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M Coin

搜索文档
传统金融机构对数字资产浪潮的拥抱
民生证券· 2025-07-24 13: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非银金融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1][8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持续看好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市场后续发展和生态完善,香港政府政策发力且后续或有更多中资券商参与,推动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发行与管理,为券商打开资产负债表扩张新通道,实现业务协同增长;维持非银金融行业“强于大市”评级,关注市场成交及指数反弹持续性、政策导向和券商行业估值情况,重点推荐广发证券、东方财富、中信证券、华泰证券、香港交易所等 [84] 产业链、应用场景及盈利模式 稳定币运行机制 - 稳定币作为链上交易加密货币的流通媒介诞生,简化加密资产交易路径,解决法币交易比特币效率低、成本高、跨国汇款不便等问题 [4] 当前稳定币交易额已超过Visa - 截至2025年5月初,稳定币市场总规模约2472亿美元,平均滚动调整交易额达2.29万亿美元,分别约为Visa和Paypal日均交易额的1.7倍和16.07倍;截至2024年末,稳定币年化交易额达15.6万亿美元,约为Visa和Mastercard的119%和200%;稳定币月交易笔数达1.1亿笔,约占Visa和Mastercard处理笔数的0.41%和0.72%,每笔交易价值远高于二者 [7] 法币支持的稳定币当前较为流行 - 稳定币类型根据维持价值方式和底层资产分类,常见有法币抵押型(如USDT、USDC)、加密抵押型(如DAI)、算法稳定型(如UST)、商品抵押型(如PAXG),各有优缺点 [10][11] USDT和USDC两类稳定币呈双寡头格局 - USDT和USDC市值占比最高,截至2025年5月初,USDT市值占比64%,USDC市值占比25%;截至2025Q1,USDT大部分储备资产为高流动性美债,规模985.2亿美元,占比66.0%;发行公司核心盈利点为储备金利息收入,成本侧需支付托管机构储备基金托管费等 [13][16] 香港地区稳定币交易较为活跃 - 截至2025年5月初,亚洲稳定币交易量占比21%,较北美和欧洲仍有较大空间;2024年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日本和英国是前五大稳定币交易国/地区 [19] 《稳定币条例草案》有望推动香港市场稳定币合规发展 - 2025年5月21日,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成为全球首个为法币挂钩稳定币建立全面监管框架的司法管辖区;美国《GENIUS法案》2025年7月19日获总统签署正式生效,两地法案在立法目的、稳定币要求、监管主体等方面存在差异 [23][24] 香港监管框架下的虚拟资产牌照 - 香港形成以SFC和HKMA为核心的双轨并行虚拟资产监管格局,SFC负责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牌照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等,HKMA负责与银行体系相关的虚拟资产活动及稳定币发行人牌照 [28] 香港稳定币产业链参与者有望扩容 - 香港市场稳定币参与者后续有望扩容,产业链包括发行端、交易端和应用端,与美国稳定币产业链各层参与者存在差异 [29][30] 发行端 - 最先受益,储备利息收入为核心利源,发行人负责稳定币铸造、赎回与制度设计,盈利点包括储备金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等,成本包括托管费等 [32][35] 交易端 - 盈利模式多元化,交易手续费为主要利源,以Coinbase为例,收入来源包括交易收入和订阅与服务收入;2024年Coin零售客户贡献交易收入占比超90%,机构客户总交易额约为零售客户5倍,机构客户交易费率0.04%,零售交易费率1.65% [39][45] Robinhood - 从互联网券商转变为加密经纪商和交易所,额外提供投顾和私行服务及传统股票与期权以及比特币现货ETF产品,2024年收入核心驱动为加密货币交易收入,2025Q1加密货币交易收入贡献总收入比重达27.2%,加密货币佣金率远高于股票佣金率 [49][50][56] 稳定币应用端 - 可用于跨境支付与结算、价值储藏、DeFi等,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中优势明显,可降低交易成本和准入门槛;2025年6月27日,广发证券香港子公司推出代币化证券“GF Token” [57][59] 