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lama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小扎熄火,OpenAI系人才回流,还拿下华人AI大牛
36氪· 2025-08-28 20:11
小扎可能真的想不到,自己九位数的年薪对AI大牛们的吸引力,真的比不上OpenAI的文化和愿景。 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成立仅两个月,已有多位研究员离职。Avi Verma和Ethan Knight两位"OpenAI系"成员,选择短暂 效力Meta后原路返回,Rishabh Agarwal同样迅速离职。而且不光是从OpenAI老员的光速工离职回巢,Meta自己的功 勋元老也待不住,被反向挖角跑到OpenAI去了。 于此同时,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NLP领域领军人物陈丹琦被发现疑似加入由前OpenAI CTO Mira Murati创办Thinking Machines Lab。看来不光是OpenAI对于AI高端人才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能够抵抗9位数的薪资 诱惑,就连从OpenAI分离出去的团队,同样也继承了OpenAI的魅魔体质,加速"收集"着学术圈和其他公司的精英。 也许多年之后人们回顾大模型时代的硅谷风云时,会把OpenAI和当年的仙童半导体和Paypal放到一起,让它成为一个 时代的注脚。 01 Meta:重金抢人难敌"OpenAI系"离心力 今年7月,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高调宣布组 ...
小扎亲自出马挽留AI 大神,结果毒鸡汤把人劝跑了?
虎嗅· 2025-08-26 13:01
公司人才流动 - Meta研究科学家Rishabh Agarwal宣布离职 原计划加入公司新成立的Superintelligence TBD实验室但最终选择离开[2][3] - 离职原因包括追求不同类型的风险 并引用公司CEO关于"不冒险才是最大风险"的观点作为决策依据[4][24] - 该科学家拥有7.5年行业经验 曾任职于Google Brain、DeepMind和Meta等头部AI研究机构[3][21][23] 公司招聘策略 - 公司采用激进招聘策略 向顶级研究员提供高达九位数美元薪酬 部分总薪酬达1亿美元[7] - 截至8月中旬成功从竞争对手招募超过50名AI人才 包括从OpenAI挖走20人 Google挖走13人 苹果3人 xAI 3人 Anthropic 2人[8] - 近期传闻公司已冻结AI部门招聘并全面缩减团队规模 重组为研究、训练、产品和基础设施四个核心团队[9][10] 人才背景与成就 - 离职科学家在强化学习领域具有深厚造诣 学术引用总数超过10,000次 h-index达34 i10-index达41[19] - 参与多项重要研究项目 包括Gemini 1.5(引用2,508次)和Gemma 2(引用1,224次)等突破性成果[18] - 技术贡献涵盖多模态理解、开放语言模型、可解释性神经网络及离线强化学习等热门方向[20] 公司组织调整 - AI业务重组后大部分团队负责人将直接向Alexandr Wang汇报[10] - 此前负责Llama大模型的AGI基金会团队在重组中被正式解散[10] - 公司新成立的Superintelligence TBD实验室面临人才流失挑战[3][9]
谷歌签了,Meta拒了,欧盟AI法案下,巨头生存法则发生裂变
36氪· 2025-08-01 15:33
谷歌签署欧盟人工智能行为准则的战略考量 - 谷歌于7月30日签署欧盟自愿性《通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旨在为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提供指引,但公司担忧该法案可能拖慢欧洲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和实际应用 [1] - 签署行为准则被视为一项战略投资,通过承担潜在合规开支换取在欧洲市场继续经营人工智能业务的确定性和监管机构的积极配合态度 [1] - 行为准则签署时机关键,因欧盟针对大型强大AI模型的新规则将于8月2日生效,此举有助于谷歌在后续监管过程中获得更多理解和灵活性 [1][2] 合规成本对竞争格局的影响 - 人工智能法案的合规要求涉及透明度、版权和安全措施,非常复杂且成本高昂,谷歌等拥有庞大法务团队和资源的大公司相对有能力消化这些成本 [3] - 欧洲本土中小型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可能难以负担建立完善合规机制的费用,导致产品开发和上市速度被拖慢,竞争力被削弱 [3] - 高昂合规门槛无形中减少了谷歌面临的竞争压力,巩固了其在欧洲人工智能市场的优势地位 [3] Meta拒绝签署行为准则的原因分析 - Meta拒绝签署欧盟自愿性人工智能行为准则,理由是规则存在"法律不确定性"及监管要求可能"超出AI法案本身范围" [4] - 核心矛盾在于Meta依赖收集分析海量用户数据精准投放广告的商业模式,与欧盟强调透明度、严格数据治理和严密管控强大AI模型的要求存在根本冲突 [4][5][6][7] - 签署行为准则意味着公开承诺遵守可能威胁其核心盈利模式的原则,对Meta而言是现阶段无法承受的重大风险 [8] Meta拒绝签署的潜在后果 - 作为唯一公开拒绝的主要科技巨头,Meta可能成为欧盟监管机构重点关注对象,面临更频繁深入的合规检查和调查 [10] - 缺乏行为准则框架提供的额外指引和沟通渠道,Meta需独自应对模糊条款,增加误判规则和执行风险的可能性 [10] - 拒绝签署可能导致Meta背负"不合作"、"规避责任"的负面声誉,影响用户信任并激化与监管机构的关系 [11] 欧盟人工智能监管的宏观影响 -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以其高度复杂性和前瞻性严格规定著称,对高风险和基础模型施加繁重透明度、安全评估和数据治理义务 [15] - 严格监管雄心与欧盟缺乏全球竞争力重量级AI企业的产业基础形成尖锐冲突,可能主要约束美国和中国等域外科技巨头 [16] - 监管环境可能抑制欧洲本土AI初创公司成长,尤其是开发基础大模型或高风险应用的企业,导致合规成本占早期运营成本30%甚至更高 [17] 监管对欧洲初创公司及投资的影响 - 复杂合规要求和漫长审批流程显著延迟初创公司产品上市时间,在高速迭代的AI领域可能错失宝贵时间窗口 [18] - 严苛监管环境和高昂合规成本导致风险投资者重新评估欧洲AI初创公司风险,可能下调估值或转向监管更友好地区 [19] - 部分难以生存的初创公司可能被大型科技公司收购,最具潜力的公司可能将核心团队迁移到监管负担较轻地区 [20][21] 投资逻辑与策略的转变 - 市场将根据公司应对新监管环境能力重新调整估值,谷歌、微软等展示合规意愿的巨头可能获得"监管确定性溢价" [22] - Meta等拒绝签署公司面临"监管摩擦折价"和"法律风险溢价",投资者需下调其欧洲市场增长和盈利预期 [23] - "监管套利"成为重要策略方向,包括地域套利(流向监管更友好地区)、技术套利(转向监管负担较轻细分赛道)和并购套利(大公司收购困境中的优质资产) [24][25]
财报前瞻 | Meta(META.US)Q2业绩大考将至 巨额AI押注下能否维持40%利润率?
智通财经网· 2025-07-28 15:29
财报发布与市场预期 - Meta将于美东时间7月30日盘后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 市场关注其能否在人工智能和现实实验室巨额投入下维持40%的利润率 [1] - 市场一致预期第二季度营收445 5亿美元(同比增长14%) 每股收益5 84美元 但连续四个季度平均超预期18 5% 上一季度超预期23% 即便此次超预期10%也可能难以推动股价上涨 [1] - 财报焦点在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入700亿美元和Reality Labs年投入160亿美元的背景下能否维持40%以上利润率 [1] 业务板块分析 数字广告业务 - 广告业务规模超1800亿美元 是支撑其他业务的"现金奶牛" [1] - 人工智能广告工具使用率30% 推动Reels转化率提升5% 每用户收入49 63美元(同比增长11 28%) [2] - 隐患包括Instagram和Facebook广告加载量接近上限 ARPU增长依赖定价能力而非流量规模 第一季度亚太市场营收82 2亿美元(低于预期的84 2亿美元) 因中国出口商缩减广告投放 [2] 人工智能战略 - Meta免费开放Llama大模型 与硅谷传统做法背道而驰 2025年资本支出计划600-700亿美元 [3] - 客户人均收入增至49 63美元(同比增长11 28%) 证明人工智能提升变现能力 [3] 现实实验室(Reality Labs) - 每季度消耗40亿美元 盈利前景不明 但凭借960亿美元运营现金流 Meta有能力承担 [4] - 业务范围从VR头显拓展至AR眼镜 神经接口等下一代计算平台技术 [4] WhatsApp - 30亿用户目前仅带来每年10-20亿美元收入 但商业通信领域可能创造300-400亿美元收入机会 [5] 财务与估值 - Meta市盈率27 60倍 EPS增速17 66% ROE 37 57% 债务权益比15 58% 财务效率高于多数科技巨头 [8] - 市盈率低于微软(38 87倍) 亚马逊(36 78倍)和奈飞(59 62倍) EPS增速高于苹果(2 74%)和谷歌(15 95%) [8] - 面临根本性矛盾:既要大举投入新技术 又要维持支撑1 8万亿美元估值的盈利能力 [10] 华尔街情绪与技术面 - 71位分析师中63位给出"买入"或"强烈买入"评级 平均目标价732 63美元(仅2%上涨空间) [11] - 关键阻力位720-725美元和745-750美元 支撑位700美元 680美元和650美元 [11] - 当前成交量低迷 RSI中性 股价可能剧烈波动 [12]
奥尔特曼:扎克伯格上亿美元“挖角”OpenAI员工遭拒
第一财经· 2025-06-19 20:18
