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ean
icon
搜索文档
大语言模型离“数学证明高手”还有多远?斯坦福、伯克利、MIT 团队提出 IneqMath 评测标准
AI前线· 2025-07-17 12:47
大语言模型数学推理能力评估 - 不等式问题可作为检验AI数学推理能力的理想工具,因其结构简单且易暴露逻辑漏洞[1] - 形式化数学系统(如Lean/Coq)虽能验证证明严谨性,但存在门槛高、自动化程度低等局限性[1] - 大语言模型在自然语言环境下表现优于形式化证明,适合开展"非正式推理"研究[4] IneqMath创新研究方法 - 斯坦福等团队提出将不等式证明拆解为"界限估计"和"关系预测"两个可验证子任务[4] - 构建包含1,252道训练题+200道奥赛级测试题的IneqMath数据集,建立自然语言与形式逻辑的桥梁[8] - 采用自然语言+LaTeX表达方式,平衡可证明性与易用性,答案具有唯一可验证性[6][7] AI裁判系统性能 - 四维度评审器(Toy Case/Logical Gap/Numerical Approximation/Computation)实现F1=0.93的高准确率[15][16] - 系统可检测71.5%答案正确但仅6%过程严谨的案例(Grok 3 mini),揭示模型"蒙答案"现象[18] - 评审器类型中Logical Gap Judge表现最佳(F1=0.96),计算验证类相对较弱(F1=0.80)[17] 模型规模与推理能力关系 - 参数增加仅提升答案准确率,对推理严谨性无显著改善[20] - 延长推理token数量对质量提升有限,存在明显瓶颈效应[23][24] - Gemini 2.5 Pro通过自我批判机制提升5%准确率,定理提示方法最高可提升10%[25] 行业应用与展望 - IneqMath框架为AI数学推理能力提供标准化评估工具[4][8] - 研究证实单纯扩大模型规模无法解决推理严谨性问题,需结合反思机制与工具使用[21][25] - 该方向发展将推动AI从"答案生成"向"过程验证"的范式转变[28][29]
纯数学的突破可能需要几十年时间,人工智能正在尝试加快其速度
36氪· 2025-06-30 08:01
人工智能在数学领域的应用 - 大型语言模型如ChatGPT在数学推理方面存在明显局限性,尤其在处理复杂问题时[1] - DARPA启动新计划旨在通过AI协作加速纯数学研究突破,目标是将AI发展为顶尖数学工具[1] - 数学被视为AI系统的关键痛点,解决该问题将释放更强大的AI能力并带来广泛社会效益[1] DARPA的战略定位与历史背景 - DARPA历史上推动ARPANET(互联网前身)、无人机和Siri等重大技术创新[2] - 该机构具有军方背景但保持独立运作,当前正快速将AI整合至军事领域以保持竞争优势[2] - 数学研究计划被部分专家认为可能带有非纯粹学术目的,与国防需求相关[2] 数学研究现状与挑战 - 纯数学进展缓慢,过去百年论文数量增长远低于生命科学和技术科学[4] - 数学证明依赖引理构建,需严格验证每个步骤导致研究进程漫长而艰苦[5] - Lean证明助手可加速验证但存在使用门槛,需编程专业知识且沟通效率低[5] AI技术潜力与局限性 - AI可能通过自动化验证节省数学家时间,使其更专注于创造性工作[6] - 当前AI难以处理多步骤数学问题,其能力边界尚未被充分认知[6] - AI系统存在"黑箱"特性,运作机制缺乏完全理解引发行业担忧[6] 跨领域影响 - 数学能力提升的AI可增强密码学并支持太空探索等前沿领域[2] - 学术界肯定DARPA资金支持的价值,尤其在政府削减科研经费的背景下[3] - 数学研究被视为了解AI工作机制的良性循环入口,可能推动技术范式革新[2]
陶哲轩:感谢Lean,我又重写了20年前经典教材!