机构有望加速入场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中资券商加速布局虚拟货币服务 - 2025年6月24日,国泰君安国际申请获批VASP牌照,在原有1类牌照基础上升级增加虚拟资产交易范围,原有经纪业务客户可用原账户进行加密资产买卖 [61] 后续或有更多中资券商申请VASP牌照 - 持牌券商可通过与持牌交易所合作或利用自身平台为投资者提供加密货币买卖通道和充提服务,截至2025年7月22日,多家机构升级相关牌照,预计后续更多券商国际子公司升级,具备优质客户源的券商国际子公司更具优势 [64] 当前香港市场持牌VATP共有11家 - 截至2025年7月22日,11家交易所获香港证监会正式发牌的VATP,合规的VATP需持有相关牌照,VATP牌照是监管焦点,持牌加密货币交易所是零售投资者参与虚拟资产投资的基建 [66] 当前递交VATP牌照申请者共9家 - 截至2025年7月22日,9家公司递交VATP牌照申请,后续有望有更多合规持牌VATP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69] VATP中OSL和HashKey业务相对成熟 - OSL集团是亚洲唯一上市的持牌合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数字资产平台包括市场业务和技术基础设施业务,2024年数字资产市场业务收入2.83亿港元,同比+73%,总交易量突破1000亿港元,同比+16%,截至2024年末占香港数字资产现货ETF市场约64%的在管资产 [72] 海外金融机构加速布局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 摩根大通聚焦发行存款代币服务,试点启动JPM Coin和JPMD两种代币;贝莱德发行代币化基金BUIDL;纽约梅隆银行定位托管银行,三者在主要动作、战略目标、区块链、客户范围和主要应用等方面存在差异 [76][77][79] 投资建议 - 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关注市场成交及指数反弹持续性、政策导向和券商行业估值情况,重点推荐广发证券、东方财富、中信证券、华泰证券、香港交易所等 [84]
稳定币系列报告之二:宏观视角下稳定币的四种内涵
华创证券· 2025-07-20 18: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稳定币通过技术革新提升全球支付效率,背后是美元霸权数字化延续与主权金融体系的博弈 未来监管框架成熟与多极稳定币生态发展,决定其能否成包容性全球金融基础设施核心 对新兴市场,稳定币既是抵御通胀工具,也可能削弱货币主权 这场支付革命在效率与风险、创新与监管张力中重塑世界金融秩序 [2][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稳定币 1.0:颠覆传统支付模式的效率革命 - 稳定币技术革新基于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支付,技术实现可拆解为储备资产、发行机制、流通网络 其在线下支付应用是支付效率革命,可降低跨境支付成本、压缩到账时间 已在多个普惠金融场景落地,未来技术红利有望向新兴市场释放 [6][11] - 稳定币技术革新包括基于“多签钱包、实施审计”的储备资产技术托管、基于智能合约的发行与赎回智能控制、流通网络的量子加密 [12][13][14] - 传统跨境支付依赖SWIFT系统,稳定币基于区块链实现点对点交易,有明显效率和成本优势 [17][19] - 稳定币在高通胀经济体可作为对冲工具、有替代性黄金储备功能,还能搭建跨境劳务结算网络 发达国家传统金融机构也在探索清算重构 [27][28] 稳定币 2.0:美元数字化延伸,重塑全球货币格局 - 现有稳定币市场规模由美元主导,发行规模上升会促进美债需求、强化美元主导地位 但稳定币对美元霸权强化有两面性,可能带来新挑战和风险 [6][30][33] 稳定币 3.0:全球金融稳定和安全的新变量 - 稳定币“稳定性”建立在信任机制上,更多基于“私营平台”信用,主权国家面临货币政策“脱域”风险 其使用有流动性和信用风险,普及还面临跨境监管失效与非法金融活动隐患 [6][37][42] 稳定币 4.0:未来合规化与生态化的融合 - 未来稳定币发展有四种趋势:各国监管框架完善推动合规化;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重塑支付与资产流转逻辑,打造应用生态;多极化稳定币体系兴起 [6][45] - 2024年起全球一些经济体加快稳定币监管立法,合规性成发行与运营核心要素 [45] - 传统金融机构加速布局稳定币业务,如多家银行联合研发共享稳定币 [47] - 稳定币在合规场景增长强劲,RWA成其生态重要组成部分,规模不断扩大 预计到2030年RWA市场规模有望达16万亿美元 [48][49] - 非美元稳定币逐步崛起,人民币稳定币也有探索空间 [52]
JPMorgan Earnings: Consumers Are ‘Fine,' Dimon Backs JPM Coin
