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模型上下文协议)

搜索文档
2025上半年AI核心成果及趋势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03 08:04
应用趋势 - 通用类Agent产品深度整合工具使用,主打完成场景多样的深度研究类任务,交付内容更加丰富,成为2025上半年应用亮点 [1][11] - 以视觉操作为核心的Computer Use Agent (CUA)开始推向市场,正与基于文本的深度研究类Agent融合 [1][11][14] - 垂直应用场景开始Agent化,自然语言操控功能成为垂类工作流的一部分 [1][16] - AI编程成为当前最核心的垂类应用领域,头部编程应用收入增长速度创纪录,Cursor ARR突破5亿美金 [1][17] - 模型上下文协议MCP加速大模型应用普及,赋能模型获取大量外部信息、操控现有软件应用 [1][19] 模型趋势 - 模型推理能力在思维链范式下通过堆积更多算力持续提升,数理类、代码类问题提升尤其显著,AIME 25竞赛准确率提升7%,Codeforce代码竞赛排名提升239位 [1][22] - 大模型开始走向Agentic,对工具使用进行端到端训练集成,可完成更复杂困难的任务,Humanity's Last Exam榜单表现提升81% [1][23][24] - 大模型开始端到端融合视觉和文本走向多模态推理,以语言为中枢解锁多模态推理 [1][26] - 大模型图像生成能力全方位增强,语言理解能力升级和审美提升是最大亮点,可生成高拟真度的照片和自拍、吉卜力风格图片 [1][28] - 视频生成模型整合原生配音,可控性和编辑灵活度增加,生成视频的物理规律协调性增强,字节Seeddance 1.0模型在视频生成功能中排名第一 [1][29] 技术趋势 - 训练阶段资源投入向后训练和强化学习倾斜,预训练仍有充足优化空间,强化学习算力消耗未来会超过预训练 [2][9] - 多智能体 (Multi-Agent) 系统可能成为下一个前沿范式 [2][9] - 从交互经验中学习有望成为下一代模型学习方式 [2] - Transformer模型架构快速迭代,混合架构涌现 [2] 行业趋势 - xAI发布Grok 4跻身全球大模型第一梯队,证明大模型无护城河 [2][9] - 算力是AI竞赛关键要素,头部玩家计算集群达数十万卡规模 [2] - OpenAI领先优势缩小,谷歌和xAI迎头赶上 [2][9] - 中美通用大模型技术差距缩小,中国模型在多模态等领域表现出色 [2] - AI编程成为必争之地,海内外头部玩家密集布局 [2][17] - 国内大模型创业公司路线分化 [2]
Agentic AI爆发落地前夜 业界聚焦模型和成本挑战
中国经营报· 2025-07-15 17:51
Agentic AI市场前景 - Agentic AI被Gartner列为2025年十大技术趋势之首,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138.1亿美元,2032年跃升至140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39.3% [1] - 全球科技巨头正在投入巨资推动Agentic AI技术演进,行业认为当前处于Agentic AI爆发前夜 [1] - 财富500强企业中75%关键工作负载仍部署在本地,显示AI Agent未来落地空间巨大 [7] 技术驱动因素 - 大模型能力快速提升、MCP和A2A协同协议出现、基础设施成本大幅降低构成Agentic AI三大驱动力 [1] - MCP协议被视为"AI世界的USB-C通用接口",可标准化连接企业内部资源,已在亚马逊等企业实际应用 [3] - 推理成本降低得益于芯片升级(通用/专用GPU、自研芯片)、模型蒸馏(成本降500%)、智能提示路由等技术优化 [6] 企业应用价值 - Agentic AI可提升员工生产效率、优化业务运营、赋能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 [3] - AI Agent已从孤立算法工具进化为能自主获取服务/数据/上下文的智能实体 [3] - 技术层面需选择AI就绪基础设施、打破数据孤岛、制定明确执行策略 [4] 落地挑战 - 商业化路径不明朗,收益未达成本规模,金融/高风险场景存在监管和可靠性隐患 [5] - 当前多数项目处于早期试点阶段,大规模落地案例有限 [5] - 模型成本高度不一致,专业化复杂模型价格仍高昂,使用成本可能超过基础设施成本 [7] 实施建议 - 管理层面需明确顶层设计,优化机制和人才,做好信息化准备 [4] - 模型选择应注重灵活性,根据工作负载和用例匹配最优方案 [6] - 需客观预期价值创造能力,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和技术栈 [4]
深度|Anthropic创始人:当机器通过经济图灵测试,就可以称之为变革性AI;MCP是一种民主化力量
Z Potentials· 2025-07-02 12:28
Claude 4的发布与亮点 - Claude 4在编码方面显著提升,能够避免目标偏离效应、过激响应倾向或奖励机制滥用,提高了专业软件工程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5] - 新模型解锁了更具智能体性质、更长时间的任务,例如可以无人值守地运行许多小时完成大型代码重构 [7] - 在非编码用例中,Claude 4能够完成复杂的工作流,如将视频转换成PowerPoint,通过多步骤处理实现自动化 [7] - 模型采用成本优化策略,可以根据问题难度决定投入多少计算资源,例如使用Sonnet作为子智能体处理特定任务 [9] AI模型的未来架构演进 - 未来AI架构可能向模块化与专业化方向发展,类似人脑的模块化处理方式,由高层智能体统筹安排专门化的子智能体 [10] - 通过机制可解释性研究,发现模型内部存在专门负责特定功能的权重块,如共情响应、工具使用或图像分析 [10] - 未来可能发展出更复杂的架构,不再是均匀的Transformer主体模型,而是包含专门模块的混合架构 [10] Anthropic的模型开发策略 - 公司保持简单的模型区分策略,根据成本、性能的帕累托前沿来区分模型,未来可能增加更多模型但仍保持同一前沿标准 [12] - 在编程等关键应用领域,公司选择直接与用户建立关系,推出Claude Code产品以加速学习和改进 [13] - 编程能力被视为三重重要领域:受欢迎的客户应用场景、有价值的数据集、以及训练未来模型的重要工具 [14] AI弱监督学习实现自我改进 - 采用Constitutional AI方法,通过自然语言原则让模型自我批评和修改回应,帮助模型更好地嵌入原则 [21] - 在无法直接衡量正确性的领域,使用偏好模型汇总专家反馈,通过强化学习代表人类判断 [22] - 强调经验主义方法,通过与现实世界合作获取验证,如与生物医药公司合作缩短研究报告时间 [23] AI安全的多维挑战 - 安全研究关注从日常问题到严重危害的连续谱系,如从语言使用到生物安全风险 [26] - 采用Responsible Scaling Policy(RSP)确保随着模型智能化提升,部署时做好相应安全防范措施 [28] - 重点关注生物安全领域,因为制造生物危害所需资源相对较少,潜在风险更大 [29] 模型标准化协议与生态共建 - 推出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建立标准化方式获取更多信息和上下文进入模型,促进全生态系统集成 [35] - MCP作为一种民主化力量,允许任何服务提供商与模型进行标准化集成,无论规模大小 [37] - 支持远程MCP使非开发者也能受益,如Google Docs等服务可以通过MCP与Claude AI集成 [38]
对 MCP 的批判性审视
AI前线· 2025-06-08 13:16