机器之心· 2025-06-01 11:30
陶哲轩实分析教材形式化项目 核心观点 - 陶哲轩为《Analysis I》教材创建Lean配套项目 将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和练习转换为Lean可交互形式 为学生提供新型学习工具[1][2] - 项目采用渐进式策略 前期独立构建数学结构 后期逐步迁移至标准数学库Mathlib 兼具教材辅助和工具入门双重功能[5] - 形式化内容严格遵循原书结构 但刻意避免直接引用原文 定位为注解式辅助资料而非替代品[4] 项目技术细节 - 使用Lean依赖类型理论 特别利用其出色的商类型支持 与教材采用的朴素类型理论高度兼容[2] - 当前已完成部分章节形式化 采用"先独立后迁移"模式 例如第2章先自定义自然数体系 再建立与Mathlib标准体系的同构关系[5] - 习题部分以"sorry"占位符呈现 不提供官方解答 鼓励用户自行完成并创建项目副本[2][4] 教育应用价值 - 为数学系学生提供即时反馈机制 错误证明无法通过编译 显著提升学习效率[10] - 架设教材与Mathlib工具间的桥梁 降低形式化验证的学习门槛[9] - 开源项目允许自由协作 陶哲轩本人将持续收集用户反馈以优化项目[7] 社区反响 - 数学爱好者高度认可该项目价值 认为其首次实现编程式严谨构建数学体系的教学目标[9] - 教育工作者期待未来结合LLM技术 使Lean编译器能提供类似Rust的指导性错误修正建议[10]
当AI遇上数学:大语言模型如何掀起一场形式化数学的革命? | Deep Talk
锦秋集· 2025-05-12 17:13
核心观点 - 大语言模型(LLM)与形式化数学结合正推动数学领域的范式变革,解决传统人工验证的瓶颈问题 [1][4] - 形式化数学通过严格逻辑和计算机辅助验证提升数学证明的可靠性和效率 [4][7] - 从Theorem Prover向Proof Engineering Agent转型是形式化数学的未来趋势 [11][17] - APE-Bench作为自动化证明工程基准,支持形式化数学的长期动态演进 [12][16] - LLM与形式化方法的结合将催生Certified AI,提升知识生产的可信度和效率 [17] 形式化数学的背景与挑战 - 现代数学证明规模庞大(如300页的开普勒猜想证明),传统人工验证效率低且易出错 [6] - 形式化数学通过公理系统和逻辑语言表达数学内容,借助计算机工具实现自动化验证 [8] - LLM的"幻觉"问题在数学领域尤为突出,需结合形式化方法确保生成内容的逻辑严密性 [6] 形式化定理证明的应用 - 典型案例包括Flyspeck项目(验证开普勒猜想)、液体张量实验(验证凝聚态数学引理)、PFR猜想众包验证 [13] - 形式化方法适用于数学理论证明和软件工程验证,确保逻辑一致性 [9] LLM驱动的最新进展 - AlphaProof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题目证明中达到银牌水平,DeepSeek-Prover V2在miniF2F基准成功率近90% [10] - LEGO-Prover项目利用LLM构建可复用的数学知识库,推动形式化数学向库级理论构建转型 [10] - 前沿研究探索LLM主动提出数学猜想和发现抽象结构的潜力 [10] Proof Engineering Agent转型 - 当前形式化工具面临人工成本高、协作效率低等问题(如Flyspeck项目耗费数十人年) [11] - 下一代工具需具备自我规划、修复和知识积累能力,支持大规模跨模块协作 [11] APE-Bench的设计与实施 - 分为三个阶段:单文件局部修改(APE-Bench I)、跨文件一致性维护(APE-Bench II)、完全自主Agent模式(APE-Bench III) [19] - 基于真实数学库(如Mathlib4)的历史修改记录,模拟实际Proof Engineering场景 [12] 未来影响与展望 - 数学领域:提升验证效率,推动理论创新和概念探索 [17] - 工业领域:应用于高安全系统(如操作系统内核、智能合约),提升安全性与可靠性 [17] - Certified AI将结合形式化验证与动态学习,成为可信的知识生产伙伴 [17]
陶哲轩油管首秀:33分钟,AI速证「人类需要写满一页纸」的证明
量子位· 2025-05-12 12:11
陶哲轩AI辅助数学证明 - 核心观点:陶哲轩通过AI工具将传统数学证明时间从人工一页纸缩短至33分钟,并验证了AI在技术性证明中的潜力 [2][8][16] - 采用GitHub Copilot生成代码骨架+Lean策略填补细节,实现形式化验证且保持人类可读性 [10][11][12] - 该方法适用于技术性强、概念性弱的论证,能解放数学家处理繁琐事务 [17][18] 数学证明助手2.0版本 - 轻量级Python工具,专注简短繁琐证明(如渐近分析),支持命题逻辑处理 [24][25][28] - 双模式运作:假设模式/策略模式(默认),策略库含命题/线性算术/替代/简化四类 [28][34] - 案例演示:线性算术策略Linarith()可自动解决不等式证明,支持树状结构案例拆分 [31][33][38] 用户反响与数据表现 - 视频首日订阅900+、观看量超2000且持续高速增长 [5] - 网友评价具有历史意义,预期成为伟大数学频道 [4][7] - 工具开源接受功能扩展建议,计划开发函数空间规范工具 [38][39] 技术实现细节 - 基于Bruno Le Floch草稿拆解逻辑单元,需部分手动补全 [10] - 前两次尝试失败:代码可读性差(5行中断)、录屏故障(48分钟证明作废) [22] - 证明助手2.0改进:模仿精简证明助手交互,两周内完成升级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