PYMNTS.com· 2025-07-16 00:53
财报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0%但仍超预期 达449亿美元 [4] - 消费者与社区银行贷款增长1%至5761亿美元 借记卡和信用卡销售额增长7%至4872亿美元 [5] - 活跃移动客户数增长8%至5990万 信用卡业务净坏账率预计维持3.6% [5] - 关税影响迄今可忽略不计 股价周二早盘微跌0.4% [1][5] 管理层观点 - 消费者和商业客户财务状况良好 信贷指标强劲 [2] - 低收入群体信贷压力略高但符合预期 整体违约率可控 [4] - 中间市场企业的贷款和支付服务具有长期增长潜力 [10] 数字资产战略 - 将同时发展JPM Coin和稳定币业务 存款代币与稳定币功能相似 [9] - 承认金融科技公司在支付系统和奖励计划方面的创新 需保持参与学习 [9] - 开放银行是增长关键路径 数据共享需设置时限并禁止转售 [3][10] 监管与市场结构 - 呼吁简化SLR/CCAR等监管框架 提高流动性和贷款安全性 [7] - 指出美国上市公司数量25年间从8000家减至4000家 需明确公私市场定位 [7] - 数据接口收费合理反映系统维护成本 但需明确第三方责任划分 [1][10]
摩根士丹利:稳定币是否对银行存款构成风险?
摩根· 2025-07-15 09: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对北美大型银行的行业观点为In-Line(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表现一致)[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稳定币目前因缺乏收益和支付工具接受度有限,并非银行存款替代品,但随着市场参与者增加可能改变,银行应利用实时跨境支付服务能力,考虑发行代币化存款[2][11] - 稳定币受《Genius法案》严格监管,不能支付利息,持有者为无担保债权人;货币市场基金可支付利息,投资者有类似股权所有权[3][13] - 稳定币已持有大量短期国债,持续增长将增加短期国债需求,为美国财政部债务发行提供灵活性[4][15] - 机构用例如更快结算、抵押品流动性和全球美元获取等,可能推动稳定币新一轮采用[5] - 美国监管框架支持私人发行稳定币增长,美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可能性降低[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Summary Data: Fed H.8 - 展示商业银行贷款和存款增长数据,包括同比、环比增长情况及贷款与存款比率等[22] Macro Indicators Dashboard - 呈现每日宏观指标,如股票市场指数、利率、汇率、大宗商品价格等的表现及变化[23] - 展示每周和每月宏观指标,涵盖就业、消费、收入、房地产等方面数据[25] - 提供季度宏观指标,包含国际收支、企业利润、政府财政、通货膨胀等数据[27] Capital Markets - Advisory & Underwriting - 给出全球投资银行咨询和承销业务的交易量和收入数据,包括并购、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等业务[28][272] - 展示全球股权承销业务的排名和相关数据,涉及不同银行的交易价值、收入、市场份额等[274] - 呈现全球首次公开募股(IPO)承销业务的排名和相关数据[278] - 给出全球债务承销业务的排名和相关数据,包括不同类型债务的承销情况[282] - 展示全球高收益债务承销业务的排名和相关数据[287] - 呈现全球投资级债务承销业务的排名和相关数据[290] - 给出全球并购业务(完成和宣布)的排名和相关数据[295][300] Weekly Loan & Deposit Tracker - 展示商业银行每周贷款和存款的增长情况,包括不同类型贷款和存款的同比、环比增长及贷款与存款比率[30][31] Loan Growth Indicators - 涉及GDP和个人消费支出等与贷款增长相关的指标[126] C&I Loan Indicators - 包含工业生产、产能利用率、领先指标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和工厂订单等与商业和工业贷款相关的指标[129][133][136] Consumer Loan Indicators - 涵盖消费者信心指数、失业救济申请、非农就业人数、失业率、住房价格指数、房屋销售、个人储蓄率和美国消费者信贷等与消费者贷款相关的指标[148][153][155] Real Estate Loan Indicators - 涉及房价指数、抵押贷款购买/再融资指数、抵押贷款市场份额和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服务商利差等与房地产贷款相关的指标[171][173][178] Interest Rates - 