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ako机器人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Stryker(SYK)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01 05: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有机销售增长10.2%,调整后每股收益增长11.4%,调整后每股收益为3.13美元 [5][13] - 定价对销售有0.5%的有利影响,外汇对销售有0.8%的有利影响,外汇翻译对收益有0.04美元的有利影响 [12][13] - 调整后毛利率为65.4%,比2024年提高120个基点;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为25.7%,比2024年提高110个基点 [20] - 调整后其他收入和费用为1.06亿美元,比2024年增加5200万美元,预计2025年全年约为4.3亿美元 [20][21] - 第二季度调整后有效税率为15.9%,预计2025年全年有效税率在15% - 16%之间 [21] - 年初至今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4亿美元 [21] - 上调2025年全年指引,预计有机净销售额增长9.5% - 10%,调整后每股收益在13.4 - 13.6美元之间 [21] - 预计2025年关税净影响约为1.75亿美元 [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医疗手术和神经技术业务 - 有机销售增长11%,其中美国有机增长12.5%,国际有机增长5.7% [13] - 仪器业务美国有机销售增长10.1%,手术技术业务表现突出 [13] - 内窥镜业务美国有机销售增长18.6%,各业务均有强劲双位数表现 [14] - 医疗业务美国有机销售增长9.9%,急性护理业务表现良好,但急诊护理业务受供应中断影响 [15] - 血管业务美国有机销售增长1.4%,预计下半年增长改善 [15] - 神经颅骨业务美国有机销售增长14.8%,神经外科、IBS和颅颌面业务增长强劲 [16] 骨科业务 - 有机销售增长9%,其中美国增长9.7%,国际增长7.5% [16] - 美国膝关节业务有机增长6.2%,反映了在机器人辅助膝关节手术的领先地位 [17] - 美国髋关节业务有机增长8.4%,Insignia髋关节柄和Mako机器人髋关节平台持续成功 [17] - 四肢业务有机增长13.6%,核心创伤和上肢业务双位数增长 [17] - 美国其他骨科业务有机增长5.6%,受Mako安装和导航技术产品推动,骨水泥业务有一定拖累 [1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美国有机销售增长11.5%,内窥镜、神经颅骨、创伤和四肢、仪器业务实现双位数有机增长,医疗和髋关节业务实现高个位数有机增长 [5] - 国际有机销售增长6.5%,尽管存在供应链挑战,韩国和新兴市场贡献显著 [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作为成长型公司,公司将继续通过内部创新和并购进行创新,保持健康的交易管道 [6] - 公司认为国际市场是未来增长的重要机会,将继续在国际市场进行布局 [5] - 公司在骨科机器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将继续推出新应用,如Revision Hip,并保持Mako的安装和利用率增长 [9] - 公司在新产品研发和审批方面取得进展,如LifePack 35获得欧洲批准,Mako Spine和Shoulder的推出按计划进行 [10] - 公司在整合Inari方面取得进展,预计2025年实现双位数的预估收入增长 [1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对全年增长和盈利的持久性有信心,上调2025年全年展望,预计实现100个基点的调整后营业利润率扩张 [6] - 公司认为手术量将在下半年继续保持强劲,资本产品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8][9] - 公司将继续采取措施应对关税影响,通过销售增长、制造布局优化、成本管理和外汇有利影响进行抵消 [22]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第二季度达到200万例Mako机器人手术的里程碑 [9] - 公司在多个业务领域推出了下一代和创新产品,推动业务增长 [10] - 公司在国际市场面临供应链挑战和监管审批延迟的问题,如欧盟MDR导致产品审批速度放缓 [78]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为何上调有机增长和每股收益指引,供应问题对本季度增长的影响及解决时间 - 公司因手术量持续强劲、资本需求旺盛、订单情况良好而上调指引;供应问题主要局限于医疗业务,将持续至年底,但医疗业务其他产品销售良好,如LifePack 35已获欧洲批准,预计第四季度推出 [27][28] 问题2:如何看待软组织机器人再制造仪器业务,是否认为是机会及如何进入市场 - 公司暂不讨论相关产品管线,若决定进入该业务会适时公布 [31] 问题3:本季度利润率提升的驱动因素 - 公司自疫情以来注重定价,持续关注制造效率和运营优化,在采购和供应链管理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同时在运营费用管理上也取得了成效,使得利润率更加稳定 [34][35] 问题4:对ASC建设的看法以及公司在其中的机会 - 公司认为ASC趋势不会放缓,将涵盖更多专科领域,如心脏病学和普通外科;公司为ASC提供了大量基础设施产品,将受益于这一趋势 [39][40] 问题5:关税影响从20万美元降至17.5万美元的原因 - 中美双边协议使关税大幅下降,但欧洲进入新框架将关税提高至15%,此前模型为10%;这一变化也与公司的制造布局有关,公司在中国业务相对其他公司较弱 [44][45] 问题6:Mako的绿地机会以及与增加第二、第三台机器人的比较 - 在美国,拥有一台Mako的医院往往会有更多台;公司的机会在于所有进行髋关节和膝关节手术的手术室;国际市场正处于美国约五年前的阶段,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48][49] 问题7:医疗业务供应问题的解决时间以及Mako Gen four的进展 - 医疗业务供应问题预计将持续至年底,但下半年有机销售增长有望加速;Mako Gen four的Revision Hip应用仅在Gen four上可用,Spine应用也仅在Gen four上可用,Shoulder目前在Gen three上进行有限推出,预计明年初迁移至Gen four;Spine尚未全面推出,需完善工作流程和获取反馈,并与VB Spine合作完成商业合同和方法 [56][57][58] 问题8:Inari本季度业务增长情况以及对2025年双位数增长的信心来源,2026年市场增长率 - Inari本季度受到去库存和销售代表过渡的影响,但潜在手术需求为双位数;公司更换了Inari的销售和营销领导,实施了非竞争协议,并迅速招聘新销售代表;国际市场有很大机会,公司对Inari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预计下半年和未来几年都将有良好表现 [61][63][65] 问题9:华盛顿关于医疗补助交换削减的法案对选择性手术的潜在影响以及膝关节业务本季度减速的原因 - 涉及医疗补助的手术对公司而言占比极低,目前无需担忧该法案;膝关节业务6月受假期等因素影响有所放缓,7月开局良好;公司认为膝关节市场为中个位数增长,公司将高于市场增长 [69][70] 问题10:如何考虑国际市场的无机和有机投资,SURF收购和扩张的情况 - SURF收购和整合进展顺利,公司将把第一款SURF产品引入美国;公司认为国际市场的最大机会是提高现有产品组合的渗透率,将美国收购的业务拓展到国际市场;Pangaea和Insignia尚未获得批准,欧盟MDR导致产品审批速度放缓,国际市场增长在下半年有望改善 [75][77][78] 问题11:上调指引中每股收益增长与定价、外汇、关税及核心运营实力的关系,内窥镜业务在美国本季度19%以上增长的原因 - 指引上调反映了公司的强劲表现和对全年收入的预期,每股收益增长是收入增长的自然结果;关税影响通过一些支出纪律和其他措施进行覆盖,不会完全反映在底线;外汇有一定的有利影响;内窥镜业务增长是由于各业务线表现出色,包括通信业务、1788和内窥镜业务单元、运动医学业务等,且无重新分类或会计问题 [81][85][87] 问题12:Mako持续良好表现的驱动因素,近期是否有重大收购计划 - Mako Gen four的推出未造成市场停顿,团队执行出色,机器人性能优异,Revision Hip应用受到外科医生好评;公司有财务能力进行类似Inari规模的交易,但交易时间和规模不确定,大部分交易仍将是小规模的并购;公司一直关注交易机会,预计今年会有一到三笔交易 [93][94][101] 问题13:医疗业务的资本支出环境以及LifePack 35的推出进展 - 公司对资本环境有信心,资本积压订单仍然很高,无放缓迹象;LifePack 35订单情况良好,已获得欧洲批准,将于9月在欧洲推出,客户反馈积极,该产品将在较长时间内对增长有贡献 [108][109] 问题14:膝关节业务本季度环比增速放缓的原因 - 6月受假期等因素影响有所放缓,7月开局良好,公司对膝关节市场全年表现有信心,认为该市场为中个位数增长,公司将高于市场增长 [70][71] 问题15:介入脊柱业务OptiBlade的推出情况、相关产品和投资的增长情况 - 介入脊柱业务是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OptiBlade和OptiBlade BVN的推出以及Virtus的收购都推动了业务发展;该业务团队优秀,专注于该领域,在气球产品和脊柱手术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预计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115][116][117] 问题16: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数字化努力以及应用情况 - 公司有多个人工智能项目正在进行中,如BLUEPRINT已获FDA批准,Gau Surgical也已获批;公司聘请了新的首席数字信息官,将为各部门提供基础设施;相关具体信息将在今年的投资者日公布 [120][121][122] 问题17:Inari销售团队变更对销售的影响以及全年预期收入贡献是否变化 - 公司预计Inari全年收入约为5.9亿美元,虽受销售团队变更和去库存影响,收入有所波动,但随着新销售代表入职,预计第三和第四季度将有良好表现 [125][126] 问题18:关税在下半年的影响情况以及第三和第四季度的分配情况 - 关税在第二季度有一定影响,但大部分将通过库存流转到损益表,下半年影响将更大,呈现后端加载的特点 [130] 问题19:如何看待Mako单一产品策略的局限性,以及创伤业务如何在高基数下保持双位数增长 - 公司暂不讨论机器人解决方案的产品管线,目前Mako是市场上的赢家,将继续通过增加应用来创造价值;创伤业务的Pangaea产品推出成功,仍在不断增加新特性,且尚未在欧洲推出;上肢业务表现出色,足踝业务改善,全踝关节置换的报销政策变化也将带来机会,因此创伤和四肢业务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135][136][141] 问题20:如何看待全自主机器人的市场趋势,以及美国神经血管缺血性中风市场的情况 - 公司有能力实现Mako的自主功能,但由于监管负担和FDA审批费用高,目前不打算追求该方向;若市场有需求,公司可随时开启该功能;神经血管市场中,出血性市场稳定,公司表现良好;缺血性市场本季度有所放缓,有较多新进入者,但公司有三款产品推出,对下半年市场表现有信心 [145][146][147] 问题21:Broadway大口径导管的推出时间和是否可用于中风抽吸,肩部业务进入ASC的情况以及价格和销量的平衡 - Broadway大口径导管已获批准并开始销售,初始病例反馈良好,采用了专有制造方法,提高了可追踪性,可用于抽吸;肩部业务有良好的双位数增长,虽部分手术转移到ASC导致价格有所下降,但销量增加,且公司产品组合优秀,有多种独特产品和蓝图软件辅助术前规划,预计明年Mako肩部产品全面推出后,业务将继续增长 [150][151][153] 问题22:下半年指引较上半年有所下降的原因,以及对2026年的展望和医院预算变化的影响 - 下半年指引下降是因为比较基数较高,公司的计划是在全年实现超越和上调指引;公司暂不提供2026年的更新信息;医院需要公司的手术来产生收入,即使医院财务受到影响,也不会减少公司相关手术的开展,因此对公司业务影响较小 [160][161][162] 问题23: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和投资策略,Mako在国际市场的增长模式是否与美国相似 - 公司认为中国市场规模巨大,长期来看必须参与,但目前市场与几年前不同,公司会谨慎投资,如在内窥镜部门进行本地化产品试验,同时会谨慎处理经销商安排;中国市场本季度表现良好,公司将继续在该市场保持活跃;日本和部分欧洲国家是Mako国际市场增长的良好参考,而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由于政府支付体系的原因,增长可能较慢 [167][168][172] 问题24:近期OB VBA法案对医院采购和资本支出预算的影响,以及对公司2026年税率的影响 - 公司会持续关注该法案,涉及医疗补助的手术占比小,无需担忧;公司资本与手术量密切相关,手术量强劲将支撑资本需求;法案预计在未来一年左右对公司现金税有一定好处,但对有效税率影响不大,2026年有效税率预计与今年相近 [177][178][180] 问题25:髋关节业务是否受到竞争对手推出产品的压力,髋关节手术机器人化比例是否持续上升,导航业务增长是否与Q指引和脊柱、颅骨业务的势头有关 - 髋关节和膝关节手术的机器人化比例持续上升,新的髋关节4.0软件和Revision Hip应用将进一步推动该趋势;Insignia产品表现出色,公司通过培训和良好的商业策略,专注于自身业务和客户需求,而非竞争对手;导航业务增长与Q指引有关,Q指引可用于脊柱导航,也可与Mako机器人臂结合使用,同时CoPilot产品受客户好评,也与导航业务相关 [183][184][186] 问题26:大型资本项目中直接销售与融资销售的比例以及过去几个季度的变化情况,Mako脊柱和肩部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商业机会 - 大型资本项目占公司总收入的9% - 10%,表现良好;Mako机器人在ASC市场的融资销售比例较高,医院市场仍以直接购买为主,过去一年到18个月该趋势无重大变化;Mako脊柱产品预计在今年年底推出,肩部产品预计在明年年初推出,国际市场有较大商业机会 [191][192][194]
复杂髋关节翻修术髋臼重建迈入精准智能新阶段
人民日报· 2025-04-29 06:11
医疗技术创新 - 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团队在全球首创机器人辅助髋关节翻修术髋臼侧重建技术,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Bone&Joint Journal》[1] - 该技术采用Mako机器人系统,结合原创"圈—点—柱"髋臼重建理论,实现了复杂髋关节翻修术的精准智能化[1][2] - 研究基于全球最大临床队列和最小两年随访数据,验证了该技术的突破性价值[1] 技术突破 - 团队建立了4种术中配准方法,解决了个体差异大、骨质缺损严重等技术难点,配准成功率达98.5%,整体精度达0.38毫米[1] - 通过3D建模精准评估骨缺损,实现亚毫米级髋臼锉磨和个性化假体定位,植入后角度偏差仅1度[1] - 技术革新显著提升了复杂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精确度、植入物稳定性及术后临床疗效[2] 临床应用 - 手术涵盖松动、感染、反复脱位等高难度翻修指征[2] - 个性化安全区理论与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人工关节领域的技术全球领跑[2] - 该技术革新了传统手术流程,为复杂髋关节翻修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2]