人才争夺战 - Meta斥资近150亿美元入股人工智能初创公司Scale AI 49%股份,目的是聘请其创始人亚历山大·王加入并领导Meta的"超级智能"AI实验室团队 [1][4] - Meta正在洽谈聘请前GitHub首席执行官纳特·弗里德曼加入其人工智能团队 [1] - Meta试图以高达上亿美元的奖金挖走OpenAI员工,但遭到OpenAI顶尖人才拒绝 [1][4] - Meta挖走了谷歌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DeepMind的首席研究员杰克·雷 [5] - OpenAI过去两年半员工人数扩张近十倍,目前列出330个空缺职位 [5] 公司战略与投入 - 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对公司在AI领域的地位感到失望,正投资数十亿美元扩充AI人才库并亲自监督招聘 [4] - OpenAI预计2025年营收将达到127亿美元,2026年增长至接近300亿美元,收入激增源于各行业对生成式AI的需求 [6] - Meta计划在明年年底前让品牌完全利用AI创建广告 [8] - Meta和OpenAI都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Meta将引入更多时尚品牌到穿戴硬件,并预告Oakley品牌版本智能眼镜系列 [9] - OpenAI以64亿美元全股权交易收购前苹果设计师乔纳森·艾维的AI设备初创公司io,计划打造"消费硬件领域前所未有的高品质产品" [9][10] 行业趋势与竞争 - 科技巨头对初创公司及其人才投入巨资已成为行业惯例,以应对AI行业的颠覆性挑战 [8] - 人工智能图像和视频生成工具大幅加快内容制作速度,自动化消息系统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广告和营销行业需面对这一挑战 [9] - AI智能眼镜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仍在讨论中,硬件开发需跟上时代变化 [10]
奥尔特曼称扎克伯格以上亿美元“挖角”OpenAI员工遭拒
第一财经· 2025-06-19 18:59
Meta在AI领域的人才争夺与战略调整 - 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对公司目前在AI领域的地位感到失望 正投资数十亿美元扩充AI人才库并亲自监督招聘工作 [1][4] - Meta近期斥资近150亿美元入股Scale AI公司49%股份 核心目的是聘请其创始人亚历山大·王加入并领导新组建的"超级智能"AI实验室团队 [2][4] - Meta还从谷歌DeepMind挖走首席研究员杰克·雷 并试图以高达上亿美元的奖金挖角OpenAI员工但遭到拒绝 [2][4] 行业人才竞争态势 - OpenAI CEO奥尔特曼透露Meta将其视为最大竞争对手 但认为Meta目前AI努力未达预期 [4] - OpenAI过去两年半员工人数扩张近十倍 目前列出330个空缺职位 预计2025年营收将达到127亿美元 [5] - 行业惯例是科技巨头对初创公司及其人才投入巨资以应对AI领域的颠覆性挑战 反映出企业面临更大危机感 [6] 企业业务转型与AI应用 - Meta广告收入占比超过97% 正在积极应对AI对业务的影响 计划在2024年底前让品牌能完全利用AI创建广告 [6] - 人工智能图像和视频生成工具正在大幅加快内容制作速度 自动化消息系统实现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个性化 [7] 硬件领域的竞争升级 - Meta宣布将穿戴硬件引入更多时尚品牌 预告Oakley品牌版本智能眼镜系列将于6月20日推出 [7] - OpenAI以64亿美元全股权交易收购前苹果设计师乔纳森·艾维的AI设备初创公司io 计划打造"消费硬件领域前所未有的高品质产品" [7] - AI智能眼镜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仍在讨论中 硬件开发面临如何跟上时代变化的挑战 [7]
Meta欲掷超百亿美元投资AI数据标注初创Scale AI?
搜狐财经· 2025-06-10 18:14
核心观点 - meta正与Scale AI谈判 计划投资超百亿美元 可能成为私营企业融资里程碑 [1] - Scale AI估值快速攀升 2024年5月达140亿美元 年初收购谈判估值达250亿美元 [3] - meta投资Scale AI是其战略转型重要一步 从依赖内部研发转向开放投资战略 [3] - 科技巨头纷纷加大对AI投入 如微软向OpenAI注资130亿美元 亚马逊谷歌投资Anthropic [3] - meta与Scale AI在国防技术领域合作 开发AI驱动军用头盔 [4] Scale AI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16年 创始人亚历山大·王 迅速崛起成为微软OpenAI等科技巨头核心数据服务商 [1] - 专注于为机器学习模型提供高效数据标注解决方案 [1] - 2023年营收达8.7亿美元 预计2025年销售额翻倍突破20亿美元 [1] 行业动态 - AI领域投资活跃 科技巨头通过投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 [3] - 大规模投资推动AI技术快速发展和相关产业兴起 [3] - 潜在交易若达成 将对Scale AI业务拓展和meta AI战略布局产生深远影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