包含收益率曲线、联邦基金目标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全球10年期收益率和利差等利率相关指标[180][182][184] Credit Quality - 展示违约率、利差、信用违约掉期和企业利差等信用质量相关指标[193][204] Debt to GDP and Funding Sources - 呈现美国债务与GDP的比率及各部门债务与GDP的比率,还包括美国家庭、非金融企业、政府等的资金来源[221][224][228] Branch Rationalization Tracker - 展示美国大型银行和所有美国银行的净分行关闭情况,包括年度和月度数据[242][244][250] Capital Markets - 展示交易仪表盘的波动率数据,涵盖股票、大宗商品和外汇等市场[259] - 呈现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交易量[260] - 展示全球投资银行的咨询和承销业务数据,与前文相关内容重复[271] Trust Bank Trends - 涉及资产服务和资产管理相关的趋势,包括股票和债券指数表现、共同基金资金流向等[324][326] Excess Capital Analysis - 估计大型银行在新宣布的压力资本缓冲(SCB)规则下将拥有1970亿美元的过剩资本,较测试前水平增长26%[351] Sector Valuation - 展示银行的估值指标,如远期市盈率(NTM P/E)和市净率(LTM P/B)随时间的变化情况[353][354][357]
稳定币专题研究之二:稳定币,看好场景拓展规模扩张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08 19: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稳定币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未来规模有望达3.5万亿美元;Circle作为稳定币头部企业,业务布局、生态构建与财务表现兼具成长势能与挑战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稳定币: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 稳定币诞生于2014年,最初用于加密货币交易,后拓展至跨境贸易结算、DeFi、传统支付等领域;未来应用场景包括加密资产交易、跨境支付、消费支付及传统资本市场应用 [7][8] - 加密资产交易支持加密货币买卖、RWA资产交易、NFTs定价结算、DeFi协议抵押品等;跨境支付可点对点即时传输,无中介、结算周期短;消费支付融入互联网金融体系,成本低、速度快;传统资本市场可将资产代币化,以稳定币计价结算 [8] 稳定币未来规模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 加密资产领域:发展已经成熟,保持稳健增长 - 2024年底,全球稳定币总市值2050亿美元,占加密货币比重8.22%;预测到2033年,加密货币市场规模达62932亿美元,2025 - 2033年CAGR为9.7% [12] - 假设加密货币按谨慎、中性、乐观分别8%、10%、12%的增速增长,2030年稳定币规模分别为3255、3633、4044亿美元 [15] 稳定币有望在跨境支付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传统跨境支付存在到账慢、手续费高、中间行清算复杂等问题,稳定币依托区块链技术可实现7×24小时实时到账,单笔手续费降至0.1%以下,降低准入门槛与时间成本 [16] - 2023年全球跨境支付流量总额190.1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达290万亿美元;假设稳定币获取10%、20%、30%的市场份额,对应规模为29、58、87万亿美元,考虑周转次数20次,需求约为1.45、2.90、4.35万亿美元 [17][18] 日常消费支付有望成为新的应用场景 - 全球主要经济体对稳定币监管框架趋于成熟,吸引传统支付巨头入场;预计到2030年全球消费支付市场规模达24.31万亿美元 [19] - 假设稳定币获取5%、10%、15%的市场份额,对应规模为1.22、2.43、3.65万亿美元,考虑周转次数20次,需求约为608、1216、1823亿美元 [21] 传统资本市场的代币化有望推动稳定币需求提升 - 预计至2030年传统资本工具的代币化资产在谨慎、中性、乐观情形下分别达1、2、4万亿美元 [22] - 预计稳定币成代币资产计价和结算重要媒介,谨慎、中性、乐观情形下,2030E需求量分别为667、1333、2667亿美元;稳定币到2030年规模有望达3.5万亿美元 [25] Circle:稳定币第一股 公司从加密货币钱包走向稳定币业务 - 公司2013年成立,2025年在纽交所上市,主要从事自营稳定币USDC业务,2024年底稳定币相关业务收入占总收入99.1% [26] - 