MCP协议概述 - MCP是一个开放协议,标准化了应用程序向LLM提供上下文的方式,类似于AI应用的USB-C端口[1] - 该协议旨在让LLM成为代理并与世界互动,通过标准化API实现模型与数据源/工具的连接[2] - 核心设计为JSON-RPC协议,带有预定义方法/端点,专为LLM交互场景优化[6] 行业竞争格局 - IBM推出正交标准ACP(代理通信协议),谷歌发布Agent2Agent(A2A),形成与MCP的竞争[2] - ACP和A2A聚焦于"代理的代理"场景,但大部分功能可通过MCP原样或扩展实现[31] - IBM承认ACP非必需,其本质是推广代理构建工具BeeAI的商业策略[32] 技术实现问题 - 主要传输协议包括stdio和两种HTTP变体(HTTP+SSE/Streamable HTTP),设计存在严重缺陷[8][10] - HTTP传输方案复杂度过高:需管理跨服务器状态、存在4种SSE开启方式和3种响应路径[23] - 文档质量低下,缺乏实现指导,主要厂商投入数十亿美元训练模型却忽视工程实践[3][13] 协议设计缺陷 - HTTP+SSE模式强制全双工通信,需客户端建立SSE会话后通过独立端点提交写入操作[17] - Streamable HTTP引入安全隐患:会话劫持/重放攻击风险,授权机制与传输方式绑定[24][25] - 状态管理漏洞显著,服务器需维护会话状态直至显式终止,扩大DoS攻击面[26] 改进建议 - 应弃用现有HTTP方案,采用WebSocket实现与stdio对等的双向通信[11][28] - 需针对常见用例优化而非特殊场景,减少极端情况处理负担[30] - 行业应建立统一标准,避免IBM/谷歌等厂商通过碎片化协议争夺生态控制权[31][32] 实施现状 - Anthropic主导MCP标准化,认为LLM将承担大部分编码工作,故重视开发者体验[5] - 当前实现集中在Python/JavaScript,缺乏Rust/Go等适合生产环境的语言支持[15] - 实际部署依赖Docker容器,暴露依赖管理混乱问题,典型如Hugging Face的依赖地狱[14]
喝点VC|a16z前沿洞察:AI 浪潮下的九大开发者模式
Z Potentials· 2025-05-26 10:10
AI驱动的软件开发范式转变 - 开发者将AI视为构建软件的新基础而非工具 核心开发概念如版本控制、文档、用户界面等正在被Agent驱动的workflow重构 [1] - AI Agent兼具合作者与消费者双重身份 推动开发工具向MCP协议和AI本土IDE演进 开发循环从编写代码转为设计Agent参与的工具生态 [1][4] - 九种新兴开发者模式正在形成 包括AI生成代码版本控制、LLM驱动的用户界面等 这些模式基于实际痛点并展现未来趋势 [1][2] AI原生版本控制系统 - Git的传统代码跟踪模式面临挑战 开发者更关注AI生成代码的行为结果而非逐行变更 SHA哈希值在AI工作流中语义价值下降 [3] - 新型版本控制单元可能转向prompt+测试组合 代码成为prompt/API合同等输入的副产品 Git将演变为记录变更原因及Agent行为的工件日志 [4] - 版本控制系统需新增元数据层 记录参与Agent身份、受保护代码段及人工监督节点 AI审阅者可能介入版本管理循环 [4][5] 动态AI驱动的交互界面 - 传统数据看板存在用户体验过载问题 LLM可将其转化为自然语言交互界面 实现信息检索、洞察生成与未知发现 [8] - 新一代界面支持双模交互 人类使用自然语言指令(如"显示欧洲异常数据") Agent使用结构化可编程接口 两者共享系统状态但呈现方式不同 [9] - Agent界面超越传统警报系统 能提供错误根因分析、影响评估及修复方案 形成人机协作的决策中心 [10] 文档系统的范式升级 - 开发者从被动阅读转向主动查询 文档演变为结合工具索引的交互式知识库 支持语义搜索与Agent调用 [15] - Mintlify等产品将文档结构化存储 成为跨平台代码Agent的上下文来源 文档界面同时服务于人类与机器消费者 [15][18] - 文档功能扩展为AI Agent的指令集 不仅展示内容还指导系统正确使用方法 [15] 项目启动与框架选择变革 - 传统静态模板(如create-react-app)被文本描述生成取代 