光伏行业需求下滑影响[3] - 新松机器人营收增长4.33%至41.38亿元但由盈转亏,半导体装备业务增长99.41%成为亮点[4] 工业机器人零部件企业 - 21家零部件企业中18家盈利,3家亏损[5] - 9家双增(三花智控、兆威机电等),5家双降(鼎智科技、克来机电等),7家单降[6] - 三花智控以279.47亿元营收和30.99亿元净利润领跑,禾川科技净利润暴跌408.27%至-1.65亿元[7] - 昊志机电净利润增速达142.74%,奥比中光营收增长56.80%表现突出[5]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 - 25家集成企业中21家盈利,4家亏损[8] - 14家双降(瑞松科技、瀚川智能等),9家双增(软控股份、工业富联等)[10] - 工业富联以6091.35亿元营收和232.16亿元净利润占据行业80%以上份额[10] - 瀚川智能净利润暴跌1204.76%至-11.03亿元,利元亨净利润下滑455.34%至-10.44亿元[11] - 软控股份净利润增长51.94%,迈赫股份净利润增长204.72%表现亮眼[9] 服务机器人及AI企业 - 17家企业中8家双增(黑芝麻智能、科大讯飞等),11家盈利[13] - 黑芝麻智能营收增长51.80%,净利润增长66.10%;九号公司净利润增长81.29%[13] - 海康威视以924.96亿元营收居首但净利润下滑15.10%[13] - 云天励飞营收增长81.30%但亏损扩大,格灵深瞳净利润暴跌134.24%[15] - 优必选亏损收窄8.3%至11.6亿元,市值蒸发近1000亿港元[16] 特种机器人企业 - 5家企业中3家双降(亿嘉和、晶品特装等),仅1家双增(景业智能)[17] - 亿嘉和净利润暴跌2069.04%至-2.18亿元,主要因研发投入增加和资产减值[19] - 中信重工以80.34亿元营收和3.75亿元净利润成为行业龙头[19] - 行业整体规模较小,市场表现不佳[17] 行业整体趋势 - 2024年工业机器人行业呈现"国产替代加速、应用领域分化、市场竞争加剧"特征[12] - 政策推动下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加速,汽车、3C电子仍是主要需求领域[12] - 龙头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稳健增长,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12] - AI芯片国产化替代趋势明显,黑芝麻智能、寒武纪等企业营收增速超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