公司创始人Allaire是第一大控股权股东,管理层通过B股掌握多数投票权;核心团队来自科技、金融和政策领域,经验丰富 [27][30] 公司围绕USDC打造生态网络 - Circle稳定币网络基于稳定币、代币化基金、流动性服务和开发者服务四大支柱构建 [31] - 稳定币包括USDC和EURC,具备高度透明、可兑换和广泛流通性;代币化基金推出USYC,管理资产规模约3.5亿美元;流动性服务为机构客户提供铸造、兑换等服务,已有1834家机构客户使用;开发者服务提供钱包、Gas Station等产品,帮助开发者构建应用 [34][36] - 早期依靠Coinbase获取流量,后收购其Centre股权,与币安等拓展合作,降低单一依赖;与Coinbase有两种收益分配模式,Circle Mint提供兑换服务 [37][39] 受益于规模扩张和利率上行,公司收入增长利润转正 - 公司财务模型依赖USDC储备资产收益,收入构成集中,储备利息收入占比高 [40] - 2022 - 2024年,美联储加息使USDC收益率上升,公司营收持续上升;2024年储备收入增长受益于USDC日均流通量提升和平均收益率上升 [41][44] - 公司净利润波动剧烈,受单一资产种类和分销商利润分配权影响;毛利率由2022年的60%降至2024年的39%,虽削减成本,但流量侧缺乏议价能力,盈利能力有周期性波动 [46][48][50]
国泰海通|非银:稳定币,看好场景拓展规模扩张——稳定币专题研究之二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7-08 17:41
稳定币应用场景拓展 - 稳定币从2014年USDT诞生起聚焦加密货币交易起步 2019年摩根大通JPM Coin入局推动机构跨境贸易结算 2020年DeFi爆发叠加PayPal USD上线促进消费支付与去中心化金融渗透 [1] - 当前四大落地场景包括:加密资产交易(支持BTC/ETH买卖 RWA资产交易 NFTs定价结算 DeFi协议抵押品) 跨境支付(区块链点对点即时传输无中介结算周期短) 消费支付(融入互联网金融体系低成本快速转账) 传统资本市场(外汇证券资产代币化以稳定币计价结算提升资产可用性与可转让性) [1] 稳定币市场规模预测 - 中性情景下2030年稳定币总规模有望达3.5万亿美元 其中加密资产领域按加密货币市场10%增速及8.22%占比测算达3633亿美元 跨境支付假设20%市场份额需求2.9万亿美元 日常消费支付10%份额对应1216亿美元 传统资本市场代币化需求1333亿美元 [2]
稳定币引发全球金融主导权博弈
国际金融报· 2025-07-04 15:31
稳定币政策动态 - 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将于8月1日实施 [1] - 美国《天才法案》已通过参议院表决 待众议院通过后由总统签署 [1] - 全球或将有更多国家跟进稳定币政策创新 [1] 稳定币特性与技术架构 - 与法定货币/贵金属/加密货币等资产挂钩 主要锚定美元和欧元 [3] - 由私营机构发行 属于私人数字代币或市场化数字法币 [3] - 采用区块链技术 具备去中心化、透明性和全球化特征 [3] - 交易成本低于传统跨境汇款(1美元 vs 6.35%平均费率) [4] - 结算速度达分钟级 远超传统银行5个工作日的跨境汇款周期 [4] 市场规模与发展 - 总市值从五年前200亿美元增长至当前2600亿美元 [6] - 预计2025年底将达4000亿美元规模 [6] - 美元稳定币占全球法币稳定币83%份额 [17] - 年交易规模28万亿美元 超过Visa和万事达总和 [9] 应用场景拓展 - 从加密资产结算拓展至跨境贸易/日常支付/DeFi等领域 [9] - 2024年全球10%跨境支付通过稳定币完成 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 [9] - 在金融薄弱地区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如非洲贫困地区 [10] - 作为加密资产市场流动性枢纽 1/3加密货币交易通过稳定币完成 [11] - 促进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发展 香港计划发布相关指引 [12] 行业参与格局 - 传统金融机构:摩根大通(JPM Coin)、法国兴业银行(欧元稳定币)、渣打银行(港币稳定币)等 [13] - 科技公司:PayPal(PayPal USD)、蚂蚁集团、京东币链科技等 [13] - 支付平台:Stripe收购Bridge后推稳定币支付 Visa推出代币化网络 [13] - 日本三大银行联合推出"Project Pax"跨境支付系统 [13] 国际竞争态势 - 美国通过《天才法案》巩固美元霸权 要求1:1美元储备 [16][17] - 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18] - 中美在区块链和AI技术领先 将主导稳定币规则之争 [18] - 非美国家发行稳定币旨在弱化美元结算体系依赖 [15]
盘中暴涨超100%!牛市旗手,重磅利好!