开发者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获取定制化技术栈 [19] - AI降低框架切换成本 Agent可执行大规模重构 使框架决策更具可逆性 促进早期项目实验 [20][21] - 生态系统转向可组合的栈特定生成方式 开发者描述预期结果而非选择框架 AI动态组装技术组件 [7][20] 密钥管理新范式 - 传统env文件模式在Agent环境下失效 可能转向OAuth 2.1框架的短期凭证或能力令牌 [24] - 本地密钥Agent兴起 作为敏感凭证中介 实现即时授权与全流程审计 密钥管理更接近API授权模型 [25] 可访问性API的扩展应用 - macOS可访问性接口被Granola等产品改造 成为AI Agent观察应用程序的通用语义层 [27] - 可访问性树增强后可作为Agent首选接口 通过元数据(意图/角色)实现精准感知与操作 [27][30] 异步开发工作流演进 - Agent在后台执行并行任务 开发模式从结对编程转向任务编排 大幅压缩协调时间 [28] - 交互渠道多元化 支持Slack消息、设计图注释、语音指令等多种触发方式 [29][38] - 分支模型可能演进为动态意图线程 Agent异步执行任务直至合并就绪 [32] MCP协议与基础设施原语 - MCP解决Agent上下文获取与能力暴露问题 客户端/服务器逻辑边界实现双向互操作 [33][34] - 虚拟Agent依赖身份验证、计费等基础设施原语 类似人类开发者使用的Stripe/Clerk服务 [35] - 服务商通过MCP服务器暴露架构元数据 使Agent能安全调用计费/订阅等核心功能 [36]
a16z:Git 将被取代,AI 时代的 9 种全新软件开发模式
Founder Park· 2025-05-12 19:38
AI驱动的开发者趋势 核心观点 - AI正从工具演变为软件构建的基础设施 重新定义版本控制 文档 用户界面等核心概念[1] - 开发者行为从代码级操作转向意图表达 测试组合成为新"真相源" prompt+测试包可能成为版本控制单元[2][3] - 行业出现9大前瞻性趋势 包括动态仪表板 交互式文档 能力标准化等 共同构成AI原生开发生态[34] 关键趋势分析 版本控制革新 - AI生成代码导致"真相上移" prompt和测试组合取代源代码成为核心追踪对象[3] - Git SHA语义价值下降 未来可能以prompt版本(v3 1)和测试覆盖率作为状态标识[4] - 版本控制系统将转向"意图驱动" 记录AI决策依据和人类审核节点而非代码差异[6] 动态界面演进 - 传统静态仪表板面临UX过载问题 运维工程师50%时间消耗在信息拼凑[8] - AI驱动仪表板可实现: 自然语言查询(如"显示欧洲异常") 上下文自适应配置 双模式人机界面[9][10] - 无障碍API意外成为AI理解界面的通用语言 元素语义描述(按钮/输入框)构成机器可读层[21][22] 文档系统升级 - 文档演变为三层结构: 人类阅读层(故事性) AI消费层(结构化) 交互层(语义搜索)[12] - Mintlify等产品将文档转化为AI Agent可执行的上下文源 被VS Code等工具直接调用[11] - 查询模式取代被动阅读 开发者直接提问"如何用库做X" 效率提升显著[11] 开发范式转变 - 从模板化创建(如create-react-app)转向描述生成("带Supabase的TypeScript API")[15] - 框架选择成本降低 技术栈流动性增强 AI可实现大规模重构[16] - 秘密管理从 env文件转向能力令牌 MCP规范推动OAuth 2 1式细粒度授权[18][20] 协作模式创新 - 开发者与AI转向异步协作 类似"交响乐团"模式 Agent后台执行并汇报进展[25][27] - 分支概念可能演变为意图分叉 开发者评估不同解决方案路径而非合并代码[27] - 交互渠道扩展至Slack Figma等平台 支持语音和多模态输入[26] 基础设施标准化 - MCP协议成为AI Agent通用接口 类似90年代HTTP 已获OpenAI等厂商支持[28][29] - 能力市场(Capabilities as a Service)兴起 类似npm的MCP服务注册表正在形成[30] - 抽象原语服务(认证/计费/存储)成为AI构建块 Clerk Stripe等提供声明式基础设施[31][33]