天天基金网· 2025-06-25 11:18
牌照升级与市场反应 - 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升级证券交易牌照,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及相关意见,成为首家可提供全方位虚拟资产相关交易服务的香港中资券商 [1][3] - 牌照升级后,客户可直接在平台交易加密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币)和稳定币(如泰达币) [1][3] - 受此消息影响,国泰君安国际开盘大涨超14%,盘中一度暴涨超100%,最终涨幅仍超60%,恒生指数开盘涨0.62%,恒生科技指数涨0.9% [1] 稳定币对金融公司的影响 - 中国光大控股因参股稳定币龙头Circle的传闻暴涨超50%,并带动光大证券一度涨停 [2][3] - 华光资本控股、联易融科技、众安在线、连连数字等金融公司近期连续暴涨,显示稳定币对估值提升作用显著 [3] - 摩根大通已推出JPM Coin(日均处理20亿美元支付),2025年升级为公链JPMD,但当前局限在机构间,尚未大规模挑战稳定币 [3] 券商角色转变与扩表机遇 - 稳定币有望推动券商从交易通道商转向资产证券化引擎和跨境清算枢纽,提升估值 [2][4] - 华泰证券认为,本轮扩表(2023—2024年)由债牛行情和轻资本业务承压共同驱动,扩表持续性较强 [5] - 稳定币规模2200亿美元,假设100%用于购买3个月短期国债,年交易量接近9000亿美元,约占2024年美国短期国债交易量的2% [5] - 美国财政部借款咨询委员会(TBAC)预测,未来3年稳定币规模将上升8倍至2万亿美元,可能提升对短期国债市场的影响 [5][6] - 境外人民币国债未到期规模2638亿元,或成离岸稳定币储备资产,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6] 券商扩表现状 - 2023—2024年上市券商固收投资规模增长7044亿元,增量靠前的四家券商(中信、国泰海通、中金、招商)合计增长4052亿元,贡献全部增量的58% [6] - 部分中型券商如光大、兴业积极扩表,两年内固收投资规模增量超400亿元 [6]
盘中暴涨超100%!牛市旗手,重磅利好!
券商中国· 2025-06-25 09:47
牌照升级与市场反应 - 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升级证券交易牌照,新增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及咨询服务权限,客户可直接交易加密货币(比特币、以太币等)和稳定币(泰达币等)[1][5] - 受此消息影响,港股全线高开:恒生指数涨0.62%,恒生科技指数涨0.9%,国泰君安国际股价开盘大涨14%,盘中最高涨幅超100%,最终收涨超60%[1] - 公司成为首家可提供全方位虚拟资产服务的香港中资券商,业务覆盖交易、咨询及发行虚拟资产相关产品[5] 稳定币对金融行业的估值影响 - 稳定币被视为券商估值提升的重要驱动因素,可能推动券商从交易通道商转型为资产证券化引擎和跨境清算枢纽[4][6] - 中国光大控股因参股稳定币龙头Circle传闻暴涨超50%,并带动光大证券一度涨停[5] - 摩根大通已推出JPM Coin(日均处理20亿美元支付),计划2025年升级为公链JPMD,但当前应用仍局限于机构间[5] 券商扩表趋势与稳定币潜力 - 券商扩表机遇期或已到来,华泰证券认为2023-2024年扩表由债牛行情及轻资本业务承压驱动,固收投资规模增长7044亿元,中信、国泰海通、中金、招商四家头部券商贡献增量的58%[7][8] - 稳定币规模达2200亿美元,若全部用于购买3个月短期国债,年交易量可达9000亿美元(占美国短期国债交易量的2%),美国财政部预测未来3年稳定币规模或增长8倍至2万亿美元[8] - 境外人民币国债未到期规模2638亿元,可能成为离岸稳定币储备资产,助推人民币国际化[8] 行业案例与市场动态 - 除国泰君安国际外,华光资本控股、联易融科技、众安在线、连连数字等金融科技公司近期因稳定币概念连续暴涨[5] - 中型券商如光大、兴业积极扩表,两年内固收投资规模增量超400亿元[8]
再问稳定币