记者实测|智能体按下“加速键” 大厂争当MCP“应用商店”
贝壳财经· 2025-04-30 16:40
行业动态 - 4月国内各大科技公司加速布局智能体与MCP服务,阿里云百炼、蚂蚁百宝箱、字节扣子空间、360纳米AI、百度等相继推出相关功能 [1] - 百度在4月25日AI开发者大会上展示千帆、心响等多款产品接入MCP的案例,百度优选成为国内首个支持电商交易的MCP服务 [13] - 蚂蚁数科4月29日发布智能体开发平台Agentar,内测国内首个金融MCP服务广场 [1] 技术应用 - MCP服务显著提升智能体效率:字节扣子空间接入墨迹天气等MCP后,H5生成任务耗时从22分钟缩短至4分钟 [9] - 金融领域应用突破:盈米基金4月8日推出业内首个财富管理MCP Server,已上线阿里云百炼平台 [22] - 跨平台协作案例:必优科技ChatPPT MCP服务同时上线百炼和千帆平台,盈米基金且慢MCP正在推进多平台接入 [21] 产品实测 - 阿里云百炼MCP服务接入厂商从4月10日的高德地图扩展到4月29日的盈米基金、广发证券等31个云部署和63个本地部署服务 [3][19] - 百度APP接入MCP后,咖啡厅查询功能从显示帖子升级为调用百度地图显示具体位置和距离 [15] - 360纳米AI提供"免安装"MCP服务,无需注册即可直接调用,降低使用门槛 [23] 商业模式 - MCP可能改变流量入口格局,传统平台广告等商业模式面临挑战 [26] - 行业专家建议采取开放生态策略,认为AI时代需要重新思考服务形态和商业闭环 [27][28] - 部分厂商通过MCP实现导流,但注册流程影响用户体验,存在商业价值与便捷性的矛盾 [23] 技术安全 - 4月24日行业推出首个智能体可信互连技术ASL,启动开源计划以解决MCP协作安全问题 [28] - 安全专家指出MCP潜在风险包括伪造工具窃取数据、跨平台风险识别缺失、身份鉴权不明等问题 [29] - 盈米基金采用企业级加密协议和多层级访问控制保障金融MCP安全 [29]
Docker 推出 MCP Catalog 和工具包,供应商不顾安全问题争相支持
AI前线· 2025-04-29 07:57
Docker推出MCP目录和工具包 - Docker推出MCP目录和MCP Toolkit用于管理MCP工具 [2] - MCP Catalog是Docker Hub的一部分,初始包含100多台服务器,支持Elastic、Salesforce Heroku等第三方供应商工具 [3] - 未来计划允许企业发布自定义MCP服务器,Docker承诺提供全面的企业控制 [3] MCP协议背景与行业应用 - MCP协议由Anthropic于2024年11月推出,旨在为AI代理提供标准化API以控制服务器服务 [4][5] - 协议被OpenAI、微软、谷歌等公司迅速采用,供应商争相提供MCP服务器以接入AI工作流 [5] - 安全机构Wiz推出MCP服务器用于检测代码漏洞,并指出当前存在的安全问题 [6] MCP协议的安全挑战 - 当前缺乏官方MCP服务器注册中心,存在恶意服务器域名抢注和代码植入风险 [6] - Trail of Bits发现工具投毒攻击,恶意服务器可通过描述操纵AI代理执行恶意命令 [9] - Anthropic最初设计需人工验证命令,但AI自动化执行需求与安全性存在矛盾 [10] 行业应对措施与发展趋势 - Docker提供验证过的MCP服务器注册中心,支持注册中心访问管理和镜像访问管理功能 [12] - Anthropic将官方MCP注册中心纳入路线图,但当前社区服务器仍标注"未经测试、风险自负" [11] - 行业处于快速采用阶段,安全边界尚不明确,企业级解决方案需求显著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