华泰证券· 2025-06-24 16: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多元金融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稳定币是商业私营机构发行的足额储备的加密影子法币,起源于加密资产交易,正逐渐切入实体经济支付场景,对货币流通及国债市场的影响需引起重视 [1] - 探讨了稳定币的实质、发行特点、使用场景、与其他货币的关系、监管边界等问题,并分析了港币稳定币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机遇与挑战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稳定币的实质 - 稳定币是货币增量发行,更多用于加密资产交易及海外或跨境支付,交易需双方有基于区块链的交易账户 [12] - 由商业私营机构发行,是对发币机构的债权,关键在于私营机构铸币权有无足够强力的背书 [12] - 是足额储备货币发行,发行环节不具备杠杆,而法币发行并非足额储备,商业银行创造货币有杠杆效应 [12] - 是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可进行钱包之间点对点直接交易,发行人冻结难度大,且包含历史交易信息 [12] - 是影子法币,1:1锚定法币币值,具备交易功能,但运营风险不容忽视 [12] 稳定币作为货币发行的特点 - 发行依赖需求,用户为在某些场景降低成本或提高便利性而换取稳定币,如USDT用于比特币交易 [21] - 铸币环节有越来越强的批发(to B)特征,头部稳定币多倾向机构客户,个人客户多从交易所购买 [22] - 稳定币做市机构有套利空间,市场需求旺盛会推动发行,即货币供给扩张 [23] - 货币政策对稳定币有影响,扩张性政策推动需求,紧缩性政策降低需求,目前稳定币对实体经济影响不大,但用于贸易支付后影响可能增大 [27][29] 稳定币的初始使用场景 - 起源于加密资产交易场景,USDT由Bitfinex推动创立,用于解决比特币交易者用法币交易的高成本问题 [30] - 至今主要使用场景仍是加密资产交易,2024年约79%的稳定币交易额用于此,用于支付的交易约4.6万亿美元,占比约17%,但渗透率仍较低 [34][35] 稳定币切入支付场景的方式 - 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特点,在跨境支付中尤为明显,如Felix Pago、Scale AI等案例 [43][45] - 主要加密资产跨境流动规模近年显著增长,2Q24超6000亿美元,约70%由稳定币贡献 [2] 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前景 - 与稳定币都基于区块链底层技术,最大不同在于发行人,CBDC信用来自国家,央行对其控制力更强 [56] - 应用场景是关键,稳定币契合加密资产交易需求,CBDC设想用于实体经济交易支付,潜在接受程度不弱于稳定币 [57] - 底层技术稳健性仍需检验,推广相对审慎,稳定币是增量变化,使用者会考虑隐私问题 [60][61] 稳定币与货币流动性、国债的互动关系 - 不考虑稳定币自身,其发行对法币流动性影响大致中性,具体取决于储备资产选择和现金M0变化 [62] - 稳定币成为短期国债买家是商业模式必然,发行规模会影响短期国债利率,规模扩大将提升对短期国债市场的影响 [64][66] 存款代币是商业银行的答案吗 - 商业银行将存款代币化可降低转账支付成本、提高交易时效,如摩根大通的JPM Coin和JPMD [3][72] - 存款代币与稳定币、CBDC和普通存款有区别,目前使用范围有限,未来推向消费者是否成信用卡有力竞争者值得关注 [74][86] 稳定币动了VISA、Mastercard的奶酪吗 - 稳定币凭借低成本和快速度可能挑战传统卡组,但传统卡组也在积极拥抱稳定币以抢占先机 [3][87] - 稳定币立法放行了新的货币发行机构,大型零售企业和传统银行也在积极参与,卡组织也在与稳定币合作 [86][87] 监管的边界 - 稳定币监管高度重视反洗钱,合规稳定币在铸币和交易所开户需严格KYC测试 [3] - 监管重点还包括储备资产的充足性和信息的公开透明,美国和中国香港立法确立了持牌经营等原则 [92] 港币稳定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中国香港加密资产交易不活跃,港币稳定币更可能用于支付场景,尤其是跨境贸易 [3] - 发展关键在于流动性,需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和多种稳定币/法币“交易对”选择 [98][101]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还远吗 - 香港法规不排除稳定币挂钩人民币的可能性,离岸人民币规模稳中有升,跨境支付通有望增加供给 [105] - 潜在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与数字人民币或构成人民币国际化的两条重要路径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